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即便是知道了,也沒有人嚼舌根子。
碧兒當管事的第一日,便傳達了清懿的規矩,同為女子,要互幫互助。
艱難的世道裏,活著尚且艱難,她們更是親身經歷過的人,更是明白這個理兒。
於是,在眾人精誠團結下,紡織院越發有模有樣。
第一批冬衣趕製出來後,便被擺進了售賣的鋪子裏。
因著冬衣賣得好,織錦堂算是有了小小的立足之地,打出了些許名聲。
與高門大戶慣常光臨的綢緞鋪子不同,織錦堂麵對的受眾都是平頭百姓,因此並未有多少阻力與競爭。
尋常人家攢些錢買點厚實的衣裳過年,論起價錢來,還是織錦堂的襖子劃算。故而,一來二去,街頭巷尾的婦人們都知道了這麽一家隻賣粗布麻衣的鋪子,更稀奇的是,裏頭從掌櫃到夥計,一應都是女子,有熱絡的婆子見她們眼生,一打聽才知道都是國公府二奶奶前些日子收攏的婦孺。她們不光能做工掙錢,還包吃住,孩子也有人幫著帶。
這消息經由婆子們的嘴一傳,有不少婦人的心思都活絡起來。
她們大半輩子活在一方小院子裏,男人在外打拚,女人在內照顧一家老小,平日裏除了男人賺的那三瓜兩棗,就是幫人做些漿洗縫補的活計賺幾個小錢,給孩子添點零嘴還不夠呢。就是這樣辛苦操勞,遇上那沒良心的王八犢子,也是動輒打罵。
老話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既然已為人婦,在夫家有再多的委屈也隻能生受著。除此之外。女人的難處還來源於沒有立身的根本。
時下各類行當,無論是做買賣,開館子還是當郎中做裁縫,但凡拋頭露麵掙錢的營生,就沒有女人當家做主的。沒有銀錢,就等於沒有養活自己的本事,沒有吃飽飯的本事,就沒有說話的底氣。
有那不服氣的婦人也想通了根本,因此一心想謀些賺錢的門路。
如今聽了織錦堂的名頭,哪裏有不動心的。瞧著那些逃難來的女人們搖身一變,活脫脫就是個土生土長的城裏人模樣,吃穿住行樣樣體麵,她們愈發動了心思。
這日,天剛蒙蒙亮。也不知是哪個起的頭,有人領著大夥堵在織錦堂門前。
已然成了小掌櫃的趙鴛一開門便被這烏泱泱一大群人震懾住了。
「諸位……這個架勢是要作甚?上一批冬衣已經售罄了,還請各位晚些來。」
一貫潑辣的胖大嬸此刻卻臉色通紅,期期艾艾道:「好姑娘,我們不是來買東西的,我們是想問,你們這……招工嗎?」
「啊?」麵對胖大嬸期待的神情,趙鴛難得愣住了。
——
消息傳到碧兒的耳朵裏。隻聽她笑道:「這是好事,咱們織錦堂原本就是給女子的活命去處,如今既然有人主動來,自然是再好不過。我原先想著,起碼還需再經營一段時日才有這樣的光景呢。」
趙鴛沉默了一會兒才道:「我倒是能體會一兩分她們的心境,人要是有了希望,一日也不願多等的。」
確然如她所想,那群婦人們在家裏等消息,一日急似一日,直到崔婆子上門傳話,笑著說:「諸位明日起,便來織錦堂上工罷。」
此話一出,眾人靜了片刻,旋即喜上眉梢,嘰嘰喳喳樂成一團。
胖大嬸笑得見牙不見眼:「明兒就能上工?!就是說,明兒開始領工錢?孩子們也能帶去織錦堂?」
崔媽媽笑道:「自然是。」
不怪她們有此一問。
她們這群人大多拖兒帶女,家中也沒人能照料孩子,丈夫常年甩手掌櫃不理家務,一應瑣事都要她們操心。
賺銀錢雖是大事,可也沒法子在一時之間拋下孩子不管。
如今正是聽說織錦堂還有專門帶孩子的院子,才真真是戳中了她們的心病。
解決了這樁難事,婦人們哪有不情願的,紛紛嚷道一刻也等不得,今日就要去做活!
崔媽媽笑眯眯道:「諸位莫著急,一切聽主家的安排才是。來織錦堂做活,還會給你們發統一的衣裳,簽統一的契,明兒一早來就是了。」
胖大嬸連連道:「那就聽媽媽的!」
一時間,眾人熱絡的情緒都展現在臉上。
—
因為紡織院事忙,趁著迴府的空當,碧兒將此事稟告,清懿雖早有猜想,卻也沒料到進展會這樣快。
「聽到這個信兒,我原先也同姑娘是一個反應。」碧兒道,「這些婦人到底也算是天子腳下生活的城裏人,按理說日子也不算差,如今竟然也上趕著來咱們織錦堂。」
清懿略想了一會兒,才笑道:「全天下哪裏的女人不都一樣麽,活在父親丈夫兒子的蔭蔽下太久了,誰都想過一迴自己的人生。」
二人就著紡織院的事兒閑聊了片刻。
用過晚飯,碧兒預備告辭迴織錦堂。
因為這段時日那頭的事務繁多,碧兒已經許久不曾在府中住了。
這迴,清懿特地送她出門。
一路上,二人並肩前行,碧兒又問了幾句商道的事,也不知怎的,話題又迴到了紡織院。她問道:「姑娘既然料到有如今的局麵,可能推斷後頭有甚麽麻煩,我好早做應對。」
清懿莞爾道:「我又不是神算子,哪裏能事事都曉得,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罷了,你隻管放心施為。」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碧兒當管事的第一日,便傳達了清懿的規矩,同為女子,要互幫互助。
艱難的世道裏,活著尚且艱難,她們更是親身經歷過的人,更是明白這個理兒。
於是,在眾人精誠團結下,紡織院越發有模有樣。
第一批冬衣趕製出來後,便被擺進了售賣的鋪子裏。
因著冬衣賣得好,織錦堂算是有了小小的立足之地,打出了些許名聲。
與高門大戶慣常光臨的綢緞鋪子不同,織錦堂麵對的受眾都是平頭百姓,因此並未有多少阻力與競爭。
尋常人家攢些錢買點厚實的衣裳過年,論起價錢來,還是織錦堂的襖子劃算。故而,一來二去,街頭巷尾的婦人們都知道了這麽一家隻賣粗布麻衣的鋪子,更稀奇的是,裏頭從掌櫃到夥計,一應都是女子,有熱絡的婆子見她們眼生,一打聽才知道都是國公府二奶奶前些日子收攏的婦孺。她們不光能做工掙錢,還包吃住,孩子也有人幫著帶。
這消息經由婆子們的嘴一傳,有不少婦人的心思都活絡起來。
她們大半輩子活在一方小院子裏,男人在外打拚,女人在內照顧一家老小,平日裏除了男人賺的那三瓜兩棗,就是幫人做些漿洗縫補的活計賺幾個小錢,給孩子添點零嘴還不夠呢。就是這樣辛苦操勞,遇上那沒良心的王八犢子,也是動輒打罵。
老話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既然已為人婦,在夫家有再多的委屈也隻能生受著。除此之外。女人的難處還來源於沒有立身的根本。
時下各類行當,無論是做買賣,開館子還是當郎中做裁縫,但凡拋頭露麵掙錢的營生,就沒有女人當家做主的。沒有銀錢,就等於沒有養活自己的本事,沒有吃飽飯的本事,就沒有說話的底氣。
有那不服氣的婦人也想通了根本,因此一心想謀些賺錢的門路。
如今聽了織錦堂的名頭,哪裏有不動心的。瞧著那些逃難來的女人們搖身一變,活脫脫就是個土生土長的城裏人模樣,吃穿住行樣樣體麵,她們愈發動了心思。
這日,天剛蒙蒙亮。也不知是哪個起的頭,有人領著大夥堵在織錦堂門前。
已然成了小掌櫃的趙鴛一開門便被這烏泱泱一大群人震懾住了。
「諸位……這個架勢是要作甚?上一批冬衣已經售罄了,還請各位晚些來。」
一貫潑辣的胖大嬸此刻卻臉色通紅,期期艾艾道:「好姑娘,我們不是來買東西的,我們是想問,你們這……招工嗎?」
「啊?」麵對胖大嬸期待的神情,趙鴛難得愣住了。
——
消息傳到碧兒的耳朵裏。隻聽她笑道:「這是好事,咱們織錦堂原本就是給女子的活命去處,如今既然有人主動來,自然是再好不過。我原先想著,起碼還需再經營一段時日才有這樣的光景呢。」
趙鴛沉默了一會兒才道:「我倒是能體會一兩分她們的心境,人要是有了希望,一日也不願多等的。」
確然如她所想,那群婦人們在家裏等消息,一日急似一日,直到崔婆子上門傳話,笑著說:「諸位明日起,便來織錦堂上工罷。」
此話一出,眾人靜了片刻,旋即喜上眉梢,嘰嘰喳喳樂成一團。
胖大嬸笑得見牙不見眼:「明兒就能上工?!就是說,明兒開始領工錢?孩子們也能帶去織錦堂?」
崔媽媽笑道:「自然是。」
不怪她們有此一問。
她們這群人大多拖兒帶女,家中也沒人能照料孩子,丈夫常年甩手掌櫃不理家務,一應瑣事都要她們操心。
賺銀錢雖是大事,可也沒法子在一時之間拋下孩子不管。
如今正是聽說織錦堂還有專門帶孩子的院子,才真真是戳中了她們的心病。
解決了這樁難事,婦人們哪有不情願的,紛紛嚷道一刻也等不得,今日就要去做活!
崔媽媽笑眯眯道:「諸位莫著急,一切聽主家的安排才是。來織錦堂做活,還會給你們發統一的衣裳,簽統一的契,明兒一早來就是了。」
胖大嬸連連道:「那就聽媽媽的!」
一時間,眾人熱絡的情緒都展現在臉上。
—
因為紡織院事忙,趁著迴府的空當,碧兒將此事稟告,清懿雖早有猜想,卻也沒料到進展會這樣快。
「聽到這個信兒,我原先也同姑娘是一個反應。」碧兒道,「這些婦人到底也算是天子腳下生活的城裏人,按理說日子也不算差,如今竟然也上趕著來咱們織錦堂。」
清懿略想了一會兒,才笑道:「全天下哪裏的女人不都一樣麽,活在父親丈夫兒子的蔭蔽下太久了,誰都想過一迴自己的人生。」
二人就著紡織院的事兒閑聊了片刻。
用過晚飯,碧兒預備告辭迴織錦堂。
因為這段時日那頭的事務繁多,碧兒已經許久不曾在府中住了。
這迴,清懿特地送她出門。
一路上,二人並肩前行,碧兒又問了幾句商道的事,也不知怎的,話題又迴到了紡織院。她問道:「姑娘既然料到有如今的局麵,可能推斷後頭有甚麽麻煩,我好早做應對。」
清懿莞爾道:「我又不是神算子,哪裏能事事都曉得,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罷了,你隻管放心施為。」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