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柔應了一聲還是不走,微微猶豫一會兒,道:「王爺,謝公子那邊有日子沒消息了……要不要我順道過去看看?」
心跳突然停了一下,然後又慢慢重新跳動起來,蕭傾城低頭看著桌上的地圖:「不用了,京城要緊,早點把你哥救出來,我們也好做下一步打算。」
「是。」蕭柔見他臉色不好,也不敢再多言,拱手一禮退下。
吱呀一聲響,門關上了,隻有閣樓旁的門還開著,夜裏的冷風不時吹進來,拂起落地的帷幔翻卷飛舞,吹得燭火也跟著晃動起來,在琉璃燈罩子裏搖曳著。
蕭傾城默默坐在桌前,看著那一張微微發黃的地圖。上麵有濃稠的筆墨勾畫的三山五嶺,萬裏河山,一條長長的金水江從柔西發源,蜿蜒向東流去。東南沿海,中土三州,然後是西北荒野,蕭蕭關外……
葉殊,你在哪裏?
152
大季國曆天啟五年冬,十一月初十。
正當季國的天啟皇帝禦駕親征,於湘西之北與平王季文泰展開殊死混戰之時,西北草原上悄悄崛起一個新的國家。稱霸草原百年之久的嫃顏部落更國號為「蒙國」,接納南海、塔什、波仁、烏茲、吐渾部落等周邊小國為附屬,建立起大華洲歷史上遊牧民族第一個政權統一的國家。而嫃顏部落的單於陛下,也就是草原領主勒川,在這一天裏加冕登基,從此引領遊牧民族走上一條鐵血強權的征伐之路。在往後三十多年間,他將蒙國帶領到和大季國以及栦繕國並立,傲世稱雄的地位,成為蒙國的開國明君,救世英主,被後世尊稱為勒川大帝。
如果將勒川大帝一生的事跡寫下來,可謂跌宕起伏,堪稱傳奇,即使比起來「千古一帝」大季國明治皇帝也毫不遜色。不過千百年來文史大儒們爭相稱頌明治皇帝的文弘武昌,卻鮮少有人將勒川大帝當做聖明之君的好範本,隻因為他的一生自從登上帝位開始,就伴隨著流不盡的鮮血和數不盡的殺伐,實乃大華洲歷史上煞氣最重的一位皇帝。
雖然在一些野史雜書中曾經記載,勒川大帝早期並非酷愛征戰濫用武力之人,直至中後期才心性大變,變得嗜血殘暴起來。但是這也抹殺不了他的雙手沾滿鮮血,刀兵鐵騎屠盡四方的事實。天下人大凡提及勒川大帝,無不唏噓畏怯,私下批判不已。亦曾有人說,勒川帝初時為得草原領主之位,嚐獻妹於吐渾王伯奚,以謀勝算。然帝妹私逃出嫃顏,自此不知所蹤。
時有一人曾批判勒川大帝,「刻薄寡恩,冷酷無情之人,能為天下而捨棄一切,雖至親之人亦無所顧惜。」
然而明治皇帝卻曾在晚年間感慨,勒川帝看似冷酷無情,實乃天地間第一至情至性之人,何謂殘暴乎?殺伐之名又如何?獨為一人爾。
時,季後海氏陪侍於帝側,問帝,何人爾?
帝微怔半晌,默然未答。
關於勒川大帝可歌可泣的一生,可謂毀譽參半,褒貶不一。勒川大帝終其一生建立起不世功勳,然而麵對背後的眾說紛紜,他可曾有一絲後悔或遺憾?沒有人知道,或許連他自己都不知道,這一生他有沒有過後悔。
至少在那個時候,在他登基加冕的那天裏,他還不知道。
……
巍峨高聳的新王宮前麵,數百枚禮炮橫列在廣場上,沖天暴起一聲聲轟響,雄壯而豪邁地昭示著天皇貴胄的無上威嚴。大殿前的台階上鋪著長長的紅毯,一直拖曳到百十丈的台階下麵,一名紅袍禮官高高站在台階上,朗聲宣讀著長長的貴客名單。
各國來使分列在大殿前的廣場上,個個盛裝華服,氣度非凡,這裏聚集了草原上所有部落的頭人,是未來的蒙國權利樞紐的中心。其中最顯眼的就是站在正中的一位身材臃腫,麵目豐碩的男人,年紀四十歲上下,一雙不大的三角眼裏滿是精光,唇上一撇鬍子修剪的十分有氣魄,看上去頗為精神,他就是吐渾部落的首領,吐渾王伯奚。
在草原上除了嫃顏以外,最強盛的就是吐渾部落。當初的草原領主之爭,就數嫃顏單於勒川和吐渾王伯奚風頭最勁。勒川單於本想和吐渾聯姻,將妹妹嫁給伯奚來獲得他的支持,無奈世事生變,沒想到小郡主跑了,吐渾王伯奚大怒,翻臉毀掉盟約要與嫃顏一決高下。若不是勒川單於娶了南海子部落的郡主,有明月家族做後盾,隻怕今天的蒙國君主也輪不到勒川來做。
嫃顏稱霸草原建立蒙國,對這些草原部落來說,自然利大於弊。雖然說自己部落的主權需要受到蒙國君主的監管,但是有蒙國這個大帽子在上麵扣著,保護著他們,自然不用再害怕季國或是栦繕國那些大國的傾軋與壓榨,對於他們這些遊牧民族的發展更有利。雖然知道是有利,他們卻不敢冒險出風頭,畢竟這樣的事在草原上是第一遭,誰都不敢保證未來無憂。直到吐渾部落也遞交迴執,宣布臣服於嫃顏,歸於蒙國統一管理,那些小部落才像吞下定心丸,紛紛上表遞迴執,投入蒙國大家庭。
看著廣場那邊一群人圍著吐渾王伯奚一臉諂媚的笑,廣場西邊的幾名白袍老者滿臉不屑地哼了一聲,轉過頭。他們是南海子部落的幾位大長老,這次代表南海來參加勒川陛下的登基大典,同時也是來探望一下他們的小郡主,看看她在嫃顏這裏過得好不好。
南海子部落是草原上最古老的家族,世代為人所尊崇,所有後來的部落都出自南海,隻是一代一代傳承下來,他們也離南海越來越遠,八竿子都打不上關係。於是南海家族逐漸沒落,再也不復當初的榮光,現如今甚至需要依靠別族的支持才能生存下去,實在可悲可嘆。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有明月家族的名號擺在那裏,任誰都要敬上三分。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心跳突然停了一下,然後又慢慢重新跳動起來,蕭傾城低頭看著桌上的地圖:「不用了,京城要緊,早點把你哥救出來,我們也好做下一步打算。」
「是。」蕭柔見他臉色不好,也不敢再多言,拱手一禮退下。
吱呀一聲響,門關上了,隻有閣樓旁的門還開著,夜裏的冷風不時吹進來,拂起落地的帷幔翻卷飛舞,吹得燭火也跟著晃動起來,在琉璃燈罩子裏搖曳著。
蕭傾城默默坐在桌前,看著那一張微微發黃的地圖。上麵有濃稠的筆墨勾畫的三山五嶺,萬裏河山,一條長長的金水江從柔西發源,蜿蜒向東流去。東南沿海,中土三州,然後是西北荒野,蕭蕭關外……
葉殊,你在哪裏?
152
大季國曆天啟五年冬,十一月初十。
正當季國的天啟皇帝禦駕親征,於湘西之北與平王季文泰展開殊死混戰之時,西北草原上悄悄崛起一個新的國家。稱霸草原百年之久的嫃顏部落更國號為「蒙國」,接納南海、塔什、波仁、烏茲、吐渾部落等周邊小國為附屬,建立起大華洲歷史上遊牧民族第一個政權統一的國家。而嫃顏部落的單於陛下,也就是草原領主勒川,在這一天裏加冕登基,從此引領遊牧民族走上一條鐵血強權的征伐之路。在往後三十多年間,他將蒙國帶領到和大季國以及栦繕國並立,傲世稱雄的地位,成為蒙國的開國明君,救世英主,被後世尊稱為勒川大帝。
如果將勒川大帝一生的事跡寫下來,可謂跌宕起伏,堪稱傳奇,即使比起來「千古一帝」大季國明治皇帝也毫不遜色。不過千百年來文史大儒們爭相稱頌明治皇帝的文弘武昌,卻鮮少有人將勒川大帝當做聖明之君的好範本,隻因為他的一生自從登上帝位開始,就伴隨著流不盡的鮮血和數不盡的殺伐,實乃大華洲歷史上煞氣最重的一位皇帝。
雖然在一些野史雜書中曾經記載,勒川大帝早期並非酷愛征戰濫用武力之人,直至中後期才心性大變,變得嗜血殘暴起來。但是這也抹殺不了他的雙手沾滿鮮血,刀兵鐵騎屠盡四方的事實。天下人大凡提及勒川大帝,無不唏噓畏怯,私下批判不已。亦曾有人說,勒川帝初時為得草原領主之位,嚐獻妹於吐渾王伯奚,以謀勝算。然帝妹私逃出嫃顏,自此不知所蹤。
時有一人曾批判勒川大帝,「刻薄寡恩,冷酷無情之人,能為天下而捨棄一切,雖至親之人亦無所顧惜。」
然而明治皇帝卻曾在晚年間感慨,勒川帝看似冷酷無情,實乃天地間第一至情至性之人,何謂殘暴乎?殺伐之名又如何?獨為一人爾。
時,季後海氏陪侍於帝側,問帝,何人爾?
帝微怔半晌,默然未答。
關於勒川大帝可歌可泣的一生,可謂毀譽參半,褒貶不一。勒川大帝終其一生建立起不世功勳,然而麵對背後的眾說紛紜,他可曾有一絲後悔或遺憾?沒有人知道,或許連他自己都不知道,這一生他有沒有過後悔。
至少在那個時候,在他登基加冕的那天裏,他還不知道。
……
巍峨高聳的新王宮前麵,數百枚禮炮橫列在廣場上,沖天暴起一聲聲轟響,雄壯而豪邁地昭示著天皇貴胄的無上威嚴。大殿前的台階上鋪著長長的紅毯,一直拖曳到百十丈的台階下麵,一名紅袍禮官高高站在台階上,朗聲宣讀著長長的貴客名單。
各國來使分列在大殿前的廣場上,個個盛裝華服,氣度非凡,這裏聚集了草原上所有部落的頭人,是未來的蒙國權利樞紐的中心。其中最顯眼的就是站在正中的一位身材臃腫,麵目豐碩的男人,年紀四十歲上下,一雙不大的三角眼裏滿是精光,唇上一撇鬍子修剪的十分有氣魄,看上去頗為精神,他就是吐渾部落的首領,吐渾王伯奚。
在草原上除了嫃顏以外,最強盛的就是吐渾部落。當初的草原領主之爭,就數嫃顏單於勒川和吐渾王伯奚風頭最勁。勒川單於本想和吐渾聯姻,將妹妹嫁給伯奚來獲得他的支持,無奈世事生變,沒想到小郡主跑了,吐渾王伯奚大怒,翻臉毀掉盟約要與嫃顏一決高下。若不是勒川單於娶了南海子部落的郡主,有明月家族做後盾,隻怕今天的蒙國君主也輪不到勒川來做。
嫃顏稱霸草原建立蒙國,對這些草原部落來說,自然利大於弊。雖然說自己部落的主權需要受到蒙國君主的監管,但是有蒙國這個大帽子在上麵扣著,保護著他們,自然不用再害怕季國或是栦繕國那些大國的傾軋與壓榨,對於他們這些遊牧民族的發展更有利。雖然知道是有利,他們卻不敢冒險出風頭,畢竟這樣的事在草原上是第一遭,誰都不敢保證未來無憂。直到吐渾部落也遞交迴執,宣布臣服於嫃顏,歸於蒙國統一管理,那些小部落才像吞下定心丸,紛紛上表遞迴執,投入蒙國大家庭。
看著廣場那邊一群人圍著吐渾王伯奚一臉諂媚的笑,廣場西邊的幾名白袍老者滿臉不屑地哼了一聲,轉過頭。他們是南海子部落的幾位大長老,這次代表南海來參加勒川陛下的登基大典,同時也是來探望一下他們的小郡主,看看她在嫃顏這裏過得好不好。
南海子部落是草原上最古老的家族,世代為人所尊崇,所有後來的部落都出自南海,隻是一代一代傳承下來,他們也離南海越來越遠,八竿子都打不上關係。於是南海家族逐漸沒落,再也不復當初的榮光,現如今甚至需要依靠別族的支持才能生存下去,實在可悲可嘆。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有明月家族的名號擺在那裏,任誰都要敬上三分。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