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逢難曰湣 ,使民折傷曰湣,在國連憂曰湣,禍亂方作曰湣。1
用湣做諡號,可以表同情惋惜,也可以表貶低申斥,高宗將其趕下皇位,定湣為諡號,其中之意,自然被臣下琢磨得明明白白。
後來幹寧帝即位,重新統一大周過後,為表仁義,又賜其後代郡王的爵位,賜號為鈞,隻是從此往後,歷代鈞郡王便是個紈絝樣子了。
德妃想到這一節,知道這是鈞郡王想要討好皇帝,不由暗暗瞪了他一眼,這才細看場下女子容貌,這一看,便放下心來,雖然那舞姬長得也算不錯,但還比不上她自己,隻是身段玲瓏有致……呸!不過一個小小的舞姬,陛下就算收了也不妨事。
雖然這樣想,她還是悄悄往皇帝的方向看去,見陛下正同懷慶公主說話,不知父女兩個說了什麽,臉上明顯是高興的神色,並未往場下看,這才稍稍放下心來。
須臾,待懷慶公主送完剝好的河蝦,從皇帝那邊迴來重新落座過後,德妃又借著喝茶的動作看了看,卻看得心中酸水直冒:皇帝是沒有盯著場下的舞姬看,可他盯著昭貴妃在看吶!
她一氣兒喝完了杯中的茶水,暗自生些悶氣,過了片刻,又忍不住也去看昭貴妃。昭貴妃這會兒倒是沒盯著老睿王了,她似乎很欣賞鈞郡王獻上這舞姬的舞姿,微微偏頭,看得很入迷的樣子。
你看舞姬幹嘛,看陛下啊,陛下正盯著你呢!
德妃恨不得以身代替昭貴妃去同皇帝陛下含情對視,隻是也隻能心中想想,便低下頭去,又吃了一筷子清蒸獅子頭。
「德娘娘,您怎麽了?」懷慶公主有些疑惑,德妃向來愛美,尤其生了三皇子過後,更是注重這些,晚上是不會吃許多肉食的。
「本宮沒事。」德妃勉強一笑,迫切想要找個什麽話題岔過這一茬,便又轉頭低聲對和妃道,「和妃妹妹,你愛往瑤華宮跑,想必看過這中秋宴上的單子,你知道還有哪些後妃要上去獻藝嗎?」
和妃許是吃飽了,這會兒放下筷子,談興大發,大方同德妃分享道:「沒了,這舞姬跳完這一支舞過後恐怕就要散席了。原本倒是還有婉才人同孫寶林也要上來的,隻是婉才人有孕不便再上場,孫寶林又被禁足來不了,唉。」
話落,一攤手,頗有些遺憾的樣子。
德妃聽了,微微傾身往下首其餘妃嬪那看了一眼,問道:「盧才人也不上場嗎?」
她對同謝氏一樣入宮當日身上就出了岔子不能侍寢的盧才人印象頗深,也一直偷偷關注著,因而知道盧才人因臉上的傷沒有癒合,一直未能被陛下召幸,即便後來傷口好了,也已經被陛下拋到腦後,沒能得些恩寵。按照常理來說,這中秋夜宴,便是她一舉得寵的最大機會,怎麽也不上場呢?
和妃搖搖頭,同德妃咬耳朵:「不上,你看她溫溫柔柔的樣子,長得又美,看不到了,真是可惜!」
這有什麽可惜的?
德妃奇異地看了和妃一眼,敷衍道:「是啊,真是可惜。」
想了想,又道:「盧才人畢竟出身大族,或許還是有些放不開。」
德妃心下思量,如她們這些高位妃子,就算心中再願意,也是不會做獻藝之事邀寵的,這畢竟不是什麽光鮮的事,可能盧才人初初入宮,還有些世家大族的矜持。
她們兩個說話間,場上那舞姬向皇帝福身一禮,她這一禮行得很柔、很慢,將自家身段展現得淋漓盡致,卻沒等到期望的話語,隻好失望地退出殿外。
皇帝最終也沒有納她入宮的意思。
鈞郡王還待再說些什麽,皇帝便宣布散席,走下玉階,攜著昭貴妃離開了幹年殿。
仍然坐在席上的眾宗室心思浮動,中秋之夜,又正逢十五,陛下卻同昭貴妃一同離開……看來,陛下確實屬意昭貴妃為皇後了。
雖然早前便有皇帝命司天監監正挑選良辰吉日冊封皇後的消息,但如今看來,這皇後之位,恐怕早就是昭貴妃囊中之物了。
中秋過後第一日的朝會,皇帝陛下似乎心情頗佳,即便有長長的冕旒擋著看不到神色,也能聽出其語氣輕鬆溫和。
便有手持玉笏的臣子趁機上奏,請立皇後。
長篇大論、引經據典一大段,不外乎就是說國不可一日無君,亦不可一日無後,鳳位空懸,請陛下早立皇後。
皇帝自無不可,殿中臣子們卻就後位一事,提出了三位人選。
第一位自然是瑤華宮的昭貴妃娘娘薑氏,昭貴妃出身高貴,又育有一子一女,其子更是陛下長子,冊為皇後合情合理。
第二位則是廣陽宮的德妃娘娘,德妃育有三皇子,伯父為工部侍郎,就等著工部尚書致仕過後接班了,出身也可謂不錯,這皇後之位,也能爭一爭。
第三位卻不是皇帝的後宮妃嬪,而是一位待字閨中的女子——左丞相的嫡孫女魏氏。
魏氏年方十五,將將及笄不久,其父時任雲州知州,其母是老睿王的女兒壽昌郡主,從小隨祖父母住在上京,替父母盡孝,是上京城內出名的孝女。聽聞她及笄之時,至少有七八戶人家有提親之意,隻是因父母不在身邊最終未能成事。
殿中臣子們各有心目中的皇後人選,一時往來辯駁,吵得不可開交,直到盛安提著嗓子喊了一聲「肅靜」過後,殿中才重新安靜下來。
用湣做諡號,可以表同情惋惜,也可以表貶低申斥,高宗將其趕下皇位,定湣為諡號,其中之意,自然被臣下琢磨得明明白白。
後來幹寧帝即位,重新統一大周過後,為表仁義,又賜其後代郡王的爵位,賜號為鈞,隻是從此往後,歷代鈞郡王便是個紈絝樣子了。
德妃想到這一節,知道這是鈞郡王想要討好皇帝,不由暗暗瞪了他一眼,這才細看場下女子容貌,這一看,便放下心來,雖然那舞姬長得也算不錯,但還比不上她自己,隻是身段玲瓏有致……呸!不過一個小小的舞姬,陛下就算收了也不妨事。
雖然這樣想,她還是悄悄往皇帝的方向看去,見陛下正同懷慶公主說話,不知父女兩個說了什麽,臉上明顯是高興的神色,並未往場下看,這才稍稍放下心來。
須臾,待懷慶公主送完剝好的河蝦,從皇帝那邊迴來重新落座過後,德妃又借著喝茶的動作看了看,卻看得心中酸水直冒:皇帝是沒有盯著場下的舞姬看,可他盯著昭貴妃在看吶!
她一氣兒喝完了杯中的茶水,暗自生些悶氣,過了片刻,又忍不住也去看昭貴妃。昭貴妃這會兒倒是沒盯著老睿王了,她似乎很欣賞鈞郡王獻上這舞姬的舞姿,微微偏頭,看得很入迷的樣子。
你看舞姬幹嘛,看陛下啊,陛下正盯著你呢!
德妃恨不得以身代替昭貴妃去同皇帝陛下含情對視,隻是也隻能心中想想,便低下頭去,又吃了一筷子清蒸獅子頭。
「德娘娘,您怎麽了?」懷慶公主有些疑惑,德妃向來愛美,尤其生了三皇子過後,更是注重這些,晚上是不會吃許多肉食的。
「本宮沒事。」德妃勉強一笑,迫切想要找個什麽話題岔過這一茬,便又轉頭低聲對和妃道,「和妃妹妹,你愛往瑤華宮跑,想必看過這中秋宴上的單子,你知道還有哪些後妃要上去獻藝嗎?」
和妃許是吃飽了,這會兒放下筷子,談興大發,大方同德妃分享道:「沒了,這舞姬跳完這一支舞過後恐怕就要散席了。原本倒是還有婉才人同孫寶林也要上來的,隻是婉才人有孕不便再上場,孫寶林又被禁足來不了,唉。」
話落,一攤手,頗有些遺憾的樣子。
德妃聽了,微微傾身往下首其餘妃嬪那看了一眼,問道:「盧才人也不上場嗎?」
她對同謝氏一樣入宮當日身上就出了岔子不能侍寢的盧才人印象頗深,也一直偷偷關注著,因而知道盧才人因臉上的傷沒有癒合,一直未能被陛下召幸,即便後來傷口好了,也已經被陛下拋到腦後,沒能得些恩寵。按照常理來說,這中秋夜宴,便是她一舉得寵的最大機會,怎麽也不上場呢?
和妃搖搖頭,同德妃咬耳朵:「不上,你看她溫溫柔柔的樣子,長得又美,看不到了,真是可惜!」
這有什麽可惜的?
德妃奇異地看了和妃一眼,敷衍道:「是啊,真是可惜。」
想了想,又道:「盧才人畢竟出身大族,或許還是有些放不開。」
德妃心下思量,如她們這些高位妃子,就算心中再願意,也是不會做獻藝之事邀寵的,這畢竟不是什麽光鮮的事,可能盧才人初初入宮,還有些世家大族的矜持。
她們兩個說話間,場上那舞姬向皇帝福身一禮,她這一禮行得很柔、很慢,將自家身段展現得淋漓盡致,卻沒等到期望的話語,隻好失望地退出殿外。
皇帝最終也沒有納她入宮的意思。
鈞郡王還待再說些什麽,皇帝便宣布散席,走下玉階,攜著昭貴妃離開了幹年殿。
仍然坐在席上的眾宗室心思浮動,中秋之夜,又正逢十五,陛下卻同昭貴妃一同離開……看來,陛下確實屬意昭貴妃為皇後了。
雖然早前便有皇帝命司天監監正挑選良辰吉日冊封皇後的消息,但如今看來,這皇後之位,恐怕早就是昭貴妃囊中之物了。
中秋過後第一日的朝會,皇帝陛下似乎心情頗佳,即便有長長的冕旒擋著看不到神色,也能聽出其語氣輕鬆溫和。
便有手持玉笏的臣子趁機上奏,請立皇後。
長篇大論、引經據典一大段,不外乎就是說國不可一日無君,亦不可一日無後,鳳位空懸,請陛下早立皇後。
皇帝自無不可,殿中臣子們卻就後位一事,提出了三位人選。
第一位自然是瑤華宮的昭貴妃娘娘薑氏,昭貴妃出身高貴,又育有一子一女,其子更是陛下長子,冊為皇後合情合理。
第二位則是廣陽宮的德妃娘娘,德妃育有三皇子,伯父為工部侍郎,就等著工部尚書致仕過後接班了,出身也可謂不錯,這皇後之位,也能爭一爭。
第三位卻不是皇帝的後宮妃嬪,而是一位待字閨中的女子——左丞相的嫡孫女魏氏。
魏氏年方十五,將將及笄不久,其父時任雲州知州,其母是老睿王的女兒壽昌郡主,從小隨祖父母住在上京,替父母盡孝,是上京城內出名的孝女。聽聞她及笄之時,至少有七八戶人家有提親之意,隻是因父母不在身邊最終未能成事。
殿中臣子們各有心目中的皇後人選,一時往來辯駁,吵得不可開交,直到盛安提著嗓子喊了一聲「肅靜」過後,殿中才重新安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