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頁
我的專屬錦衣衛[重生] 作者:翦花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誠王略略苦笑:「皇兄見笑,從前忠奸不辨,好壞不分,確是臣弟的過錯。臣弟同樣慶幸能得此機緣看個明白。不過,兇嫌於舍下作案之時明顯有意栽贓徐大人,以挑撥臣弟與徐大人的關係,臣弟實在想不出,孫良區區一介管家,又是為尋仇作案,有何必要來做此事。」
皇帝未予置評,道:「方才稚愷公講述的案情不甚詳細,此案一直是顯煬過手的吧?你便來為朕細緻講講,究竟是怎麽迴事吧。」
「臣遵旨。」
要細緻將其案情,就需要說到楊蓁這位重要證人了。
楊蓁在廡房中等了少半個時辰,便被一名內宦傳召入內覲見。
進到幹清宮東梢間,楊蓁依著規矩,低眉斂目地向皇帝見了禮。
皇帝叫了起,打量她兩眼,朝誠王笑道:「你當真是挑走了朕的一位好宮女呢。」
徐顯煬聽了這話便想:可見當日蓁蓁說的沒錯,誠王真算得上我二人的大媒人,若非他一早挑走了蓁蓁,如今她還不定歸了誰呢!
至元皇帝絕非一個好色成性的君主,但皇帝看中個顏色過人的宮女,信手收用,簡直是再平常不過的事。像楊蓁這等成色的女子入宮當差,不出意外的話,恐怕遲早會是那樣的結果。
誠王含笑接道:「皇兄也別怪我,我不是還成就了一段好姻緣麽?」
皇帝看了眼徐顯煬:「依顯煬方才所述,孫良指使人謀害了耿家小姐之後,有意嫁禍給楊姑娘,想來也有迷惑視聽為自己脫罪之意,並不能由此判斷就是為了挑撥你與顯煬啊。」
誠王暗暗喟嘆:「皇兄說的是。本案一直是徐大人負責偵緝,還請皇兄允準,由錦衣衛接手孫良審訊。」
「不必了。」皇帝語氣堅決,「既然顯煬與楊姑娘已有婚約,此案便已涉及到了顯煬私事,不好再由錦衣衛過手,還是交由刑部去辦吧。」
楊蓁早在何智恆去到廡房說起寧守陽在時,便猜到今日會是如此結果,聽後也隻有暗自嘆息。
想一想現在的局勢也是諷刺,當初一直覺得皇上駕崩、誠王繼位就是他們的巨大災難,如今反而是他們拉攏到了誠王,皇上倒信了對手,楊蓁幾乎已經盼望起誠王繼位了。
誠王卻仍不甘心:「皇兄明鑑,那孫良不過一介管家,若非有強硬的靠山,怎會有膽量雇兇到王府殺人?再說他的仇人隻是耿德昌,又非耿家女兒,倘若隻為了謀害仇人之女便要行此大險,何不當初直接去謀害耿德昌呢?這根本不和情理。」
「所以不是還需刑部嚴查的麽?」皇帝麵色冷淡了幾分,「孫良有靠山,難道就一定是稚愷公?你如今無憑無據,難道就想要朕下旨,允許你們對稚愷公封府收監不成?」
有了皇帝這一句話,日後徐顯煬與何智恆想要動用廠衛暗查寧守陽都會束手束腳,但凡被寧守陽察覺了一點端倪,再來皇帝跟前告上一狀,就會讓皇帝對他們更加心生不滿,信任也會隨之大幅降低。
如此看來,別看他們終於得知了敵手是誰,以後想要案情再有進展,恐怕是比從前更難了。
如今對此最為失望的,非誠王莫屬。眼見皇兄對那個有意要謀害他的惡人反而比對他這個親弟還要信任,他該有多憤懣?
楊蓁、徐顯煬與何智恆都憂慮地去望誠王,眼下他們確實證據不足,可不宜繼續與皇帝頂撞下去。
誠王萬般無奈道:「不敢,皇兄如何安排,臣弟聽命就是。」
皇帝嘆息一聲:「你也是成了家的人了,該當審慎言行。這一迴換出耿家小姐這事做得夠荒唐了,朕也不來責罰你,你日後可要好好補償顯煬他們小夫妻兩個。」
待誠王應了,徐顯煬與楊蓁也謙辭謝過,皇帝又笑道:「擇日不如撞日,朕今早方聽皇後念叨說下月二十八便是吉日,顯煬就定在那日成親吧,朕來擬旨為你賜婚。楊順錚的案子早已平反,追封他為太子少保,封你的新夫人為三品誥命夫人。」
楊蓁與徐顯煬一聽,連忙跪地謝恩。
方才對皇帝陳述案情,自是不會去提他二人在王府之中夜間幽會的事,但還是被皇帝聽出端倪——私定終身的男女必定情深彌篤,怎可能不急著成婚呢?是以皇帝幹脆為他們指了個就近的日子。
誠王臉上掩不住的悵然,正待起身告辭,忽見一名宦官進來報導:「迴爺爺,賢妃娘娘帶了大哥兒過來求見,說是奉皇後娘娘之命,問問您大哥兒的周歲怎麽過。」
誠王與徐顯煬都是外男,不可與嬪妃碰麵,聞言便一齊請辭。
皇帝卻道:「不忙。」又向宦官吩咐,「叫賢妃到偏殿候著,先把大哥兒帶進來吧,他叔叔也有日子沒見他了。」
宦官應了下去,片刻後便引了乳娘進來,乳娘懷裏抱著一個未滿周歲的嬰孩,嬰孩頭上戴著鑲貂毛的虎頭帽,身上穿著腥紅福字團花的錦緞棉襖,白生生的臉上一對水靈靈的眼珠,滿是好奇地挨個打量屋中眾人。
一見到這孩子,屋中眾人的神情全都軟化下來,連誠王都真心笑道:「都長這麽大了,皇兄當真體恤我,我可是有日子沒見大哥兒了。」
說著也不等皇帝答言,便從乳母手中抱過孩子來逗弄著。
皇帝笑道:「知道你待見他,既這麽喜歡孩子,怎不快些自己生一個?前年為你納了三個妻妾,快兩年了還未聽見一點喜信兒呢。」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皇帝未予置評,道:「方才稚愷公講述的案情不甚詳細,此案一直是顯煬過手的吧?你便來為朕細緻講講,究竟是怎麽迴事吧。」
「臣遵旨。」
要細緻將其案情,就需要說到楊蓁這位重要證人了。
楊蓁在廡房中等了少半個時辰,便被一名內宦傳召入內覲見。
進到幹清宮東梢間,楊蓁依著規矩,低眉斂目地向皇帝見了禮。
皇帝叫了起,打量她兩眼,朝誠王笑道:「你當真是挑走了朕的一位好宮女呢。」
徐顯煬聽了這話便想:可見當日蓁蓁說的沒錯,誠王真算得上我二人的大媒人,若非他一早挑走了蓁蓁,如今她還不定歸了誰呢!
至元皇帝絕非一個好色成性的君主,但皇帝看中個顏色過人的宮女,信手收用,簡直是再平常不過的事。像楊蓁這等成色的女子入宮當差,不出意外的話,恐怕遲早會是那樣的結果。
誠王含笑接道:「皇兄也別怪我,我不是還成就了一段好姻緣麽?」
皇帝看了眼徐顯煬:「依顯煬方才所述,孫良指使人謀害了耿家小姐之後,有意嫁禍給楊姑娘,想來也有迷惑視聽為自己脫罪之意,並不能由此判斷就是為了挑撥你與顯煬啊。」
誠王暗暗喟嘆:「皇兄說的是。本案一直是徐大人負責偵緝,還請皇兄允準,由錦衣衛接手孫良審訊。」
「不必了。」皇帝語氣堅決,「既然顯煬與楊姑娘已有婚約,此案便已涉及到了顯煬私事,不好再由錦衣衛過手,還是交由刑部去辦吧。」
楊蓁早在何智恆去到廡房說起寧守陽在時,便猜到今日會是如此結果,聽後也隻有暗自嘆息。
想一想現在的局勢也是諷刺,當初一直覺得皇上駕崩、誠王繼位就是他們的巨大災難,如今反而是他們拉攏到了誠王,皇上倒信了對手,楊蓁幾乎已經盼望起誠王繼位了。
誠王卻仍不甘心:「皇兄明鑑,那孫良不過一介管家,若非有強硬的靠山,怎會有膽量雇兇到王府殺人?再說他的仇人隻是耿德昌,又非耿家女兒,倘若隻為了謀害仇人之女便要行此大險,何不當初直接去謀害耿德昌呢?這根本不和情理。」
「所以不是還需刑部嚴查的麽?」皇帝麵色冷淡了幾分,「孫良有靠山,難道就一定是稚愷公?你如今無憑無據,難道就想要朕下旨,允許你們對稚愷公封府收監不成?」
有了皇帝這一句話,日後徐顯煬與何智恆想要動用廠衛暗查寧守陽都會束手束腳,但凡被寧守陽察覺了一點端倪,再來皇帝跟前告上一狀,就會讓皇帝對他們更加心生不滿,信任也會隨之大幅降低。
如此看來,別看他們終於得知了敵手是誰,以後想要案情再有進展,恐怕是比從前更難了。
如今對此最為失望的,非誠王莫屬。眼見皇兄對那個有意要謀害他的惡人反而比對他這個親弟還要信任,他該有多憤懣?
楊蓁、徐顯煬與何智恆都憂慮地去望誠王,眼下他們確實證據不足,可不宜繼續與皇帝頂撞下去。
誠王萬般無奈道:「不敢,皇兄如何安排,臣弟聽命就是。」
皇帝嘆息一聲:「你也是成了家的人了,該當審慎言行。這一迴換出耿家小姐這事做得夠荒唐了,朕也不來責罰你,你日後可要好好補償顯煬他們小夫妻兩個。」
待誠王應了,徐顯煬與楊蓁也謙辭謝過,皇帝又笑道:「擇日不如撞日,朕今早方聽皇後念叨說下月二十八便是吉日,顯煬就定在那日成親吧,朕來擬旨為你賜婚。楊順錚的案子早已平反,追封他為太子少保,封你的新夫人為三品誥命夫人。」
楊蓁與徐顯煬一聽,連忙跪地謝恩。
方才對皇帝陳述案情,自是不會去提他二人在王府之中夜間幽會的事,但還是被皇帝聽出端倪——私定終身的男女必定情深彌篤,怎可能不急著成婚呢?是以皇帝幹脆為他們指了個就近的日子。
誠王臉上掩不住的悵然,正待起身告辭,忽見一名宦官進來報導:「迴爺爺,賢妃娘娘帶了大哥兒過來求見,說是奉皇後娘娘之命,問問您大哥兒的周歲怎麽過。」
誠王與徐顯煬都是外男,不可與嬪妃碰麵,聞言便一齊請辭。
皇帝卻道:「不忙。」又向宦官吩咐,「叫賢妃到偏殿候著,先把大哥兒帶進來吧,他叔叔也有日子沒見他了。」
宦官應了下去,片刻後便引了乳娘進來,乳娘懷裏抱著一個未滿周歲的嬰孩,嬰孩頭上戴著鑲貂毛的虎頭帽,身上穿著腥紅福字團花的錦緞棉襖,白生生的臉上一對水靈靈的眼珠,滿是好奇地挨個打量屋中眾人。
一見到這孩子,屋中眾人的神情全都軟化下來,連誠王都真心笑道:「都長這麽大了,皇兄當真體恤我,我可是有日子沒見大哥兒了。」
說著也不等皇帝答言,便從乳母手中抱過孩子來逗弄著。
皇帝笑道:「知道你待見他,既這麽喜歡孩子,怎不快些自己生一個?前年為你納了三個妻妾,快兩年了還未聽見一點喜信兒呢。」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