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間幾人再沒討論這件事,劉璋相信父親心裏已有定論,反正曆史上的州牧製本來就是他提出來的,自己隻不過提前了幾年而已,有什麽打緊?反正最後的罵名肯定是他背了,自己這小身板哪裏扛得住。


    三人從朝堂聊到民間,再從民間聊到詩詞歌賦,蔡邕不知道是剛才被劉璋懟了,心裏不開心,還是怎地,突然轉頭對劉璋說道:“看你對朝廷政策,說的頭頭是道,想必學問必然是可以的,伯父考考你如何?”


    劉璋懵逼了,不是吧,老頭,不就剛才懟了你幾句,這麽記仇?自己哪懂什麽史經子集?這不是從心讓自己出醜嗎?劉璋眼珠子一轉,計上心來,對蔡邕說道。


    “小侄也不怕伯父笑話,我對史經子集一竅不通,不過小侄認為,讀書為了什麽?做學問?並不然,讀書是為了明智,讓學者知道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廉、恥、勇,這十五個字的含義就行了,真正能做學問做到名流千古的有幾人?也不過就那幾個聖人而已,君不見曆朝曆代,權臣、貪官,哪個不是才高八鬥學富五車之輩?伯父以為然否?”


    劉焉和盧植笑眯眯的看著兩人,他倆也想看看劉璋肚子裏有多少墨水,蔡邕已經上過一次當,才不聽劉璋的歪理,斜眼看了他一眼說道:“那就是不會了?”


    劉璋笑嘻嘻的說道:“小侄剛才已經承認,我對史經子集一竅不通,不過小侄在詩詞方麵還是頗有些心得。”


    “哦~”三人都驚訝了,真會啊?劉焉也有點懵,不會就說不會啊,這都是當世大儒,又不丟人,待會做不出詩來,到時候可就丟人丟大發了,趕緊給劉璋使眼色,劉璋裝作不知道,隻盯著蔡邕看,今天一定要驚掉這個老頭的下巴。


    蔡邕笑道:“那好,那我可就要出題了。”


    劉璋起身恭敬的施了一禮,說道:“請伯父出題。”


    蔡邕看著院子裏的梅花說道:“就以梅花為題吧。”


    劉璋看著院子裏的梅花,此時已經進入冬季,再有兩個多月就過年了,院子裏有幾支梅花,前段時間下的雪已經消融了,隻有屋頂還有少量的積雪,劉璋裝作冥思苦想狀,小樣,我不會做還不會抄啊,就在蔡邕等的不耐煩的時候,隻聽劉璋說道。


    “牆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席間三人都瞪大了眼睛,劉焉是最懵的,這小子什麽德行,自己不知道?不是,你真會啊?那你不早說,害老子在這裏替你白白擔心,真是個兔崽子。


    盧植對劉璋一直保持著看好的態度,就憑他剛才說出的策論,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這沒有一定的眼界,不對帝國很了解的人,怎麽會說出這麽詳細的解決辦法?劉璋說的他不會史經子集的話,盧植也隻當是他謙虛而已,他對劉璋作詩是抱著期待的態度的,沒想到劉璋竟然能做出如此絕詩,當下細細品味,隻覺得妙不可言。


    蔡邕都被驚呆了,一個不注意,扯下了幾根胡子,疼的他齜牙咧嘴的,自己隻是想為難下這個小子,沒想到他還真做出來了,當下細細品味,也覺得很是精妙啊,當下也顧不得矜持了,趕緊對劉焉說道:“君郎,趕緊命府中下人取出紙筆來,如此絕詩,怎麽能不讓它聞名於世呢?”


    劉焉笑嗬嗬的讓下人拿來文房四寶,心裏也樂開了花,叫你老小子矯情,現在不也被自己兒子的才情驚呆了。


    下人拿來文房四寶,蔡邕迫不及待的拿過來,劉焉在旁邊研磨,蔡邕把劉璋剛才的詩句寫了下來,寫好以後交給幾人觀看。


    劉焉接過來一看,笑道:“都說蔡大家的飛白體乃是一絕,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啊。”


    盧植才不會誇這個倔老頭,他接過來看了下,說道:“字雖然不錯,不過我覺得這首詩更好,應時應景,很有韻味。”


    蔡邕也笑道:“賢侄!可否將這副字送給老夫?老夫想迴家裱起來,就掛在客廳,以供來客品鑒。”


    盧植笑道:“你這老貨,我也想要一副,你拿走了,我用什麽?”


    劉璋趕緊打斷他們,別待會兩個老頭又掐起來了:“兩位伯父,不用爭執,小侄以為,不如蔡伯父題上四副,咱們四人每人一副字,豈不美哉?”


    盧植拍手笑道:“如此甚好。”


    反正又不用他寫,看熱鬧就是,蔡邕氣唿唿的對劉璋說道:“就你小子會做好人”


    不過還是又寫了三份,寫完以後對劉璋說道:“你還沒說詩名呢?”


    劉璋隨口說道:“就叫詠梅吧!”


    蔡邕點頭:“詠梅……詠梅,好名字。”


    然後在最上首提上‘詠梅’二字,又在詠梅下邊寫上‘劉璋’,又在右下角寫下‘蔡邕提’三字,待三副字都寫好以後,幾人又坐定,盧植對劉璋說道:“不知賢侄的誌向是什麽?”


    劉璋站起身來看著幾人,一字一頓的說道:“文可提筆安天下,武可上馬定乾坤!”


    盧植拍掌笑道:“真是好誌向,伯父拭目以待,就等賢侄名動天下的那一刻。”


    劉焉卻告誡道:“不可好高騖遠,古時趙括之敗可是前車之鑒,你們也不要太抬舉他了。”


    劉璋恭敬的說道:“定當聽從父親教誨。”


    蔡邕突然說道:“對了,賢侄還沒有字吧?”


    劉焉笑道:“他今年還未滿十四歲,還有一個月才到他生辰,本來是想到時候給他取字的。”


    蔡邕問道:“取的何字?”


    劉焉答道:“季玉!”


    蔡邕點頭:“好字!行末也,玉,美石也,好字!好字!”


    劉璋翻了個白眼,老頭你沒話了是吧?哪裏好了?最末尾的美石?


    隻聽蔡邕說道:“既然季玉有此誌向,不如拜我為師如何?”


    劉焉趕緊對劉璋說道:“還不趕緊跪下行禮。”


    劉璋一臉懵逼,雖然他也想拜蔡邕為師,主要是蔡邕在世林界的威望太高了,如果能拜蔡邕為師,那起步就比別人高一大截,自己還有個任務沒完成呢,還有個小小的原因,就是因為蔡邕還有個一代才女的女兒蔡文姬,自己也很想認識下,不過這麽著急就收自己,這是為啥捏?


    劉璋正計劃下跪,沒想到被盧植攔住了,盧植氣唿唿的說道:“你這老頭好不講理,明明咱們兩人都在這裏,為何要拜你為師?”


    蔡邕也吹著胡子說道:“我先提出來的”


    盧植冷笑道:“可笑!你提出來的就是你的了?要說文能提筆安天下,我不和你爭,你能教他上馬定乾坤?”


    蔡邕見說不過他,也不說話了,和盧植瞪著眼睛,但就是不讓步,劉焉出來打圓場:“要不讓璋兒同時拜師兩位?文人之術跟隨伯喈學習,武人之術跟隨子幹學習如何?”


    兩人這才不爭了,不過馬上又出現了新問題,劉焉說道:“拜師乃是人生大事,今日天色不早,先不拜了,待三日後咱們各請賓客,到時我帶小兒到兩位府上一一拜見如何?”


    蔡邕先跳出來說道:“先去誰府上?”


    這可把劉焉難住了,先去誰府上,也得得罪另一個人啊,示意劉璋解圍,劉璋上前一步說道:“兩位老師,不如這樣如何,屆時父親的朋友,兩位老師的朋友都不會少,不如兩位老師先通知親朋好友,到時帶著親朋好友一起過來,咱們在劉府熱鬧一番,豈不兩全其美?”


    兩個老頭對視了半天,雖然這樣於理不合,可兩人誰也不願意讓步,最後隻好同意了,兩人都吵著要先迴去通知親朋好友,劉焉父子兩人把兩個老頭送出府,劉璋把兩人一一扶到馬車上,對著馬車施了一禮:“恭送兩位老師。”


    隨著馬車越來越遠,劉璋也不禁笑了,真是兩個又固執又可愛的老頭了,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自己一定要好好努力,在將來災難來臨之際,才能救出兩位老師,曆史上的他們結局可不怎麽好啊。


    盧植幾次入獄,還是最後大赫天下才免了一死,這其中也有他是範陽盧氏領軍人的原因在內,董卓不願太得罪世族,他才沒被殺,出獄後心灰意冷,迴到老家隱居,袁紹得冀州後,聽聞盧植迴家,派人幾次征辟盧植為官,盧植都不從。


    蔡邕被董卓看中,一日之內連升三次官,董卓死後蔡邕前去吊唁,想到往日兩人情分不禁悲從中來,然後就被王允抓住把柄,董卓乃禍國賊首,你哭他是幾個意思?舍不得?舍不得就下去陪他吧,蔡邕被下獄以後,其好友都來求王允網開一麵,奈何王允不聽,最後處死了蔡邕。


    其女蔡文姬,先是被許配給河東衛家衛仲道,奈何此人是個病癆鬼,每日咳咳咳的,肺都要咳出來了,還說蔡文姬克夫,把蔡文姬攆出門,後來烏桓來犯,烏桓左賢王劉豹掠走了蔡文姬,蔡文姬在草原還生有一子一女,最後曹操北征烏桓,才把蔡文姬救迴來,再後來就沒怎麽記載了。


    可惜兩個一代大儒,國之柱石,還有個一代才女,最後竟然落得如此下場,這一世劉璋發誓,絕對不會讓這些事情發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劉璋在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七分蜀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七分蜀酒並收藏劉璋在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