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雁華倒也不是說大話,她到底有幾分真本事。憑她的能耐,略略使上幾分力氣,便能將院子弄得有模有樣。


    待到牌匾做好,一座樣樣俱全的院子就坐落而成。


    第一批流民到來,已然是深秋的時節。


    幾十個衣衫襤褸的婦人被一個五六十歲的婆子領進這座小院裏。


    進門前,眾人畏縮著連頭都不敢抬,隻有一個三十來歲的婦人大著膽子往門邊上看去。她略識得幾個字,認出上頭那三個龍飛鳳舞的大字——織錦堂。


    「日後這便是大夥們做活計的地方,你們的一應吃住都在這座小院兒裏。」領頭的婆子慈眉善目,這是李貴的親娘崔氏,正是清懿安排來帶領這群婦人的。


    此舉也有一番深意。


    她們都是難民出身,一路不知經歷了多少的坎坷才僥倖撿了條命,活到現在。經歷使然,她們對陌生的一切都抱有警惕。


    如今,雖有個貴人說是能給她們一個好去處,可究竟沒有眼見為實,不敢盡信。


    可是,現下有個這樣和藹的婆婆領著她們,倒能打消她們心頭的不少疑慮。


    崔氏從旁細細為她們介紹各處院落的功用,好些婦人鬆懈了不少。


    「你們也不必怕,咱們東家是個極其心軟的,最是憐貧惜弱。打今兒起開始上工,便是打今兒起管飽你們的肚子。」崔氏笑道。


    有人好奇地問:「可是外頭傳的那個活菩薩,國公府二夫人?」


    崔氏隻是笑了笑,不肯多說,略應一句道:「日後你便知道了。」


    正說著,碧兒領著一眾小丫鬟過來了,各自手裏都捧著新衣裳。


    「諸位,日後我就是你們的管事了。織錦堂的一應事務都交與我打理。凡是吃住上有不便宜的,上工有疑難的,都可來尋我。再有……」碧兒頓了頓,沖幾個年長的笑道,「你們大都有孩子,既然是招了你們來,自然管著你們家裏的事。白日裏在院裏做工,想是照應不了孩子。」


    這話說到了眾人的心裏。


    「正是呢,我來咱們這裏做工,旁的倒罷了,就是憂心我的孩子年幼沒人照料。我們又是逃難的,在京裏沒個落腳處,全靠著僥倖才活到現在,哪裏敢離了她去。便是今日,就這一小會兒,心頭就七上八下的。」


    此話一出,許多婦人連連稱是。


    碧兒笑道:「我們東家也自有打算,早早料好了今日。正是因著你們方才所說的種種顧慮,咱們織錦堂還另闢了一處院子供孩子們住。你們中間有誰帶孩子的都來同我說。日後,我會安排人統一照料著院裏所有人的孩子。工錢按例發放,不會少一分。」


    聽了這話,先頭那個照料孩子心切的積極舉手道:「姑娘!我……我原先是大戶人家的奶娘。最是會照料孩子的。」


    碧兒笑道:「那就是你了,日後育幼院的活計就由你來。」


    她又對其餘人道:「不僅是照料孩子,你們中間倘或還有人會旁的技藝都可以同我說,不拘是紡織。年輕力壯的也好,年老體弱的也罷,隻要你能做點什麽,隻管同我提。凡是付出了勞動的,都按你的功勞分配報酬。」


    乍一聽這個說法,說是石破天驚也不為過。


    即便是在逃難之前,她們有一個完整的家庭,也不曾有過這樣的待遇。


    婦女的勞動,如生兒育女、洗衣做飯、侍奉老人,都像是天經地義,並不會叫人放在心上,還特意給她們報酬,甚至被冠以功勞之名。


    在來之前,她們中的許多人都隻是想著,能來討口吃的就不錯了,活一日算一日。


    可是,她們聽了這番話,心裏也有了計較。


    這些婦人一路上經歷無數磨難,能撐到現在的都是骨頭硬的。


    在國公府開天闢地頭一迴招女工的告示貼出來時,敢於當頭一批揭告示的人,心底的膽識已然超出旁人太多。


    故而,她們很快就打消了心頭最後殘存的疑慮,愈發堅定了起來。


    織錦堂是她們的好去處,實實在在的好去處。


    「敢問這位姑娘。」人群裏,有個瘦削的婦人昂著頭,這是先頭那個識字的女人,她望向碧兒道,「咱們的東家,為何要收留我們這群沒用的女人們?」


    她身形瘦條,麵色蠟黃,是個極其脆弱的模樣。


    可她那雙眼睛卻意外的明亮。


    在與碧兒對視時,裏頭清醒的目光不閃不避,像是在追求一個真正的答案。


    碧兒麵帶笑容,不答反問道:「你叫什麽?」


    那女人隻怔愣了一瞬,便利落道:「趙鴛。」


    她連名帶姓叫得幹脆。


    時下的已婚婦人,幾乎不會自稱名姓,隻會在前頭綴上夫姓,說是某某氏。


    於是碧兒問道:「你沒有成家嗎?」


    那女子平靜道:「成過,後來又和離了。」


    她語氣極其平淡,可這輕巧額話一出,眾人驚疑不定,許多道目光膠著在她身上。


    可是這女子卻恍若未聞,任由旁人打量。


    倘或這消息是落在外邊人的耳朵裏,怕是要引起軒然大波,傳遍街頭巷尾,成為人們口中的談資。


    可是,落在這群連飯都吃不上的難民耳中,她們隻是略驚詫了一番,最終卻如石子投入湖麵,掀起一陣波瀾,復又歸於平靜。


    逃難的人裏,各有各的苦難。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雙釵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鮮肉豆沙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鮮肉豆沙粽並收藏雙釵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