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大功告成
獵戶家的團寵女兒隻想安穩種田 作者:寶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爺爺,您得開始盛米做飯了。”
葉霜催促爺爺,這個時代做飯,都是用木甑子蒸飯。做出來的米飯鬆散,散發出陣陣米飯香和一點點特殊的木頭香,她很喜歡吃。
可是,甑子蒸飯的缺點也很明顯,最難的就是不好拿捏米飯的軟硬度。
米粒太軟,瀝米的時候,米湯和米不好分離。這樣蒸出來的飯就會凝成一團,太軟爛,水分很多,比吃稀飯還讓人難受。
米粒太硬,就是有些生,瀝米倒是方便了,但問題更嚴重。硬生生的米飯放入甑子之後,再怎麽蒸,都不容易蒸熟。
甑子煮飯,就是娘親她們幾妯娌,都有可能因為忙著準備其他菜肴,出現失誤。
在葉霜看來,爺爺麵臨的第一關——瀝米蒸飯,就很夠嗆了。
“現在家裏有九個人,得煮多少米來著?”
葉清海是真不知道,他平時沒有做過飯,這會兒才一上手,就有些抓瞎。
“不行,我還是得去問你奶奶一聲。”
葉清海匆匆忙忙出了廚房,找老婆子討經驗去了。
葉霜其實也不知道,家裏人數在不斷變化。她平常也沒關心過,做飯得煮多少米合適?麵對爺爺的問題,也是愛莫能助。
葉霜出了廚房,在後院烤房找到了正收撿烤魚的爹爹。
“爹,爺爺讓你把家裏的四條大魚清理了,兩條清蒸,兩條做魚丸,你都得負責準備好。”
葉霜也不多話,直接傳達了爺爺布置給爹爹的任務。爹能者多勞,她不是沒有幫爹爹推脫,而是爺爺做飯實在底氣不足,需要她爹的鼎力相助。
“你爺爺連魚丸都讓我剁好嗎?行吧,看來,你爺爺需要爹伸出援手了。”
葉宗佑還很小的時候,嚐過他爹做的飯菜,至於味道如何?應該是被他遺忘了,現在都不願意想起來。
為了中午能吃上一頓好飯菜,他還是多幹一點吧。
“霜霜,你可得盯緊你爺爺做飯,先把步驟給他仔細說一遍。做的時候要隨時提醒,不能讓你爺爺亂發揮,知道嗎?”
最後,葉宗佑還是不放心地叮囑一遍女兒,以確保中午的口糧安全。
“嗯,爹,你放心。”
葉霜一本正經地保證,她得想辦法讓爺爺喜歡下廚。說不定,以後她可以和爺爺一起豁豁東西,這樣更方便不是嗎?
“爺爺,您盛了多少米?”
葉霜迴到廚房,關心起家裏每天做的米飯來。以後再說到這個問題,她心裏也有個數。
“你奶奶說了,得煮五斤米,和晚上吃的一起煮。”
葉霜在心裏默默計算,五斤米,就是現代的四十兩,這是兩頓飯的量。算下來,一個人一頓平均約現代的二兩米。
這是他們家現在生活好了些,要是之前,就不能這樣算米的數量了。米是一部分,雜糧是另一部分,總量倒是不相上下。
“承直、承義還沒迴來,鍋裏我加了水,我得把水燒熱點再下鍋。霜霜,你看看鍋裏的水夠不夠?”
葉清海揭開竹蓋子,抱起孫女看鍋中的水,他剛剛忘記問老婆子了,不好意思迴去再問,問孫女應該也一樣。
“爺爺,水太少了,不夠,您再加兩瓢水。”
葉霜平時在廚房轉悠多了,鍋裏加多少水還是沒問題的。
“幸虧問了你,不然一會兒怕是米飯煮不熟了,我再加兩瓢水。”
“爺爺,您的米淘洗好了吧?一會兒鍋底冒小泡泡就下米。下了米就要用鍋鏟常翻一翻,怕米糊了鍋底。水開了,再煮半刻鍾,要是米粒中間有一點夾生,就可以瀝米了。”
“米淘洗好了。冒小泡泡?我再燒會火就看看。後麵的你一會兒再提醒提醒。”
“爺爺,您這會把筲箕、米湯盆、木甑子和紗布洗一洗。一會兒怕來不及準備,我幫您看著火。”
葉清海按照孫女所說,把米下了鍋,又十分順利地瀝了米,上了甑子開蒸,葉霜大大地鬆了一口氣。
葉霜的三個哥哥也把菜摘了迴來,蕹菜和豇豆掐好,韭菜摘好,絲瓜用大勺子刮好,苦瓜也去了囊,切成了片。
葉宗佑也把兩條清蒸魚,兩條魚的魚丸準備好了。
“爺爺,小鍋加水,先把豇豆煮熟。爹爹,幫忙醃魚,放魚丸的調料。大哥,幫忙切蔥薑蒜。二哥,你燒大鍋。六哥,你燒小鍋。”
葉霜把廚房裏的活計一一安排下來,幾人各司其職,有條不紊。
葉霜並不打算將所有的活計都讓幫忙的人做完,爺爺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炒菜、煮菜。其他人不能幫忙,不然,如何顯出爺爺的誠意和高超的水平呢?
嘿嘿…
“爺爺,起甑子。”
“爺爺,再放幾片薑片,蒸魚。”
“爺爺,放蔥絲,放醬油,澆油。”
“爺爺,倒油,放蒜末。鹽,先少放點。您嚐嚐味道,淡了?再加點。”
“爺爺,……”
葉霜一連串的指揮,讓爺爺有些手忙腳亂。哥哥們最多遞個盤子,遞個醬油,燒個火,後麵鍋裏的活計,全部是他一個人完成的。
葉清海在心裏感慨,做頓飯不容易啊,這還是孫女一步步詳細講解了,再及時提醒他做的。孫女還時刻不停地注意著鍋裏,讓灶裏火的大小配合著鍋裏燒的菜。
這做飯,就如同行軍打仗。做飯前,了解家裏人喜好的菜肴,就如同戰爭雙方得知己知彼。做好主食,相當於把握住了戰爭的關鍵。
各種配菜、調料、用水、火候,對應戰爭中起次要作用的人、事、物。能合理地調配和運用它們,做成美味可口菜肴的人,就是戰爭中運籌帷幄,指揮作戰並取得勝利的傑出將領。
書上說:“治大國,如烹小鮮。”就是這個道理。孫女能指揮廚房這方寸之地,應該同樣能治理好這天下江山。他拭目以待。
“家裏人少,今天我們就坐一桌。老婆子,我多做了一條魚,一些魚丸,給二弟家送過去了。老婆子,嚐嚐這些菜味道怎麽樣?合不合你的口味?”
“行了,光看樣子,就知道做得很好,我先嚐嚐這清蒸魚。”
清蒸魚做不好就容易淡了,腥了,看起來簡單,卻也考驗功夫。
“味道真鮮,鹹淡適中,一點都不腥。我再嚐嚐其他的。”
劉氏幾下把桌上的菜都嚐了一遍,這迴,就是她也不得不承認,她家老頭子的廚藝了得。
“很好吃,大家都好好嚐嚐。老頭子辛苦了,你也趕緊嚐嚐。”
劉氏給葉清海夾了幾樣菜在碗裏,她的眼裏、嘴角、心裏皆是笑意。
葉霜很滿意爺爺的廚藝表現,是她理想的樣子。
葉霜催促爺爺,這個時代做飯,都是用木甑子蒸飯。做出來的米飯鬆散,散發出陣陣米飯香和一點點特殊的木頭香,她很喜歡吃。
可是,甑子蒸飯的缺點也很明顯,最難的就是不好拿捏米飯的軟硬度。
米粒太軟,瀝米的時候,米湯和米不好分離。這樣蒸出來的飯就會凝成一團,太軟爛,水分很多,比吃稀飯還讓人難受。
米粒太硬,就是有些生,瀝米倒是方便了,但問題更嚴重。硬生生的米飯放入甑子之後,再怎麽蒸,都不容易蒸熟。
甑子煮飯,就是娘親她們幾妯娌,都有可能因為忙著準備其他菜肴,出現失誤。
在葉霜看來,爺爺麵臨的第一關——瀝米蒸飯,就很夠嗆了。
“現在家裏有九個人,得煮多少米來著?”
葉清海是真不知道,他平時沒有做過飯,這會兒才一上手,就有些抓瞎。
“不行,我還是得去問你奶奶一聲。”
葉清海匆匆忙忙出了廚房,找老婆子討經驗去了。
葉霜其實也不知道,家裏人數在不斷變化。她平常也沒關心過,做飯得煮多少米合適?麵對爺爺的問題,也是愛莫能助。
葉霜出了廚房,在後院烤房找到了正收撿烤魚的爹爹。
“爹,爺爺讓你把家裏的四條大魚清理了,兩條清蒸,兩條做魚丸,你都得負責準備好。”
葉霜也不多話,直接傳達了爺爺布置給爹爹的任務。爹能者多勞,她不是沒有幫爹爹推脫,而是爺爺做飯實在底氣不足,需要她爹的鼎力相助。
“你爺爺連魚丸都讓我剁好嗎?行吧,看來,你爺爺需要爹伸出援手了。”
葉宗佑還很小的時候,嚐過他爹做的飯菜,至於味道如何?應該是被他遺忘了,現在都不願意想起來。
為了中午能吃上一頓好飯菜,他還是多幹一點吧。
“霜霜,你可得盯緊你爺爺做飯,先把步驟給他仔細說一遍。做的時候要隨時提醒,不能讓你爺爺亂發揮,知道嗎?”
最後,葉宗佑還是不放心地叮囑一遍女兒,以確保中午的口糧安全。
“嗯,爹,你放心。”
葉霜一本正經地保證,她得想辦法讓爺爺喜歡下廚。說不定,以後她可以和爺爺一起豁豁東西,這樣更方便不是嗎?
“爺爺,您盛了多少米?”
葉霜迴到廚房,關心起家裏每天做的米飯來。以後再說到這個問題,她心裏也有個數。
“你奶奶說了,得煮五斤米,和晚上吃的一起煮。”
葉霜在心裏默默計算,五斤米,就是現代的四十兩,這是兩頓飯的量。算下來,一個人一頓平均約現代的二兩米。
這是他們家現在生活好了些,要是之前,就不能這樣算米的數量了。米是一部分,雜糧是另一部分,總量倒是不相上下。
“承直、承義還沒迴來,鍋裏我加了水,我得把水燒熱點再下鍋。霜霜,你看看鍋裏的水夠不夠?”
葉清海揭開竹蓋子,抱起孫女看鍋中的水,他剛剛忘記問老婆子了,不好意思迴去再問,問孫女應該也一樣。
“爺爺,水太少了,不夠,您再加兩瓢水。”
葉霜平時在廚房轉悠多了,鍋裏加多少水還是沒問題的。
“幸虧問了你,不然一會兒怕是米飯煮不熟了,我再加兩瓢水。”
“爺爺,您的米淘洗好了吧?一會兒鍋底冒小泡泡就下米。下了米就要用鍋鏟常翻一翻,怕米糊了鍋底。水開了,再煮半刻鍾,要是米粒中間有一點夾生,就可以瀝米了。”
“米淘洗好了。冒小泡泡?我再燒會火就看看。後麵的你一會兒再提醒提醒。”
“爺爺,您這會把筲箕、米湯盆、木甑子和紗布洗一洗。一會兒怕來不及準備,我幫您看著火。”
葉清海按照孫女所說,把米下了鍋,又十分順利地瀝了米,上了甑子開蒸,葉霜大大地鬆了一口氣。
葉霜的三個哥哥也把菜摘了迴來,蕹菜和豇豆掐好,韭菜摘好,絲瓜用大勺子刮好,苦瓜也去了囊,切成了片。
葉宗佑也把兩條清蒸魚,兩條魚的魚丸準備好了。
“爺爺,小鍋加水,先把豇豆煮熟。爹爹,幫忙醃魚,放魚丸的調料。大哥,幫忙切蔥薑蒜。二哥,你燒大鍋。六哥,你燒小鍋。”
葉霜把廚房裏的活計一一安排下來,幾人各司其職,有條不紊。
葉霜並不打算將所有的活計都讓幫忙的人做完,爺爺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炒菜、煮菜。其他人不能幫忙,不然,如何顯出爺爺的誠意和高超的水平呢?
嘿嘿…
“爺爺,起甑子。”
“爺爺,再放幾片薑片,蒸魚。”
“爺爺,放蔥絲,放醬油,澆油。”
“爺爺,倒油,放蒜末。鹽,先少放點。您嚐嚐味道,淡了?再加點。”
“爺爺,……”
葉霜一連串的指揮,讓爺爺有些手忙腳亂。哥哥們最多遞個盤子,遞個醬油,燒個火,後麵鍋裏的活計,全部是他一個人完成的。
葉清海在心裏感慨,做頓飯不容易啊,這還是孫女一步步詳細講解了,再及時提醒他做的。孫女還時刻不停地注意著鍋裏,讓灶裏火的大小配合著鍋裏燒的菜。
這做飯,就如同行軍打仗。做飯前,了解家裏人喜好的菜肴,就如同戰爭雙方得知己知彼。做好主食,相當於把握住了戰爭的關鍵。
各種配菜、調料、用水、火候,對應戰爭中起次要作用的人、事、物。能合理地調配和運用它們,做成美味可口菜肴的人,就是戰爭中運籌帷幄,指揮作戰並取得勝利的傑出將領。
書上說:“治大國,如烹小鮮。”就是這個道理。孫女能指揮廚房這方寸之地,應該同樣能治理好這天下江山。他拭目以待。
“家裏人少,今天我們就坐一桌。老婆子,我多做了一條魚,一些魚丸,給二弟家送過去了。老婆子,嚐嚐這些菜味道怎麽樣?合不合你的口味?”
“行了,光看樣子,就知道做得很好,我先嚐嚐這清蒸魚。”
清蒸魚做不好就容易淡了,腥了,看起來簡單,卻也考驗功夫。
“味道真鮮,鹹淡適中,一點都不腥。我再嚐嚐其他的。”
劉氏幾下把桌上的菜都嚐了一遍,這迴,就是她也不得不承認,她家老頭子的廚藝了得。
“很好吃,大家都好好嚐嚐。老頭子辛苦了,你也趕緊嚐嚐。”
劉氏給葉清海夾了幾樣菜在碗裏,她的眼裏、嘴角、心裏皆是笑意。
葉霜很滿意爺爺的廚藝表現,是她理想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