妲己看著自家白白嫩嫩的小團子傻嗬嗬地笑著,眼中的柔情好似都要溢了出來。
隨後妲己再看了看小弘煜,等實在有些力不從心了,才吩咐柏溪抱著小弘煜去一旁早就布置齊全的側殿,而後妲己才是沉沉睡了去。
而金鑾殿這頭,自皇上走後也沒人敢出殿門打聽皇上是因為何事才丟下了滿朝文武百官。
自皇上走後,群臣們都三三兩兩地討論了起來。其中以張廷玉,隆科多,年羹堯和蘇昌,這四個團體的人最為多。
沙濟富察傅清此刻也在同蘇昌說著:“蘇大人,永壽宮的姝嬪娘娘的產期就是四月中旬?皇上莫不是因為姝嬪娘娘生產,所以才急忙趕了去?”
蘇昌此刻心裏也覺得皇上就是因為妲己生產一事中途罷了早朝,可他焉能就此口輕率地應承了?若皇上不是因為妲己生產,那他今日之言便是禍端。
所以蘇昌此刻也是對著沙濟富察傅清打了個哈哈,而後二人便說起了別的。
張廷玉此刻也認為皇上是因為姝嬪生產,所以才這般匆忙,可事情到底是如何,還得等皇上迴來才能下定論。
雍正沒讓百官們等太久,他這時笑著走入了金鑾殿,一臉喜色地對著朝堂上懵懂的官員說道:“朕的五皇子,也是我大清百年難遇的福星,降世了!”
雍正此話一出,朝堂上諸多官員皆是沉默了一瞬,而後便是排山倒海般的討論聲。不過雍正此刻的心情極好,自然不會在意,嘴角還掛著一抹笑。
官員們在朝堂上討論了一會兒,而後便齊齊對著雍正行禮道賀:“微臣恭喜皇上喜得五皇子,恭賀大清幸得福星!”
“哈哈哈。”雍正再次大笑了三聲,此刻他隻覺得自己當真是意氣風發,甚至是同他登基那日相比,也是不遑多讓。
雍正在文武百官麵前宣布了此事後,也決定退朝了。不過雍正還是叫了張廷玉,年羹堯,隆科多,蘇昌褚天樞等一眾大臣去了禦書房敘話。
雍正此刻欣喜地對著這十幾位大臣說道:“朕給朕的小福星賜名為弘煜,即日便上皇家玉牒。”
張廷玉聞言後不禁皺了皺眉頭,他發覺皇上好像分外地在意五皇子這個福星的名頭。雖然他作為皇上的肱股之臣,也很是掛念大清的這個小福星。可他卻總覺得這事好像不是那麽簡單,欽天監的聲音太過統一了些。所以他早早地就派人去探查了此事,可最後發現此事很是正常,是以他這麽些時日才會按下不表。
不過張廷玉一直都很是清醒自持,於是他此刻出言對著雍正說道:“皇上,五皇子才剛出生便賜名上皇家玉牒,是不是過於倉促了些?”
張廷玉就要把皇上你太過心急這句吐到雍正臉上了。不過雍正也明白他這位重臣的意思,也沒有太過在意。
因為在雍正看來,他們沒有見識到弘煜的玄奇福瑞之處,自然體會不到他這種激動的心情。雍正此刻這般急切,便是心中有一種如夢似幻之感,他甚至有一絲不相信這大清福星會是他的孩子。所以雍正才這般急切地想要讓弘煜上皇家玉牒。
雍正擺了擺手,說道:“無妨,隻是上個玉牒,其餘的事宜等小弘煜百日後再商量。而且朕宣你們來禦書房,是有另一件事要同你們商議。”
雍正這話一出,在場的幾位大臣們皆在深思著,不過唯有蘇昌好像察覺到了些許。因為皇上平日裏甚少宣蘇昌來禦書房議事,就召見了蘇昌去禦書房,多半也是同自家女兒見麵。
果不其然,雍正接著出聲說道:“既然小弘煜也出生了,那朕也打算升一升姝嬪的位分。姝嬪平日裏侍奉得宜,如今誕下了皇嗣於江山社稷也是有功,兒弘煜更是我大清的福星。所以朕打算給姝嬪越級晉封,就冊封為貴妃,這個封號也要改一改。”
張廷玉聽到雍正的話,不禁微微抬頭暗自打量了蘇昌一番。蘇昌此人,論起文治武功或是治世才能都不拔尖,不然他也不會做了這麽多年的從五品京畿道監察禦史,但是蘇昌當真是生了個好女兒啊!
張廷玉早就注意到了風頭正勁的姝嬪,他心中更是對姝嬪有著一絲若有似無的敵意和忌憚。先前姝嬪隻是嬪位,張廷玉尚且沒有太過在意,可如今皇上竟然想讓姝嬪一舉冊封貴妃,此舉當真是抬舉姝嬪了。
“皇上,姝嬪雖然生育五皇子有功,可究其根本,也是福星選擇了五皇子這個身份,而不是因為姝嬪生育五皇子牽引了福星。微臣認為,皇上若要嘉獎姝嬪,給姝嬪晉封妃位即可。貴妃之位,到底太過貴重了些。就連華貴妃也是在妃位上待了多年才得以晉封為貴妃,還請皇上三思。”張廷玉說道。
張廷玉此言,不僅抹除了姝嬪生下福星的大多功勞,更是將華貴妃牽扯了進來。要知道,年大將軍最是在意這個妹妹的。拿姝嬪和華貴妃相比,年大將軍豈會不在意?
而雍正聽完張廷玉的話,也不禁看了年羹堯一眼。可年羹堯此刻麵上卻出奇地沒有任何不滿的神情,這倒是讓雍正有幾分驚訝。
而此刻,沙濟富察傅清開口說道:“皇上,奴才認為姝嬪娘娘確實當賞。且不說福星降生一事是何其的玄妙,光看姝嬪娘娘是大清福星生母這一點,就理應封賞。何況姝嬪娘娘簡在帝心,皇上破格嘉獎既能彰顯天家恩德,也能讓百姓安心。若是連我大清福星的生母都沒有資格晉封為貴妃,那百姓們又該如何看待華貴妃呢?”
年羹堯聞言不禁冷哼一聲,沙濟富察傅清立刻笑著說道:“年大將軍莫惱,下官不過是隨口一言,並非有意冒犯華貴妃娘娘。”
年羹堯沒有理會沙濟富察傅清,而是對著雍正說道:“皇上,臣雖不太明白福星生母到底有多貴重,可臣知道皇上既開了口,那便是屬意封姝嬪為貴妃。聖心既是如此,那臣等自然應當遵從。”
隨後妲己再看了看小弘煜,等實在有些力不從心了,才吩咐柏溪抱著小弘煜去一旁早就布置齊全的側殿,而後妲己才是沉沉睡了去。
而金鑾殿這頭,自皇上走後也沒人敢出殿門打聽皇上是因為何事才丟下了滿朝文武百官。
自皇上走後,群臣們都三三兩兩地討論了起來。其中以張廷玉,隆科多,年羹堯和蘇昌,這四個團體的人最為多。
沙濟富察傅清此刻也在同蘇昌說著:“蘇大人,永壽宮的姝嬪娘娘的產期就是四月中旬?皇上莫不是因為姝嬪娘娘生產,所以才急忙趕了去?”
蘇昌此刻心裏也覺得皇上就是因為妲己生產一事中途罷了早朝,可他焉能就此口輕率地應承了?若皇上不是因為妲己生產,那他今日之言便是禍端。
所以蘇昌此刻也是對著沙濟富察傅清打了個哈哈,而後二人便說起了別的。
張廷玉此刻也認為皇上是因為姝嬪生產,所以才這般匆忙,可事情到底是如何,還得等皇上迴來才能下定論。
雍正沒讓百官們等太久,他這時笑著走入了金鑾殿,一臉喜色地對著朝堂上懵懂的官員說道:“朕的五皇子,也是我大清百年難遇的福星,降世了!”
雍正此話一出,朝堂上諸多官員皆是沉默了一瞬,而後便是排山倒海般的討論聲。不過雍正此刻的心情極好,自然不會在意,嘴角還掛著一抹笑。
官員們在朝堂上討論了一會兒,而後便齊齊對著雍正行禮道賀:“微臣恭喜皇上喜得五皇子,恭賀大清幸得福星!”
“哈哈哈。”雍正再次大笑了三聲,此刻他隻覺得自己當真是意氣風發,甚至是同他登基那日相比,也是不遑多讓。
雍正在文武百官麵前宣布了此事後,也決定退朝了。不過雍正還是叫了張廷玉,年羹堯,隆科多,蘇昌褚天樞等一眾大臣去了禦書房敘話。
雍正此刻欣喜地對著這十幾位大臣說道:“朕給朕的小福星賜名為弘煜,即日便上皇家玉牒。”
張廷玉聞言後不禁皺了皺眉頭,他發覺皇上好像分外地在意五皇子這個福星的名頭。雖然他作為皇上的肱股之臣,也很是掛念大清的這個小福星。可他卻總覺得這事好像不是那麽簡單,欽天監的聲音太過統一了些。所以他早早地就派人去探查了此事,可最後發現此事很是正常,是以他這麽些時日才會按下不表。
不過張廷玉一直都很是清醒自持,於是他此刻出言對著雍正說道:“皇上,五皇子才剛出生便賜名上皇家玉牒,是不是過於倉促了些?”
張廷玉就要把皇上你太過心急這句吐到雍正臉上了。不過雍正也明白他這位重臣的意思,也沒有太過在意。
因為在雍正看來,他們沒有見識到弘煜的玄奇福瑞之處,自然體會不到他這種激動的心情。雍正此刻這般急切,便是心中有一種如夢似幻之感,他甚至有一絲不相信這大清福星會是他的孩子。所以雍正才這般急切地想要讓弘煜上皇家玉牒。
雍正擺了擺手,說道:“無妨,隻是上個玉牒,其餘的事宜等小弘煜百日後再商量。而且朕宣你們來禦書房,是有另一件事要同你們商議。”
雍正這話一出,在場的幾位大臣們皆在深思著,不過唯有蘇昌好像察覺到了些許。因為皇上平日裏甚少宣蘇昌來禦書房議事,就召見了蘇昌去禦書房,多半也是同自家女兒見麵。
果不其然,雍正接著出聲說道:“既然小弘煜也出生了,那朕也打算升一升姝嬪的位分。姝嬪平日裏侍奉得宜,如今誕下了皇嗣於江山社稷也是有功,兒弘煜更是我大清的福星。所以朕打算給姝嬪越級晉封,就冊封為貴妃,這個封號也要改一改。”
張廷玉聽到雍正的話,不禁微微抬頭暗自打量了蘇昌一番。蘇昌此人,論起文治武功或是治世才能都不拔尖,不然他也不會做了這麽多年的從五品京畿道監察禦史,但是蘇昌當真是生了個好女兒啊!
張廷玉早就注意到了風頭正勁的姝嬪,他心中更是對姝嬪有著一絲若有似無的敵意和忌憚。先前姝嬪隻是嬪位,張廷玉尚且沒有太過在意,可如今皇上竟然想讓姝嬪一舉冊封貴妃,此舉當真是抬舉姝嬪了。
“皇上,姝嬪雖然生育五皇子有功,可究其根本,也是福星選擇了五皇子這個身份,而不是因為姝嬪生育五皇子牽引了福星。微臣認為,皇上若要嘉獎姝嬪,給姝嬪晉封妃位即可。貴妃之位,到底太過貴重了些。就連華貴妃也是在妃位上待了多年才得以晉封為貴妃,還請皇上三思。”張廷玉說道。
張廷玉此言,不僅抹除了姝嬪生下福星的大多功勞,更是將華貴妃牽扯了進來。要知道,年大將軍最是在意這個妹妹的。拿姝嬪和華貴妃相比,年大將軍豈會不在意?
而雍正聽完張廷玉的話,也不禁看了年羹堯一眼。可年羹堯此刻麵上卻出奇地沒有任何不滿的神情,這倒是讓雍正有幾分驚訝。
而此刻,沙濟富察傅清開口說道:“皇上,奴才認為姝嬪娘娘確實當賞。且不說福星降生一事是何其的玄妙,光看姝嬪娘娘是大清福星生母這一點,就理應封賞。何況姝嬪娘娘簡在帝心,皇上破格嘉獎既能彰顯天家恩德,也能讓百姓安心。若是連我大清福星的生母都沒有資格晉封為貴妃,那百姓們又該如何看待華貴妃呢?”
年羹堯聞言不禁冷哼一聲,沙濟富察傅清立刻笑著說道:“年大將軍莫惱,下官不過是隨口一言,並非有意冒犯華貴妃娘娘。”
年羹堯沒有理會沙濟富察傅清,而是對著雍正說道:“皇上,臣雖不太明白福星生母到底有多貴重,可臣知道皇上既開了口,那便是屬意封姝嬪為貴妃。聖心既是如此,那臣等自然應當遵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