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話其實並不緊要,但薑蕙靜靜聽著,沒有打擾。
「……但是太後娘娘選中了我們,我們出不去了……我們出不去了。」石才人抬頭看了薑蕙一眼,又轉過目光,靜了片刻,繼續道,「劉氏同我們不一樣,她是一心要爬得更高的,為了這個,深宮中少得可憐的姐妹情誼,又算得了什麽呢?」
「她騙了阿粟出去……」石才人話語一頓,轉向薑蕙道,「昭貴妃娘娘知道對食嗎?」
對食,深宮寂寞,太監與宮女,宮女與宮女……薑蕙自然是知道的。
她頷首道:「本宮知道。」
石才人便接著道:「那時候長春宮有一個很得勢的大太監,他是李嬤嬤的幹兒子,覬覦了阿粟很久……」
她又停頓半晌,略過這一段,講起後麵的事:「……阿粟沒多久就跳井了。妾同劉氏,一同進了珹王府。她享受變為人上人的快感,享受宮女的吹捧,妾就讓她變得更猖狂,更膽大……直到丟了性命。」
「但是,她死了,妾覺得還不夠。」石才人的語氣終於有了波動,眼睛裏帶著絲癲狂,「我們本是要出宮去的!是太後、是陛下,是這座該死的皇宮攔著我們!」
她對薑蕙道:「昭貴妃娘娘,您也不喜歡這裏不是嗎?」
薑蕙眸中沉靜,並不因這故事而有所感傷,隻是看著她,淡淡道:「若是太過渺小,即便在宮外,不平事也不見得就會少。」
她站起身來,說出最後一句話:「你犯下如此大錯,本宮會上奏陛下將你貶為庶人,賜鴆酒,以全屍身。」
「妾……謝昭貴妃娘娘成全。」石才人跪地叩首,又從懷中掏出一支陳舊的喜鵲攢珠簪,她知道,毒酒一杯,已經是最好的結果,因而隻是懇求道,「還請將它扔到皇城外的金水河裏,讓它隨水而去,離開這裏……」
薑蕙腳步一頓,秋葵上前接過那支簪子,用絹帕包好放進袖中,隨即跟上薑蕙離開了這間還算幹淨敞亮的屋子。
羅運來謙卑地將薑蕙一行人送到慎刑司門口,秋葵示意他止步,扶著薑蕙上了玉輦,迴轉瑤華宮。
華陽午睡已經醒了,正和雪雪在絨毯上滾成一團,年兒坐在旁邊,手中捏著又複雜許多的孔明鎖默默思索。
聽到外頭宮女們的請安聲,華陽率先站起來,衝到薑蕙懷裏,大聲道:「阿娘!」
薑蕙蹲下身來,笑著摟住她,溫柔道:「華陽醒了?」
年兒放下手中的孔明鎖,跟在後頭,高興道:「阿娘,花箋!」
「好,繼續做花箋。」薑蕙左手牽著年兒,右手牽著華陽,重新坐到窗邊桌前。
山楂石榴兩個搬來華陽的小椅子,將她放了上去。年兒倒已經不用這個,自己爬上了旁邊的圈椅,坐在原先的位置上,將手伸進那甕裝著錦葵、雲母的水中,歪著頭問母親道:「阿娘,是要使勁搗碎嗎?」
太陽西斜,透過卷了一半的竹簾細細灑進窗內,將年兒小臉上細小的絨毛染成了金色,薑蕙拿著裁紙小刀將上好的羅漢宣裁成小塊,望著眼神清亮的年兒,輕輕笑道:「是,要搗得碎碎的。」
一晃到了六月底,馬上就是太後同承平大長公主的忌日。
皇帝對薑蕙說,要往普羅寺為太後和承平大長公主供奉長明燈,薑蕙自然要同去。
她如今雖還未有皇後之名,但已有皇後之實,身在此位,少不得安排一番宮中人事。她同皇帝往普羅寺,宮中眾人自然也要為太後祈福,再有就是此前不久失了性命的宮妃和宮人,也需為她們做些法事。
王氏謀逆一事中,沒了三位宮妃,一位長春宮纖羽閣的柳貴人,一位棠梨宮的選侍,還有一位,則是默默自戕的王美人。
宮妃自戕,本是禍及家人的大事,但王氏一族註定覆滅,她如此行為,便也算不得什麽大事了。
因供奉長明燈前需齋戒三日,這幾日皇帝倒是沒往瑤華宮跑。
夜色沉沉,薑蕙留下晚菘值夜,躺在金絲楠木拔步床上,思索一直橫亙在她心中的一件事——承平大長公主,為何去世得如此突然?
自建昭二年到建昭四年,這個問題,她已想了兩年了。
這些年,她細細迴憶了諸般事件,想起承平大長公主第一迴在她麵前顯露出不適,正是建昭元年,她說要為薑蘊請下賜婚旨意的時候。
那時,皇帝遣了李禦醫去看過,同她說是引發了咳疾,隻需吃幾副藥調養便好。
彼時她剛難產生下年兒不久,劉太醫和李禦醫也還未翻出雪魄四逆補元湯的方子為她調養,自然身子孱弱,皇帝和承平大長公主不願讓她擔心,也是正常的。
第二迴是她懷著華陽的時候,當時懷慶公主正挑伴讀,承平大長公主悄悄對她吐露了對太後動手的意思,還提到府中欲要將阿蘊的婚事提前做沖喜之用。她遣劉太醫看過,卻也是一樣的說法,肺經虛損,容易咳嗽,隻不過為了不讓她擔心,暗自吃了些大補之物。
咳疾……
薑蕙輕聲呢喃著,她知道母親素來有咳疾,自她記事起,每每動怒,便會咳嗽兩聲。
承平大長公主對她說,這是生了薑蘊過後落下的病根,可是,真的如此嗎?
到底是一直以來的暗疾,還是中了誰的暗算,不查清楚,這樁心事,她實在難以放下。
「……但是太後娘娘選中了我們,我們出不去了……我們出不去了。」石才人抬頭看了薑蕙一眼,又轉過目光,靜了片刻,繼續道,「劉氏同我們不一樣,她是一心要爬得更高的,為了這個,深宮中少得可憐的姐妹情誼,又算得了什麽呢?」
「她騙了阿粟出去……」石才人話語一頓,轉向薑蕙道,「昭貴妃娘娘知道對食嗎?」
對食,深宮寂寞,太監與宮女,宮女與宮女……薑蕙自然是知道的。
她頷首道:「本宮知道。」
石才人便接著道:「那時候長春宮有一個很得勢的大太監,他是李嬤嬤的幹兒子,覬覦了阿粟很久……」
她又停頓半晌,略過這一段,講起後麵的事:「……阿粟沒多久就跳井了。妾同劉氏,一同進了珹王府。她享受變為人上人的快感,享受宮女的吹捧,妾就讓她變得更猖狂,更膽大……直到丟了性命。」
「但是,她死了,妾覺得還不夠。」石才人的語氣終於有了波動,眼睛裏帶著絲癲狂,「我們本是要出宮去的!是太後、是陛下,是這座該死的皇宮攔著我們!」
她對薑蕙道:「昭貴妃娘娘,您也不喜歡這裏不是嗎?」
薑蕙眸中沉靜,並不因這故事而有所感傷,隻是看著她,淡淡道:「若是太過渺小,即便在宮外,不平事也不見得就會少。」
她站起身來,說出最後一句話:「你犯下如此大錯,本宮會上奏陛下將你貶為庶人,賜鴆酒,以全屍身。」
「妾……謝昭貴妃娘娘成全。」石才人跪地叩首,又從懷中掏出一支陳舊的喜鵲攢珠簪,她知道,毒酒一杯,已經是最好的結果,因而隻是懇求道,「還請將它扔到皇城外的金水河裏,讓它隨水而去,離開這裏……」
薑蕙腳步一頓,秋葵上前接過那支簪子,用絹帕包好放進袖中,隨即跟上薑蕙離開了這間還算幹淨敞亮的屋子。
羅運來謙卑地將薑蕙一行人送到慎刑司門口,秋葵示意他止步,扶著薑蕙上了玉輦,迴轉瑤華宮。
華陽午睡已經醒了,正和雪雪在絨毯上滾成一團,年兒坐在旁邊,手中捏著又複雜許多的孔明鎖默默思索。
聽到外頭宮女們的請安聲,華陽率先站起來,衝到薑蕙懷裏,大聲道:「阿娘!」
薑蕙蹲下身來,笑著摟住她,溫柔道:「華陽醒了?」
年兒放下手中的孔明鎖,跟在後頭,高興道:「阿娘,花箋!」
「好,繼續做花箋。」薑蕙左手牽著年兒,右手牽著華陽,重新坐到窗邊桌前。
山楂石榴兩個搬來華陽的小椅子,將她放了上去。年兒倒已經不用這個,自己爬上了旁邊的圈椅,坐在原先的位置上,將手伸進那甕裝著錦葵、雲母的水中,歪著頭問母親道:「阿娘,是要使勁搗碎嗎?」
太陽西斜,透過卷了一半的竹簾細細灑進窗內,將年兒小臉上細小的絨毛染成了金色,薑蕙拿著裁紙小刀將上好的羅漢宣裁成小塊,望著眼神清亮的年兒,輕輕笑道:「是,要搗得碎碎的。」
一晃到了六月底,馬上就是太後同承平大長公主的忌日。
皇帝對薑蕙說,要往普羅寺為太後和承平大長公主供奉長明燈,薑蕙自然要同去。
她如今雖還未有皇後之名,但已有皇後之實,身在此位,少不得安排一番宮中人事。她同皇帝往普羅寺,宮中眾人自然也要為太後祈福,再有就是此前不久失了性命的宮妃和宮人,也需為她們做些法事。
王氏謀逆一事中,沒了三位宮妃,一位長春宮纖羽閣的柳貴人,一位棠梨宮的選侍,還有一位,則是默默自戕的王美人。
宮妃自戕,本是禍及家人的大事,但王氏一族註定覆滅,她如此行為,便也算不得什麽大事了。
因供奉長明燈前需齋戒三日,這幾日皇帝倒是沒往瑤華宮跑。
夜色沉沉,薑蕙留下晚菘值夜,躺在金絲楠木拔步床上,思索一直橫亙在她心中的一件事——承平大長公主,為何去世得如此突然?
自建昭二年到建昭四年,這個問題,她已想了兩年了。
這些年,她細細迴憶了諸般事件,想起承平大長公主第一迴在她麵前顯露出不適,正是建昭元年,她說要為薑蘊請下賜婚旨意的時候。
那時,皇帝遣了李禦醫去看過,同她說是引發了咳疾,隻需吃幾副藥調養便好。
彼時她剛難產生下年兒不久,劉太醫和李禦醫也還未翻出雪魄四逆補元湯的方子為她調養,自然身子孱弱,皇帝和承平大長公主不願讓她擔心,也是正常的。
第二迴是她懷著華陽的時候,當時懷慶公主正挑伴讀,承平大長公主悄悄對她吐露了對太後動手的意思,還提到府中欲要將阿蘊的婚事提前做沖喜之用。她遣劉太醫看過,卻也是一樣的說法,肺經虛損,容易咳嗽,隻不過為了不讓她擔心,暗自吃了些大補之物。
咳疾……
薑蕙輕聲呢喃著,她知道母親素來有咳疾,自她記事起,每每動怒,便會咳嗽兩聲。
承平大長公主對她說,這是生了薑蘊過後落下的病根,可是,真的如此嗎?
到底是一直以來的暗疾,還是中了誰的暗算,不查清楚,這樁心事,她實在難以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