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朱芮晨聽完一時沉默沒來迴應,濂禎解釋道:「我知道我這是先斬後奏,不過我可不是一時衝動。我想得很清楚,這是個突襲敵方的大好機會。甭管策劃刺殺的究竟是誰,先借這個由頭控製羽林衛和宮廷侍衛再說。在這樣的當口,沒人講得出理由來阻攔,等到他們想出藉口來時,該掌握的咱們都已經掌握了。」
朱芮晨苦笑搖頭:「皇上做的決定,哪有什麽『先斬後奏』之說?依微臣之見,皇上這次的舉措沒什麽不妥,這確實是個急需抓住的大好機會。」
濂禎放鬆下來笑了笑:「那就好,我還擔憂我一時疏漏了什麽。畢竟這一步邁出去,咱們從前的籌謀就都要拿到明麵上來了,以後便要與人真刀真槍的過招,再沒了退路。」
朱芮晨道:「依著微臣與皇上這幾個月來的部署,若說從此與人正麵開戰,朝堂上的實力也算可以抗衡了。尤其有了之前聞妃的風波對聞家的打擊,咱們已經沒那麽多的顧慮。隻是眼下還有一個環節薄弱了些。」
「什麽環節?」
「兵權。」朱芮晨迴答的言簡意賅,又擲地有聲。
濂禎沉默了下來,深知確實如此,朝堂力量可以慢慢布局滲透,這兵權可不是能夠輕而易舉全盤拿下的,一支小小的羽林衛能控製皇宮皇城,與天下比起來可就遠遠不夠了。
「皇上無需憂慮,」朱芮晨繼續解說,「聞家即便手握兵權,也最多隻會擁兵自重來對皇上做些要挾的事,絕沒公然造反的膽量。咱們眼下還是順著皇上已開了的這條路走,到時再人擋殺人,佛擋殺佛也就是了。」
濂禎點了點頭。事到如今,發愁是半點用處都沒有的,隻能往前走,尤其要走好麵前的這一步。
行刺事發五天之後,就到了結案陳詞的時候,濂禎將包括太後在內的後宮諸位主子們都請到了一處,並且選了一個饒有深意的地點——皇後寢宮坤裕宮。
妍貴妃隨著眾人走進,向皇上與太後見了禮,又接受了其餘嬪妃的見禮,臉上一直平平淡淡,既沒了往日的隨和笑意,也不見任何憂慮煩躁。這五天下來,她沒得到半點機會與宮外的人聯絡,甚至連宮內發生了些什麽、皇上都調查了哪些人和事,都無法切實掌握,所以對今天皇上要宣布希麽,也是毫無頭緒。
坤裕宮正殿的地屏寶座,此刻正由濂禎坐著。妍貴妃看了看寶座,又朝麵無表情靜坐一旁的太後看了看,心知勝敗都在今日一舉,如果事情是依著自己布下的線發展,這個位子就唾手可得,自己長久以來最大的敵人就將被扳倒,將來需要提防的就是這位後起之秀的皇上,想來總不至於比敵對聞家更加艱苦。可如果不像自己安排的那樣,那麽……就是大勢已去。
待得所有人都就坐之後,正座上的濂禎開始了冷淡的陳述:「三日前的行刺一案,如今已查出了一些眉目,眼下到了揪出幕後主使的時候了。」
小嬪妃們都不約而同地朝太後望了一眼。在戒備森嚴的後宮中,能調動刺客近了皇帝的身的,恐怕隻有這一位主子能辦到了。
此時此刻,太後垂著眼簾,靜默不語,臉上波瀾不興。
濂禎繼續道:「五名刺客,皆為宮廷侍衛身份,其中三人為魯續長手下,兩人為崔成忠手下。」
許多人的心就此提了起來,魯續長與崔成忠兩個衛隊長都是聞家的人,而且是忠實走狗,這事眾所周知,尤其魯續長還和太後一個近親是兒女親家,關係更是非同一般。既然刺客直接出自這兩人手下,那幕後主使豈不是真相大白?
眾人看看太後又看看皇上,想像著片刻之後這兩位boss級人物當眾翻臉,會引發什麽樣的劇烈衝突。
妍貴妃端正而坐,默然聽著,仍未顯露任何表情。琇瑩坐在她的下首,也是一副靜待下文的姿態。太後與濂禎也沒有顯露出任何緊張,眼下倒成了相關人物個個平靜,而旁觀人物個個緊張的狀態。
濂禎頓了片刻,大殿內一片寂靜,隻隱隱聽到宮妃們的步搖與耳墜等飾物發出的輕微聲響。終於聽到皇帝又吐出兩個字:「來人。」
四名太監並四名帶刀侍衛應聲進門,見過聖駕。
濂禎將目光冷冷轉向妍貴妃:「芳奕,方才朕已差人封鎖了怡和宮。你是個體麵人,無需讓下人動手了吧?」
此言一出,除琇瑩與太後之外,全場色變。妍妃瞬間麵如土色,緩緩站起身道:「皇上……」
濂禎注視著她:「你還會覺得意外?以你的才智,早該想到這迴的事會敗露於我手才對。又何須如此震驚?」
太後忽地冷笑了一聲,插口道:「妍貴妃震驚自是情理之中。皇上近日來的做派與從前大相逕庭,怎能不令人震驚呢?」
妍貴妃雖白了臉色,卻仍緊繃著不露怯意,她掃了一眼那幾名太監與侍衛:「皇上,行刺之事非同小可,此事若要為臣妾追責,可需得有真憑實據。」
濂禎唇邊浮上冷笑:「你是覺得單憑朕的本事,不足以查得出真憑實據,才抱了這最後一線希望?你想的沒錯,朕是沒那麽大的本事,不過有母後相助,就好得多了。」
妍貴妃一聽這話更是臉色灰白,不敢置信地朝太後看過去。她千算萬算,也未算到皇上會去與太後聯手調查。從前水銀案的事被太後知道,她曾懷疑到是皇上有意透了風聲,但那隻是皇上想假借太後之手來打擊她,談不上什麽聯手。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朱芮晨苦笑搖頭:「皇上做的決定,哪有什麽『先斬後奏』之說?依微臣之見,皇上這次的舉措沒什麽不妥,這確實是個急需抓住的大好機會。」
濂禎放鬆下來笑了笑:「那就好,我還擔憂我一時疏漏了什麽。畢竟這一步邁出去,咱們從前的籌謀就都要拿到明麵上來了,以後便要與人真刀真槍的過招,再沒了退路。」
朱芮晨道:「依著微臣與皇上這幾個月來的部署,若說從此與人正麵開戰,朝堂上的實力也算可以抗衡了。尤其有了之前聞妃的風波對聞家的打擊,咱們已經沒那麽多的顧慮。隻是眼下還有一個環節薄弱了些。」
「什麽環節?」
「兵權。」朱芮晨迴答的言簡意賅,又擲地有聲。
濂禎沉默了下來,深知確實如此,朝堂力量可以慢慢布局滲透,這兵權可不是能夠輕而易舉全盤拿下的,一支小小的羽林衛能控製皇宮皇城,與天下比起來可就遠遠不夠了。
「皇上無需憂慮,」朱芮晨繼續解說,「聞家即便手握兵權,也最多隻會擁兵自重來對皇上做些要挾的事,絕沒公然造反的膽量。咱們眼下還是順著皇上已開了的這條路走,到時再人擋殺人,佛擋殺佛也就是了。」
濂禎點了點頭。事到如今,發愁是半點用處都沒有的,隻能往前走,尤其要走好麵前的這一步。
行刺事發五天之後,就到了結案陳詞的時候,濂禎將包括太後在內的後宮諸位主子們都請到了一處,並且選了一個饒有深意的地點——皇後寢宮坤裕宮。
妍貴妃隨著眾人走進,向皇上與太後見了禮,又接受了其餘嬪妃的見禮,臉上一直平平淡淡,既沒了往日的隨和笑意,也不見任何憂慮煩躁。這五天下來,她沒得到半點機會與宮外的人聯絡,甚至連宮內發生了些什麽、皇上都調查了哪些人和事,都無法切實掌握,所以對今天皇上要宣布希麽,也是毫無頭緒。
坤裕宮正殿的地屏寶座,此刻正由濂禎坐著。妍貴妃看了看寶座,又朝麵無表情靜坐一旁的太後看了看,心知勝敗都在今日一舉,如果事情是依著自己布下的線發展,這個位子就唾手可得,自己長久以來最大的敵人就將被扳倒,將來需要提防的就是這位後起之秀的皇上,想來總不至於比敵對聞家更加艱苦。可如果不像自己安排的那樣,那麽……就是大勢已去。
待得所有人都就坐之後,正座上的濂禎開始了冷淡的陳述:「三日前的行刺一案,如今已查出了一些眉目,眼下到了揪出幕後主使的時候了。」
小嬪妃們都不約而同地朝太後望了一眼。在戒備森嚴的後宮中,能調動刺客近了皇帝的身的,恐怕隻有這一位主子能辦到了。
此時此刻,太後垂著眼簾,靜默不語,臉上波瀾不興。
濂禎繼續道:「五名刺客,皆為宮廷侍衛身份,其中三人為魯續長手下,兩人為崔成忠手下。」
許多人的心就此提了起來,魯續長與崔成忠兩個衛隊長都是聞家的人,而且是忠實走狗,這事眾所周知,尤其魯續長還和太後一個近親是兒女親家,關係更是非同一般。既然刺客直接出自這兩人手下,那幕後主使豈不是真相大白?
眾人看看太後又看看皇上,想像著片刻之後這兩位boss級人物當眾翻臉,會引發什麽樣的劇烈衝突。
妍貴妃端正而坐,默然聽著,仍未顯露任何表情。琇瑩坐在她的下首,也是一副靜待下文的姿態。太後與濂禎也沒有顯露出任何緊張,眼下倒成了相關人物個個平靜,而旁觀人物個個緊張的狀態。
濂禎頓了片刻,大殿內一片寂靜,隻隱隱聽到宮妃們的步搖與耳墜等飾物發出的輕微聲響。終於聽到皇帝又吐出兩個字:「來人。」
四名太監並四名帶刀侍衛應聲進門,見過聖駕。
濂禎將目光冷冷轉向妍貴妃:「芳奕,方才朕已差人封鎖了怡和宮。你是個體麵人,無需讓下人動手了吧?」
此言一出,除琇瑩與太後之外,全場色變。妍妃瞬間麵如土色,緩緩站起身道:「皇上……」
濂禎注視著她:「你還會覺得意外?以你的才智,早該想到這迴的事會敗露於我手才對。又何須如此震驚?」
太後忽地冷笑了一聲,插口道:「妍貴妃震驚自是情理之中。皇上近日來的做派與從前大相逕庭,怎能不令人震驚呢?」
妍貴妃雖白了臉色,卻仍緊繃著不露怯意,她掃了一眼那幾名太監與侍衛:「皇上,行刺之事非同小可,此事若要為臣妾追責,可需得有真憑實據。」
濂禎唇邊浮上冷笑:「你是覺得單憑朕的本事,不足以查得出真憑實據,才抱了這最後一線希望?你想的沒錯,朕是沒那麽大的本事,不過有母後相助,就好得多了。」
妍貴妃一聽這話更是臉色灰白,不敢置信地朝太後看過去。她千算萬算,也未算到皇上會去與太後聯手調查。從前水銀案的事被太後知道,她曾懷疑到是皇上有意透了風聲,但那隻是皇上想假借太後之手來打擊她,談不上什麽聯手。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