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萱卓環視一周,沉吟片刻才道:「蘭姑娘是爽快人,那我也不扭捏。旁的不打緊,隻一樁,孩子們年紀差得太大,日後可分做兩個學屋,以十歲為界,十歲以下為一屋,十歲以上為一屋,如今方可因材施教。」
清蘭想了一會兒,眼睛亮了,「正是呢,前兒我們已經把七歲以下的分了出來,隻是教了幾天還是覺著不對,就按你說的,以十歲為界罷。」
「不僅如此,我會細化課本的內容,年紀小的不能學得太高深,要循序漸進。曲姑娘雖未雨綢繆,隻是她到底沒有親自教課,還需我們查漏補缺,不必一昧照搬。」
裴萱卓一來就雷厲風行地革新了許多地方,清蘭一樣一樣照著做,發覺她提的都是有理的,於是再不疑心,隻管去辦。
很快,不出半個月,學生們對這位陌生的老師的感情從好奇到驚訝,再到如今的敬畏,裴萱卓與清蘭輪著上兩個學屋的課。隻要是裴萱卓來,她們就像耗子見了貓,說話聲音大點都不敢。
其中,隻有一位特別的學生並不怕她,那就是成瑛。
她不僅不怕,甚至還敢挑釁師長的權威。
課上,裴萱卓為學生解析《左傳》名句,正說道:「國之興也,視民如傷,是其福也……」
她由得孩子們爭相舉手,表達自己理解的意思,哪怕錯漏百出也無妨。
正熱鬧時,卻有人冷聲道:「國並未視我為如子民,它的興亡與我無關。」
前排有人不熟練地反駁:「國之興亡,匹夫有責,怎會沒幹係?」
「是啊是啊,阿英,你連前兒學的仁義禮智信都忘了嗎?」
學生們群情激憤,成瑛卻閉口不再言語。
「肅靜。」裴萱卓淡聲道,「成瑛,說說你的看法。」
成瑛冷哼一聲,挑眉道:「裴老師傳授高尚的學問,可惜我是不受教的。您說道德經有雲,治大國如烹小鮮,可我一介女子,談何治國,談何仁義之道?男子滿腹經綸,學成自可投身帝王家。我們學了這些,卻隻能讀給灶台聽!您不妨說說看,我們投錯胎的人,怎麽心平氣和地讀四書五經?」
她這話太尖銳,像一隻困在籠中的幼虎,借著機會狠狠撕咬。
裴萱卓靜靜看著她,看著她眼底故作頑劣,實則躁鬱到了極致的掙紮。
這個孩子像極了曾經的她。
「成瑛。」裴萱卓緩緩道,「老師沒有辦法解答你的問題。」
學生們都愣住了,包括成瑛,她眼底閃過一絲錯愕,像是沒有料到裴萱卓這麽坦然。
「您不是滿口仁義道德的師長嗎?您的職責就是傳道授業解惑,為何無法解答?」成瑛語氣控製不住的衝動。
裴萱卓垂眸,想了片刻,才抬頭看著她,平靜道:「無法解答,是因為困住你的問題,也曾困住我。」
「這個世道,沒有女子的晉身之梯,即便有一肚子學問,也是紙上談兵,無有作為。」她的目光掃過一張張渴望知識的臉,眼底卻有幾分寂寥,「過去,現在,這樣的問題還會困擾更多的女學生。」
「所以,你來教書,就是為了讓我們像你一樣為此痛苦?」成瑛問得越發刺耳。
裴萱卓輕笑,「痛苦之餘呢,成瑛,我問你,你痛過之後,還想迴到矇昧無知,連疼痛都不懂的時候嗎?」
「不知者,自然不畏懼,不痛苦。隨著你閱歷增長,你視野越廣闊,就越會發覺自己的不足和與旁人的差距,這種差距叫人痛苦不已。猶如天塹的階層即便插翅也難飛躍。可即便如此,你也不會想迴到最初愚昧的時候。」她猶如長者說故事,娓娓道來,「孩子們,成長是不可逆轉的過程,誰都要經歷陣痛。」
有個叫巧鳳的孩子怯怯問:「老師,那俺們學的一切都沒有意義嗎?」
裴萱卓目光難得柔和,她莞爾一笑:「嗯,讓老師想想要怎麽同你們解釋這個問題。」
「你們見過疊羅漢嗎?」她想了一會兒,問道。
「見過!」孩子們齊聲道。
「好,那你們不妨理解成,我們現在就在疊羅漢。」她笑著將左手搭在右手上,反覆幾次,模擬疊羅漢登高,「你們瞧,老師是底下的手,托著你們升高。若幹年以後,你們會成為另一群孩子的老師,托著她們升高。我們傳道授業的過程,就是星火相傳,羅漢疊高的過程。」
許多孩子還是一臉懵懂,唯有成瑛眸光微動,眼圈漸漸泛紅。
「過去,現在,我們見不到那條屬於女子的梯。那是因為我們自身的力量不夠強大。當年,老師的老師隻教過我一個人。現在,我又將所學傳授給你們這三十個人,若幹年以後,你們又會有更多的學生。」
「即便我們見不到女子入朝為官的那一天,可是你們的學生,學生的學生,會在我們的托舉下,看到那樣的時代。」她緩緩道,「所以,你們仍舊覺得這是沒有意義的嗎?」
一時間,學屋裏安靜許久。
學生們各自沉默,以她們如今的閱歷,很難表達此刻的感受。
若幹年後的某一天,當千帆過盡,她們從記憶深處撿起這段足以改變人生軌跡的話語,或許能夠形容心頭的百般滋味。
成瑛緩緩坐下,埋著頭趴在桌上,不再言語。
裴萱卓的視線緩緩掃過,她沒有出聲驚擾這個幡然醒悟的孩子,而是轉頭看向其他學生。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清蘭想了一會兒,眼睛亮了,「正是呢,前兒我們已經把七歲以下的分了出來,隻是教了幾天還是覺著不對,就按你說的,以十歲為界罷。」
「不僅如此,我會細化課本的內容,年紀小的不能學得太高深,要循序漸進。曲姑娘雖未雨綢繆,隻是她到底沒有親自教課,還需我們查漏補缺,不必一昧照搬。」
裴萱卓一來就雷厲風行地革新了許多地方,清蘭一樣一樣照著做,發覺她提的都是有理的,於是再不疑心,隻管去辦。
很快,不出半個月,學生們對這位陌生的老師的感情從好奇到驚訝,再到如今的敬畏,裴萱卓與清蘭輪著上兩個學屋的課。隻要是裴萱卓來,她們就像耗子見了貓,說話聲音大點都不敢。
其中,隻有一位特別的學生並不怕她,那就是成瑛。
她不僅不怕,甚至還敢挑釁師長的權威。
課上,裴萱卓為學生解析《左傳》名句,正說道:「國之興也,視民如傷,是其福也……」
她由得孩子們爭相舉手,表達自己理解的意思,哪怕錯漏百出也無妨。
正熱鬧時,卻有人冷聲道:「國並未視我為如子民,它的興亡與我無關。」
前排有人不熟練地反駁:「國之興亡,匹夫有責,怎會沒幹係?」
「是啊是啊,阿英,你連前兒學的仁義禮智信都忘了嗎?」
學生們群情激憤,成瑛卻閉口不再言語。
「肅靜。」裴萱卓淡聲道,「成瑛,說說你的看法。」
成瑛冷哼一聲,挑眉道:「裴老師傳授高尚的學問,可惜我是不受教的。您說道德經有雲,治大國如烹小鮮,可我一介女子,談何治國,談何仁義之道?男子滿腹經綸,學成自可投身帝王家。我們學了這些,卻隻能讀給灶台聽!您不妨說說看,我們投錯胎的人,怎麽心平氣和地讀四書五經?」
她這話太尖銳,像一隻困在籠中的幼虎,借著機會狠狠撕咬。
裴萱卓靜靜看著她,看著她眼底故作頑劣,實則躁鬱到了極致的掙紮。
這個孩子像極了曾經的她。
「成瑛。」裴萱卓緩緩道,「老師沒有辦法解答你的問題。」
學生們都愣住了,包括成瑛,她眼底閃過一絲錯愕,像是沒有料到裴萱卓這麽坦然。
「您不是滿口仁義道德的師長嗎?您的職責就是傳道授業解惑,為何無法解答?」成瑛語氣控製不住的衝動。
裴萱卓垂眸,想了片刻,才抬頭看著她,平靜道:「無法解答,是因為困住你的問題,也曾困住我。」
「這個世道,沒有女子的晉身之梯,即便有一肚子學問,也是紙上談兵,無有作為。」她的目光掃過一張張渴望知識的臉,眼底卻有幾分寂寥,「過去,現在,這樣的問題還會困擾更多的女學生。」
「所以,你來教書,就是為了讓我們像你一樣為此痛苦?」成瑛問得越發刺耳。
裴萱卓輕笑,「痛苦之餘呢,成瑛,我問你,你痛過之後,還想迴到矇昧無知,連疼痛都不懂的時候嗎?」
「不知者,自然不畏懼,不痛苦。隨著你閱歷增長,你視野越廣闊,就越會發覺自己的不足和與旁人的差距,這種差距叫人痛苦不已。猶如天塹的階層即便插翅也難飛躍。可即便如此,你也不會想迴到最初愚昧的時候。」她猶如長者說故事,娓娓道來,「孩子們,成長是不可逆轉的過程,誰都要經歷陣痛。」
有個叫巧鳳的孩子怯怯問:「老師,那俺們學的一切都沒有意義嗎?」
裴萱卓目光難得柔和,她莞爾一笑:「嗯,讓老師想想要怎麽同你們解釋這個問題。」
「你們見過疊羅漢嗎?」她想了一會兒,問道。
「見過!」孩子們齊聲道。
「好,那你們不妨理解成,我們現在就在疊羅漢。」她笑著將左手搭在右手上,反覆幾次,模擬疊羅漢登高,「你們瞧,老師是底下的手,托著你們升高。若幹年以後,你們會成為另一群孩子的老師,托著她們升高。我們傳道授業的過程,就是星火相傳,羅漢疊高的過程。」
許多孩子還是一臉懵懂,唯有成瑛眸光微動,眼圈漸漸泛紅。
「過去,現在,我們見不到那條屬於女子的梯。那是因為我們自身的力量不夠強大。當年,老師的老師隻教過我一個人。現在,我又將所學傳授給你們這三十個人,若幹年以後,你們又會有更多的學生。」
「即便我們見不到女子入朝為官的那一天,可是你們的學生,學生的學生,會在我們的托舉下,看到那樣的時代。」她緩緩道,「所以,你們仍舊覺得這是沒有意義的嗎?」
一時間,學屋裏安靜許久。
學生們各自沉默,以她們如今的閱歷,很難表達此刻的感受。
若幹年後的某一天,當千帆過盡,她們從記憶深處撿起這段足以改變人生軌跡的話語,或許能夠形容心頭的百般滋味。
成瑛緩緩坐下,埋著頭趴在桌上,不再言語。
裴萱卓的視線緩緩掃過,她沒有出聲驚擾這個幡然醒悟的孩子,而是轉頭看向其他學生。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