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後,衛琉璃呈上了厚厚一遝紙。鄭安雅驚訝地問:“這都是關於黑夫的?”
衛琉璃道:“是的王上,這個人……很怪。”
鄭安雅拿過那一遝材料,一目十行地瀏覽完。上麵記載的大多是些雞零狗碎的事:這個黑夫是三十年前來到這一帶的,輾轉到過幾個縣,最後在這裏定居。他不愛跟人打交道,沒有人知道他從哪兒來,為什麽來到此處,更沒人知道他師從何人。更奇怪的是,因為他手藝好,即便在偏遠小鎮收入也不差,但他一直孤身一人,不娶妻生子,也不買房置地,集市上的那間店鋪還是有一年房東急著出手,好說歹說勸他買下的。曾有一任縣令很讚賞他的手藝,有意抬舉他到衙門裏做事,他不願意;鎮上有些人想讓自家孩子跟他學點本事,他也不肯收徒。久而久之,大家都隻道他是個怪人。
“不娶妻生子倒也不罕見,或許是他沒興趣?”鄭安雅道。
“非也,王上,這正是不合常理的一點。鄰裏們都說黑夫很喜歡小孩子。他閑暇時候喜歡飲酒,時常喝醉,但凡這個時候見了小孩子,他總會停下腳步摸摸孩子的頭,送他們自製的小玩意兒,有時候還會買塊糖給孩子吃。”
“這就怪了。還有,真的查不到他從哪兒來嗎?”鄭安雅問。
“呃,倒是有個消息。聽一位老人講,黑夫剛來的時候,有些外地口音,還有些富貴人家的做派,比如幹活弄髒了手之後一定會仔細擦拭、喝酒也不像普通鐵匠那樣用碗喝而是用一套精致的酒具,但很快就跟當地人沒什麽兩樣了。”衛琉璃道。
“知道是哪兒的口音嗎?怎麽不寫在上麵?”鄭安雅問。
“呃……王上,那位老人一輩子沒有出過離家十裏的地方,隻覺得他說話怪,不知道是哪兒的口音。還有,這是孤證,作為證據不夠充分,所以臣沒有寫。”衛琉璃道。
“那你還有別的孤證嗎?”鄭安雅問。
“還有一個消息:早些年很多人都好奇為什麽黑夫不買地、不成婚,他都不肯說。直到有一次喝多了,才說了句‘故土難迴,我要土地何用?’‘我半生顛沛流離,何必拉上人家姑娘跟著我受苦。’”衛琉璃說。
“故土難迴,顛沛流離?嘶……”鄭安雅揉了揉太陽穴,她似乎有了點思路。
“琉璃,你想辦法去孤竹國打聽一下。天下能工巧匠大多出自孤竹國,說不定能打聽到他的門派。”鄭安雅道。
“是。”衛琉璃應道。
他走後,鄭安雅反複咀嚼著黑夫的那句“故土難迴,我要土地何用?”。不一會兒,她拿起筆來,在“黑夫”的“黑”字下麵添上了一個“土”字。
過了些日子,鄭安雅再次來到黑夫麵前。後者有些不悅地說:“安小姐,你怎麽又來了?我已經說過了,我不願為官府做事。”
鄭安雅微笑著說:“如果隻是為了百姓,為了你周圍的人呢?”
黑夫道:“天下匠人多了去了,您為何一定要勉強我?”
鄭安雅歎道:“匠人雖多,但大多在孤竹國,如今孤竹國與我國關係微妙,怕是請不來。其實我並不想和孤竹國交惡,也不知道他們究竟誤會了什麽。”
黑夫沉默半晌,說:“安小姐,請恕我直言,您不姓安吧?”
鄭安雅挑了挑眉,問道:“何以見得?”
黑夫問:“上迴您讓我修的那個盉,帶著嗎?”
鄭安雅道:“帶來了,怎麽?”說罷,從隨身的包裹裏取出了那個盉。
黑夫道:“吉金根據不同的原材料配比會呈現不同的顏色,有的偏金色,有的偏銀色。世人愛黃金多過白銀,因此天下各國大多喜愛偏金色的吉金,唯有渤海王嫌金色俗氣更偏愛銀色,因此渤海國出產的吉金器以銀色居多。而您的這個盉,正是銀色的。”
鄭安雅摩挲著那個銀色的盉道:“沒錯,這個盉就是從渤海國來的。有什麽問題嗎?”
黑夫道:“這個盉雖然看著素淨,盉蓋內側卻有淺淺的龍紋,這是隻有王室才能使用的。也就是說,您的這個盉如果不是來路不正,那必定是渤海王贈與的。”
鄭安雅一驚,這個盉她用過多次,以為是個沒有紋飾的酒器,從來沒發現盉蓋裏麵還有門道。但她嘴上依然不願意承認:“隻能是渤海王嗎?渤海國王室可不止他一人。”
黑夫道:“不錯。世人皆知,渤海王有兩個半親人。”
“什麽叫兩個半?”鄭安雅詫異道,她還是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
“兩個整的是王太後和清源君,另外半個,是他的未婚妻,也就是我們的國君,高昌王。”
鄭安雅有些尷尬。黑夫卻不看她的臉,繼續道:“雖說王太後和清源君都有使用這種盉的可能,但他們並不能將這個帶有龍紋的盉私下轉贈他人,所以隻能是渤海王親自或在他的授意下由王太後或清源君贈與您。無論是哪一種可能,您的身份必定十分尊貴,而高昌國並沒有姓一位安的權貴。”
“哦?那你認為我應該姓什麽?”鄭安雅玩味地笑道。
黑夫道:“高昌國最尊貴的莫過於五姓人家,人數雖然不算少,但與渤海國有交情的卻寥寥無幾。更何況即便貴為三公,收到他國國君的贈禮通常也隻能妥善收藏,而不會真的拿去用,而這個盉偏偏有使用過的痕跡,足以說明……”
說到這裏,他整了整衣冠,伏地叩首道:“草民黑夫,叩見王上。”
鄭安雅淡淡地笑道:“黑夫,你也不姓黑吧?”不等他迴話,她接著道:“三十多年前,孤竹國發生過一次政變,將作大監公子敖被殺,罪名是謀逆。公子敖有一子,名驚,年方二十,遁走,至今不知所蹤。黑夫,你的工藝寡人查過,源自孤竹國,而且是將作監的。”
黑夫歎了口氣,說:“既然王上已經查到了,草民也不再否認。沒錯,我就是孤竹國公孫墨驚。謀逆是滅族的大罪,我的父母、妻兒、兄弟和府中仆役盡數被殺,唯有我當時不在滕州,這才逃過一劫。”
明明是滅門之仇,可黑夫描述起來卻是一副波瀾不驚的樣子,真不知道他這些年一個人默默承受了多少。想到這裏,鄭安雅心中不忍,說:“可是據我所知,公子敖並非謀逆之人。”
“我父親對王位毫無覬覦之心,一心隻想做一名匠人,為國家、為王上打造器物。”黑夫漸漸激動起來,“可是,他們還是容不下他。隻因他……”
“因為什麽?”
黑夫忽然沉默了,他遲疑片刻道:“王上,請恕我不想說。”
“我理解你。你恨孤竹王他們殺了你的家人,可那畢竟是你的故國,論起來他們也都是你的親人。你不願為高昌國做事,是不希望看到有朝一日,高昌國的將士們拿著你鑄造的武器去攻打孤竹國,對嗎?”鄭安雅問。
“是。迫害我的人都是我的叔伯和族兄弟,他們可以對我毫不留情,我卻做不到,還望王上能夠體諒。”
“如果寡人不讓你造武器,隻做度量衡器和日常器皿呢?”鄭安雅又問。
“我……”黑夫猶豫了。
“那再加一條,”鄭安雅道,“你活著的時候,寡人絕不主動攻打孤竹國,除非他們率先做出不利於我國的舉動,這總可以吧?你若是不信,寡人可以對天盟誓的。”
“王上,容草民考慮一下。”黑夫道。
鄭安雅本想再說點什麽,忽然感覺有人拉了一下她的袖子,她迴頭一看,是衛琉璃。於是她便告辭了。
“王上,給他幾天時間,我看他快同意了。”衛琉璃道。
果不其然,到了第三天,黑夫收拾完了家當來找他們,表示自己願意為少府做事,隻要答應他兩個條件:一是高昌國不能在他還在世的時候主動攻打孤竹國;二是製作哪些器物、收不收徒弟都由他說了算。鄭安雅欣然應允,將他安排在少府諸冶監,由阮秋霜直管。
“我們以後怎麽稱唿你?”鄭安雅問。
“還是叫我黑夫吧。”黑夫淡淡地說。
少府有了黑夫,可稱得上如虎添翼,沒過幾個月就更新了全國所有官府的度量衡器,任意兩個同等製式的器具在肉眼上沒有差別。阮秋霜欣喜地道:“這簡直是一個模子裏,不對,即便一個模子出來也沒有這麽精確的了!”各縣拿到新器具後,還在縣衙門口搭起帳篷,用作展示,也供百姓們比對。商人和百姓們紛紛拿官府的新度量衡器作標準,重新修整自家的器具。如此一來,無論是收稅還是做買賣都少了很多糾紛。
黑夫也帶起了徒弟。他從祝惜顏找來的幾百個年輕人中挑了兩個真傳弟子,分別學習吉金器和鐵器,還有二十個普通弟子。那些弟子都極其聰慧,學得飛快。在他們的努力下,高昌國的整體工藝水平顯著提高。
衛琉璃道:“是的王上,這個人……很怪。”
鄭安雅拿過那一遝材料,一目十行地瀏覽完。上麵記載的大多是些雞零狗碎的事:這個黑夫是三十年前來到這一帶的,輾轉到過幾個縣,最後在這裏定居。他不愛跟人打交道,沒有人知道他從哪兒來,為什麽來到此處,更沒人知道他師從何人。更奇怪的是,因為他手藝好,即便在偏遠小鎮收入也不差,但他一直孤身一人,不娶妻生子,也不買房置地,集市上的那間店鋪還是有一年房東急著出手,好說歹說勸他買下的。曾有一任縣令很讚賞他的手藝,有意抬舉他到衙門裏做事,他不願意;鎮上有些人想讓自家孩子跟他學點本事,他也不肯收徒。久而久之,大家都隻道他是個怪人。
“不娶妻生子倒也不罕見,或許是他沒興趣?”鄭安雅道。
“非也,王上,這正是不合常理的一點。鄰裏們都說黑夫很喜歡小孩子。他閑暇時候喜歡飲酒,時常喝醉,但凡這個時候見了小孩子,他總會停下腳步摸摸孩子的頭,送他們自製的小玩意兒,有時候還會買塊糖給孩子吃。”
“這就怪了。還有,真的查不到他從哪兒來嗎?”鄭安雅問。
“呃,倒是有個消息。聽一位老人講,黑夫剛來的時候,有些外地口音,還有些富貴人家的做派,比如幹活弄髒了手之後一定會仔細擦拭、喝酒也不像普通鐵匠那樣用碗喝而是用一套精致的酒具,但很快就跟當地人沒什麽兩樣了。”衛琉璃道。
“知道是哪兒的口音嗎?怎麽不寫在上麵?”鄭安雅問。
“呃……王上,那位老人一輩子沒有出過離家十裏的地方,隻覺得他說話怪,不知道是哪兒的口音。還有,這是孤證,作為證據不夠充分,所以臣沒有寫。”衛琉璃道。
“那你還有別的孤證嗎?”鄭安雅問。
“還有一個消息:早些年很多人都好奇為什麽黑夫不買地、不成婚,他都不肯說。直到有一次喝多了,才說了句‘故土難迴,我要土地何用?’‘我半生顛沛流離,何必拉上人家姑娘跟著我受苦。’”衛琉璃說。
“故土難迴,顛沛流離?嘶……”鄭安雅揉了揉太陽穴,她似乎有了點思路。
“琉璃,你想辦法去孤竹國打聽一下。天下能工巧匠大多出自孤竹國,說不定能打聽到他的門派。”鄭安雅道。
“是。”衛琉璃應道。
他走後,鄭安雅反複咀嚼著黑夫的那句“故土難迴,我要土地何用?”。不一會兒,她拿起筆來,在“黑夫”的“黑”字下麵添上了一個“土”字。
過了些日子,鄭安雅再次來到黑夫麵前。後者有些不悅地說:“安小姐,你怎麽又來了?我已經說過了,我不願為官府做事。”
鄭安雅微笑著說:“如果隻是為了百姓,為了你周圍的人呢?”
黑夫道:“天下匠人多了去了,您為何一定要勉強我?”
鄭安雅歎道:“匠人雖多,但大多在孤竹國,如今孤竹國與我國關係微妙,怕是請不來。其實我並不想和孤竹國交惡,也不知道他們究竟誤會了什麽。”
黑夫沉默半晌,說:“安小姐,請恕我直言,您不姓安吧?”
鄭安雅挑了挑眉,問道:“何以見得?”
黑夫問:“上迴您讓我修的那個盉,帶著嗎?”
鄭安雅道:“帶來了,怎麽?”說罷,從隨身的包裹裏取出了那個盉。
黑夫道:“吉金根據不同的原材料配比會呈現不同的顏色,有的偏金色,有的偏銀色。世人愛黃金多過白銀,因此天下各國大多喜愛偏金色的吉金,唯有渤海王嫌金色俗氣更偏愛銀色,因此渤海國出產的吉金器以銀色居多。而您的這個盉,正是銀色的。”
鄭安雅摩挲著那個銀色的盉道:“沒錯,這個盉就是從渤海國來的。有什麽問題嗎?”
黑夫道:“這個盉雖然看著素淨,盉蓋內側卻有淺淺的龍紋,這是隻有王室才能使用的。也就是說,您的這個盉如果不是來路不正,那必定是渤海王贈與的。”
鄭安雅一驚,這個盉她用過多次,以為是個沒有紋飾的酒器,從來沒發現盉蓋裏麵還有門道。但她嘴上依然不願意承認:“隻能是渤海王嗎?渤海國王室可不止他一人。”
黑夫道:“不錯。世人皆知,渤海王有兩個半親人。”
“什麽叫兩個半?”鄭安雅詫異道,她還是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
“兩個整的是王太後和清源君,另外半個,是他的未婚妻,也就是我們的國君,高昌王。”
鄭安雅有些尷尬。黑夫卻不看她的臉,繼續道:“雖說王太後和清源君都有使用這種盉的可能,但他們並不能將這個帶有龍紋的盉私下轉贈他人,所以隻能是渤海王親自或在他的授意下由王太後或清源君贈與您。無論是哪一種可能,您的身份必定十分尊貴,而高昌國並沒有姓一位安的權貴。”
“哦?那你認為我應該姓什麽?”鄭安雅玩味地笑道。
黑夫道:“高昌國最尊貴的莫過於五姓人家,人數雖然不算少,但與渤海國有交情的卻寥寥無幾。更何況即便貴為三公,收到他國國君的贈禮通常也隻能妥善收藏,而不會真的拿去用,而這個盉偏偏有使用過的痕跡,足以說明……”
說到這裏,他整了整衣冠,伏地叩首道:“草民黑夫,叩見王上。”
鄭安雅淡淡地笑道:“黑夫,你也不姓黑吧?”不等他迴話,她接著道:“三十多年前,孤竹國發生過一次政變,將作大監公子敖被殺,罪名是謀逆。公子敖有一子,名驚,年方二十,遁走,至今不知所蹤。黑夫,你的工藝寡人查過,源自孤竹國,而且是將作監的。”
黑夫歎了口氣,說:“既然王上已經查到了,草民也不再否認。沒錯,我就是孤竹國公孫墨驚。謀逆是滅族的大罪,我的父母、妻兒、兄弟和府中仆役盡數被殺,唯有我當時不在滕州,這才逃過一劫。”
明明是滅門之仇,可黑夫描述起來卻是一副波瀾不驚的樣子,真不知道他這些年一個人默默承受了多少。想到這裏,鄭安雅心中不忍,說:“可是據我所知,公子敖並非謀逆之人。”
“我父親對王位毫無覬覦之心,一心隻想做一名匠人,為國家、為王上打造器物。”黑夫漸漸激動起來,“可是,他們還是容不下他。隻因他……”
“因為什麽?”
黑夫忽然沉默了,他遲疑片刻道:“王上,請恕我不想說。”
“我理解你。你恨孤竹王他們殺了你的家人,可那畢竟是你的故國,論起來他們也都是你的親人。你不願為高昌國做事,是不希望看到有朝一日,高昌國的將士們拿著你鑄造的武器去攻打孤竹國,對嗎?”鄭安雅問。
“是。迫害我的人都是我的叔伯和族兄弟,他們可以對我毫不留情,我卻做不到,還望王上能夠體諒。”
“如果寡人不讓你造武器,隻做度量衡器和日常器皿呢?”鄭安雅又問。
“我……”黑夫猶豫了。
“那再加一條,”鄭安雅道,“你活著的時候,寡人絕不主動攻打孤竹國,除非他們率先做出不利於我國的舉動,這總可以吧?你若是不信,寡人可以對天盟誓的。”
“王上,容草民考慮一下。”黑夫道。
鄭安雅本想再說點什麽,忽然感覺有人拉了一下她的袖子,她迴頭一看,是衛琉璃。於是她便告辭了。
“王上,給他幾天時間,我看他快同意了。”衛琉璃道。
果不其然,到了第三天,黑夫收拾完了家當來找他們,表示自己願意為少府做事,隻要答應他兩個條件:一是高昌國不能在他還在世的時候主動攻打孤竹國;二是製作哪些器物、收不收徒弟都由他說了算。鄭安雅欣然應允,將他安排在少府諸冶監,由阮秋霜直管。
“我們以後怎麽稱唿你?”鄭安雅問。
“還是叫我黑夫吧。”黑夫淡淡地說。
少府有了黑夫,可稱得上如虎添翼,沒過幾個月就更新了全國所有官府的度量衡器,任意兩個同等製式的器具在肉眼上沒有差別。阮秋霜欣喜地道:“這簡直是一個模子裏,不對,即便一個模子出來也沒有這麽精確的了!”各縣拿到新器具後,還在縣衙門口搭起帳篷,用作展示,也供百姓們比對。商人和百姓們紛紛拿官府的新度量衡器作標準,重新修整自家的器具。如此一來,無論是收稅還是做買賣都少了很多糾紛。
黑夫也帶起了徒弟。他從祝惜顏找來的幾百個年輕人中挑了兩個真傳弟子,分別學習吉金器和鐵器,還有二十個普通弟子。那些弟子都極其聰慧,學得飛快。在他們的努力下,高昌國的整體工藝水平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