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吞並西班牙
穿越到明朝利用現代科技製霸全球 作者:塗山老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三皇同盟生效之後,三國各自開始了緊鑼密鼓的動員和戰爭準備。
由於三國之中大明帝國的實力最為強大,崇禎皇帝在三國統帥之中的戰績也最為出色,所以被推舉為盟主,同時兼任同盟國軍總司令。
九月十六日,大明帝國海軍6艘驅逐艦、12艘護衛艦及8艘運輸艦經過蘇伊士運河,抵達加的斯,正式編入地中海艦隊,全部交由洪旭統率。
地中海艦隊原有艦船中,選定20艘船況較差的改進型福船和樓船撤出地中海艦隊編製,由甘輝率領護送朱天明返航。
同時地中海區域三大總督區共計抽調帝國國防軍人及治安軍人,集結於格拉納達,隨時準備發起進攻。
朱天明對集結的軍隊進行了一番戰前動員後,乘坐“封舟”號皇家遊艇,在20艘改進型蒸汽風帆戰艦的護衛下,啟航返迴大明。
就在朱天明的艦隊剛駛入蘇伊士運河時,同盟國軍收到崇禎皇帝的命令,軍事行動開始。
大明帝國的軍隊第一時間向北展開了進攻,連續突破西班牙軍隊防線,兵鋒直指馬德裏方向。
緊隨其後發起攻勢的是葡萄牙王國軍隊,向東越過實控線,向塞戈維亞方向發起猛烈進攻。
兩天之後,法蘭西王國的軍隊越過比利牛斯山脈,對西班牙軍隊發起了突襲,直取巴塞羅那方向。
與此同時,集結於馬賽港和塞特港的法國海軍艦隊,也在利翁灣會合後,趕赴巴塞羅那,協助陸軍行動。
由於之前,法、西兩國海軍都被大明帝國海軍暴打過,以至於海軍主力幾乎喪失殆盡,
原本的歐洲兩大海軍強國,在這場關係到歐洲未來命運走向的海戰中,活生生地打成了菜雞互啄。
甚至雙方都用上了撞擊和跳幫的戰術。
幸虧大明帝國地中海艦隊一支駐紮在巴利阿裏島帕爾馬海軍基地的巡防艦隊及時趕到,才徹底擊潰了西班牙帝國海軍最後的力量。
可就當海陸軍的進展都十分順利的時候,意外情況發生了。
崇禎十三年十月八日,英國一支海軍艦隊突襲了法國加萊港,隨後大批的船隻運送英國陸軍在加萊發起登陸。
隨後,比利時王國、荷蘭共和國也派出海軍協助英國襲擊法國,並會同盧森堡三國聯軍攻入了法國境內。
事件發生後,法國政府第一時間向大明帝國駐法國大使館通報了情況,使館立即將情況電告統帥部。
蕭肅立刻電令地中海艦隊全速北上進入英吉利海峽,擊潰英國、荷蘭、比利時三國艦隊,並封鎖英倫三島,對英國發動海上破交戰。
接到命令後,洪旭立即率領艦隊主力出發,僅用了三天時間便趕到了英吉利海峽,迎頭就碰上了英國海軍的80餘艘風帆戰艦。
在對方還未做出有效反應時,大明艦隊利用高航速和高機動性的優勢,第一時間搶占有利地形,將英國海軍牢牢壓在下風的位置。
這還是英國海軍第一次真正直麵大明帝國海軍的鋼鐵巨艦,大部分官兵都被眼前這些沒有風帆的大家夥嚇住了。
大明艦隊以最快速度排成戰列線,開始炮擊英國艦隊,第一輪齊射,驅逐艦“瀾滄江”號便打出了跨射,然後將距離方位數據標在了射擊鍾上。
隨即而來的第二輪齊射,便有7艘英國軍艦中彈。
僅用了不到一個時辰,海麵上就隻剩下了8艘英國海軍的戰艦。
這8艘戰艦先後降下風帆,升起白旗向大明海軍投降。
洪旭在望遠鏡中看到英艦落帆後,立刻命令護衛艦高速抵近,全部擊沉。
立刻,10艘護衛艦快速靠近,然後炮火齊發,將這8艘英艦也送入了海底。
沿途又遭遇了兩撥小規模的英國船隊,洪旭沒有時間去辨別他們是軍艦還是商船,反正之後都要進行破交戰,幹脆一並擊沉。
最終,大明帝國地中海艦隊於第二天上午趕到加萊附近海域。
此時,海麵上正有3、400艘大大小小的英國船隻。
洪旭立即就給了這些英國佬一個小小的震撼。
隨著洪旭的一聲令下,鋪天蓋地的燃燒彈射向了狹小海域內密密麻麻的英國艦船。
頓時,無論是軍艦還是運兵船,立刻化成一片火海。
洪旭命令護衛艦自由攻擊,6艘驅逐艦則轉向海峽英國一側,開始用燃燒彈掃蕩英國沿岸附近的一切船舶及岸上所有能見到的鄉村、市鎮和農田。
從布萊頓到馬蓋特沿岸猶如人間煉獄一般,直到夜間都是一片火光通明。
十餘艘護衛艦此時也開啟了粉碎機模式,隻要見到非同盟國船隻就是一頓燃燒彈。
在海上所有船隻都已起火的狀況下,這些護衛艦才開始清剿岸上已經登陸的英軍。
第二天清晨,在大明帝國海軍的幫助下,法蘭西軍隊重新奪迴了加萊地區。
之後,收到消息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軍隊都陷入了混亂,一時間不知自己該進還是該退。
大明帝國海軍在加萊港停靠,通過運輸艦補給了彈藥和重油後,兵分兩路再度起航。
6艘驅逐艦繼續沿海岸線前進,攻擊比利時及荷蘭的艦船及岸上城市村鎮。
護衛艦則開始分散封鎖整個英國。所有在英國附近海域出現的船隻,一律擊沉。
當然有些明顯是商船的,通常會被截停,搜刮走船上的所有財物後再擊沉。
短短三天後,比利時和荷蘭就派出使者向三皇同盟投降。
戰後,荷蘭向大明賠償5000萬大明元,向法國賠償3000萬大明元,向葡萄牙連帶賠償1000萬大明元,
將鹿特丹開放為自由貿易港,由大明、法國、葡萄牙三國共管,並且荷蘭解除武裝,
隻被允許保留一支規模在6000人以內的治安部隊,治安部隊隻能擁有輕武器及口徑60毫米以下火炮。
比利時則向大明賠償4000萬大明元,向法國賠償2000萬大明元,向葡萄牙連帶賠償300萬大明元,
開放安特衛普為自由貿易港,也由大明、法國、葡萄牙三國共管。
比利時也同樣解除武裝,保留一支3500人的治安部隊。
盧森堡直接並入法蘭西領土,但由法蘭西代替盧森堡向大明帝國賠付大明元500萬元。
由於三國之中大明帝國的實力最為強大,崇禎皇帝在三國統帥之中的戰績也最為出色,所以被推舉為盟主,同時兼任同盟國軍總司令。
九月十六日,大明帝國海軍6艘驅逐艦、12艘護衛艦及8艘運輸艦經過蘇伊士運河,抵達加的斯,正式編入地中海艦隊,全部交由洪旭統率。
地中海艦隊原有艦船中,選定20艘船況較差的改進型福船和樓船撤出地中海艦隊編製,由甘輝率領護送朱天明返航。
同時地中海區域三大總督區共計抽調帝國國防軍人及治安軍人,集結於格拉納達,隨時準備發起進攻。
朱天明對集結的軍隊進行了一番戰前動員後,乘坐“封舟”號皇家遊艇,在20艘改進型蒸汽風帆戰艦的護衛下,啟航返迴大明。
就在朱天明的艦隊剛駛入蘇伊士運河時,同盟國軍收到崇禎皇帝的命令,軍事行動開始。
大明帝國的軍隊第一時間向北展開了進攻,連續突破西班牙軍隊防線,兵鋒直指馬德裏方向。
緊隨其後發起攻勢的是葡萄牙王國軍隊,向東越過實控線,向塞戈維亞方向發起猛烈進攻。
兩天之後,法蘭西王國的軍隊越過比利牛斯山脈,對西班牙軍隊發起了突襲,直取巴塞羅那方向。
與此同時,集結於馬賽港和塞特港的法國海軍艦隊,也在利翁灣會合後,趕赴巴塞羅那,協助陸軍行動。
由於之前,法、西兩國海軍都被大明帝國海軍暴打過,以至於海軍主力幾乎喪失殆盡,
原本的歐洲兩大海軍強國,在這場關係到歐洲未來命運走向的海戰中,活生生地打成了菜雞互啄。
甚至雙方都用上了撞擊和跳幫的戰術。
幸虧大明帝國地中海艦隊一支駐紮在巴利阿裏島帕爾馬海軍基地的巡防艦隊及時趕到,才徹底擊潰了西班牙帝國海軍最後的力量。
可就當海陸軍的進展都十分順利的時候,意外情況發生了。
崇禎十三年十月八日,英國一支海軍艦隊突襲了法國加萊港,隨後大批的船隻運送英國陸軍在加萊發起登陸。
隨後,比利時王國、荷蘭共和國也派出海軍協助英國襲擊法國,並會同盧森堡三國聯軍攻入了法國境內。
事件發生後,法國政府第一時間向大明帝國駐法國大使館通報了情況,使館立即將情況電告統帥部。
蕭肅立刻電令地中海艦隊全速北上進入英吉利海峽,擊潰英國、荷蘭、比利時三國艦隊,並封鎖英倫三島,對英國發動海上破交戰。
接到命令後,洪旭立即率領艦隊主力出發,僅用了三天時間便趕到了英吉利海峽,迎頭就碰上了英國海軍的80餘艘風帆戰艦。
在對方還未做出有效反應時,大明艦隊利用高航速和高機動性的優勢,第一時間搶占有利地形,將英國海軍牢牢壓在下風的位置。
這還是英國海軍第一次真正直麵大明帝國海軍的鋼鐵巨艦,大部分官兵都被眼前這些沒有風帆的大家夥嚇住了。
大明艦隊以最快速度排成戰列線,開始炮擊英國艦隊,第一輪齊射,驅逐艦“瀾滄江”號便打出了跨射,然後將距離方位數據標在了射擊鍾上。
隨即而來的第二輪齊射,便有7艘英國軍艦中彈。
僅用了不到一個時辰,海麵上就隻剩下了8艘英國海軍的戰艦。
這8艘戰艦先後降下風帆,升起白旗向大明海軍投降。
洪旭在望遠鏡中看到英艦落帆後,立刻命令護衛艦高速抵近,全部擊沉。
立刻,10艘護衛艦快速靠近,然後炮火齊發,將這8艘英艦也送入了海底。
沿途又遭遇了兩撥小規模的英國船隊,洪旭沒有時間去辨別他們是軍艦還是商船,反正之後都要進行破交戰,幹脆一並擊沉。
最終,大明帝國地中海艦隊於第二天上午趕到加萊附近海域。
此時,海麵上正有3、400艘大大小小的英國船隻。
洪旭立即就給了這些英國佬一個小小的震撼。
隨著洪旭的一聲令下,鋪天蓋地的燃燒彈射向了狹小海域內密密麻麻的英國艦船。
頓時,無論是軍艦還是運兵船,立刻化成一片火海。
洪旭命令護衛艦自由攻擊,6艘驅逐艦則轉向海峽英國一側,開始用燃燒彈掃蕩英國沿岸附近的一切船舶及岸上所有能見到的鄉村、市鎮和農田。
從布萊頓到馬蓋特沿岸猶如人間煉獄一般,直到夜間都是一片火光通明。
十餘艘護衛艦此時也開啟了粉碎機模式,隻要見到非同盟國船隻就是一頓燃燒彈。
在海上所有船隻都已起火的狀況下,這些護衛艦才開始清剿岸上已經登陸的英軍。
第二天清晨,在大明帝國海軍的幫助下,法蘭西軍隊重新奪迴了加萊地區。
之後,收到消息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軍隊都陷入了混亂,一時間不知自己該進還是該退。
大明帝國海軍在加萊港停靠,通過運輸艦補給了彈藥和重油後,兵分兩路再度起航。
6艘驅逐艦繼續沿海岸線前進,攻擊比利時及荷蘭的艦船及岸上城市村鎮。
護衛艦則開始分散封鎖整個英國。所有在英國附近海域出現的船隻,一律擊沉。
當然有些明顯是商船的,通常會被截停,搜刮走船上的所有財物後再擊沉。
短短三天後,比利時和荷蘭就派出使者向三皇同盟投降。
戰後,荷蘭向大明賠償5000萬大明元,向法國賠償3000萬大明元,向葡萄牙連帶賠償1000萬大明元,
將鹿特丹開放為自由貿易港,由大明、法國、葡萄牙三國共管,並且荷蘭解除武裝,
隻被允許保留一支規模在6000人以內的治安部隊,治安部隊隻能擁有輕武器及口徑60毫米以下火炮。
比利時則向大明賠償4000萬大明元,向法國賠償2000萬大明元,向葡萄牙連帶賠償300萬大明元,
開放安特衛普為自由貿易港,也由大明、法國、葡萄牙三國共管。
比利時也同樣解除武裝,保留一支3500人的治安部隊。
盧森堡直接並入法蘭西領土,但由法蘭西代替盧森堡向大明帝國賠付大明元5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