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過幾天,前往鍾離國的使臣傳來消息:鍾離國今年糧食大幅度減產,國庫空虛。為保證國民有糧吃,鍾離國今年不賣糧了。
“鍾離國可是產糧大國啊,他們怎麽也會缺糧?”墨寧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典客迴道:“王上,因為今年春天香茅草價格暴漲,鍾離國有一半的田地都改種了香茅草,糧食產量銳減五成。”
“此事當真?不會是鍾離王想趁機漲價,故意放假消息給我們吧?”丞相問。
“丞相,此等大事下官豈能不查證?”典客無奈地說:“下官多方打聽過了,今年鍾離國出產的糧食確實不夠。”
“ 寡人記得鍾離國還有不少存糧,雖然是陳糧,但有總比沒有好,我們能不能買他們的陳糧?”墨寧問。
一提起“存糧”二字,典客的臉色愈發難看了。他苦著臉道:“王上,鍾離國的存糧也所剩無幾了,不然鍾離王怎麽會不賣給我們?都怪長信君監守自盜,早在今年夏天之前就將存糧倒賣了。”
“糧食是一國之本,又適逢糧食減產。長信君怎能如此大膽?”丞相問。
“他不是今年才這麽幹的,而是年年都這麽幹。在春天青黃不接糧食最貴的時候偷偷倒賣國庫存糧,又在豐收的時候低價買迴做平賬目。”典客道:“這在鍾離國早已不是秘密,隻因他是王叔,滿朝文武無人敢置喙。”
“唉,按照最穩妥的方式,應該要等糧食收獲、新糧進庫的同時將存糧分批出售,這樣才能既保證糧食不壞,又能確保國庫充實。長信君為了自身的利益,沒等新糧收上來就將陳糧賣掉,眼下新糧收不上來,豈不是出了大事?”丞相道。
“好了好了,不談鍾離國那檔子破事了。我們現在該怎麽辦?連鍾離國都沒糧了,我們找誰去買糧?”墨寧扶額道。
一位老臣說:“啟稟王上,既然鍾離國的國庫存糧已經被倒賣,那它應該還在民間,我們多派人去別國民間買糧食如何?”
“嗯……”丞相沉吟片刻,道:“民間存糧分散,這麽三三兩兩地收,不但收不到多少糧食,還會使得糧食漲價。不過眼下我們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了。”
到了十月,孤竹國的噩耗接二連三:鍾離國不知怎麽的,民間也沒有多少存糧了。孤竹國派去買糧的隊伍沒買到多少糧食,反而使得鍾離國內糧價大漲三成。鍾離王大為光火,寫了封書信給墨寧,嚴厲斥責孤竹國的不道德行為,將孤竹國的買糧人以“哄抬糧價”的罪名驅逐出境。本來鍾離王還打算沒收他們買的糧食,幸虧幾位與孤竹國關係不錯的大臣苦苦哀求,這才作罷。但他又頒布了一項新的法令:在明年的糧食收獲之前,禁止一粒糧食出口,違者以通敵論處。買糧的隊伍又輾轉去了渤海國,前腳剛剛入關,就收到警告:禁止外國人在渤海國境內從事糧食交易,禁止將國內的糧食運出國境,違者輕則收監,重則斬首。嚇得那些人瑟瑟發抖。東域其他幾個國家都是渤海國的藩屬國,見宗主國如此,也一個個禁止糧食貿易。最後,隻有長樂國出於道義賣了幾百車糧食給他們,雖然比起孤竹國的糧食缺口來是杯水車薪,但也足以讓墨寧感激不盡。他親自前往長樂國國都未央城,向長樂王柏康之致謝。
“賢侄請用茶。”柏康之四十餘歲,天生一副美須髯,與其祖輩一樣性情儒雅。各國國君之間通常互稱“王兄”,但柏康之早年和墨寧的父親墨午結拜過兄弟,故而以叔侄相稱。
“為什麽?為什麽我們有著大把的錢卻買不到糧食?為什麽平日裏跟我們交好的鍾離國和渤海國也不願意救我們?”墨寧不知是問話還是喃喃自語。
“唉,”柏康之長歎一聲,道:“你身在局中不清楚,老朽我可看得明白。你想想,你們國家為什麽會缺糧,是因為災禍嗎?”
“不是,今年風調雨順,是百姓們貪圖捕捉絨鼠的利益不再種糧,導致土地荒廢、糧食短缺。”
“絨鼠是貴國特產,有專職的獵戶和養殖戶負責供應,為何今年所有百姓都一股腦兒地上山捕鼠?”
“因為今年絨鼠價格漲瘋了,百姓們貪圖錢財。”
“那絨鼠的價格是怎麽漲上來的?”
“嘶,好像是……是……”墨寧敲了敲腦袋,想不起來了。
“是高昌國風行飼養絨鼠,導致價格飆升,對嗎?”柏康之無奈地說。
“噢,對,我想起來了,是我送了一隻絨鼠給高昌王,她愛不釋手,所以高昌國上下才興起了飼養絨鼠的風氣。世叔,如此說來是我不對了?我不該送絨鼠給高昌王?”墨寧道。
“你……唉!”柏康之氣得幾乎失態,心想怎麽會有如此心思單純的國君?他搖了搖頭,繼續道:“這個暫且不提。我再問你,鍾離國為什麽缺糧?他們可是產糧大國,從來不缺糧的。”
“因為百姓們都種了香茅草,不種糧。”墨寧道。
“那百姓們為什麽都去種香茅草呢?”柏康之輕敲著案幾問道。
“因為種香茅草的收益比種地多十倍以上。呃,好像也是因為高昌國忽然流行起了香茅草,才導致價格暴漲的!”墨寧忽然坐直了身子。
“對啦。兩件事情看似毫無關聯,但歸根結底都是因為高昌國。”柏康之道。
“世叔,您的意思是,這一切都是高昌國在搞鬼?”
“不是他們還能有誰?”
墨寧謔地一下站起來,一邊來迴踱步一邊道:“不對,送絨鼠給高昌王是我臨時起意,她也確實喜歡那隻絨鼠啊。如果我不送絨鼠給她,她會怎麽樣?”
“那不過是她順勢找的一個借口,不是絨鼠,她也會假裝迷戀上別的東西。總之要讓你們的百姓不種地就對了!”柏康之暗暗感歎,義兄怎麽就選了這麽個傻小子做繼承人。
“可是,這些年我們兩國明明處得很好啊……”
“好?你問高昌國借過糧嗎?他們借嗎?”
“他們剛封鎖邊境的時候我們就去拜訪過,使臣說高昌王巡遊去了,沒見著。再後來,我們的使臣就過不去了。別說借糧了,連國境都進不了。”
“這就是了。她為什麽不見你的使臣?是因為你們遭遇的一切都是她籌劃好的!你再想想,為什麽渤海國也不賣糧食給你們?為什麽鍾離國民間也沒糧了?”柏康之氣得扶額歎息,心道孤竹國的人怎麽都跟榆木疙瘩似的,國君不懂也就算了,大臣中也沒一個明白人。
“小侄愚鈍,還請世叔賜教。”墨寧知道自己的見識遠不及長樂王,於是他轉過身來,行了一個晚輩禮。
“好了好了,你快坐下,我可受不起。”柏康之趕緊起身扶住他,不讓他行完這個禮。又對他說:“早在幾個月前,就有人在鍾離國收集糧食了,當時誰也沒在意。因為鍾離國從不缺糧,長信君倒賣國庫存糧也是常有的事,鍾離王都不計較,我一個外人說什麽閑話呢?沒過多久,渤海國也開始集糧,而且是清源君主持的,我當時就覺得納悶,但一想到渤海王和清源君兄弟倆已經主政八十餘年,也許他們能看到一些我們無法覺察的事情,便偷偷跟著做了。如今他們國內實行糧食配給,各家各戶憑戶籍證才能定期購買糧食,一粒米都不賣給外國人。也幸虧我當時跟著收了些糧食,如今才有些許存糧可以支援你。”
“這件事小侄也聽說了,據說當時因為要動用國庫的銀錢收購,清源君力爭了好幾天渤海王才鬆口的。如今看來,他真是明智。”
“明智?嗬嗬,那是因為他的夫人是高昌王的養女。再說了,高昌王就算有負天下所有人,也不會負了渤海王,你忘了十幾年前她救渤海王還順道滅了淳於國的事了?”
“如此說來,清源君早就知道?甚至整件事情還可能是高昌國與渤海國密謀的?”墨寧終於明白了。
“唉,渤海王本是個仁德之君,先祖、先父都對其敬佩之至,可如今卻與那陰險小人同流合汙,真可謂世風日下啊!”柏康之感歎道。
“世叔,高昌國如此大費周章,是不是想滅了我國?事已至此,我該怎麽辦?”墨寧越想越害怕,不由得冷汗直冒。
“賢侄別怪我心狠,”柏康之無奈地說,“如果長樂國是個擁有三十座城池的大國,如果我們有足以支撐八個月以上的糧食,我一定盡全力幫你,可惜我沒有。”
“世叔,我知道您盡力了。高昌國一心要我們死,渤海國與他們沆瀣一氣,鍾離國自身難保。這幾日我求遍了各處,隻有您願意給我糧食。我知道,這些糧食也是你們從百姓的嘴裏省出來的。我感激您還來不及,怎麽會怪您呢?”他起身向柏康之行了一禮,說:“世叔您保重,侄兒迴去還有許多事情要做,先告辭了。”
柏康之還了一禮,目送墨寧離開,直到他的車駕消失在視野之內,才將目光收迴。他打量了一番侍立在一旁的兩個兒子,歎道:“孤竹國怕是保不住了。”
十一月初:孤竹國數縣斷糧,流民四起。
十二月初:孤竹國十數縣斷糧,滕州設卡,禁流民入城。
十二月二十三日:渤海、長樂兩國開關,許流民入國。
十二月二十四日:高昌國開關,許流民入國。
十二月二十八日:孤竹國邊境四縣縣令率百姓降高昌國。
次年一月:滕州大饑,人相食。
次年二月:孤竹王請降,國滅。
滅孤竹國是鄭安雅多年來的夙願。她曾不止一次幻想過,自己率大軍攻入孤竹國的都城滕州、俘虜孤竹王的場麵。那會將是何等的氣勢恢宏、振奮人心!但當她真正進入滕州城內,看到遍地的饑民和餓殍時,卻怎麽也高興不起來。往日驍勇善戰的將士們此刻成了饑民們的救命稻草,正忙著給他們送糧、送水、救治病人。那些被救治的饑民則對他們感恩戴德,有的甚至拖著不大靈活的軀體顫顫巍巍地磕頭致謝。頓時,一股巨大的罪惡感籠罩在她的心頭。
“似瑾,你說,如果他們得知我才是造成這一切的幕後黑手,他們會有多恨我?”鄭安雅實在不忍看那些饑民對她三唿萬歲,轉過臉來問一同坐車的房似瑾。
“墨寧對他們說過,他們不信。”房似瑾感慨道:“是他們自己決定放棄種地,是他們自己決定上山捉鼠,每一步都是他們自己決定參與的,怨不得別人。”
“可是這一切明明就是我造成的……兵不血刃,卻餓死了那麽多百姓。我知道現在不是說這些話的時候,如果不這麽做,我們不會這麽快就統一了西域。但是我……很內疚。”鄭安雅說。
“算啦,事已至此,多說無益。你一路上也累了,睡會兒吧。”房似瑾伸手摟過她,讓她靠著自己的肩膀。
“不知道長卿會怎麽看我。”鄭安雅迷迷糊糊地睡著了。
“鍾離國可是產糧大國啊,他們怎麽也會缺糧?”墨寧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典客迴道:“王上,因為今年春天香茅草價格暴漲,鍾離國有一半的田地都改種了香茅草,糧食產量銳減五成。”
“此事當真?不會是鍾離王想趁機漲價,故意放假消息給我們吧?”丞相問。
“丞相,此等大事下官豈能不查證?”典客無奈地說:“下官多方打聽過了,今年鍾離國出產的糧食確實不夠。”
“ 寡人記得鍾離國還有不少存糧,雖然是陳糧,但有總比沒有好,我們能不能買他們的陳糧?”墨寧問。
一提起“存糧”二字,典客的臉色愈發難看了。他苦著臉道:“王上,鍾離國的存糧也所剩無幾了,不然鍾離王怎麽會不賣給我們?都怪長信君監守自盜,早在今年夏天之前就將存糧倒賣了。”
“糧食是一國之本,又適逢糧食減產。長信君怎能如此大膽?”丞相問。
“他不是今年才這麽幹的,而是年年都這麽幹。在春天青黃不接糧食最貴的時候偷偷倒賣國庫存糧,又在豐收的時候低價買迴做平賬目。”典客道:“這在鍾離國早已不是秘密,隻因他是王叔,滿朝文武無人敢置喙。”
“唉,按照最穩妥的方式,應該要等糧食收獲、新糧進庫的同時將存糧分批出售,這樣才能既保證糧食不壞,又能確保國庫充實。長信君為了自身的利益,沒等新糧收上來就將陳糧賣掉,眼下新糧收不上來,豈不是出了大事?”丞相道。
“好了好了,不談鍾離國那檔子破事了。我們現在該怎麽辦?連鍾離國都沒糧了,我們找誰去買糧?”墨寧扶額道。
一位老臣說:“啟稟王上,既然鍾離國的國庫存糧已經被倒賣,那它應該還在民間,我們多派人去別國民間買糧食如何?”
“嗯……”丞相沉吟片刻,道:“民間存糧分散,這麽三三兩兩地收,不但收不到多少糧食,還會使得糧食漲價。不過眼下我們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了。”
到了十月,孤竹國的噩耗接二連三:鍾離國不知怎麽的,民間也沒有多少存糧了。孤竹國派去買糧的隊伍沒買到多少糧食,反而使得鍾離國內糧價大漲三成。鍾離王大為光火,寫了封書信給墨寧,嚴厲斥責孤竹國的不道德行為,將孤竹國的買糧人以“哄抬糧價”的罪名驅逐出境。本來鍾離王還打算沒收他們買的糧食,幸虧幾位與孤竹國關係不錯的大臣苦苦哀求,這才作罷。但他又頒布了一項新的法令:在明年的糧食收獲之前,禁止一粒糧食出口,違者以通敵論處。買糧的隊伍又輾轉去了渤海國,前腳剛剛入關,就收到警告:禁止外國人在渤海國境內從事糧食交易,禁止將國內的糧食運出國境,違者輕則收監,重則斬首。嚇得那些人瑟瑟發抖。東域其他幾個國家都是渤海國的藩屬國,見宗主國如此,也一個個禁止糧食貿易。最後,隻有長樂國出於道義賣了幾百車糧食給他們,雖然比起孤竹國的糧食缺口來是杯水車薪,但也足以讓墨寧感激不盡。他親自前往長樂國國都未央城,向長樂王柏康之致謝。
“賢侄請用茶。”柏康之四十餘歲,天生一副美須髯,與其祖輩一樣性情儒雅。各國國君之間通常互稱“王兄”,但柏康之早年和墨寧的父親墨午結拜過兄弟,故而以叔侄相稱。
“為什麽?為什麽我們有著大把的錢卻買不到糧食?為什麽平日裏跟我們交好的鍾離國和渤海國也不願意救我們?”墨寧不知是問話還是喃喃自語。
“唉,”柏康之長歎一聲,道:“你身在局中不清楚,老朽我可看得明白。你想想,你們國家為什麽會缺糧,是因為災禍嗎?”
“不是,今年風調雨順,是百姓們貪圖捕捉絨鼠的利益不再種糧,導致土地荒廢、糧食短缺。”
“絨鼠是貴國特產,有專職的獵戶和養殖戶負責供應,為何今年所有百姓都一股腦兒地上山捕鼠?”
“因為今年絨鼠價格漲瘋了,百姓們貪圖錢財。”
“那絨鼠的價格是怎麽漲上來的?”
“嘶,好像是……是……”墨寧敲了敲腦袋,想不起來了。
“是高昌國風行飼養絨鼠,導致價格飆升,對嗎?”柏康之無奈地說。
“噢,對,我想起來了,是我送了一隻絨鼠給高昌王,她愛不釋手,所以高昌國上下才興起了飼養絨鼠的風氣。世叔,如此說來是我不對了?我不該送絨鼠給高昌王?”墨寧道。
“你……唉!”柏康之氣得幾乎失態,心想怎麽會有如此心思單純的國君?他搖了搖頭,繼續道:“這個暫且不提。我再問你,鍾離國為什麽缺糧?他們可是產糧大國,從來不缺糧的。”
“因為百姓們都種了香茅草,不種糧。”墨寧道。
“那百姓們為什麽都去種香茅草呢?”柏康之輕敲著案幾問道。
“因為種香茅草的收益比種地多十倍以上。呃,好像也是因為高昌國忽然流行起了香茅草,才導致價格暴漲的!”墨寧忽然坐直了身子。
“對啦。兩件事情看似毫無關聯,但歸根結底都是因為高昌國。”柏康之道。
“世叔,您的意思是,這一切都是高昌國在搞鬼?”
“不是他們還能有誰?”
墨寧謔地一下站起來,一邊來迴踱步一邊道:“不對,送絨鼠給高昌王是我臨時起意,她也確實喜歡那隻絨鼠啊。如果我不送絨鼠給她,她會怎麽樣?”
“那不過是她順勢找的一個借口,不是絨鼠,她也會假裝迷戀上別的東西。總之要讓你們的百姓不種地就對了!”柏康之暗暗感歎,義兄怎麽就選了這麽個傻小子做繼承人。
“可是,這些年我們兩國明明處得很好啊……”
“好?你問高昌國借過糧嗎?他們借嗎?”
“他們剛封鎖邊境的時候我們就去拜訪過,使臣說高昌王巡遊去了,沒見著。再後來,我們的使臣就過不去了。別說借糧了,連國境都進不了。”
“這就是了。她為什麽不見你的使臣?是因為你們遭遇的一切都是她籌劃好的!你再想想,為什麽渤海國也不賣糧食給你們?為什麽鍾離國民間也沒糧了?”柏康之氣得扶額歎息,心道孤竹國的人怎麽都跟榆木疙瘩似的,國君不懂也就算了,大臣中也沒一個明白人。
“小侄愚鈍,還請世叔賜教。”墨寧知道自己的見識遠不及長樂王,於是他轉過身來,行了一個晚輩禮。
“好了好了,你快坐下,我可受不起。”柏康之趕緊起身扶住他,不讓他行完這個禮。又對他說:“早在幾個月前,就有人在鍾離國收集糧食了,當時誰也沒在意。因為鍾離國從不缺糧,長信君倒賣國庫存糧也是常有的事,鍾離王都不計較,我一個外人說什麽閑話呢?沒過多久,渤海國也開始集糧,而且是清源君主持的,我當時就覺得納悶,但一想到渤海王和清源君兄弟倆已經主政八十餘年,也許他們能看到一些我們無法覺察的事情,便偷偷跟著做了。如今他們國內實行糧食配給,各家各戶憑戶籍證才能定期購買糧食,一粒米都不賣給外國人。也幸虧我當時跟著收了些糧食,如今才有些許存糧可以支援你。”
“這件事小侄也聽說了,據說當時因為要動用國庫的銀錢收購,清源君力爭了好幾天渤海王才鬆口的。如今看來,他真是明智。”
“明智?嗬嗬,那是因為他的夫人是高昌王的養女。再說了,高昌王就算有負天下所有人,也不會負了渤海王,你忘了十幾年前她救渤海王還順道滅了淳於國的事了?”
“如此說來,清源君早就知道?甚至整件事情還可能是高昌國與渤海國密謀的?”墨寧終於明白了。
“唉,渤海王本是個仁德之君,先祖、先父都對其敬佩之至,可如今卻與那陰險小人同流合汙,真可謂世風日下啊!”柏康之感歎道。
“世叔,高昌國如此大費周章,是不是想滅了我國?事已至此,我該怎麽辦?”墨寧越想越害怕,不由得冷汗直冒。
“賢侄別怪我心狠,”柏康之無奈地說,“如果長樂國是個擁有三十座城池的大國,如果我們有足以支撐八個月以上的糧食,我一定盡全力幫你,可惜我沒有。”
“世叔,我知道您盡力了。高昌國一心要我們死,渤海國與他們沆瀣一氣,鍾離國自身難保。這幾日我求遍了各處,隻有您願意給我糧食。我知道,這些糧食也是你們從百姓的嘴裏省出來的。我感激您還來不及,怎麽會怪您呢?”他起身向柏康之行了一禮,說:“世叔您保重,侄兒迴去還有許多事情要做,先告辭了。”
柏康之還了一禮,目送墨寧離開,直到他的車駕消失在視野之內,才將目光收迴。他打量了一番侍立在一旁的兩個兒子,歎道:“孤竹國怕是保不住了。”
十一月初:孤竹國數縣斷糧,流民四起。
十二月初:孤竹國十數縣斷糧,滕州設卡,禁流民入城。
十二月二十三日:渤海、長樂兩國開關,許流民入國。
十二月二十四日:高昌國開關,許流民入國。
十二月二十八日:孤竹國邊境四縣縣令率百姓降高昌國。
次年一月:滕州大饑,人相食。
次年二月:孤竹王請降,國滅。
滅孤竹國是鄭安雅多年來的夙願。她曾不止一次幻想過,自己率大軍攻入孤竹國的都城滕州、俘虜孤竹王的場麵。那會將是何等的氣勢恢宏、振奮人心!但當她真正進入滕州城內,看到遍地的饑民和餓殍時,卻怎麽也高興不起來。往日驍勇善戰的將士們此刻成了饑民們的救命稻草,正忙著給他們送糧、送水、救治病人。那些被救治的饑民則對他們感恩戴德,有的甚至拖著不大靈活的軀體顫顫巍巍地磕頭致謝。頓時,一股巨大的罪惡感籠罩在她的心頭。
“似瑾,你說,如果他們得知我才是造成這一切的幕後黑手,他們會有多恨我?”鄭安雅實在不忍看那些饑民對她三唿萬歲,轉過臉來問一同坐車的房似瑾。
“墨寧對他們說過,他們不信。”房似瑾感慨道:“是他們自己決定放棄種地,是他們自己決定上山捉鼠,每一步都是他們自己決定參與的,怨不得別人。”
“可是這一切明明就是我造成的……兵不血刃,卻餓死了那麽多百姓。我知道現在不是說這些話的時候,如果不這麽做,我們不會這麽快就統一了西域。但是我……很內疚。”鄭安雅說。
“算啦,事已至此,多說無益。你一路上也累了,睡會兒吧。”房似瑾伸手摟過她,讓她靠著自己的肩膀。
“不知道長卿會怎麽看我。”鄭安雅迷迷糊糊地睡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