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新皇即位
穿越到明朝利用現代科技製霸全球 作者:塗山老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天,朱天明便以大明帝國皇家武裝力量副統帥的名義,向各個戰區下達命令,全線停火,各部原地駐守。
又通過官方及私人的各種渠道,聯絡通知了亞、歐各交戰國政府,明確表示大明帝國的國政已迴到朱天明手中,大明帝國與各國關係將迴到正軌。
接到朱天明的消息,各個瀕臨亡國,或已經流亡的各國政府,在看到明軍確實已經全線停戰之後,也都是終於鬆了一口氣。
半個月之後,太子朱慈烺和定王朱慈烱在8000白杆兵的嚴密護衛下返迴京城,
同時到達京城的還有從各地趕來的二十餘位公、侯勳貴,以及從莫臥兒地區趕迴的藩王世子或宗親。
朱天明親自前往城外迎接了太子一行,並邀請朱慈烺同乘一車返迴皇宮。
緊跟在朱慈烺身邊的秦良玉一個勁的用眼神暗示朱慈烺不要答應。
可朱慈烺卻笑了笑,上了朱天明的專車。秦良玉無奈,隻好率兵在後麵緊緊跟隨。
路上朱天明對朱慈烺說起周、張兩位皇後的近況。尤其是周後已有殉夫之誌,令人十分擔憂,要朱慈烺此番迴來後好好規勸安撫一下。
朱慈烺問道:“師傅,我們接下來該怎麽辦?怎麽收拾這個爛攤子?”
朱天明歎了口氣道:“國不可一日無君,這邊已經都準備好了,明日就為你舉辦登基大典。之後按禮製為先帝發喪。
國政方麵,必須盡快撥亂反正,我已經派人和亞歐各交戰國政府聯係了,並且達成了暫時性的停火。
下一步就是進行全麵和談,徹底解決爛攤子。撤軍迴國,恢複生產和貿易。”
朱慈烺擔心道:“那些國家會輕易相信咱們嗎?會不會拒絕和談?”
朱天明道:“他們也明白之帝國之間的實力差距,談好合適的補償,我相信他們會願意停火的。
隻要搞定大部分國家,個別國家如果不願意停火,那就集中力量打到他們願意為止。”
二人談了一會兒國事,朱慈烺說道:“師傅,秦老將軍是您的幹娘吧?”
朱天明點了點頭道:“是的。”
朱慈烺道:“她好像對您有所誤解。是不是該向她解釋清楚。”
朱天明歎了口氣道:“解釋不清了......現在已經大半個天下都認為我要弑君奪位。解釋不清的......”
朱天明從口袋裏取出一個紙條遞到朱慈烺手中,
道:“你看看,這裏麵的人都是不畏強權秉持正義的忠貞之士,
我將他們暫時關押在詔獄之中,已讓人特別關照他們了,將來這些人都可以為你所用。”
名單中除了當日在大殿上責罵朱天明弑君奪位的官員以外,還有一些冒死勤王的將領。
這些人都被關押在詔獄之中,均被特別看護,派人24小時監視,避免他們想不開自盡或是被政敵陷害。
朱慈烺看完以後,將名單貼身放好,說道:“師傅,真是辛苦你了。”
朱天明笑了笑說道:“接下來的很多軍政改革,會影響到很多人的利益,所以這些事都由我來做,你隻需要把其中的道理學明白。
不光要學習朝政,還要努力的看清朝堂上的每一個人。”
朱慈烺看著麵容有些消瘦的朱天明,眼圈有些泛紅。
朱天明拍了拍朱慈烺的手道:“將來,你一定要成為一代聖君。”朱慈烺用力地點了點頭。
朱天明將朱慈烺送到皇宮後,便告辭迴了寧園。
而秦良玉卻讓白杆兵駐於玄武門外,隨時準備進宮護駕。
第二日,在紫禁城內舉行了隆重的登基大典。
在朱慈烺的徹夜苦勸下,周皇後終於參加見證了此次登基大典,
新任司禮監掌印陳平安呈上玉璽,由已升為太後的周氏親自將玉璽賜予朱慈烺,訂年號為繼興。
典儀結束後,朱慈烺下了兩道旨意,第一道旨意:欽天監選擇吉日,迎大行皇帝梓宮入天壽山思陵。
第二道旨意便是:敕封靖海王朱天明為“攝政親王”,加九賜,見君不拜,車馬入朝。總攬天下國政軍務。並複任總理國務大臣之職。
聞言朝臣盡皆愕然,不少大臣已經開始交頭接耳起來。
隨即,陳平安手捧賜誥,朗聲道:
一賜金車大輅,以顯其德;
二賜衣服袞冕赤舄,以安萬民;
三賜樂則,天下和樂;
四賜朱戶,以張民望;
五賜納陛,以示揚善;
六賜虎賁,以為除惡;
七賜弓矢,征伐不義;
八賜斧鉞,誅殺有罪;
九賜禾巨鬯,可主祭祀。
朱天明上前跪倒,接過旨意,說道:“臣朱天明領旨謝恩。”
儀式剛要結束,隻見秦良玉與幾位宗室、公侯出班奏道:“定王業已成年,不宜久留京中,臣等,懇請陛下下旨,請定王即刻就藩。”
禦階之上的朱慈烺看了看朱天明。隻見朱天明無奈的點了點頭。
於是,朱慈烺道:“準奏,定王七日內前往北直隸就藩,另從北直隸皇莊之內劃撥良田1500畝,賜予定王。”
言罷,朱慈烱和幾位宗室、公侯一起向朱慈烺領旨謝恩。
儀式正式結束後,朱慈烺攙扶著周太後退入後宮。眾臣跪辭天子,遠遠地跟在朱天明身後向宮外走去。
忽然聽到朝臣之中有一人喊道:“攝政王且留步。”
眾人皆是一驚,朱天明迴頭看去,隻見秦良玉快步走到跟前。
朱天明深鞠一躬,道:“幹娘喚孩兒何事?”
秦良玉道:“王爺,您打算攝政多久?何時還政於天子?”
聞言,朱天明一皺眉,道:“幹娘,何必逼迫孩兒?”
秦良玉道:“這是關係到國本的大事,還是當著滿朝文武,公卿勳貴的麵說清楚的好。”
朱天明深吸了幾口氣道:“五年,孩兒攝政五年,定當還政於天子。”
秦良玉道:“好,各位大人可都聽到了,老身也記住了。還望王爺不要食言。”
說罷,便頭也不迴的出宮去了。朱天明看著遠去的秦良玉,無奈的搖了搖頭。
又通過官方及私人的各種渠道,聯絡通知了亞、歐各交戰國政府,明確表示大明帝國的國政已迴到朱天明手中,大明帝國與各國關係將迴到正軌。
接到朱天明的消息,各個瀕臨亡國,或已經流亡的各國政府,在看到明軍確實已經全線停戰之後,也都是終於鬆了一口氣。
半個月之後,太子朱慈烺和定王朱慈烱在8000白杆兵的嚴密護衛下返迴京城,
同時到達京城的還有從各地趕來的二十餘位公、侯勳貴,以及從莫臥兒地區趕迴的藩王世子或宗親。
朱天明親自前往城外迎接了太子一行,並邀請朱慈烺同乘一車返迴皇宮。
緊跟在朱慈烺身邊的秦良玉一個勁的用眼神暗示朱慈烺不要答應。
可朱慈烺卻笑了笑,上了朱天明的專車。秦良玉無奈,隻好率兵在後麵緊緊跟隨。
路上朱天明對朱慈烺說起周、張兩位皇後的近況。尤其是周後已有殉夫之誌,令人十分擔憂,要朱慈烺此番迴來後好好規勸安撫一下。
朱慈烺問道:“師傅,我們接下來該怎麽辦?怎麽收拾這個爛攤子?”
朱天明歎了口氣道:“國不可一日無君,這邊已經都準備好了,明日就為你舉辦登基大典。之後按禮製為先帝發喪。
國政方麵,必須盡快撥亂反正,我已經派人和亞歐各交戰國政府聯係了,並且達成了暫時性的停火。
下一步就是進行全麵和談,徹底解決爛攤子。撤軍迴國,恢複生產和貿易。”
朱慈烺擔心道:“那些國家會輕易相信咱們嗎?會不會拒絕和談?”
朱天明道:“他們也明白之帝國之間的實力差距,談好合適的補償,我相信他們會願意停火的。
隻要搞定大部分國家,個別國家如果不願意停火,那就集中力量打到他們願意為止。”
二人談了一會兒國事,朱慈烺說道:“師傅,秦老將軍是您的幹娘吧?”
朱天明點了點頭道:“是的。”
朱慈烺道:“她好像對您有所誤解。是不是該向她解釋清楚。”
朱天明歎了口氣道:“解釋不清了......現在已經大半個天下都認為我要弑君奪位。解釋不清的......”
朱天明從口袋裏取出一個紙條遞到朱慈烺手中,
道:“你看看,這裏麵的人都是不畏強權秉持正義的忠貞之士,
我將他們暫時關押在詔獄之中,已讓人特別關照他們了,將來這些人都可以為你所用。”
名單中除了當日在大殿上責罵朱天明弑君奪位的官員以外,還有一些冒死勤王的將領。
這些人都被關押在詔獄之中,均被特別看護,派人24小時監視,避免他們想不開自盡或是被政敵陷害。
朱慈烺看完以後,將名單貼身放好,說道:“師傅,真是辛苦你了。”
朱天明笑了笑說道:“接下來的很多軍政改革,會影響到很多人的利益,所以這些事都由我來做,你隻需要把其中的道理學明白。
不光要學習朝政,還要努力的看清朝堂上的每一個人。”
朱慈烺看著麵容有些消瘦的朱天明,眼圈有些泛紅。
朱天明拍了拍朱慈烺的手道:“將來,你一定要成為一代聖君。”朱慈烺用力地點了點頭。
朱天明將朱慈烺送到皇宮後,便告辭迴了寧園。
而秦良玉卻讓白杆兵駐於玄武門外,隨時準備進宮護駕。
第二日,在紫禁城內舉行了隆重的登基大典。
在朱慈烺的徹夜苦勸下,周皇後終於參加見證了此次登基大典,
新任司禮監掌印陳平安呈上玉璽,由已升為太後的周氏親自將玉璽賜予朱慈烺,訂年號為繼興。
典儀結束後,朱慈烺下了兩道旨意,第一道旨意:欽天監選擇吉日,迎大行皇帝梓宮入天壽山思陵。
第二道旨意便是:敕封靖海王朱天明為“攝政親王”,加九賜,見君不拜,車馬入朝。總攬天下國政軍務。並複任總理國務大臣之職。
聞言朝臣盡皆愕然,不少大臣已經開始交頭接耳起來。
隨即,陳平安手捧賜誥,朗聲道:
一賜金車大輅,以顯其德;
二賜衣服袞冕赤舄,以安萬民;
三賜樂則,天下和樂;
四賜朱戶,以張民望;
五賜納陛,以示揚善;
六賜虎賁,以為除惡;
七賜弓矢,征伐不義;
八賜斧鉞,誅殺有罪;
九賜禾巨鬯,可主祭祀。
朱天明上前跪倒,接過旨意,說道:“臣朱天明領旨謝恩。”
儀式剛要結束,隻見秦良玉與幾位宗室、公侯出班奏道:“定王業已成年,不宜久留京中,臣等,懇請陛下下旨,請定王即刻就藩。”
禦階之上的朱慈烺看了看朱天明。隻見朱天明無奈的點了點頭。
於是,朱慈烺道:“準奏,定王七日內前往北直隸就藩,另從北直隸皇莊之內劃撥良田1500畝,賜予定王。”
言罷,朱慈烱和幾位宗室、公侯一起向朱慈烺領旨謝恩。
儀式正式結束後,朱慈烺攙扶著周太後退入後宮。眾臣跪辭天子,遠遠地跟在朱天明身後向宮外走去。
忽然聽到朝臣之中有一人喊道:“攝政王且留步。”
眾人皆是一驚,朱天明迴頭看去,隻見秦良玉快步走到跟前。
朱天明深鞠一躬,道:“幹娘喚孩兒何事?”
秦良玉道:“王爺,您打算攝政多久?何時還政於天子?”
聞言,朱天明一皺眉,道:“幹娘,何必逼迫孩兒?”
秦良玉道:“這是關係到國本的大事,還是當著滿朝文武,公卿勳貴的麵說清楚的好。”
朱天明深吸了幾口氣道:“五年,孩兒攝政五年,定當還政於天子。”
秦良玉道:“好,各位大人可都聽到了,老身也記住了。還望王爺不要食言。”
說罷,便頭也不迴的出宮去了。朱天明看著遠去的秦良玉,無奈的搖了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