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青梅是閨閣女兒畫,怎麽……袁郎畫山畫山畫草原,就是沒畫青梅啊?」
眾人紛紛圍觀,七嘴八舌討論。
袁兆兀自坐在一旁喝茶,不發一語。
唯餘清懿聞得隻言片語,如同感應到甚麽似的,筆尖一頓。
旋即,她看著筆下的《瓊林夜宴圖》,釋然一笑道:「我畫好了。」
眾人又湊過來瞧她的畫,短暫的寂靜後,有人憋著氣道:「曲姑娘和袁公子,是不是故意耍我們啊?」
他舉起清懿的畫,然後展開,隻見上麵畫了一副北燕堪輿圖。
有人善解人意道:「想必他二人覺著彼此名作已然登峰造極,不好再擅自改創。」
「啊,言之有理。」
有不想得罪人的趕緊和稀泥,這事就翻篇了。
宴席仍在繼續,卻有兩個人在一片熱鬧裏,寂然無聲。
原來也會有人以一葉的凋零而窺得秋日來臨。
禦宴時,她說:「我想畫內宅之外,京城之外,武朝之外。」
於是,他的嗅青梅,是大漠孤煙直,是洞庭山水色,是一個小女子身不能至,心嚮往之的野心。
同樣,清懿自己也無法解釋,為何在畫瓊林夜宴時,腦子迴想的不是那副描摹千百遍的恢弘殿宇。
而是那晚寂寥月色下,他眼中遼闊的疆域。
她的瓊林夜宴,沒有歌舞昇平,唯有懸於他心上的烽火狼煙,百姓困苦。
一場宴會從開始到結束,在旁人眼裏,他二人不曾說過一句話。
唯有那片落花知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短暫的自由隻能維持片刻,迴到家中,她又是困頓於四方天空的斷翅之鳥。
可這迴卻不同。
或是隔日,或是三五天,院外不時有小玩意兒送進來,擱在她的窗外。
末尾署名曲思行。
今日是上好的顏大師字帖,明兒是一方好墨。
都是貴重卻不顯眼,又能與她聊作慰藉的東西。
她心下狐疑,深知大哥是個直腸子,絕對沒有這般好品味,於是忍不住探查起來。
終於有一日,被她逮著送東西的人,原來是她院裏新買來的丫鬟。
那丫鬟在逼問下,仍吞吞吐吐,最後漲紅著臉說,「公子囑咐我,不能隨意告訴旁人。因為姑娘的清譽貴如珍寶,他想讓你在內宅能舒坦一些,卻又不能讓你為難,所以才假借少爺之名。這樣一來,既不會有旁人為難你,你自個兒也不必日日將這點好處懸於心上。」
「他想你好,是想你真的好,並不是要你記他的好。」
小丫頭磕磕絆絆表達著,詞不達意。
可清懿何等玲瓏,早便猜到是誰。
她心中忽喜忽悲,默了良久才道:「我明白。他待我好,卻不願教我知道。怕也覺得,若得了我的歡喜,也是一種負擔。」
她這話沒有自怨自艾的情緒,正如看透了事物本質的人,對於表層的情感,也就沒甚麽好留戀的。
於是,她讓小丫鬟把東西退了迴去,又道:「多謝袁公子的賞識,我知他惜才之心。可惜……」
她頓了頓,深吸一口氣,再抬眸,露出一個坦蕩的笑,「可惜,我對他的心,並不清白。故而,我不能同他做知交好友,請你將話轉告給他。能得知世上有一人,懂我的誌向,憐我的遭遇,已是平生之幸。如此,便已足夠了。」
小丫頭猶豫著,到底還是捧著東西傳話去了。
自那之後許久,都不曾再有東西送來。
看著窗前梨花滿樹,清懿想,這樣結束也很好,斬斷那一縷不可能的妄想,也是好的。
直到有一迴,她去亭離寺為娘親祈福。
幕天席地間,她放飛那盞孔明燈,忽然就想起小時候聽過的俗話,此刻若誠心許願,或許能願望成真。
閉上眼的那一刻,其實她還沒有想好願望是甚麽,腦子亂糟糟的,於是隨意默念:想看到一輪最皎潔的月亮。
再睜眼,往空中一瞧,結果烏雲蔽月,灰濛濛一片。
清懿難得有幾分孩子氣,嘟囔道:「果然是騙人的,哪有甚麽皎潔的月亮?」
正垂著頭,忽然又有一盞孔明燈徐徐升天。
身後傳來腳步聲,有人笑著說:「我許願,某人能笑口常開,每天都能看見又圓又胖的月亮。」
清懿此時還不知道,這句話在未來很久的某一刻得到印證。
那時,他畫了一副又大又圓的月亮,送來與她,坦然道:「掛在臥房床頭,每天都能看到。」
不過,現下的清懿倒不清楚他的無賴還願法。
她隻是猛地一迴頭,然後怔住。
不知何時,身後的小丫鬟沒了蹤影,四周無人。
隻餘那人如芝蘭玉樹,正負手而立,笑看著她。
那一瞬間,她知道,自己的心短暫地失控。
片刻後,她復又冷靜下來,躬身行禮道:「上迴,想必丫鬟已同您說清楚了。我這個人向來如此,喜歡沒法裝不喜歡,不喜歡也討好不來。袁公子光風霽月,心中磊落,我卻不能同等待您,勢必索求更多。你既能體貼女兒家的難處,自然能曉得我的道理。」
「對貓兒狗兒施捨的憐憫,倘或施捨給我,不過教我有片刻溫暖,卻不能聊慰終生。故而,我不如不要,孑然一身,沒有掛礙才好。」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眾人紛紛圍觀,七嘴八舌討論。
袁兆兀自坐在一旁喝茶,不發一語。
唯餘清懿聞得隻言片語,如同感應到甚麽似的,筆尖一頓。
旋即,她看著筆下的《瓊林夜宴圖》,釋然一笑道:「我畫好了。」
眾人又湊過來瞧她的畫,短暫的寂靜後,有人憋著氣道:「曲姑娘和袁公子,是不是故意耍我們啊?」
他舉起清懿的畫,然後展開,隻見上麵畫了一副北燕堪輿圖。
有人善解人意道:「想必他二人覺著彼此名作已然登峰造極,不好再擅自改創。」
「啊,言之有理。」
有不想得罪人的趕緊和稀泥,這事就翻篇了。
宴席仍在繼續,卻有兩個人在一片熱鬧裏,寂然無聲。
原來也會有人以一葉的凋零而窺得秋日來臨。
禦宴時,她說:「我想畫內宅之外,京城之外,武朝之外。」
於是,他的嗅青梅,是大漠孤煙直,是洞庭山水色,是一個小女子身不能至,心嚮往之的野心。
同樣,清懿自己也無法解釋,為何在畫瓊林夜宴時,腦子迴想的不是那副描摹千百遍的恢弘殿宇。
而是那晚寂寥月色下,他眼中遼闊的疆域。
她的瓊林夜宴,沒有歌舞昇平,唯有懸於他心上的烽火狼煙,百姓困苦。
一場宴會從開始到結束,在旁人眼裏,他二人不曾說過一句話。
唯有那片落花知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短暫的自由隻能維持片刻,迴到家中,她又是困頓於四方天空的斷翅之鳥。
可這迴卻不同。
或是隔日,或是三五天,院外不時有小玩意兒送進來,擱在她的窗外。
末尾署名曲思行。
今日是上好的顏大師字帖,明兒是一方好墨。
都是貴重卻不顯眼,又能與她聊作慰藉的東西。
她心下狐疑,深知大哥是個直腸子,絕對沒有這般好品味,於是忍不住探查起來。
終於有一日,被她逮著送東西的人,原來是她院裏新買來的丫鬟。
那丫鬟在逼問下,仍吞吞吐吐,最後漲紅著臉說,「公子囑咐我,不能隨意告訴旁人。因為姑娘的清譽貴如珍寶,他想讓你在內宅能舒坦一些,卻又不能讓你為難,所以才假借少爺之名。這樣一來,既不會有旁人為難你,你自個兒也不必日日將這點好處懸於心上。」
「他想你好,是想你真的好,並不是要你記他的好。」
小丫頭磕磕絆絆表達著,詞不達意。
可清懿何等玲瓏,早便猜到是誰。
她心中忽喜忽悲,默了良久才道:「我明白。他待我好,卻不願教我知道。怕也覺得,若得了我的歡喜,也是一種負擔。」
她這話沒有自怨自艾的情緒,正如看透了事物本質的人,對於表層的情感,也就沒甚麽好留戀的。
於是,她讓小丫鬟把東西退了迴去,又道:「多謝袁公子的賞識,我知他惜才之心。可惜……」
她頓了頓,深吸一口氣,再抬眸,露出一個坦蕩的笑,「可惜,我對他的心,並不清白。故而,我不能同他做知交好友,請你將話轉告給他。能得知世上有一人,懂我的誌向,憐我的遭遇,已是平生之幸。如此,便已足夠了。」
小丫頭猶豫著,到底還是捧著東西傳話去了。
自那之後許久,都不曾再有東西送來。
看著窗前梨花滿樹,清懿想,這樣結束也很好,斬斷那一縷不可能的妄想,也是好的。
直到有一迴,她去亭離寺為娘親祈福。
幕天席地間,她放飛那盞孔明燈,忽然就想起小時候聽過的俗話,此刻若誠心許願,或許能願望成真。
閉上眼的那一刻,其實她還沒有想好願望是甚麽,腦子亂糟糟的,於是隨意默念:想看到一輪最皎潔的月亮。
再睜眼,往空中一瞧,結果烏雲蔽月,灰濛濛一片。
清懿難得有幾分孩子氣,嘟囔道:「果然是騙人的,哪有甚麽皎潔的月亮?」
正垂著頭,忽然又有一盞孔明燈徐徐升天。
身後傳來腳步聲,有人笑著說:「我許願,某人能笑口常開,每天都能看見又圓又胖的月亮。」
清懿此時還不知道,這句話在未來很久的某一刻得到印證。
那時,他畫了一副又大又圓的月亮,送來與她,坦然道:「掛在臥房床頭,每天都能看到。」
不過,現下的清懿倒不清楚他的無賴還願法。
她隻是猛地一迴頭,然後怔住。
不知何時,身後的小丫鬟沒了蹤影,四周無人。
隻餘那人如芝蘭玉樹,正負手而立,笑看著她。
那一瞬間,她知道,自己的心短暫地失控。
片刻後,她復又冷靜下來,躬身行禮道:「上迴,想必丫鬟已同您說清楚了。我這個人向來如此,喜歡沒法裝不喜歡,不喜歡也討好不來。袁公子光風霽月,心中磊落,我卻不能同等待您,勢必索求更多。你既能體貼女兒家的難處,自然能曉得我的道理。」
「對貓兒狗兒施捨的憐憫,倘或施捨給我,不過教我有片刻溫暖,卻不能聊慰終生。故而,我不如不要,孑然一身,沒有掛礙才好。」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