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的曆史就像長河一樣漫長,激烈的碰撞中,戰爭是不可避免的。


    這些戰爭中出現很多兵家必爭之地,如鄂省的襄陽、荊州。都是在中原地帶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的地方。


    與之相反的,就是兵家不爭之地,閩省一直以來就是這種地位。


    同為東南沿海地區,粵、蘇、浙都是人人爭破頭的香餑餑,唯閩稱得上是無人問津。


    原因無他,地勢過於高險。


    閩地有一句廣為流傳的話:“蜀道難,閩道比蜀道更難。”


    閩省位於東南沿海,地勢格局和我國大體一致、屬於西北高,東南低,依山傍海。


    如果用後世的地形圖來看,閩省給人最大的感覺就是山多,到處都是綿延不絕的山巒。


    境內的山地、丘陵麵積占據八成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


    山峰之多,用一句地無三尺平來形容毫不過分。閩省西邊和贛省相接壤的地方長達五百多公裏,可大多數是海拔上千米的武夷山脈。


    同粵、浙的交界處也大都是崇山峻嶺,難以跨越。


    不過地勢險要,遠離中原這個缺點在陳德良看來,卻是閩省吸引他的長處所在。


    地處偏僻,山路難走,難守的同時更難攻打。無人問津的地方最適合積累資本、慢慢發展。


    最為關鍵的是,現在是海洋的時代,靠海的閩省絕不是表麵上看來的那麽雞肋。


    明末清初有個叫顧祖禹的地理學家,畢生專攻沿革地理和軍事地理,在他看來:“閩省偏居海隅,地勢艱險。如果想據閩爭天下,則此地的兵力和錢糧難以實現這一目標。”


    這是世人對閩省的又一個典型印象,缺少耕地、缺少糧食。


    陳德良對此表示有不一樣的看法,在為第九軍挑選安身立命之地時,他翻閱大量的地理書籍、人口資料。


    最後發現,閩省的耕地、人口數量雖然不多,可也沒有想象中那麽糟糕。


    橫向比較,耕地數量是浙省的三分之二有餘。人口數量不比桂省少,甚至要比晉省還要多一些,多達一千多萬。


    單論人口和耕地,這要比很多歐洲強國的強國的條件還要好。


    遠遠稱不上是地大物博、人口稠密,可也沒有意料之中的那麽糟糕。


    第九軍數萬人的行蹤想要瞞過孫傳芳是不可能的,在抵達鷹譚之際。沿途的駐防部隊雖然不敢上前阻撓,可也將情報收集到上級部門去。


    隻是第九軍走的實在是太快了,拋去大部分輜重的士兵,行軍的速度和時間都大大提升,轉眼間就到達下一個地方。


    孫傳芳有心想要消滅這股進入腹地的敵軍,可他接到了一個更為膽寒的消息,箬溪大敗。


    謝鴻勳在箬溪遭受到第七軍的強大攻勢。謝部是五省聯軍中的絕對精銳,擁兵數萬,同時著占據盤龍嶺高地,居然被李中義在一天的時間裏殺的全線崩潰。


    孫傳芳用無法置信的語氣向參謀人員說道:“我軍為數不多的精華,一天都堅持不了,全軍覆沒了?”


    部下不敢多言,唯恐惹禍上身。突然想起還有一則緊急軍情需要告悉,硬著頭皮說:“馨帥,李中義正快速往德安靠近,南潯鐵路有危。”


    笑麵虎這下子笑不出來了,然後南巡鐵路被切斷,南昌將成為敵軍的甕中之鱉,贛省將會陷入處處被動的局麵。


    “下令九江、南昌兩地守軍,即刻派兵增援德安。讓盧香亭親自上前線指揮,德安不容有失。”孫傳芳拚命調度贛北所有的預備隊,想要守住德安。


    德安能不能守住孫軍不得而知,陳德良卻是再也攔不住了。


    第九軍一路出入無間的抵達贛閩邊境,還在鷹譚受到當地百姓的熱烈歡迎,丟失的輜重也在頃刻間得到補充。


    陳德良發現贛北敵防空虛,索性好整以暇地等待後勤部隊的到來,好好地休整完畢之後再跨過巍峨的武夷山脈。


    第七軍氣壯山河的攻勢,遠在鷹譚的陳德良也通過無線電報得知。


    箬溪之戰後,陳德良就明白贛省雖然現在還是大部分為孫軍所據。可敵膽已寒,北伐軍威正盛,要平定全省,或許那天不會太遠。


    武夷山脈是贛江和閩江的分水嶺,號稱我國東南部最高峰。


    傳說中活了八百年的彭祖,他的兩個兒子彭武和彭夷帶領百姓為了治理洪水,挖河填山,疏浚河道。


    百姓們為了紀念武、夷兩兄弟,就把他們填的山命名為武夷山。


    籌備好翻越山脈所需的糧食和預防瘧疾的藥物後,第九軍踏上了爬山之路。


    武夷山脈的地形複雜,山高穀深,山脈交錯,岩石崎嶇不平。部隊需要克服陡峭的山坡、峽穀和懸崖,這些地形對士兵和裝備都構成了巨大的困難。


    山脈地處亞熱帶,保存有最完整的中亞熱帶森林生態係統,優越的植被環境被評為鳥、蛇、昆蟲的王國,還有世界生物之窗的美譽。


    那麽複雜的山路,陳德良不可能那麽莽撞地就闖進去。為了辨別方向和尋找水源,必須要征集熟悉山路的向導。


    第九軍北伐以來良好的聲譽,讓他們就算是第一次來到鷹潭,也有著不錯的群眾基礎。


    詢問當地百姓有沒有熟悉武夷山脈的人,得到最多的一個答案是武陽鏢局的鏢師於泊羨。


    於泊羨是武陽鏢局最好的鏢師,常年往返於贛閩兩地。


    陳德良親自前往鏢局拜訪這位在鷹譚響當當的人物。


    喜歡穿著貼身的長褂,布料堅固,耐寒同時又不失靈活。


    才三十出頭的年紀,就留有濃密的胡須。戶外押鏢,被曬的黝黑的皮膚。隱藏在布褂裏麵的是健壯身材,這些發達的肌肉,反映出他有進行長期的體能訓練。


    具備足夠的力量和耐力來保護和運送貴重物品。


    鏢局其他鏢師對他的評價是:“老於閉著眼睛也能穿過武夷山脈。”


    “喜歡用刀?習武多久了。”陳德良看見他身後綁著一把兵器,雖然刀刃被黑布蒙住,可那誇張的造型,還是一眼就看出是長達六七尺的斬馬刀。


    “自打會走路以來,就沒停止過。”於泊羨言簡意賅答道。


    陳德良向於泊羨講明來意,得到對方的應允,隻是提出了一個條件,那就是讓他加入第九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之桂係開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永遠期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永遠期待並收藏民國之桂係開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