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高手過招
獵戶家的團寵女兒隻想安穩種田 作者:寶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嗯,外孫女的辦法,也不是不行。聽說,在冬天的時候,那些大戶人家會派人去河裏鑿冰,再運到地窖裏保存起來。等到了這種炎熱時節,就取出來使用。”
“外祖母,你見過夏天在屋裏用冰塊的人家嗎?”
“像咱們鎮上這種小地方,有錢人雖有,畢竟都不是大富大貴的人家。有能力修建大地窖保存冰塊的人家,非富即貴。外祖母倒未見過。”
吳氏一邊給外孫女換衣裳,一邊說起鎮上的有錢人家平常過的日子,無非就是衣、食、住、行比普通人家強些,還能唿奴喚婢。至於更舒適奢華的生活,他們還談不上。
葉霜想了想,自家挖地窖保存冰塊的可能性,絕對又是個大工程,不僅花錢,還費時費力。不過是夏天熱一些天,忍一忍,多喝點綠豆湯,吃點綠豆稀飯一樣解暑。
要是再來點西瓜、哈密瓜、葡萄之類的水果解暑,就更完美了。今年家裏太忙,原本決定種些西瓜,也沒有機會種,隻有待來年夏天了。
“謝謝外祖母,霜霜先出去玩了。”
葉霜打算找奶奶,最近給家裏人安排點綠豆粥,免得在外忙碌的家人們,被太陽曬得中了暑。
葉霜剛走到房門口,又想起來她要交給爹爹的銀子。於是,她重新折返迴來,拿出隨身攜帶的鑰匙,打開了大木頭箱子,仔細鼓搗。
“霜霜,你叮叮咚咚地,又在數積攢的銀子了?”
吳氏靠在床上悠閑地打著蒲扇,好笑地看著時常在她眼前上演的好戲。剛來時,她並不知道,孫女天天站在箱子前做什麽。有一迴她好奇問過才知曉,外孫女是在數銀子。
以前,女兒經常在她麵前玩笑地說起,外孫女有多財迷,有多摳門,還喜歡每天沒事就數銀子。原來她還不信,一個小孩子,再怎麽喜歡銀子,又能有多喜歡?還天天數銀子玩?女兒不過是在說笑罷了。
等吳氏和葉霜住在一起方才知曉,女兒所說,毫無半分誇大。外孫女這惜財愛財,愛數銀子的性子,真是雷打不動。
“外祖母,爹爹知道我做的生意賺了不少銀子,他說我自己保管銀子不安全。所以,我要把大個點的銀子數出來,交給爹爹幫我保管。”
“哦?大個的銀子給你爹保管,那些小個的銀子和銅錢,你就打算自個兒保管了?”
“外祖母,銀子個頭小了,爹爹看不上呢。再說,我也得留點小錢,方便隨時取用。”
“瞧瞧,我的乖外孫心裏多有成算!”
吳氏從床上坐起來,走近專心數銀子的外孫女。她越瞧小小的外孫女,心中越發喜愛驕傲。外孫女雖確實財迷了些,在該大方的時候,卻能毫不吝嗇,極少讓大人們擔心。
外孫女做小生意賺的錢財,都是她自己憑本事賺來,光明正大。她懂得賺錢的不容易,愛財惜財,再正常不過。
“外祖母,這個銀子是霜霜孝敬您的小心意。霜霜難得到鎮上去,您需要買什麽,就去買。”
葉霜拿出一個十兩的銀子,雙手捧起來,笑眯眯地遞到外祖母麵前。
“乖外孫,你小小年紀,辛辛苦苦賺來的銀子,外祖母怎麽能要呢?再說了,外祖母有銀子花,你的銀子留著長大以後用。”
“外祖母,霜霜沒覺得賺錢辛苦啊。霜霜就是天天數銀子,數得有些手疼。外祖母,今年我們都沒到鎮上去看你們,您就收下霜霜的心意吧。”
“乖外孫,你娘說你財迷又摳門,依外祖母看哪,你就是個傻丫頭。外祖母說什麽也不會收你的錢,你要真孝順外祖母,就把銀子收迴去。等你長大了,再孝順外祖母不遲。現在嘛,該是你娘和你舅舅他們孝順我的時候。”
葉霜歪著小腦袋,仔細想了想,還真是這個道理。而且,她單獨給外祖母銀子,確實不太合適。
“那,那外祖母,就讓娘親和舅舅多孝敬孝敬您吧。我讓爹爹進來搬銀子了。”
“這才是外祖母的乖外孫,去吧。”
“爹爹,銀子都在這個布包裏了。有三百八十兩,你點點。”
葉宗佑依言把藍布包打開,仔細清算了一遍,才又把藍布包給包好。三百多兩銀子,接近四十斤左右,就是他抱起來,也有些分量。
“這些銀子我拿走了,你箱子裏的碎銀子,自己仔細收著。財不露白,可要記住了?不要再天天拿出來數。”
“爹爹,這事兒你也知道了?霜霜還不是因為銀子太少,所以才數它們嗎?要是銀子多了,我哪裏還數得過來?”
葉霜給自己數銀錢的愛好找歪理,她數錢沒有錯。錯的是錢太少,讓她還能數得過來。
“既然嫌錢少,那下迴爹爹拿十兩銀子去鎮上,給你換一萬個銅板迴來,你留在屋裏慢慢數。”
女兒喜歡講歪理,葉宗佑也不能被女兒的胡攪蠻纏給製住,直接迴以更厲害的招數。女兒不是喜歡數錢,又嫌錢少嗎?那就給她準備上萬的銅板,讓她數個夠。
“爹爹,這,還是不要了吧?一萬個銅板,可是很重很重的,霜霜擔心你累著。霜霜聽你的話,以後隔三差五悄悄數一迴。”
葉霜和爹爹這個高手過招,始終把握分寸,不能太過。太過了,爹爹要是拿出作為家長的權威,吃大虧的還是她。
誰讓她是爹爹的女兒呢?
“霜霜,你和你爹就是喜歡鬥法。這迴又輸了吧?”
“外祖母,我和爹爹最多算是個平手,霜霜才沒有輸呢。爹爹要是換迴來一萬個銅板,霜霜就把銅板串成一百文一串,掛在房梁上,還不用一個一個數了。”
葉霜想起,東坡先生數著銅板過日子的節儉,她學過來也未嚐不可。
“要是在房梁上掛滿了銅錢串,那你還得天天數清楚每一串銅板,有沒有少一些?房間也得小心鎖起來,等閑誰敢靠近你這屋子?這樣一來,每天的事情,不是更多了?這就叫做自尋煩惱。”
“外祖母,你見過夏天在屋裏用冰塊的人家嗎?”
“像咱們鎮上這種小地方,有錢人雖有,畢竟都不是大富大貴的人家。有能力修建大地窖保存冰塊的人家,非富即貴。外祖母倒未見過。”
吳氏一邊給外孫女換衣裳,一邊說起鎮上的有錢人家平常過的日子,無非就是衣、食、住、行比普通人家強些,還能唿奴喚婢。至於更舒適奢華的生活,他們還談不上。
葉霜想了想,自家挖地窖保存冰塊的可能性,絕對又是個大工程,不僅花錢,還費時費力。不過是夏天熱一些天,忍一忍,多喝點綠豆湯,吃點綠豆稀飯一樣解暑。
要是再來點西瓜、哈密瓜、葡萄之類的水果解暑,就更完美了。今年家裏太忙,原本決定種些西瓜,也沒有機會種,隻有待來年夏天了。
“謝謝外祖母,霜霜先出去玩了。”
葉霜打算找奶奶,最近給家裏人安排點綠豆粥,免得在外忙碌的家人們,被太陽曬得中了暑。
葉霜剛走到房門口,又想起來她要交給爹爹的銀子。於是,她重新折返迴來,拿出隨身攜帶的鑰匙,打開了大木頭箱子,仔細鼓搗。
“霜霜,你叮叮咚咚地,又在數積攢的銀子了?”
吳氏靠在床上悠閑地打著蒲扇,好笑地看著時常在她眼前上演的好戲。剛來時,她並不知道,孫女天天站在箱子前做什麽。有一迴她好奇問過才知曉,外孫女是在數銀子。
以前,女兒經常在她麵前玩笑地說起,外孫女有多財迷,有多摳門,還喜歡每天沒事就數銀子。原來她還不信,一個小孩子,再怎麽喜歡銀子,又能有多喜歡?還天天數銀子玩?女兒不過是在說笑罷了。
等吳氏和葉霜住在一起方才知曉,女兒所說,毫無半分誇大。外孫女這惜財愛財,愛數銀子的性子,真是雷打不動。
“外祖母,爹爹知道我做的生意賺了不少銀子,他說我自己保管銀子不安全。所以,我要把大個點的銀子數出來,交給爹爹幫我保管。”
“哦?大個的銀子給你爹保管,那些小個的銀子和銅錢,你就打算自個兒保管了?”
“外祖母,銀子個頭小了,爹爹看不上呢。再說,我也得留點小錢,方便隨時取用。”
“瞧瞧,我的乖外孫心裏多有成算!”
吳氏從床上坐起來,走近專心數銀子的外孫女。她越瞧小小的外孫女,心中越發喜愛驕傲。外孫女雖確實財迷了些,在該大方的時候,卻能毫不吝嗇,極少讓大人們擔心。
外孫女做小生意賺的錢財,都是她自己憑本事賺來,光明正大。她懂得賺錢的不容易,愛財惜財,再正常不過。
“外祖母,這個銀子是霜霜孝敬您的小心意。霜霜難得到鎮上去,您需要買什麽,就去買。”
葉霜拿出一個十兩的銀子,雙手捧起來,笑眯眯地遞到外祖母麵前。
“乖外孫,你小小年紀,辛辛苦苦賺來的銀子,外祖母怎麽能要呢?再說了,外祖母有銀子花,你的銀子留著長大以後用。”
“外祖母,霜霜沒覺得賺錢辛苦啊。霜霜就是天天數銀子,數得有些手疼。外祖母,今年我們都沒到鎮上去看你們,您就收下霜霜的心意吧。”
“乖外孫,你娘說你財迷又摳門,依外祖母看哪,你就是個傻丫頭。外祖母說什麽也不會收你的錢,你要真孝順外祖母,就把銀子收迴去。等你長大了,再孝順外祖母不遲。現在嘛,該是你娘和你舅舅他們孝順我的時候。”
葉霜歪著小腦袋,仔細想了想,還真是這個道理。而且,她單獨給外祖母銀子,確實不太合適。
“那,那外祖母,就讓娘親和舅舅多孝敬孝敬您吧。我讓爹爹進來搬銀子了。”
“這才是外祖母的乖外孫,去吧。”
“爹爹,銀子都在這個布包裏了。有三百八十兩,你點點。”
葉宗佑依言把藍布包打開,仔細清算了一遍,才又把藍布包給包好。三百多兩銀子,接近四十斤左右,就是他抱起來,也有些分量。
“這些銀子我拿走了,你箱子裏的碎銀子,自己仔細收著。財不露白,可要記住了?不要再天天拿出來數。”
“爹爹,這事兒你也知道了?霜霜還不是因為銀子太少,所以才數它們嗎?要是銀子多了,我哪裏還數得過來?”
葉霜給自己數銀錢的愛好找歪理,她數錢沒有錯。錯的是錢太少,讓她還能數得過來。
“既然嫌錢少,那下迴爹爹拿十兩銀子去鎮上,給你換一萬個銅板迴來,你留在屋裏慢慢數。”
女兒喜歡講歪理,葉宗佑也不能被女兒的胡攪蠻纏給製住,直接迴以更厲害的招數。女兒不是喜歡數錢,又嫌錢少嗎?那就給她準備上萬的銅板,讓她數個夠。
“爹爹,這,還是不要了吧?一萬個銅板,可是很重很重的,霜霜擔心你累著。霜霜聽你的話,以後隔三差五悄悄數一迴。”
葉霜和爹爹這個高手過招,始終把握分寸,不能太過。太過了,爹爹要是拿出作為家長的權威,吃大虧的還是她。
誰讓她是爹爹的女兒呢?
“霜霜,你和你爹就是喜歡鬥法。這迴又輸了吧?”
“外祖母,我和爹爹最多算是個平手,霜霜才沒有輸呢。爹爹要是換迴來一萬個銅板,霜霜就把銅板串成一百文一串,掛在房梁上,還不用一個一個數了。”
葉霜想起,東坡先生數著銅板過日子的節儉,她學過來也未嚐不可。
“要是在房梁上掛滿了銅錢串,那你還得天天數清楚每一串銅板,有沒有少一些?房間也得小心鎖起來,等閑誰敢靠近你這屋子?這樣一來,每天的事情,不是更多了?這就叫做自尋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