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喜愕然道:“陳德良才二十四、五歲,這麽年輕能擔任軍長嗎。”
一開始白山喜還以為是要打壓桂係,不願過多賞賜陳德良,把自己喊過來是為了打預防針。
“建生,不要小看年輕人,陳德良雖然年輕,可他兵齡不算短,小十年都有了。而且長時間擔任過排長、連長之類的基層軍官。我看陳德良這小夥子有能力當好一個軍長。”
何應秦親自為兩人端上熱茶,聽到白山喜的話後,勸慰道。
白山喜素來與陳德良交好,兩人在武宣稱得上患難與共,出於對陳德良的個人前途考慮,他沒有任何理由拒絕這個提議。
何給出的理由更是令人挑不出毛病,白山喜當下就拍大腿說道:“這是鼓舞全軍士氣的大好事,能彰顯我軍對北伐的決心。”
“那建生抓緊時間籌備好,借著大勝之勢,七月底我們去到湘省,我要親自為陳德良嘉獎授銜。”
粵省以前也舉行過北伐,可一直以來就在粵湘邊界小打小鬧,這次陳德良一舉將部隊拉到長沙,北方的幾大軍閥才意識到北伐軍來勢洶洶。
西南幾省或迫於內部壓力、或別有用心,在長沙大勝後也派遣部隊入粵參與北伐。所以在羊城還未發兵長沙,就又多了兩個軍的兵力。
粵省方麵緊鑼密鼓地進行籌備工作,陳德良在長沙等到了聯袂而來的李中義和唐山誌。
當晚在會館內設宴接待兩位大佬,會議上李中義未曾提及過陳德良為何擅自出兵長沙,三人一派其樂融融。
隻是宴席過後,李中義拉著陳德良的手說:“安泰,無論身處何地,身居何位,都不要忘了我們桂係的初衷,讓百姓安居樂業才是我們的目標。”
“得公的話,安泰會牢記於心。”
“有什麽困難也別怕,盡管和我說,能幫上忙的,我絕對不會推搪。”
陳德良有些動容道:“得公永遠是安泰的老大哥,這點毋庸置疑。”
兩人此時已經心知肚明,桂省太小,容不下兩種聲音。兩人真正的矛盾是陳德良和李中義的理念不一致,陳德良清楚地知道桂係最後的結局,他不能忍受曆史在自己身上重演。
李中義則認為陳德良是不甘屈居於自己手下,對此他也無可奈何,天高海闊,人各有誌,這些事情強求不來。
生性寬厚的李中義沒有在陳德良還弱小時妒忌賢良,限製他的成長,反而盡可能地給機會,人盡其才,讓陳德良的潛力得到充分的開發。
現在陳德良已經強大到能獨當一麵,他更不願意將其束縛在身邊,這有違兩個人的意願。
兩人似有無限的話要說,卻又默契地欲言又止。李中義可能在歎息陳德良年輕氣盛,天下很大,可道路不見得總是平坦的,年輕人得意時的誌向很容易就在處處碰壁後消失掉。
陳德良何嚐不惋惜李中義空懷雄心壯誌,為之奮鬥半生卻不得其門。
借著酒意,似乎是忘了尊卑,兩人如同老朋友般勾肩搭背迴到了軍營。
唐山誌剛來就接管了這邊的軍政事務,李中義對此沒有表現出任何異議,陳德良更不會有意見。
目前為止,長沙已經集結了第七、第八兩軍的大部分人馬。唐山誌一直被吳佩孚的部隊壓著打,好不容易在北伐軍的撐腰下出一口惡氣,他是不願意就此罷手。
七月中旬,黔省新加入北伐軍的兩個師,由黔東向湘西進軍。這意味著北伐軍的左路將再無顧慮,可以專心將戰略目標放置在中路和東路。
不久之後,第一、第三、第六各軍也紛紛抵達湘贛邊境,雙方已陳重兵於交界處。
幾個軍長經常派人交流下一步的作戰計劃,唐山誌和李中義的想法初期一致,兩個都認為應當一鼓作氣,拿下武漢,將吳大帥徹底驅逐出湘、鄂兩省。
李中義是覺得吳、馮等人正打的不可開交,是進軍北方的好時機。唐山誌則認為能借助北伐軍將勢力擴張到鄂省,那是求之不得、再好不過的事情。
兩人還特地詢問過陳德良的意見,得到的答複當然是高歌猛進,勇往直前。
可是羊城方麵卻傳來一些不算友好的聲音,他們認為可以暫時對鄂省采取守勢,以消化掉湘省,再慢慢圖謀鄂、贛。
這個主意不是踩著唐山誌的尾巴嘛,他早就將湘省看作是自己的地盤,哪裏願意給他們消化,當即就跳出來反對。
唐山誌聽聞羊城方麵已經到達衡陽,連忙拉著李中義前去勸說司令部。
八月初,唐山誌和李中義就趕往衡陽。羊城方麵接見了兩人,同行的還有白山喜。
大家握手歡言,氣氛很是融洽,就像是彼此團結一心的最好寫照。
唐山誌與李中義將心中想法一一說給司令部的人聽,話裏話外的意思就是要盡快定下作戰計劃,好讓北伐軍這部龐大的機器快速運轉起來。
但是司令部的人就是沒有一個準話,兩人本還想繼續勸說。
可惜來迎接二人的代表太多了,唐生誌又因為前線戰事緊急,輕易脫不開身,就匆匆趕迴長沙。
司令部的人聽著他們說,卻一直在打官腔。
所以到最後,兩人還是沒能從得到羊城方麵的下一步計劃,且他們對李、唐二人的提議也不置可否。
當晚,唐山誌離開後,李中義去到了老夥計白崇喜處。
白山喜一臉神秘地告訴李中義:“德鄰,粵省方麵你們前線作戰的成果大為滿意啊。”
“這是自然,前線戰士用命,取得的輝煌戰績,值得任何人稱讚。”
“那你猜一下,他們打算怎麽嘉獎陳德良。”
“安泰拿下長沙,是能複克湘省的首功,應當從重有賞。”
“是啊,何應秦也是這樣說的,他這次可是大手筆,說要任命安泰為第九軍軍長!”
李中義看著興致勃勃的白山喜,啞然失笑道:“建生你行軍打仗是一把好手,可是玩弄心計,你又太單純了。”
“得鄰何出此言?”
“你以為他們是好意嗎,用心險惡著呢。”
一開始白山喜還以為是要打壓桂係,不願過多賞賜陳德良,把自己喊過來是為了打預防針。
“建生,不要小看年輕人,陳德良雖然年輕,可他兵齡不算短,小十年都有了。而且長時間擔任過排長、連長之類的基層軍官。我看陳德良這小夥子有能力當好一個軍長。”
何應秦親自為兩人端上熱茶,聽到白山喜的話後,勸慰道。
白山喜素來與陳德良交好,兩人在武宣稱得上患難與共,出於對陳德良的個人前途考慮,他沒有任何理由拒絕這個提議。
何給出的理由更是令人挑不出毛病,白山喜當下就拍大腿說道:“這是鼓舞全軍士氣的大好事,能彰顯我軍對北伐的決心。”
“那建生抓緊時間籌備好,借著大勝之勢,七月底我們去到湘省,我要親自為陳德良嘉獎授銜。”
粵省以前也舉行過北伐,可一直以來就在粵湘邊界小打小鬧,這次陳德良一舉將部隊拉到長沙,北方的幾大軍閥才意識到北伐軍來勢洶洶。
西南幾省或迫於內部壓力、或別有用心,在長沙大勝後也派遣部隊入粵參與北伐。所以在羊城還未發兵長沙,就又多了兩個軍的兵力。
粵省方麵緊鑼密鼓地進行籌備工作,陳德良在長沙等到了聯袂而來的李中義和唐山誌。
當晚在會館內設宴接待兩位大佬,會議上李中義未曾提及過陳德良為何擅自出兵長沙,三人一派其樂融融。
隻是宴席過後,李中義拉著陳德良的手說:“安泰,無論身處何地,身居何位,都不要忘了我們桂係的初衷,讓百姓安居樂業才是我們的目標。”
“得公的話,安泰會牢記於心。”
“有什麽困難也別怕,盡管和我說,能幫上忙的,我絕對不會推搪。”
陳德良有些動容道:“得公永遠是安泰的老大哥,這點毋庸置疑。”
兩人此時已經心知肚明,桂省太小,容不下兩種聲音。兩人真正的矛盾是陳德良和李中義的理念不一致,陳德良清楚地知道桂係最後的結局,他不能忍受曆史在自己身上重演。
李中義則認為陳德良是不甘屈居於自己手下,對此他也無可奈何,天高海闊,人各有誌,這些事情強求不來。
生性寬厚的李中義沒有在陳德良還弱小時妒忌賢良,限製他的成長,反而盡可能地給機會,人盡其才,讓陳德良的潛力得到充分的開發。
現在陳德良已經強大到能獨當一麵,他更不願意將其束縛在身邊,這有違兩個人的意願。
兩人似有無限的話要說,卻又默契地欲言又止。李中義可能在歎息陳德良年輕氣盛,天下很大,可道路不見得總是平坦的,年輕人得意時的誌向很容易就在處處碰壁後消失掉。
陳德良何嚐不惋惜李中義空懷雄心壯誌,為之奮鬥半生卻不得其門。
借著酒意,似乎是忘了尊卑,兩人如同老朋友般勾肩搭背迴到了軍營。
唐山誌剛來就接管了這邊的軍政事務,李中義對此沒有表現出任何異議,陳德良更不會有意見。
目前為止,長沙已經集結了第七、第八兩軍的大部分人馬。唐山誌一直被吳佩孚的部隊壓著打,好不容易在北伐軍的撐腰下出一口惡氣,他是不願意就此罷手。
七月中旬,黔省新加入北伐軍的兩個師,由黔東向湘西進軍。這意味著北伐軍的左路將再無顧慮,可以專心將戰略目標放置在中路和東路。
不久之後,第一、第三、第六各軍也紛紛抵達湘贛邊境,雙方已陳重兵於交界處。
幾個軍長經常派人交流下一步的作戰計劃,唐山誌和李中義的想法初期一致,兩個都認為應當一鼓作氣,拿下武漢,將吳大帥徹底驅逐出湘、鄂兩省。
李中義是覺得吳、馮等人正打的不可開交,是進軍北方的好時機。唐山誌則認為能借助北伐軍將勢力擴張到鄂省,那是求之不得、再好不過的事情。
兩人還特地詢問過陳德良的意見,得到的答複當然是高歌猛進,勇往直前。
可是羊城方麵卻傳來一些不算友好的聲音,他們認為可以暫時對鄂省采取守勢,以消化掉湘省,再慢慢圖謀鄂、贛。
這個主意不是踩著唐山誌的尾巴嘛,他早就將湘省看作是自己的地盤,哪裏願意給他們消化,當即就跳出來反對。
唐山誌聽聞羊城方麵已經到達衡陽,連忙拉著李中義前去勸說司令部。
八月初,唐山誌和李中義就趕往衡陽。羊城方麵接見了兩人,同行的還有白山喜。
大家握手歡言,氣氛很是融洽,就像是彼此團結一心的最好寫照。
唐山誌與李中義將心中想法一一說給司令部的人聽,話裏話外的意思就是要盡快定下作戰計劃,好讓北伐軍這部龐大的機器快速運轉起來。
但是司令部的人就是沒有一個準話,兩人本還想繼續勸說。
可惜來迎接二人的代表太多了,唐生誌又因為前線戰事緊急,輕易脫不開身,就匆匆趕迴長沙。
司令部的人聽著他們說,卻一直在打官腔。
所以到最後,兩人還是沒能從得到羊城方麵的下一步計劃,且他們對李、唐二人的提議也不置可否。
當晚,唐山誌離開後,李中義去到了老夥計白崇喜處。
白山喜一臉神秘地告訴李中義:“德鄰,粵省方麵你們前線作戰的成果大為滿意啊。”
“這是自然,前線戰士用命,取得的輝煌戰績,值得任何人稱讚。”
“那你猜一下,他們打算怎麽嘉獎陳德良。”
“安泰拿下長沙,是能複克湘省的首功,應當從重有賞。”
“是啊,何應秦也是這樣說的,他這次可是大手筆,說要任命安泰為第九軍軍長!”
李中義看著興致勃勃的白山喜,啞然失笑道:“建生你行軍打仗是一把好手,可是玩弄心計,你又太單純了。”
“得鄰何出此言?”
“你以為他們是好意嗎,用心險惡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