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懿似笑非笑看了她一眼,緩緩道:「容後再議罷,現下仍用舊人,多加幾倍工錢,暫且熬過這段時日。」
李管事還待說話,翠煙便笑著送客了。臉上青一陣白一陣,到底出去了。
碧兒的思緒一向能跟上清懿,她嘆了口氣道:「姑娘是不放心李管事?」
見人走了,清懿才卸下防備,揉了揉額角道:「倒沒甚麽信不信的,隻是他安逸了許多年,跟在老爺身邊養平了性子。隻能守成,卻沒了遠見卓識。」
「先頭的掌舵人行事自有章程,李管事隻曉得他靠甚麽手段籠絡的人心,便自以為有了規章,想讓我也照舊行事。」清懿淡淡道,「倘或真是這樣,卻不能叫做我的心腹了。」
碧兒不知想到甚麽,眸光明亮道:「財帛利誘,手段威逼,固然有一時之用,卻非長久之計。」
清懿眼底閃過一絲讚賞,笑道:「正是如此,上乘之計,乃是攻心。隻有上下願景一致,齊心協力,才真正擰成一股繩。」
「而我如今要的,就是這樣的人。倘或沒有,我寧願空懸著等。」
翠煙默默聽了半晌,適時道:「姑娘言之有理,隻是……倘或咱們不與姑太太鬥法,延緩些也無妨。可如今,咱們已然行了壓價搶市這步棋,來逼她露馬腳了。要是因人手有缺壞了事,怕要滿盤皆輸了。」
這話也在理,三人一時無言,沉默著想對策。
清懿閉目養神,緩緩道:「放耳釣魚,如今魚已快上鉤,咱們卻拖不動這杆兒,倒真是個麻煩事。」
這話意有所指。
她們放出的魚餌,其一便是阮家的商鋪。
上迴她佯裝敗陣,無非是想將存在感降到最低,把自己塑造成一個不經世事,有些小聰明卻並無城府的小姑娘的形象。好叫曲雁華放鬆警惕。
明麵上的商鋪生意之於清懿而言,隻是擺在鹽鐵商道前的幌子。
這個幌子之於曲雁華,恐怕也是同等意義。
原本,清懿還並未揣測到這一點。
可巧李管事上迴來報,說是底下人買賣時發覺出了一條新商道,恐要與她們爭生意。
碧兒留了心,將這事呈報給了清懿。
商道是暗地裏的買賣,誰也不可能擺在明麵上。
就如黑暗裏狹路相逢的對手,彼此心知肚明有競爭者,卻看不清是誰。
照如今的情形看,對方是新興的商道。或許並沒有完全意識到他們還有競爭者的存在。因此是敵明我暗的情形。
商道與曲雁華,原本是兩件不相幹的事,清懿也並沒有把兩者聯繫到一處。
可上迴袁兆的提點。卻把她的思緒推到了一個從前未曾設想的境遇裏。
他必然是知道程家觸犯了一道足以讓名聲顯赫國公府都萬劫不復的罪名。
既然是程府,便與曲雁華脫不了幹係。
旁人或許會信曲雁華一個寒門女,在國公府如履薄冰地活著。
可同為曲家女的清懿卻一百個不信。
兢兢業業數十年,一個有野心的女人,不惜賠上大把嫁妝踏進那戶高門,不可能做虧本買賣。
麵上被大房壓一頭,實則賺得盆滿缽滿,才是曲雁華的行事之道。
聯繫這一條,清懿不免有了猜想……程家或許也把手伸向了鹽鐵商道。
而他們背後是誰呢?
清懿目光帶著思索。
上一世,在她困頓於病榻的那段時日裏,她隱約知道朝中發生了動盪。
太子突發疾病暴斃,皇太孫被刺客下毒刺殺,生死不明。
王朝兩位欽定的繼承人同時遭難,不可謂不蹊蹺。
袁兆在那段時日很少迴家。每每見他,臉色都十分凝重。
按照禮製,現下最為合理的繼承人應當是淮安王。
那時朝堂流言四起,都說是淮安王設計害死親兄長和親侄兒,整個淮安王府都陷入罵聲中。
淮安王人還在北地守邊關,一路風雨兼程,披星戴月地趕,也需花費十來天。
淮安王府也足足閉戶十來天,隻等主君歸來。
可是,人沒等到。
隻等來一封染血的信,和一塊碎掉的護心鏡。
八百裏加急趕迴來的士兵,鮮血浸透了全身,拚著最後一口氣,衝進淮安王府。
他誰也信不過,隻有見到王妃和世子殿下時,才肯將真相吐露。
「雁門關遇伏……屬下無能,沒護住王爺……」
鐵骨錚錚的漢子嗓音嘶啞,字字泣血。
王妃愣在原地半晌,一貫柔弱的女人,此刻卻一滴淚也沒流。
在高門顯戶長大的人,再不諳世事,耳濡目染之下,也見識過陰謀詭計。
半月之期,武朝的掌權者一連失去了兩個兒子,親孫子也生死不明。
三位繼承人都接連遇難,這簡直是擺在明麵上的陰謀。
能將事情做絕,也證明幕後之人已經掌控全局,才敢圖窮匕見。
全京城的人都眼見那染血的士兵進了淮安王府,上下俱都在觀望王府的反應。
可自那日起,淮安王府除了掛白,便再無動靜。
眾人都以為一向愛哭的王妃現下必定柔弱無靠,哭倒在榻上。
可沒有人知道,身為太傅麽女的淮安王妃許南綺,此刻已經變了一個人。
也沒有人知道,世子晏徽雲,為避開耳目,單槍匹馬遠赴雁門關。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李管事還待說話,翠煙便笑著送客了。臉上青一陣白一陣,到底出去了。
碧兒的思緒一向能跟上清懿,她嘆了口氣道:「姑娘是不放心李管事?」
見人走了,清懿才卸下防備,揉了揉額角道:「倒沒甚麽信不信的,隻是他安逸了許多年,跟在老爺身邊養平了性子。隻能守成,卻沒了遠見卓識。」
「先頭的掌舵人行事自有章程,李管事隻曉得他靠甚麽手段籠絡的人心,便自以為有了規章,想讓我也照舊行事。」清懿淡淡道,「倘或真是這樣,卻不能叫做我的心腹了。」
碧兒不知想到甚麽,眸光明亮道:「財帛利誘,手段威逼,固然有一時之用,卻非長久之計。」
清懿眼底閃過一絲讚賞,笑道:「正是如此,上乘之計,乃是攻心。隻有上下願景一致,齊心協力,才真正擰成一股繩。」
「而我如今要的,就是這樣的人。倘或沒有,我寧願空懸著等。」
翠煙默默聽了半晌,適時道:「姑娘言之有理,隻是……倘或咱們不與姑太太鬥法,延緩些也無妨。可如今,咱們已然行了壓價搶市這步棋,來逼她露馬腳了。要是因人手有缺壞了事,怕要滿盤皆輸了。」
這話也在理,三人一時無言,沉默著想對策。
清懿閉目養神,緩緩道:「放耳釣魚,如今魚已快上鉤,咱們卻拖不動這杆兒,倒真是個麻煩事。」
這話意有所指。
她們放出的魚餌,其一便是阮家的商鋪。
上迴她佯裝敗陣,無非是想將存在感降到最低,把自己塑造成一個不經世事,有些小聰明卻並無城府的小姑娘的形象。好叫曲雁華放鬆警惕。
明麵上的商鋪生意之於清懿而言,隻是擺在鹽鐵商道前的幌子。
這個幌子之於曲雁華,恐怕也是同等意義。
原本,清懿還並未揣測到這一點。
可巧李管事上迴來報,說是底下人買賣時發覺出了一條新商道,恐要與她們爭生意。
碧兒留了心,將這事呈報給了清懿。
商道是暗地裏的買賣,誰也不可能擺在明麵上。
就如黑暗裏狹路相逢的對手,彼此心知肚明有競爭者,卻看不清是誰。
照如今的情形看,對方是新興的商道。或許並沒有完全意識到他們還有競爭者的存在。因此是敵明我暗的情形。
商道與曲雁華,原本是兩件不相幹的事,清懿也並沒有把兩者聯繫到一處。
可上迴袁兆的提點。卻把她的思緒推到了一個從前未曾設想的境遇裏。
他必然是知道程家觸犯了一道足以讓名聲顯赫國公府都萬劫不復的罪名。
既然是程府,便與曲雁華脫不了幹係。
旁人或許會信曲雁華一個寒門女,在國公府如履薄冰地活著。
可同為曲家女的清懿卻一百個不信。
兢兢業業數十年,一個有野心的女人,不惜賠上大把嫁妝踏進那戶高門,不可能做虧本買賣。
麵上被大房壓一頭,實則賺得盆滿缽滿,才是曲雁華的行事之道。
聯繫這一條,清懿不免有了猜想……程家或許也把手伸向了鹽鐵商道。
而他們背後是誰呢?
清懿目光帶著思索。
上一世,在她困頓於病榻的那段時日裏,她隱約知道朝中發生了動盪。
太子突發疾病暴斃,皇太孫被刺客下毒刺殺,生死不明。
王朝兩位欽定的繼承人同時遭難,不可謂不蹊蹺。
袁兆在那段時日很少迴家。每每見他,臉色都十分凝重。
按照禮製,現下最為合理的繼承人應當是淮安王。
那時朝堂流言四起,都說是淮安王設計害死親兄長和親侄兒,整個淮安王府都陷入罵聲中。
淮安王人還在北地守邊關,一路風雨兼程,披星戴月地趕,也需花費十來天。
淮安王府也足足閉戶十來天,隻等主君歸來。
可是,人沒等到。
隻等來一封染血的信,和一塊碎掉的護心鏡。
八百裏加急趕迴來的士兵,鮮血浸透了全身,拚著最後一口氣,衝進淮安王府。
他誰也信不過,隻有見到王妃和世子殿下時,才肯將真相吐露。
「雁門關遇伏……屬下無能,沒護住王爺……」
鐵骨錚錚的漢子嗓音嘶啞,字字泣血。
王妃愣在原地半晌,一貫柔弱的女人,此刻卻一滴淚也沒流。
在高門顯戶長大的人,再不諳世事,耳濡目染之下,也見識過陰謀詭計。
半月之期,武朝的掌權者一連失去了兩個兒子,親孫子也生死不明。
三位繼承人都接連遇難,這簡直是擺在明麵上的陰謀。
能將事情做絕,也證明幕後之人已經掌控全局,才敢圖窮匕見。
全京城的人都眼見那染血的士兵進了淮安王府,上下俱都在觀望王府的反應。
可自那日起,淮安王府除了掛白,便再無動靜。
眾人都以為一向愛哭的王妃現下必定柔弱無靠,哭倒在榻上。
可沒有人知道,身為太傅麽女的淮安王妃許南綺,此刻已經變了一個人。
也沒有人知道,世子晏徽雲,為避開耳目,單槍匹馬遠赴雁門關。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