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異類
七零年代,致富從下鄉開始 作者:等滅霸打響手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蔣嘯五個人再次踏上了港島,首先雇傭了私人調查員,讓對方把梁家華的合作方名單弄到一份,要標明合作方的身份,是當地人還是外地人。
給的酬金夠高,調查員辦事的效率也很高,第三天就來了電話,約他們見麵,當麵交接名單和支付尾款。
地點約在一個茶樓。事情有了轉機,蔣嘯幾人的胃口也恢複了些,在等待的過程裏叫上一大桌茶點品嚐。
十來分鍾後,調查員到了。剛坐下來,調查員就給自己倒了一杯茶水,一口喝下去,“這個天氣,受不了。”
蔣嘯把一盤蝦餃推給對方,“辛苦了,先吃點東西。”
調查員拿筷子夾起一隻蝦餃,送進嘴裏咀嚼著,另一隻手把一份文件袋遞給蔣嘯,“這是你要的東西。”
蔣嘯接過來,打開了文件袋,從裏麵取出一份裝訂好的文件。他粗略一看,滿意地點頭。
文件上印刷著表格,名稱、地址、聯係電話之類的信息一目了然。
他示意何偉把尾款給調查員。
何偉從公文包裏拿出一個沉甸甸的信封,“數一數。”
調查員接過後塞到衣服口袋裏,繼續品嚐著桌上的食物,“幾位老板誠信,我信得過你們。再說,以後肯定還有合作機會的。”
吞下嘴裏最後一口食物,調查員抽出紙巾擦了擦嘴,雙手抱拳,“那就告辭了,下次有業務記得call我。”
何偉說,“一定。”
調查員走後,蔣嘯給每一個人發了一份名單,“這幾天就做一件事,盡量聯係上名單上的人。如果其中有跟我們一樣著了道的,勸說對方和我們集體起訴。”
何偉他們都接過了一部分名單,“沒問題。”
“必須的。”
“勝敗在此一舉了。”
“不蒸饅頭爭口氣。”
四人分頭行動。對名單上的人,先是電話聯係。聯係得上的,就在電話裏說明來意。聯係不上的,直接按照地址找上門去。
過程有順利的,也有不順利的。
但是結果總算令人滿意。
何偉聯係到的第一個公司,對方聽說他的來意後,激動得差點哭出來,“梁家華那個小人,竟然做了這麽大一個局。我都要被他害死了。”
“我也找過律師,律師跟我說沒有起訴的必要,我都已經死心了,打算結束這邊的辦事處迴去重新來過。”
“現在你們找上來了,我肯定要參與的。不管結果如何,我都要一個說法。不是說這兒是有規矩的地方嗎?那規矩不能隻庇佑本地人,專坑外地人吧?”
一個星期左右,幾個人聯係到了將近二十個人,涉及的金額累計在一起,算得上驚人了。
把受害者們聚集在一起後,大家找了一個寬敞的地方,一起商量聘請哪位律師。
之前進行法律諮詢時,本地的知名律師,在場的人幾乎都找遍了,對他們的說辭都差不多。年輕律師雖然顧慮要少一些,但是經驗不足,估計也幫不上什麽忙。
一群人唏噓不已,甚至有人提出幹脆選擇自訴。然而本地的法律條文不是短時間就可以精通掌握的,即使是有從業經驗的律師,也是在不斷鑽研才能升級。
討論走到了死胡同裏。蔣嘯不願意沮喪的氛圍蔓延下去,“各位,我們能聚攏在一起已經是很成功的一步了。困難是暫時的,辦法總比困難多。我們先迴去,每個人都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不要鑽牛角尖。既然問題出現了,那就肯定有解決的辦法。”
“最重要的一點,別灰心。”
他這一番話出來,大家灰暗的眼神裏又有了一些光亮,“蔣嘯說的對。梁家華能設局成功,我們也能破局成功。”
“三個皮匠還頂一個諸葛亮呢,我就不信咱們一起想辦法不能扳迴局麵。”
“大夥都散了吧,迴去好好休息,放寬心。”
蔣嘯幾人迴到酒店裏,他點燃一支煙,抽掉半支,“給江老師打個電話,問問她的意見吧。”
他看向何偉,“你和江老師最熟悉,你去說。”
何偉一臉難以置信,“蔣哥~”
你嫌沒麵子,難道我就不要麵子了?
蔣嘯把煙頭按滅在煙灰缸裏,“我怕我語氣不好,又惹到江老師。”
何偉,“~我去就我去吧。”
但是現在有個問題,江家可沒有電話。要聯係到江年,隻能通過江柏間接聯係。
幾個人商量了一番,不如直接發電報給江年,那樣更快。
於是江柏收到了一封港島的電報,聲明要江柏轉交給江年。
江柏按捺住好奇心,老老實實把電報帶給了江年,“何偉寫給你的。”
他一邊把電報交給江年,一邊伸長脖子想一起看。
江年猜測電報的內容可能跟何偉他們的訴訟有關,“進展這麽快的?”
她拆開來看,原來不是報喜的內容,而是求助的內容。
江年跟律師打交道的次數不多,不過律師這行業原則上是熬資曆,經手的案件越多,種類越雜,經驗就越豐富。
有了一定資曆的律師,那是量變引發了質變,完全是另一個層級的存在了。
不過江湖經驗越足,不代表膽子會大,隻會越發謹慎。
因此接手一樁外地商人集體起訴本地商人的案件,對於那些律師而言,不是找不到突破口,而是性價比高不高的問題。
他們的人脈和資源多半集中在本地,本地是他們的大本營,不太可能為了外地人的利益輕易得罪本地人脈。
有一種律師卻是例外。這種律師猶如律師行業裏的異類,同行們對他們的行為和理念、動機無從理解,他們接手案件完全是隨心所欲。
不過隻要他們接手了案件,就不會放棄,非要求一個滿意的結果。
這種律師也很有名,是負麵的名聲。
於是蔣嘯他們得到了江年的建議,“翻看當地的報紙,或者諮詢調查員,問問有沒有類似於瘋狗作風的律師。”
“有的話,那個律師就是你們的希望。”
電報上使用的是中文,蔣嘯他們每一個字都看得懂。
然而連起來看,他們就懵逼了。
啥?瘋狗?律師?
給的酬金夠高,調查員辦事的效率也很高,第三天就來了電話,約他們見麵,當麵交接名單和支付尾款。
地點約在一個茶樓。事情有了轉機,蔣嘯幾人的胃口也恢複了些,在等待的過程裏叫上一大桌茶點品嚐。
十來分鍾後,調查員到了。剛坐下來,調查員就給自己倒了一杯茶水,一口喝下去,“這個天氣,受不了。”
蔣嘯把一盤蝦餃推給對方,“辛苦了,先吃點東西。”
調查員拿筷子夾起一隻蝦餃,送進嘴裏咀嚼著,另一隻手把一份文件袋遞給蔣嘯,“這是你要的東西。”
蔣嘯接過來,打開了文件袋,從裏麵取出一份裝訂好的文件。他粗略一看,滿意地點頭。
文件上印刷著表格,名稱、地址、聯係電話之類的信息一目了然。
他示意何偉把尾款給調查員。
何偉從公文包裏拿出一個沉甸甸的信封,“數一數。”
調查員接過後塞到衣服口袋裏,繼續品嚐著桌上的食物,“幾位老板誠信,我信得過你們。再說,以後肯定還有合作機會的。”
吞下嘴裏最後一口食物,調查員抽出紙巾擦了擦嘴,雙手抱拳,“那就告辭了,下次有業務記得call我。”
何偉說,“一定。”
調查員走後,蔣嘯給每一個人發了一份名單,“這幾天就做一件事,盡量聯係上名單上的人。如果其中有跟我們一樣著了道的,勸說對方和我們集體起訴。”
何偉他們都接過了一部分名單,“沒問題。”
“必須的。”
“勝敗在此一舉了。”
“不蒸饅頭爭口氣。”
四人分頭行動。對名單上的人,先是電話聯係。聯係得上的,就在電話裏說明來意。聯係不上的,直接按照地址找上門去。
過程有順利的,也有不順利的。
但是結果總算令人滿意。
何偉聯係到的第一個公司,對方聽說他的來意後,激動得差點哭出來,“梁家華那個小人,竟然做了這麽大一個局。我都要被他害死了。”
“我也找過律師,律師跟我說沒有起訴的必要,我都已經死心了,打算結束這邊的辦事處迴去重新來過。”
“現在你們找上來了,我肯定要參與的。不管結果如何,我都要一個說法。不是說這兒是有規矩的地方嗎?那規矩不能隻庇佑本地人,專坑外地人吧?”
一個星期左右,幾個人聯係到了將近二十個人,涉及的金額累計在一起,算得上驚人了。
把受害者們聚集在一起後,大家找了一個寬敞的地方,一起商量聘請哪位律師。
之前進行法律諮詢時,本地的知名律師,在場的人幾乎都找遍了,對他們的說辭都差不多。年輕律師雖然顧慮要少一些,但是經驗不足,估計也幫不上什麽忙。
一群人唏噓不已,甚至有人提出幹脆選擇自訴。然而本地的法律條文不是短時間就可以精通掌握的,即使是有從業經驗的律師,也是在不斷鑽研才能升級。
討論走到了死胡同裏。蔣嘯不願意沮喪的氛圍蔓延下去,“各位,我們能聚攏在一起已經是很成功的一步了。困難是暫時的,辦法總比困難多。我們先迴去,每個人都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不要鑽牛角尖。既然問題出現了,那就肯定有解決的辦法。”
“最重要的一點,別灰心。”
他這一番話出來,大家灰暗的眼神裏又有了一些光亮,“蔣嘯說的對。梁家華能設局成功,我們也能破局成功。”
“三個皮匠還頂一個諸葛亮呢,我就不信咱們一起想辦法不能扳迴局麵。”
“大夥都散了吧,迴去好好休息,放寬心。”
蔣嘯幾人迴到酒店裏,他點燃一支煙,抽掉半支,“給江老師打個電話,問問她的意見吧。”
他看向何偉,“你和江老師最熟悉,你去說。”
何偉一臉難以置信,“蔣哥~”
你嫌沒麵子,難道我就不要麵子了?
蔣嘯把煙頭按滅在煙灰缸裏,“我怕我語氣不好,又惹到江老師。”
何偉,“~我去就我去吧。”
但是現在有個問題,江家可沒有電話。要聯係到江年,隻能通過江柏間接聯係。
幾個人商量了一番,不如直接發電報給江年,那樣更快。
於是江柏收到了一封港島的電報,聲明要江柏轉交給江年。
江柏按捺住好奇心,老老實實把電報帶給了江年,“何偉寫給你的。”
他一邊把電報交給江年,一邊伸長脖子想一起看。
江年猜測電報的內容可能跟何偉他們的訴訟有關,“進展這麽快的?”
她拆開來看,原來不是報喜的內容,而是求助的內容。
江年跟律師打交道的次數不多,不過律師這行業原則上是熬資曆,經手的案件越多,種類越雜,經驗就越豐富。
有了一定資曆的律師,那是量變引發了質變,完全是另一個層級的存在了。
不過江湖經驗越足,不代表膽子會大,隻會越發謹慎。
因此接手一樁外地商人集體起訴本地商人的案件,對於那些律師而言,不是找不到突破口,而是性價比高不高的問題。
他們的人脈和資源多半集中在本地,本地是他們的大本營,不太可能為了外地人的利益輕易得罪本地人脈。
有一種律師卻是例外。這種律師猶如律師行業裏的異類,同行們對他們的行為和理念、動機無從理解,他們接手案件完全是隨心所欲。
不過隻要他們接手了案件,就不會放棄,非要求一個滿意的結果。
這種律師也很有名,是負麵的名聲。
於是蔣嘯他們得到了江年的建議,“翻看當地的報紙,或者諮詢調查員,問問有沒有類似於瘋狗作風的律師。”
“有的話,那個律師就是你們的希望。”
電報上使用的是中文,蔣嘯他們每一個字都看得懂。
然而連起來看,他們就懵逼了。
啥?瘋狗?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