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初見阿魯
穿越到明朝利用現代科技製霸全球 作者:塗山老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試百戶聽罷微微一笑道:“你說老子管不得?嗬嗬,隻要是這日月所照之處,就沒有老子管不得的事。”
說著揮了揮手,身邊的錦衣衛如利箭般衝了過去,幾息之間那二十幾個潑皮便倒了一地翻滾哀嚎。
那個錦衣青年也被抓著脖子扔到了試百戶麵前,那個試百戶不急不躁慢慢的蹲下身笑著說:“這位少爺,你剛剛跟我稱了三次老子,得把賬結算一下。”
說著抬起手掌給了他三記重重的耳光,那錦衣青年立時口中噴血,吐出了五六顆牙來。
然後那試百戶起身不再理睬,命人扶起那一對少男少女,上了二樓前去複命。
朱天明看這姐弟覺得可憐,就拿了二兩銀子交給小二,讓小二先帶他們去清洗包紮一下。
少時小二把他們帶了迴來,朱天明看那女孩長相清秀,雙目靈動,那個男孩身形健碩,雙目之中帶有英氣,全然不似普通的花兒乞丐。
便讓他們坐下一起進餐,二人連連擺手拒絕,那個女孩先說道:“感謝各位貴人出手相助,已經是天大的恩德了,我們姐弟銘記於心,切不可再汙了貴人的飯菜。”
朱天明笑道:“聽你們的口音也不是本地人吧,同為漂泊在外的旅人,何必那麽多講究,來,坐下一起吃點東西吧。”
方正化和陳平安也都是苦出身,李若璉更不是講究做作之人,於是便讓他們同坐。
姐弟二人見盛情難卻就坐在了桌邊。
李若璉突然問了一句:“剛才看到小兄弟臨危之時還緊緊護著胸前的東西,是什麽稀世珍寶呀,可否給我長長見識?”
聽到這話姐弟二人的神情一下子緊張了起來,那個少年下意識地又護住了胸口。
見此情景,李若連不動聲色道:“嗬嗬,我隻是好奇隨便問問而已,不用在意,來,先吃飯。”
說著大家又拿起杯筷吃喝起來。
不多時,隻聽見街上人喊馬嘶,嘈雜異常,一名錦衣衛突然上樓來稟道:“老爺,剛才那個惡少又帶了百十人來,而且都帶了刀劍棍棒。”
那惡少騎在馬上,頭上綁著繃帶,嘴裏含混不清的喊著:“剛才打老子的那群狗材,都給老子滾出來,今天老子要讓你們知道知道,誰才是這唐家鎮的王法。”
四人相視了一下,朱天明道:“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李若璉點了點頭,突然口中一聲唿哨,立時樓下的二十六名錦衣衛縱身從門窗躍出,也不答話直接衝入人群之中。
就在此時,隻聽樓下杜雷司聲嘶力竭的喊了一聲:“少爺~~~!”
朱天明咽下嘴裏的排骨,大喊一聲:“幹。”
杜雷司笑道:“得令。”就也飛身竄了出去,一雙镔鐵棒舞動如飛,似虎入羊群一般。
不一會兒街上就躺滿了受傷的惡奴打手,錦衣衛中也有六七個掛了彩,好在都是些皮外的輕傷。
隻有一個受傷略重的還是因為杜雷司打得興起,覺得他在前麵礙事,一腳把他踢到了牆上。
此時杜雷司也覺得不太好意思了,跑去扶起那名錦衣衛,賠著笑臉道歉:“不好意思啊,兄弟。剛才一時失手,我給你道歉了,等迴了京城我請你喝酒。”
那名錦衣衛活動了一下身體四肢發現沒什麽大礙,也就苦笑著稱讚了一番杜雷司的神力。
這時那個錦衣青年又被抓著脖子扔到了剛才那名試百戶麵前,那名試百戶依舊不急不躁的蹲下身道:“你又稱了三次老子,老規矩,結賬。”
然後又是重重的三個耳光。另一名錦衣衛也抓著一個文人模樣的家夥走了過來,對試百戶說:“這人自稱是官府中人。”
那文人看遇到了領頭的。立刻壯著膽子喊了起來:“你們好大的膽子,我乃本縣主簿,你們竟敢聚眾行兇,毆打百姓?”
喊完發現不但沒人怕,幹脆就沒人理他。試百戶讓人押著主簿和已經沒牙了的錦衣青年上了二樓。
二人被扔到幾位大人的麵前,李若璉問道:“你們是何人?為何欺負毆打這姐弟二人?”
那錦衣青年口中含混地說了半天,除了嘴角不停的流血,其餘大家一句也沒聽清。
李若璉好奇道:“他的牙呢?”
那試百戶道:“迴老爺,估計是他拿去付賬了。”
李若璉也沒在糾纏,隨即看向那個主簿,主簿看幾人穿著像是富貴商人,
心中便有了底氣道:“本官乃是本縣主簿,這位乃是京城朝中翰林院侍講王鐸王大人的親侄子王璧王公子。王大人乃是天子近臣,你們打了他的侄兒,後果你們自己想想吧。”
四人麵麵相覷,誰也想不起來這個王鐸是誰。突然,朱天明迴憶了起來,王鐸就是那個跟著錢謙益一起開城降清的家夥。
突然一股無名火起,拿起麵前的碟子就砸到了那王璧的臉上,頓時疼的他滿地打滾。
然後淡淡的說了一句:“王鐸算是個什麽東西,一個待在翰林院牆角傳抄公文的家夥,也敢稱是天子近臣?”
主簿一聽此言,又看了看幾人的氣度,突然全身一陣寒意,問道:“你們是何人?”
李若璉使了個眼色,在場的錦衣衛紛紛閃掉棉布罩袍,露出裏麵的青色錦繡公服。
見此情景主簿眼前一黑差點昏了過去,那個王璧則是嗷了一聲,直接昏死了。
朱天明突然興起,笑著介紹道:“你到是說說我們會有什麽後果?對了,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錦衣衛指揮使李大人,
這位是禦馬監掌印方大人,
這位是內宮管事太監陳公公。”
然後指著自己道:“至於我嘛,我姓朱......”
話還沒說完,隻見那主簿雙眼一翻一口老血噴出,栽倒在地直接昏死了過去。
朱天明尷尬的看了看眾人,道:“我現在已經威震天下了嗎?名字都沒說全就把他嚇成這樣?”
陳平安道:“我覺得是你剛才的說法有問題,但我又一時說不清問題在哪。”
其餘眾人也點了點頭,方正化道:“咱家也覺得有點不對勁,但又說不清楚。”
正在此時,那個小姑娘拉了一下身邊的少年,兩人雙雙跪下,少年磕頭道:“臣,瓦剌蒙古伯顏部台吉阿魯,參見大明大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此言一出,朱天明手裏的酒杯都攥碎了。其餘三人轉頭看向朱天明,異口同聲道:“終於明白問題在哪了。”
正在此時那個主簿剛剛緩醒過來,見到眼前這一幕,又是噴出一口鮮血栽倒在地。
朱天明趕快起身扶起那對姐弟道:“你們可別瞎說,我可不是陛下,我姓朱叫朱天明,是神武衛的指揮使。是奉了皇上的旨意出來辦差的。”
李若璉也起身扶住那個少年,問道:“伯顏部?你可是當年瓦剌特知院伯顏帖木兒的後人?”
那少年道:“正是,伯顏帖木兒正是我家直係先祖。”
說著掏出脖子上戴著的一塊玉牌,那玉佩晶瑩溫潤四周雕龍,上麵陽刻兩句詩: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
看到這枚玉牌,李若璉一下就意識到了此事的重要性。當機立斷道:“來人,護著這位公子迴營。”然後示意大家立刻返迴。
眾人知道李若璉的精明幹練,也不多說收拾了東西立即起身。
下樓後朱天明拿了五兩金子交給小二,然後與眾人一起返迴了大軍駐地。
進入中軍大帳,大家各自就坐,也給阿魯二人安排了座位。
李若璉對阿魯道:“到了營中你就可以放心了,這裏有陛下的親軍護衛,安全無虞。你的玉牌是否可以請出來讓我們瞻仰一下?”
阿魯知道部族的生死就靠今天了,也不再猶豫便取下玉牌,又從懷中取出了一個錦緞包裹,一同遞給了李若璉。
包裹打開,裏麵包著的正是英宗皇帝與伯顏帖木兒結為異姓兄弟的盟書和庚帖。
李若璉和方正化仔細辨認了半天,皆認為是真品。
方正化趕忙命人去準備餐食,招待阿魯二人用飯。
席間方正化詢問:“阿魯,你為什麽會到這裏?”
阿魯道:“說來話長了,當年土木堡之後,大明英宗皇帝與我家先祖伯顏帖木兒意氣相投,結為了安達。英宗皇帝迴到中原後與我家先祖一直書信未斷,也常互贈禮品。
直到後來阿剌知院謀反,殺害了也先大汗和我家先祖,並吞了我先祖所統領的瓦剌左翼諸部,四處追殺我們家族的後人。
其中隻有一支逃過了追殺,就是我家這一支的先祖,乃是伯顏帖木兒先祖的三兒子,謀反發生時,正率領本部族去探尋新的草場。
得知全族被殺,左翼諸部投降了阿剌後,我家先祖便率領本部族北逃,
一邊阻擊阿剌部的追擊,一邊沿途收攏了一些小部族,一直逃到漠北趕上大雪,阿剌才停止了追擊。
我先祖又冒雪率部族轉向東方,才徹底躲開了追殺。
但我族在漠北也時常受到本地部族的攻擊襲擾,我們隻能不斷地遷移,經過幾代之後,我們遷到了與女真交界的草原。原本和女真人相處的還算和諧。
可這些年女真人崛起,不斷的向我們強要馬匹牛羊和人口。我們不給,他們就不斷地攻伐我們。而我們附近的蒙古諸部也不斷地襲擾掠奪我們。
尤其是這幾年,女真人越發的猖狂,與我們大大小小的打了十餘仗,
三年前他們又來搶我們的馬匹牛羊,我大哥決定要狠狠的給他們一個教訓,於是集結了全部族的勇士和那些女真人打了一場大仗,
我們幹掉了他們他們七千多兵馬,自身也損失了近四千勇士。這一仗後那些女真人果然老實了,兩年沒敢靠近過我們的草場。
可是今年皇太極被大明皇帝打敗,為了彌補損失,向草原上派出了大量的騎兵四處掠奪。
我們部族連續打退了他們四次,後來那個多爾袞親率兩白旗主力前來,我大哥為了保全部族,讓額吉、大嫂和我帶領部族南逃,他和二哥三哥親率騎兵斷後。
連續鏖戰了三天,直到我部騎兵全軍覆沒,三個哥哥也全部陣亡。
我現在已是家族唯一一個男丁,在逃亡途中被部族長老推舉繼任為台吉。
後來我們商議,現在部族四麵受敵,而且牛羊糧食慘遭劫掠都損失殆盡,已經很難生存下去了。
唯一活下去的希望就是前往京城求見大皇帝,希望大皇帝看在我們兩家先祖曾結為安達的情分上,允許我族內附。
隻要允許我族進關內附,我族願意世世代代做大皇帝的奴仆。”
朱天明問道:“那你怎麽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阿魯抹了一把眼角的淚水道:“本來安頓好部族後,我部老將軍博羅率八十名騎兵護衛我和我的侍女前來大明,
可路上不斷遭到女真人的襲擊,到關城時博羅老將軍和所有騎兵都已陣亡了。
我就和侍女裝扮成普通農人混進了關內,可由於財物都已在突圍中遺失了,我二人身無分文,
就隻能賣掉了一匹戰馬,我倆共乘一馬趕路去京城,沒想到到了這唐家鎮後,那個王公子看上了我的戰馬,
於是栽贓是我偷了他家的馬,要抓我去給他家做奴隸,還要把我的侍女賣去青樓。我趁夜打傷了看押我的人,救了侍女一起逃了出來,在一戶人家的柴垛中躲了一天。
本想去酒樓買點幹糧然後繼續趕路,可沒想到遇到了王家的惡少。要不是各位大人相救,恐怕此時我們二人已經命赴黃泉了。”
吃完飯後,方正化讓人給阿魯和侍女安排了營帳休息,又派軍醫去給阿魯二人檢查治療傷勢。
安排妥當,幾人聚在中軍帳內商議如何處置阿魯二人。
方正化、陳平安一致認為應該明天一早率軍迴師,帶阿魯二人迴京見駕,請陛下準許伯顏部內附。
李若璉沒有表態,朱天明則認為不應該讓伯顏部內附,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把伯顏部留在關外,為他們提供兵甲糧草,幫他們壯大起來,可以在建奴和蒙古諸部之間楔下一枚釘子,這對將來反攻建奴和控製蒙古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經過深思熟慮,李若璉表示讚成朱天明的想法。朱天明想明日一早就率兵返迴陽和,想辦法籌集物資軍械然後直接出關去找伯顏部。
方正化聞言正色道:“將軍萬萬不可,未經請旨,擅自結交外蠻,私贈糧草軍備這可是潑天大罪呀。就算陛下讚同這個想法,那也必須要請旨裁奪方可。”
可朱天明認為,能勞動一個部族的台吉如此狼狽的進關請求內附,這就說明已經到了萬分危急的時刻,應該分秒必爭,為大明爭取到最大的利益。
結果雙方爭執不下,最後朱天明請出天子金牌一錘定音,決定翌日分兵兩路,
由李若璉、方正化和陳平安率兩千步軍保護阿魯迴京麵聖,朱天明則率領剩下的八百騎軍返迴陽和,調運些物資直接出關去尋找伯顏部。
商議已定,朱天明把自己的詳細想法寫成一份奏疏,讓方正化帶迴。
翌日一早朱天明來到阿魯的帳中探視,阿魯隻是些皮外傷加之其身體素質強悍,沒有什麽大礙。
朱天明開誠布公道:“阿魯,你的部族還有多少人口?有多少可戰之兵?”
阿魯思索了一下答道:“現有人口算上老弱婦孺共有九千餘人,由於我們蒙古乃是全民皆兵,所以可上馬作戰的在四千左右,若說青壯精銳大約兩千左右。”
朱天明道:“你真的想帶領全族內附做個普通的農人雜役嗎?如果你甘心的話,我們今天就迴京城,幫你向皇上求情,準你們內附,我想皇上會賜給你們一些農田讓你們耕種。”
阿魯沉默了許久道:“若不內附還能怎樣呢?我總不能看著全族被餓死在草原上。我們瓦剌的漢子不怕流血不怕打仗,可我走的時候,全族連一個月的口糧都不夠了。我們已經走投無路了。”
朱天明又道:“如果你身上還留有先祖的血性,還想重新馳騁草原,我願意幫你。”
阿魯眼中閃過一絲久違的神采,問道:“真的嗎?”
朱天明道:“是的,我覺得你是條好漢子,我不想看你餘生就此被埋沒在農田之中。你如果願意,我來想辦法為你的部族提供糧草兵甲,讓你重整旗鼓東山再起。”
阿魯激動的站起來握住朱天明的雙手道:“若真能如此,你便是我族永遠的恩人。”
朱天明正色道:“我有兩個條件。其一,你和你的部族必須正式歸附大明,必須宣誓永遠臣服效忠大明皇帝,受大明的管轄節製。其二,要配合大明官府及軍隊的一切行動。”
阿魯答道:“沒有問題,我們家族已經幾代了,一直被蒙古各部排擠攻伐,在我們被女真人襲擊劫掠的時候,那些同為蒙古人的各部族不但不施以援手,
反而趁機洗劫我們,我早就寒心了。從今往後我和我的部族願意歸服王化效忠大明。隻是不知道大明能否真的接納我們,對我們一視同仁。”
朱天明道:“這你盡可放心,我可以替皇帝陛下向你保證,你們既然真心歸化大明,便是大明的臣民,漢蒙一家一視同仁。”
阿魯當即跪倒盟誓願歸化大明永遵皇命。隨即阿魯又提出一個請求,希望與朱天明結為安達。
朱天明欣然接受,雙方對天盟誓,朱天明將自己隨身佩戴的火帽短銃贈與了阿魯,並教會了他使用的方法。
阿魯則從手腕上摘下一串狼牙手串贈予朱天明,並告訴他這是他家族曆代台吉徒手殺狼所取的狼牙串製而成,他的族人如果看到這串手串就像見到他本人一樣。
兩人又按照漢人的習俗交換了誓書和庚帖,朱天明比阿魯大一歲,以朱天明為兄長。
儀式完畢,朱天明問清了阿魯部族所在的具體方位以及聯絡方式,並告訴阿魯:“今天我就命大軍護送你迴京去麵見皇上。
我也今日啟程率騎兵前往陽和去找總督盧大人,籌集些糧草兵甲送去你的部落。
等你到京城見完皇帝後,立刻返迴草原。我會想辦法為你提供更多的糧草裝備。”
阿魯道:“大哥放心,如果有足夠的糧草裝備,我不但能收攏殘部,還能收服周邊的那些小部族,等攢夠了實力,一定要讓那些女真人血債血償。”
朱天明搖頭道:“兄弟,你迴去後盡量收服各部壯大自己的實力,但也要學會隱忍,暫時不要主動招惹女真人,等待大哥的消息。
大明也一直在備戰,一旦時機成熟就會對建奴發動反擊。到時候咱們同時出擊,一戰徹底消滅建奴。”
雙方約定已畢,各自準備。巳時一過,朱天明告別了眾人,率領八百騎兵和李若璉派給他的二十名錦衣衛高手快馬加鞭趕往陽和方向。
到了陽和城外,讓兵馬就地駐紮,朱天明隻帶了杜雷司和錦衣衛試百戶張桐前往宣大總督府。
經門軍通報,盧象升親自迎接,引至內堂密室。
朱天明開誠布公道:“盧大人,下官有急事請您相助。”盧象升請三位坐下道:“朱大人無需客氣,但說無妨。”
朱天明把阿魯的事情和伯顏部的情況向盧象升詳細的介紹了一遍。
盧象升聽完大喜道:“天佑我大明啊,若在草原之上扶持起這股勢力,作為一支奇兵,對將來與建奴作戰和平衡蒙古諸部能起到極大的作用。”
朱天明讚道:“是啊,李大人他們已經帶著阿魯進京見駕去了,旨意可能過一陣才能到。
所以下官想請大人助我,撥給下官一些兵甲器械,還有上次下官帶來的那些銀兩糧草中,還望可以撥給在下一些糧食和銀兩。
下官擔心如果按部就班等待陛下旨意和兵部公文到達,可能伯顏部已經土崩瓦解了。”
說著揮了揮手,身邊的錦衣衛如利箭般衝了過去,幾息之間那二十幾個潑皮便倒了一地翻滾哀嚎。
那個錦衣青年也被抓著脖子扔到了試百戶麵前,那個試百戶不急不躁慢慢的蹲下身笑著說:“這位少爺,你剛剛跟我稱了三次老子,得把賬結算一下。”
說著抬起手掌給了他三記重重的耳光,那錦衣青年立時口中噴血,吐出了五六顆牙來。
然後那試百戶起身不再理睬,命人扶起那一對少男少女,上了二樓前去複命。
朱天明看這姐弟覺得可憐,就拿了二兩銀子交給小二,讓小二先帶他們去清洗包紮一下。
少時小二把他們帶了迴來,朱天明看那女孩長相清秀,雙目靈動,那個男孩身形健碩,雙目之中帶有英氣,全然不似普通的花兒乞丐。
便讓他們坐下一起進餐,二人連連擺手拒絕,那個女孩先說道:“感謝各位貴人出手相助,已經是天大的恩德了,我們姐弟銘記於心,切不可再汙了貴人的飯菜。”
朱天明笑道:“聽你們的口音也不是本地人吧,同為漂泊在外的旅人,何必那麽多講究,來,坐下一起吃點東西吧。”
方正化和陳平安也都是苦出身,李若璉更不是講究做作之人,於是便讓他們同坐。
姐弟二人見盛情難卻就坐在了桌邊。
李若璉突然問了一句:“剛才看到小兄弟臨危之時還緊緊護著胸前的東西,是什麽稀世珍寶呀,可否給我長長見識?”
聽到這話姐弟二人的神情一下子緊張了起來,那個少年下意識地又護住了胸口。
見此情景,李若連不動聲色道:“嗬嗬,我隻是好奇隨便問問而已,不用在意,來,先吃飯。”
說著大家又拿起杯筷吃喝起來。
不多時,隻聽見街上人喊馬嘶,嘈雜異常,一名錦衣衛突然上樓來稟道:“老爺,剛才那個惡少又帶了百十人來,而且都帶了刀劍棍棒。”
那惡少騎在馬上,頭上綁著繃帶,嘴裏含混不清的喊著:“剛才打老子的那群狗材,都給老子滾出來,今天老子要讓你們知道知道,誰才是這唐家鎮的王法。”
四人相視了一下,朱天明道:“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李若璉點了點頭,突然口中一聲唿哨,立時樓下的二十六名錦衣衛縱身從門窗躍出,也不答話直接衝入人群之中。
就在此時,隻聽樓下杜雷司聲嘶力竭的喊了一聲:“少爺~~~!”
朱天明咽下嘴裏的排骨,大喊一聲:“幹。”
杜雷司笑道:“得令。”就也飛身竄了出去,一雙镔鐵棒舞動如飛,似虎入羊群一般。
不一會兒街上就躺滿了受傷的惡奴打手,錦衣衛中也有六七個掛了彩,好在都是些皮外的輕傷。
隻有一個受傷略重的還是因為杜雷司打得興起,覺得他在前麵礙事,一腳把他踢到了牆上。
此時杜雷司也覺得不太好意思了,跑去扶起那名錦衣衛,賠著笑臉道歉:“不好意思啊,兄弟。剛才一時失手,我給你道歉了,等迴了京城我請你喝酒。”
那名錦衣衛活動了一下身體四肢發現沒什麽大礙,也就苦笑著稱讚了一番杜雷司的神力。
這時那個錦衣青年又被抓著脖子扔到了剛才那名試百戶麵前,那名試百戶依舊不急不躁的蹲下身道:“你又稱了三次老子,老規矩,結賬。”
然後又是重重的三個耳光。另一名錦衣衛也抓著一個文人模樣的家夥走了過來,對試百戶說:“這人自稱是官府中人。”
那文人看遇到了領頭的。立刻壯著膽子喊了起來:“你們好大的膽子,我乃本縣主簿,你們竟敢聚眾行兇,毆打百姓?”
喊完發現不但沒人怕,幹脆就沒人理他。試百戶讓人押著主簿和已經沒牙了的錦衣青年上了二樓。
二人被扔到幾位大人的麵前,李若璉問道:“你們是何人?為何欺負毆打這姐弟二人?”
那錦衣青年口中含混地說了半天,除了嘴角不停的流血,其餘大家一句也沒聽清。
李若璉好奇道:“他的牙呢?”
那試百戶道:“迴老爺,估計是他拿去付賬了。”
李若璉也沒在糾纏,隨即看向那個主簿,主簿看幾人穿著像是富貴商人,
心中便有了底氣道:“本官乃是本縣主簿,這位乃是京城朝中翰林院侍講王鐸王大人的親侄子王璧王公子。王大人乃是天子近臣,你們打了他的侄兒,後果你們自己想想吧。”
四人麵麵相覷,誰也想不起來這個王鐸是誰。突然,朱天明迴憶了起來,王鐸就是那個跟著錢謙益一起開城降清的家夥。
突然一股無名火起,拿起麵前的碟子就砸到了那王璧的臉上,頓時疼的他滿地打滾。
然後淡淡的說了一句:“王鐸算是個什麽東西,一個待在翰林院牆角傳抄公文的家夥,也敢稱是天子近臣?”
主簿一聽此言,又看了看幾人的氣度,突然全身一陣寒意,問道:“你們是何人?”
李若璉使了個眼色,在場的錦衣衛紛紛閃掉棉布罩袍,露出裏麵的青色錦繡公服。
見此情景主簿眼前一黑差點昏了過去,那個王璧則是嗷了一聲,直接昏死了。
朱天明突然興起,笑著介紹道:“你到是說說我們會有什麽後果?對了,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錦衣衛指揮使李大人,
這位是禦馬監掌印方大人,
這位是內宮管事太監陳公公。”
然後指著自己道:“至於我嘛,我姓朱......”
話還沒說完,隻見那主簿雙眼一翻一口老血噴出,栽倒在地直接昏死了過去。
朱天明尷尬的看了看眾人,道:“我現在已經威震天下了嗎?名字都沒說全就把他嚇成這樣?”
陳平安道:“我覺得是你剛才的說法有問題,但我又一時說不清問題在哪。”
其餘眾人也點了點頭,方正化道:“咱家也覺得有點不對勁,但又說不清楚。”
正在此時,那個小姑娘拉了一下身邊的少年,兩人雙雙跪下,少年磕頭道:“臣,瓦剌蒙古伯顏部台吉阿魯,參見大明大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此言一出,朱天明手裏的酒杯都攥碎了。其餘三人轉頭看向朱天明,異口同聲道:“終於明白問題在哪了。”
正在此時那個主簿剛剛緩醒過來,見到眼前這一幕,又是噴出一口鮮血栽倒在地。
朱天明趕快起身扶起那對姐弟道:“你們可別瞎說,我可不是陛下,我姓朱叫朱天明,是神武衛的指揮使。是奉了皇上的旨意出來辦差的。”
李若璉也起身扶住那個少年,問道:“伯顏部?你可是當年瓦剌特知院伯顏帖木兒的後人?”
那少年道:“正是,伯顏帖木兒正是我家直係先祖。”
說著掏出脖子上戴著的一塊玉牌,那玉佩晶瑩溫潤四周雕龍,上麵陽刻兩句詩: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
看到這枚玉牌,李若璉一下就意識到了此事的重要性。當機立斷道:“來人,護著這位公子迴營。”然後示意大家立刻返迴。
眾人知道李若璉的精明幹練,也不多說收拾了東西立即起身。
下樓後朱天明拿了五兩金子交給小二,然後與眾人一起返迴了大軍駐地。
進入中軍大帳,大家各自就坐,也給阿魯二人安排了座位。
李若璉對阿魯道:“到了營中你就可以放心了,這裏有陛下的親軍護衛,安全無虞。你的玉牌是否可以請出來讓我們瞻仰一下?”
阿魯知道部族的生死就靠今天了,也不再猶豫便取下玉牌,又從懷中取出了一個錦緞包裹,一同遞給了李若璉。
包裹打開,裏麵包著的正是英宗皇帝與伯顏帖木兒結為異姓兄弟的盟書和庚帖。
李若璉和方正化仔細辨認了半天,皆認為是真品。
方正化趕忙命人去準備餐食,招待阿魯二人用飯。
席間方正化詢問:“阿魯,你為什麽會到這裏?”
阿魯道:“說來話長了,當年土木堡之後,大明英宗皇帝與我家先祖伯顏帖木兒意氣相投,結為了安達。英宗皇帝迴到中原後與我家先祖一直書信未斷,也常互贈禮品。
直到後來阿剌知院謀反,殺害了也先大汗和我家先祖,並吞了我先祖所統領的瓦剌左翼諸部,四處追殺我們家族的後人。
其中隻有一支逃過了追殺,就是我家這一支的先祖,乃是伯顏帖木兒先祖的三兒子,謀反發生時,正率領本部族去探尋新的草場。
得知全族被殺,左翼諸部投降了阿剌後,我家先祖便率領本部族北逃,
一邊阻擊阿剌部的追擊,一邊沿途收攏了一些小部族,一直逃到漠北趕上大雪,阿剌才停止了追擊。
我先祖又冒雪率部族轉向東方,才徹底躲開了追殺。
但我族在漠北也時常受到本地部族的攻擊襲擾,我們隻能不斷地遷移,經過幾代之後,我們遷到了與女真交界的草原。原本和女真人相處的還算和諧。
可這些年女真人崛起,不斷的向我們強要馬匹牛羊和人口。我們不給,他們就不斷地攻伐我們。而我們附近的蒙古諸部也不斷地襲擾掠奪我們。
尤其是這幾年,女真人越發的猖狂,與我們大大小小的打了十餘仗,
三年前他們又來搶我們的馬匹牛羊,我大哥決定要狠狠的給他們一個教訓,於是集結了全部族的勇士和那些女真人打了一場大仗,
我們幹掉了他們他們七千多兵馬,自身也損失了近四千勇士。這一仗後那些女真人果然老實了,兩年沒敢靠近過我們的草場。
可是今年皇太極被大明皇帝打敗,為了彌補損失,向草原上派出了大量的騎兵四處掠奪。
我們部族連續打退了他們四次,後來那個多爾袞親率兩白旗主力前來,我大哥為了保全部族,讓額吉、大嫂和我帶領部族南逃,他和二哥三哥親率騎兵斷後。
連續鏖戰了三天,直到我部騎兵全軍覆沒,三個哥哥也全部陣亡。
我現在已是家族唯一一個男丁,在逃亡途中被部族長老推舉繼任為台吉。
後來我們商議,現在部族四麵受敵,而且牛羊糧食慘遭劫掠都損失殆盡,已經很難生存下去了。
唯一活下去的希望就是前往京城求見大皇帝,希望大皇帝看在我們兩家先祖曾結為安達的情分上,允許我族內附。
隻要允許我族進關內附,我族願意世世代代做大皇帝的奴仆。”
朱天明問道:“那你怎麽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阿魯抹了一把眼角的淚水道:“本來安頓好部族後,我部老將軍博羅率八十名騎兵護衛我和我的侍女前來大明,
可路上不斷遭到女真人的襲擊,到關城時博羅老將軍和所有騎兵都已陣亡了。
我就和侍女裝扮成普通農人混進了關內,可由於財物都已在突圍中遺失了,我二人身無分文,
就隻能賣掉了一匹戰馬,我倆共乘一馬趕路去京城,沒想到到了這唐家鎮後,那個王公子看上了我的戰馬,
於是栽贓是我偷了他家的馬,要抓我去給他家做奴隸,還要把我的侍女賣去青樓。我趁夜打傷了看押我的人,救了侍女一起逃了出來,在一戶人家的柴垛中躲了一天。
本想去酒樓買點幹糧然後繼續趕路,可沒想到遇到了王家的惡少。要不是各位大人相救,恐怕此時我們二人已經命赴黃泉了。”
吃完飯後,方正化讓人給阿魯和侍女安排了營帳休息,又派軍醫去給阿魯二人檢查治療傷勢。
安排妥當,幾人聚在中軍帳內商議如何處置阿魯二人。
方正化、陳平安一致認為應該明天一早率軍迴師,帶阿魯二人迴京見駕,請陛下準許伯顏部內附。
李若璉沒有表態,朱天明則認為不應該讓伯顏部內附,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把伯顏部留在關外,為他們提供兵甲糧草,幫他們壯大起來,可以在建奴和蒙古諸部之間楔下一枚釘子,這對將來反攻建奴和控製蒙古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經過深思熟慮,李若璉表示讚成朱天明的想法。朱天明想明日一早就率兵返迴陽和,想辦法籌集物資軍械然後直接出關去找伯顏部。
方正化聞言正色道:“將軍萬萬不可,未經請旨,擅自結交外蠻,私贈糧草軍備這可是潑天大罪呀。就算陛下讚同這個想法,那也必須要請旨裁奪方可。”
可朱天明認為,能勞動一個部族的台吉如此狼狽的進關請求內附,這就說明已經到了萬分危急的時刻,應該分秒必爭,為大明爭取到最大的利益。
結果雙方爭執不下,最後朱天明請出天子金牌一錘定音,決定翌日分兵兩路,
由李若璉、方正化和陳平安率兩千步軍保護阿魯迴京麵聖,朱天明則率領剩下的八百騎軍返迴陽和,調運些物資直接出關去尋找伯顏部。
商議已定,朱天明把自己的詳細想法寫成一份奏疏,讓方正化帶迴。
翌日一早朱天明來到阿魯的帳中探視,阿魯隻是些皮外傷加之其身體素質強悍,沒有什麽大礙。
朱天明開誠布公道:“阿魯,你的部族還有多少人口?有多少可戰之兵?”
阿魯思索了一下答道:“現有人口算上老弱婦孺共有九千餘人,由於我們蒙古乃是全民皆兵,所以可上馬作戰的在四千左右,若說青壯精銳大約兩千左右。”
朱天明道:“你真的想帶領全族內附做個普通的農人雜役嗎?如果你甘心的話,我們今天就迴京城,幫你向皇上求情,準你們內附,我想皇上會賜給你們一些農田讓你們耕種。”
阿魯沉默了許久道:“若不內附還能怎樣呢?我總不能看著全族被餓死在草原上。我們瓦剌的漢子不怕流血不怕打仗,可我走的時候,全族連一個月的口糧都不夠了。我們已經走投無路了。”
朱天明又道:“如果你身上還留有先祖的血性,還想重新馳騁草原,我願意幫你。”
阿魯眼中閃過一絲久違的神采,問道:“真的嗎?”
朱天明道:“是的,我覺得你是條好漢子,我不想看你餘生就此被埋沒在農田之中。你如果願意,我來想辦法為你的部族提供糧草兵甲,讓你重整旗鼓東山再起。”
阿魯激動的站起來握住朱天明的雙手道:“若真能如此,你便是我族永遠的恩人。”
朱天明正色道:“我有兩個條件。其一,你和你的部族必須正式歸附大明,必須宣誓永遠臣服效忠大明皇帝,受大明的管轄節製。其二,要配合大明官府及軍隊的一切行動。”
阿魯答道:“沒有問題,我們家族已經幾代了,一直被蒙古各部排擠攻伐,在我們被女真人襲擊劫掠的時候,那些同為蒙古人的各部族不但不施以援手,
反而趁機洗劫我們,我早就寒心了。從今往後我和我的部族願意歸服王化效忠大明。隻是不知道大明能否真的接納我們,對我們一視同仁。”
朱天明道:“這你盡可放心,我可以替皇帝陛下向你保證,你們既然真心歸化大明,便是大明的臣民,漢蒙一家一視同仁。”
阿魯當即跪倒盟誓願歸化大明永遵皇命。隨即阿魯又提出一個請求,希望與朱天明結為安達。
朱天明欣然接受,雙方對天盟誓,朱天明將自己隨身佩戴的火帽短銃贈與了阿魯,並教會了他使用的方法。
阿魯則從手腕上摘下一串狼牙手串贈予朱天明,並告訴他這是他家族曆代台吉徒手殺狼所取的狼牙串製而成,他的族人如果看到這串手串就像見到他本人一樣。
兩人又按照漢人的習俗交換了誓書和庚帖,朱天明比阿魯大一歲,以朱天明為兄長。
儀式完畢,朱天明問清了阿魯部族所在的具體方位以及聯絡方式,並告訴阿魯:“今天我就命大軍護送你迴京去麵見皇上。
我也今日啟程率騎兵前往陽和去找總督盧大人,籌集些糧草兵甲送去你的部落。
等你到京城見完皇帝後,立刻返迴草原。我會想辦法為你提供更多的糧草裝備。”
阿魯道:“大哥放心,如果有足夠的糧草裝備,我不但能收攏殘部,還能收服周邊的那些小部族,等攢夠了實力,一定要讓那些女真人血債血償。”
朱天明搖頭道:“兄弟,你迴去後盡量收服各部壯大自己的實力,但也要學會隱忍,暫時不要主動招惹女真人,等待大哥的消息。
大明也一直在備戰,一旦時機成熟就會對建奴發動反擊。到時候咱們同時出擊,一戰徹底消滅建奴。”
雙方約定已畢,各自準備。巳時一過,朱天明告別了眾人,率領八百騎兵和李若璉派給他的二十名錦衣衛高手快馬加鞭趕往陽和方向。
到了陽和城外,讓兵馬就地駐紮,朱天明隻帶了杜雷司和錦衣衛試百戶張桐前往宣大總督府。
經門軍通報,盧象升親自迎接,引至內堂密室。
朱天明開誠布公道:“盧大人,下官有急事請您相助。”盧象升請三位坐下道:“朱大人無需客氣,但說無妨。”
朱天明把阿魯的事情和伯顏部的情況向盧象升詳細的介紹了一遍。
盧象升聽完大喜道:“天佑我大明啊,若在草原之上扶持起這股勢力,作為一支奇兵,對將來與建奴作戰和平衡蒙古諸部能起到極大的作用。”
朱天明讚道:“是啊,李大人他們已經帶著阿魯進京見駕去了,旨意可能過一陣才能到。
所以下官想請大人助我,撥給下官一些兵甲器械,還有上次下官帶來的那些銀兩糧草中,還望可以撥給在下一些糧食和銀兩。
下官擔心如果按部就班等待陛下旨意和兵部公文到達,可能伯顏部已經土崩瓦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