到了大朝會這天,劉璋早早起來,跟著劉焉一起來到皇宮未央宮,群臣按食邑、爵位、俸祿有次排序進入大典,在山唿萬歲中大朝會開始了。
先是九邊和各州府的人匯報工作,在這快過年的時期,自然都是說好話,沒有人在這種時候找不痛快,各州刺史和九邊的將軍們各自匯報著自己所轄區域的情況,普通太守是沒有資格匯報的,大漢的太守足有一百多個,這要是每個都來一遍,匯報到明年了都,就算是這樣,匯報完已經中午了。
匯報的內容也是千篇一律,什麽邊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郡內風調雨順,各地都有祥瑞出現,劉璋聽的嘴角直抽抽,是真敢說啊。
今年三州大旱,難民數十萬看不到?那自己這個司隸賑災使在做什麽?烏桓寇邊,羌人叛亂都沒有發生嗎?九邊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也看不到?各州風調雨順,那國庫都開始跑耗子了是咋迴事?
終於輪到劉璋了,劉璋張口就來,雖然司隸周邊偶有災害,難民雖然也有,但是不多,在朝廷出錢出糧下,在群臣的支持下,在自己這個司隸賑災使親力親為下,如今難民已經都安排妥當。
城外冀縣縣城已經初步修築完畢,明年將會向周邊輻射,劉璋要在三年內把冀縣打造成大漢第一縣,五年之內把冀縣升級成大漢第一郡。
聽著劉璋的豪言壯語,先不管他說的真假,劉宏聽的是眉開眼笑,還是這小子會來事,朝廷沒出一分一毫,都是人家自掏腰包幹的,你瞅瞅,毫不居功,都是朝廷和百官的功勞,自己就算有功也是微末之功,這種忠臣哪裏找?這種有誌之士哪裏尋,大漢朝就缺這種人啊。
劉宏都想給劉璋封個侯了,想了想還是作罷,這小子有點邪門。要是真讓他做到三年第一縣,五年第一郡,現在給他封侯了,到時候給他封什麽?還是在等等吧。
劉璋匯報完畢迴到自己的位置,感覺到有人在看自己,轉頭看去發現是袁家父子,正在惡狠狠的看著自己,袁隗的臉上還有點浮腫,正在對著劉璋怒目而視。
劉璋心想:看你媽啊,再看給你狗腿打斷,老子打不過那些天下名將,還打不過你們這些小癟三?殺你們還不和殺雞一樣簡單,再瞅給你揍一頓。
大朝會後就是國宴了,皇帝劉宏、董太後、皇後何靈都出席了,群臣向三位大佬問安後,皇帝感覺大家都餓了,安排人開始上酒菜。
酒自然是劉璋出品的“神仙醉”了,看到這個酒,世家派就感覺到膈應,可是不喝又忍不住,算了今天就先不罵他了,喝完再罵。
光吃菜喝酒自然是覺得無趣,劉宏把他的最愛——舞女團,奉獻了出來,劉璋算是見識了,為啥老是有人說勾欄聽曲,看看這妖嬈的身姿,看看這若隱若現的衣著,看看這玲瓏的身段。
這些大臣都是私下偷偷看的,哪裏在大庭廣眾之下看過這個,一時間被弄的麵紅耳赤,有幾個老頭更是大罵道:“有辱斯文!有辱斯文呐!”
劉璋嗤笑,你先把你嘴角的眼淚擦一擦再說吧,還有辱斯文,我看你看的比誰都起勁。
劉璋正看的有滋有味,不時還和三派中的年輕人進行熱烈的探討,張讓來到他身邊。
“劉大人!陛下讓你過去。”
劉璋滿臉不情願,我在這看著就挺好啊,跑過去幹啥?誰想待在皇帝身邊,老不自在了,在眾人羨慕嫉妒恨的眼神中,劉璋施施然的來到皇帝身邊。
“臣見過陛下!陛下萬歲!太後萬福金安!皇後吉祥!”
劉宏指指旁邊臨時加的小餐桌。
“坐下說話,太後和皇後也想見識下你這個京城大才子。”
劉璋謝過後也不客氣,直接坐了下來,皇帝坐在中間,兩邊是太後和皇後,這個餐桌正好在皇後何靈旁邊,就緊挨著,劉璋坐下後才感覺到有點不自然。
上首的劉宏又開始說話了。
“季玉!在此大喜之日,你不說幾句祝詞嗎?”
劉璋翻了個白眼,大喜之日個屁,啥喜事?你戴綠帽子了?不過還是一臉諂媚的笑道:“那臣就試言之!”
然後站起身看向大殿內的百官,此時舞姬們已經退出去了,百官們都靜靜的看著劉璋,想看看這個名滿京城的大才子又能做出什麽佳作來。
劉璋輕咳兩聲,然後高聲說道。
“臣祝願我大漢朝在新的一年中,邊關無戰事、百姓安居樂業,境內風調雨順。”
百官搖搖頭,紛紛出聲譏諷。
“老生常談,無甚新鮮的。”
“徒有虛名啊!”
“莫不是劉大人黔驢技窮了?”
“有愧京城才子之稱啊!”
劉璋並沒有搭理他們,而是轉過頭看著皇帝。
“臣祝願陛下龍精虎猛,能夜禦百女。”
劉宏哈哈大笑:“那朕還不得精盡人亡啊?”
百官:馬屁精!
旁邊的太後笑吟吟的看著這個小家夥,皇後何靈眼神不善的看著他,這小子什麽意思?
劉璋又看向太後。
“臣祝願太後,福如東海,壽比南山,萬壽無疆,長命百歲!”
太後笑的合不攏嘴:“你呀!就是會糊弄人,那哀家還不成老妖怪了。”
百官:馬屁精*2!
劉璋又看向皇後何靈。
“臣祝願皇後青春永駐,越來越年輕漂亮,永遠十八歲。”
何靈滿眼柔情的看著他,用手捂著嘴不讓自己笑出聲,雖然明知道劉璋這是騙人的話,可她還是很開心。
“算你會說話。”
百官:馬屁精*3!
劉宏看著劉璋說道:“你這個不算啊,你也聽到大臣們的話了,就這麽幾句祝福語就想打發朕?就算朕答應你,百官也不會答應你。”
“就是就是,趕緊作詩!”
“讓我們也一睹大才子的風采嘛!”
“莫不是做不出來吧?”
“難道是江郎才盡了?”
“黔驢技窮矣!”
劉璋轉過身冷冷的看著嘲諷他的大臣,媽的!一群狗賊,你可以說我不帥,可以說我窮,但是你不能說我不行。
劉璋看看百官,又轉身對劉宏施了一禮,然後說道。
“陛下!作詩可以,但是讓臣作一首讚美我朝的詩,臣卻是作不出來。”
劉宏皺皺眉頭:“這是為何?在你心中,我朝沒有能讚美的事?”
百官們都默不作聲,想聽聽這貨想幹嘛。
劉璋又轉身看著百官,一字一句的說道。
“諸位!我聽聞今年烏桓寇邊雁門,殺死守軍數千人,擄走婦女牲畜不知凡幾,朝廷卻無兵可派,無糧可用。”
這件事確有其事,不過後來朝廷援軍到了後,烏桓已經撤走了,大漢朝缺騎兵,也沒法追擊敵人,隻能收拾殘局,重新在雁門關布防。
劉宏的臉色已經冷了下來,何靈趕緊給劉璋使眼色讓他別說了,劉璋裝作看不見,那些九邊的將軍們已經開始汗如雨下了,我的祖宗,別說了別說了,這些事誰不知道,你能不能不要在這個歡慶的日子裏找不痛快?你自己說爽了,我們可就遭殃了啊。
劉宏冷著臉說道:“繼續說。”
劉璋繼續開口:“去年北宮伯玉聚集羌人作亂近一年有餘,朝廷派皇甫將軍前去才平定了叛亂,今年羌人又死灰複燃,劫掠各地,是否有此事?”
涼州刺史左昌已經開始往後藏,護羌校尉董卓肥胖的身體都開始不規律的抖動起來,劉宏鐵青著臉怒吼道:“左昌!可有此事!”
左昌顫顫巍巍的走出來,不是,這件事他怎麽知道的?左昌有點想不明白,他是世家派的人,被推舉出來任職涼州刺史的,可是自上任以來,對涼州橫征暴斂,更是為了斂財,克扣軍餉,羌漢矛盾自古就存在,再被他這麽一搞,豈有不反之理?
左昌上任涼州刺史五年,羌人就叛亂了三年,錢撈了不少,事卻沒有辦幾件,這些事他哪敢上報?官還做不做了?而且錢又不是他一個人拿走的,他都是在羌人鬧的不可開交的時候才上報朝廷的,這小子怎麽知道的?
左昌戰戰兢兢的說道:“啟稟陛下!羌人不識天數,偶有叛亂,不過都是小打小鬧,成不了氣候。”
劉宏看向劉璋,既然他站出來說了,那這件事肯定沒有這麽簡單。
劉璋繼續說道。
“今年夏天,來自北地郡、安定郡以及金城郡、隴西郡枹罕、河關等地的羌人不滿地方官府橫征暴斂舉事叛亂。
募來的派遣平叛的由羌人和小月氏人組成的湟中義從軍在金城郡令居縣,兵變殺死長官加入叛軍,義從軍推舉李文侯為首領,在和朝廷軍隊交戰時,叛軍首領李文侯殺死護羌校尉冷征,而左大人不但不上報此事,卻私下任命董卓為護羌校尉。
然而此時,兩股叛軍已經合兵,叛軍們共同推舉年前作亂的北宮伯玉和義從軍首領李文侯為將軍。
短短幾周內,叛軍攻克金城郡治允吾,從此以金城郡為叛軍主要據點。因涼州刺史左昌侵占防禦軍費,救軍不濟,幫了叛軍的忙。金城太守陳懿前赴叛軍大營商談釋放人質,反遭叛軍殺害。人質中的新安縣令邊章、涼州從事韓遂被說服加入了叛軍。這些有譽望的人的加入使得叛軍獲得了更大範圍的民間支持,此時的涼州怕是已經成了糜爛之局了吧?”
說到這裏左昌已經開始抖動身體,汗如雨下了,劉璋盯著他問道:“刺史大人!我說的可屬實?”
這還怎麽狡辯?劉璋連叛軍首領還有事情詳細經過都清楚,再狡辯已經沒有意義了,左昌跪倒在地,哽咽道:“確有其事,求陛下開恩!求陛下開恩呐!”
劉宏怒火中燒:“來人!把左昌給朕打入大牢,交由廷尉嚴審,給朕查!朕倒要看看你還有多少同黨,膽子真大啊你們,竟然敢瞞著朝廷做這麽多事。”
劉宏又轉頭問劉璋道:“你是如何知曉此事的?”
劉璋笑道:“前日有一個金城來的士子前來投靠微臣,是他跟微臣說的,本來微臣還不信,不過看左大人都招了,看來是確有其事啊。”
左昌一臉震驚的看著劉璋:“你詐我?”
先是九邊和各州府的人匯報工作,在這快過年的時期,自然都是說好話,沒有人在這種時候找不痛快,各州刺史和九邊的將軍們各自匯報著自己所轄區域的情況,普通太守是沒有資格匯報的,大漢的太守足有一百多個,這要是每個都來一遍,匯報到明年了都,就算是這樣,匯報完已經中午了。
匯報的內容也是千篇一律,什麽邊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郡內風調雨順,各地都有祥瑞出現,劉璋聽的嘴角直抽抽,是真敢說啊。
今年三州大旱,難民數十萬看不到?那自己這個司隸賑災使在做什麽?烏桓寇邊,羌人叛亂都沒有發生嗎?九邊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也看不到?各州風調雨順,那國庫都開始跑耗子了是咋迴事?
終於輪到劉璋了,劉璋張口就來,雖然司隸周邊偶有災害,難民雖然也有,但是不多,在朝廷出錢出糧下,在群臣的支持下,在自己這個司隸賑災使親力親為下,如今難民已經都安排妥當。
城外冀縣縣城已經初步修築完畢,明年將會向周邊輻射,劉璋要在三年內把冀縣打造成大漢第一縣,五年之內把冀縣升級成大漢第一郡。
聽著劉璋的豪言壯語,先不管他說的真假,劉宏聽的是眉開眼笑,還是這小子會來事,朝廷沒出一分一毫,都是人家自掏腰包幹的,你瞅瞅,毫不居功,都是朝廷和百官的功勞,自己就算有功也是微末之功,這種忠臣哪裏找?這種有誌之士哪裏尋,大漢朝就缺這種人啊。
劉宏都想給劉璋封個侯了,想了想還是作罷,這小子有點邪門。要是真讓他做到三年第一縣,五年第一郡,現在給他封侯了,到時候給他封什麽?還是在等等吧。
劉璋匯報完畢迴到自己的位置,感覺到有人在看自己,轉頭看去發現是袁家父子,正在惡狠狠的看著自己,袁隗的臉上還有點浮腫,正在對著劉璋怒目而視。
劉璋心想:看你媽啊,再看給你狗腿打斷,老子打不過那些天下名將,還打不過你們這些小癟三?殺你們還不和殺雞一樣簡單,再瞅給你揍一頓。
大朝會後就是國宴了,皇帝劉宏、董太後、皇後何靈都出席了,群臣向三位大佬問安後,皇帝感覺大家都餓了,安排人開始上酒菜。
酒自然是劉璋出品的“神仙醉”了,看到這個酒,世家派就感覺到膈應,可是不喝又忍不住,算了今天就先不罵他了,喝完再罵。
光吃菜喝酒自然是覺得無趣,劉宏把他的最愛——舞女團,奉獻了出來,劉璋算是見識了,為啥老是有人說勾欄聽曲,看看這妖嬈的身姿,看看這若隱若現的衣著,看看這玲瓏的身段。
這些大臣都是私下偷偷看的,哪裏在大庭廣眾之下看過這個,一時間被弄的麵紅耳赤,有幾個老頭更是大罵道:“有辱斯文!有辱斯文呐!”
劉璋嗤笑,你先把你嘴角的眼淚擦一擦再說吧,還有辱斯文,我看你看的比誰都起勁。
劉璋正看的有滋有味,不時還和三派中的年輕人進行熱烈的探討,張讓來到他身邊。
“劉大人!陛下讓你過去。”
劉璋滿臉不情願,我在這看著就挺好啊,跑過去幹啥?誰想待在皇帝身邊,老不自在了,在眾人羨慕嫉妒恨的眼神中,劉璋施施然的來到皇帝身邊。
“臣見過陛下!陛下萬歲!太後萬福金安!皇後吉祥!”
劉宏指指旁邊臨時加的小餐桌。
“坐下說話,太後和皇後也想見識下你這個京城大才子。”
劉璋謝過後也不客氣,直接坐了下來,皇帝坐在中間,兩邊是太後和皇後,這個餐桌正好在皇後何靈旁邊,就緊挨著,劉璋坐下後才感覺到有點不自然。
上首的劉宏又開始說話了。
“季玉!在此大喜之日,你不說幾句祝詞嗎?”
劉璋翻了個白眼,大喜之日個屁,啥喜事?你戴綠帽子了?不過還是一臉諂媚的笑道:“那臣就試言之!”
然後站起身看向大殿內的百官,此時舞姬們已經退出去了,百官們都靜靜的看著劉璋,想看看這個名滿京城的大才子又能做出什麽佳作來。
劉璋輕咳兩聲,然後高聲說道。
“臣祝願我大漢朝在新的一年中,邊關無戰事、百姓安居樂業,境內風調雨順。”
百官搖搖頭,紛紛出聲譏諷。
“老生常談,無甚新鮮的。”
“徒有虛名啊!”
“莫不是劉大人黔驢技窮了?”
“有愧京城才子之稱啊!”
劉璋並沒有搭理他們,而是轉過頭看著皇帝。
“臣祝願陛下龍精虎猛,能夜禦百女。”
劉宏哈哈大笑:“那朕還不得精盡人亡啊?”
百官:馬屁精!
旁邊的太後笑吟吟的看著這個小家夥,皇後何靈眼神不善的看著他,這小子什麽意思?
劉璋又看向太後。
“臣祝願太後,福如東海,壽比南山,萬壽無疆,長命百歲!”
太後笑的合不攏嘴:“你呀!就是會糊弄人,那哀家還不成老妖怪了。”
百官:馬屁精*2!
劉璋又看向皇後何靈。
“臣祝願皇後青春永駐,越來越年輕漂亮,永遠十八歲。”
何靈滿眼柔情的看著他,用手捂著嘴不讓自己笑出聲,雖然明知道劉璋這是騙人的話,可她還是很開心。
“算你會說話。”
百官:馬屁精*3!
劉宏看著劉璋說道:“你這個不算啊,你也聽到大臣們的話了,就這麽幾句祝福語就想打發朕?就算朕答應你,百官也不會答應你。”
“就是就是,趕緊作詩!”
“讓我們也一睹大才子的風采嘛!”
“莫不是做不出來吧?”
“難道是江郎才盡了?”
“黔驢技窮矣!”
劉璋轉過身冷冷的看著嘲諷他的大臣,媽的!一群狗賊,你可以說我不帥,可以說我窮,但是你不能說我不行。
劉璋看看百官,又轉身對劉宏施了一禮,然後說道。
“陛下!作詩可以,但是讓臣作一首讚美我朝的詩,臣卻是作不出來。”
劉宏皺皺眉頭:“這是為何?在你心中,我朝沒有能讚美的事?”
百官們都默不作聲,想聽聽這貨想幹嘛。
劉璋又轉身看著百官,一字一句的說道。
“諸位!我聽聞今年烏桓寇邊雁門,殺死守軍數千人,擄走婦女牲畜不知凡幾,朝廷卻無兵可派,無糧可用。”
這件事確有其事,不過後來朝廷援軍到了後,烏桓已經撤走了,大漢朝缺騎兵,也沒法追擊敵人,隻能收拾殘局,重新在雁門關布防。
劉宏的臉色已經冷了下來,何靈趕緊給劉璋使眼色讓他別說了,劉璋裝作看不見,那些九邊的將軍們已經開始汗如雨下了,我的祖宗,別說了別說了,這些事誰不知道,你能不能不要在這個歡慶的日子裏找不痛快?你自己說爽了,我們可就遭殃了啊。
劉宏冷著臉說道:“繼續說。”
劉璋繼續開口:“去年北宮伯玉聚集羌人作亂近一年有餘,朝廷派皇甫將軍前去才平定了叛亂,今年羌人又死灰複燃,劫掠各地,是否有此事?”
涼州刺史左昌已經開始往後藏,護羌校尉董卓肥胖的身體都開始不規律的抖動起來,劉宏鐵青著臉怒吼道:“左昌!可有此事!”
左昌顫顫巍巍的走出來,不是,這件事他怎麽知道的?左昌有點想不明白,他是世家派的人,被推舉出來任職涼州刺史的,可是自上任以來,對涼州橫征暴斂,更是為了斂財,克扣軍餉,羌漢矛盾自古就存在,再被他這麽一搞,豈有不反之理?
左昌上任涼州刺史五年,羌人就叛亂了三年,錢撈了不少,事卻沒有辦幾件,這些事他哪敢上報?官還做不做了?而且錢又不是他一個人拿走的,他都是在羌人鬧的不可開交的時候才上報朝廷的,這小子怎麽知道的?
左昌戰戰兢兢的說道:“啟稟陛下!羌人不識天數,偶有叛亂,不過都是小打小鬧,成不了氣候。”
劉宏看向劉璋,既然他站出來說了,那這件事肯定沒有這麽簡單。
劉璋繼續說道。
“今年夏天,來自北地郡、安定郡以及金城郡、隴西郡枹罕、河關等地的羌人不滿地方官府橫征暴斂舉事叛亂。
募來的派遣平叛的由羌人和小月氏人組成的湟中義從軍在金城郡令居縣,兵變殺死長官加入叛軍,義從軍推舉李文侯為首領,在和朝廷軍隊交戰時,叛軍首領李文侯殺死護羌校尉冷征,而左大人不但不上報此事,卻私下任命董卓為護羌校尉。
然而此時,兩股叛軍已經合兵,叛軍們共同推舉年前作亂的北宮伯玉和義從軍首領李文侯為將軍。
短短幾周內,叛軍攻克金城郡治允吾,從此以金城郡為叛軍主要據點。因涼州刺史左昌侵占防禦軍費,救軍不濟,幫了叛軍的忙。金城太守陳懿前赴叛軍大營商談釋放人質,反遭叛軍殺害。人質中的新安縣令邊章、涼州從事韓遂被說服加入了叛軍。這些有譽望的人的加入使得叛軍獲得了更大範圍的民間支持,此時的涼州怕是已經成了糜爛之局了吧?”
說到這裏左昌已經開始抖動身體,汗如雨下了,劉璋盯著他問道:“刺史大人!我說的可屬實?”
這還怎麽狡辯?劉璋連叛軍首領還有事情詳細經過都清楚,再狡辯已經沒有意義了,左昌跪倒在地,哽咽道:“確有其事,求陛下開恩!求陛下開恩呐!”
劉宏怒火中燒:“來人!把左昌給朕打入大牢,交由廷尉嚴審,給朕查!朕倒要看看你還有多少同黨,膽子真大啊你們,竟然敢瞞著朝廷做這麽多事。”
劉宏又轉頭問劉璋道:“你是如何知曉此事的?”
劉璋笑道:“前日有一個金城來的士子前來投靠微臣,是他跟微臣說的,本來微臣還不信,不過看左大人都招了,看來是確有其事啊。”
左昌一臉震驚的看著劉璋:“你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