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身體不好的事,眾所皆知,沒有什麽好隱晦的。為了大局著想,早日立儲乃是當務之急。萬一皇帝哪天真的出了事,有一個現成的儲君,比起皇帝駕崩後再立儲,可謂是天壤之別。


    包拯不止一次地上疏過,讓皇帝早日立儲。


    “臣不才備位,乞豫建太子者,為宗廟萬世計也。陛下問臣欲誰立,是疑臣也。臣年五十,且無子,非邀福者。”


    陳堯佐道,“皇上無子,能立者,唯郡王也。”


    包拯這種私德堪稱聖人,又在民間威望甚高的純臣,無論是任何一代君王,都是會重用的。如果包拯能夠活到七十歲,那他勢必還能輔佐下一代天子。


    皇帝讓包拯為範仲淹的副手,既有支持變法的意思,也有對新黨不滿之意。包拯既然擔著這個擔子,那就勢必是要把純臣這一條路走到黑了。


    可不投靠舊黨,但是投靠郡王趙宗實,不也是變相地支持舊黨嗎?畢竟趙宗實身後站著的,可都是舊黨。


    既然舊黨已經掌握了包拯的命脈,何必要把人逼到絕境?直接讓包拯轉向舊黨,才是上策。


    宋癢嘴巴往下撇,心中不以為然,麵上卻是接著陳堯佐的話繼續勸,“陳大人所言甚是,大人再三上疏支持郡王,郡王心中,必然感念。大人如今已經是如此威望,可令郎年幼。真正能夠給令郎前程的,還是郡王。


    “寇大人何等威望,甚至是有了救駕之功,可寇大人到底下場如何,後人的遭遇如何,難道還不是前車之鑒嗎?”


    大宋跟曆朝曆代都有不同,其中武將不被看重不說,還以文官節製武將,爵位基本不世襲,幾乎是形同虛設。即便是你有一個宰相的父親,隻有父輩當權的時候還能過上好日子。等到父輩去了,也就是人走茶涼。


    當年寇準使宋遼雙方訂立“澶淵之盟”,可謂是功在千秋,是何等的功績。後來又遭丁謂誣陷,被一再貶逐,直至雷州司戶參軍,病逝於雷州貶所。


    包拯如今站隊,就等於提前支持了儲君。


    這是從龍之功。


    天底下誰能拒絕得了從龍之功?


    “陳大人跟宋大人實在是太看得起在下了。”


    包拯麵沉如水,“官家對包拯有知遇之恩,再造之德,我唯有粉身以報。郡王乃是官家養子,官家若是立儲,我為臣子,必定盡忠。”


    包拯為什麽能跟範仲淹私交甚好?


    範仲淹的人品貴重,天下無人不敬仰,包拯也是。可他們同朝為官,能夠誌同道合的原因,是他們政見相同。


    包拯是支持變法的。雖然他並不是支持變法的很多做法,尤其是直接觸及兵製跟吏治,這實在是太心急了。


    他們都是了解皇帝為人脾氣的,範仲淹這樣做,無異於把皇帝推到了風口浪尖,讓新黨徹底跟舊黨決裂。


    範仲淹當不了商鞅,當今皇帝也不是秦孝公。即便範仲淹願意做商鞅,一心一意為了皇帝,可皇帝還是會退讓妥協,最後也是護不住範仲淹這些新黨。


    新黨也不盡是能臣,也是會犯錯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綜影視之一下就拆了官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慕容星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慕容星河並收藏綜影視之一下就拆了官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