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歸去遲
隻愛赤足金,莫戀探花郎 作者:結晶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日後,大燕使團終於啟程前往南詔。二十餘日後,信使來報使團已平安抵達南詔國都,並受到南詔王國禮待之。自此,每過十日,便有來自使團的奏報呈上,奏報上稱南詔王對大燕使者恭敬有佳,再三表示已是懼吐蕃淫威久矣,新王蒙舍泣血遙拜大燕皇帝,願與大燕永結盟約,共禦吐蕃。
一切看上去都無比順利,隻待下個月初一,大燕使臣張適會宣讀冊封詔書,蒙舍便正式繼位成為新一任南詔王。到時,使團便可返程迴到都城了。
然而蘇若卻是一日比一日地心神不寧,隻因為她已有很長時間沒有收到柳暮江的信了。
柳暮江走後,每到一處驛館,便會寫一封親筆信給蘇若報平安,還生怕蘇若等得心急,每每請托驛使八百裏加急往都城呈送奏報時,都夾帶上柳暮江的家書。柳暮江給蘇若的書信便與使團給朝堂的奏報同時抵達都城,蘇若用最短的時日便能盼來夫君的傳書。
書信的內容不過是柳暮江沿途所見的風土人情,還摻雜著對自家娘子夜以繼日的思念,紙短情長,道不盡柔情蜜意和相思綿綿。每到夜深人靜,蘇若便在燭燈下,一遍遍讀著書信,聊慰別離之情。
可此時距離上次蘇若收到柳暮江的信箋後,已有整整一個月,再沒有隻言片語寄來。蘇若心中的不安已逐漸變成了恐懼,即便朝堂並未聽聞南詔有任何異動,即便使團的奏報依然按時上奏天聽,即便沒有任何征兆能證實蘇若的擔憂。但蘇若依舊強烈地懷疑,柳暮江已經出事了,否則絕不會無故與她斷了音信,她的夫君將她捧在心尖上寵著護著,斷不會令她有片刻的心焦和煎熬。
蘇若坐立難安,夜不能寐,就連滄海閣的生意都無心打理。她強忍著又等待了半個月,依然沒有盼來柳暮江的消息,蘇若當即決定,不能再等下去了,她要親自去南詔尋一尋柳暮江。
對於蘇若的舉動,柳母覺得簡直就是胡鬧,不過是柳暮江事忙沒有按時寫信,蘇若便如此小題大做,一個後宅婦人千裏迢迢前往南詔那等民風彪悍之地,真是不成體統。
然而蘇若心意已決,如今徒然留在都城,隻能令她心亂如麻。她不顧柳母的反對,收拾好行囊,帶著折倫、春燕和幾個身手不錯的護院,拜別了柳母和容氏,便啟程上路了。
一路上白日趕路,夜裏住宿在客店,好在蘇若有足夠的銀兩,路上換了數次快馬,終於到達了南詔的都城—鄯闡城。
鄯闡城作為西南最繁華的城郭,城際滇池,三麵皆水,既險且堅。每年有數以萬計的商賈途經此地,將中原的絲綢、茶葉、書籍和各地的戰馬、鞍轡、雲南刀、香料藥材等各種珍貴奇巧的玩意兒販至天下各地。此刻正是巳時,城門口人流如織,車馬如龍,各色商販都趕著去城內的集市做買賣。蘇若一行便扮做從大燕都城來的首飾商人,順利入了城。
蘇若等人來到城內最熱鬧的雞鳴街上,找了一處客棧住下,稍加修整後,折倫便帶著手下的護院外出探路。
一個時辰後,折倫等人悉數返迴客棧,折倫眉頭緊鎖,對蘇若迴稟道:“主人,隻怕大事不妙。”
蘇若心中頓時咯噔一下:“可是驛館門口有什麽異常?”
折倫搖搖頭:“不,驛館大門敞開,各地使者進出無阻,並無異樣。可是屬下等人在前門後門守了半晌,竟沒有見到一個大燕使臣。我等從路人口中打探得知,說是南詔王蒙舍為表對天國來使的敬重,前些時日特地將整個使團迎入了南詔王宮居住。可是這種禮數,我自小在南地邊陲長大,卻從未在西南諸國聽聞過。”
蘇若心思一冷:“如此說來,隻怕使團諸人兇多吉少了。可我等在鄯闡城內不過就是普通商賈,根本連南詔王宮的門邊都摸不著,莫要說是探聽虛實了。”
折倫安慰蘇若道:“主人,莫要心焦。有錢能使鬼推磨,我午後再去王宮附近轉轉,也許打點一番,能問出些苗頭。”
蘇若歎氣道:“你在南詔沒有熟人,又能去找何人打聽呢?若是那南詔王真有心加害大燕使團,你這樣冒然撞上去,隻怕反而會被有心之人盯上。還是待我去城中的集市轉轉,興許能找到專與王宮做生意的商人,尋條門路出來。”
主仆二人正商量著,忽聽門外傳來敲門聲,折倫瞬間警覺起來,緊握住手裏的匕首,輕聲走到門邊,低聲問道:“來者何人。”
隻聽門外不徐不疾的聲音響起:“聽聞滄海閣蘇掌櫃在此盤桓,慕容嫿特來拜會。”
蘇若一驚,忙示意折倫開門。隻見本應待在大燕都城永平侯府的平西將軍慕容嫿一身男裝出現在蘇若的眼前。
折倫猛地一見慕容嫿玄衣勁裝的打扮,頭上隻綰了個男子發髻,全身並無半點女兒裝束,卻是英姿颯爽,玉樹臨風。平日沉穩從容的折倫竟微微低下頭去,隻抱拳衝著慕容嫿一揖,掩飾著自己臉紅的窘態。
好在慕容嫿和蘇若都未注意到折倫心中的波濤暗湧,蘇若上前疾走兩步:“平西將軍怎地來這鄯闡城中了?”
慕容嫿爽朗地一笑:“都和你說了好多次莫要叫我將軍,如今你我皆是男裝打扮,你就稱我為慕容兄吧,我此次是特意前來助你一臂之力的。”她見蘇若不解,便解釋道:“你離開都城之前,曾來與我告別,並對我說了你憂心之事。你走後,我也覺得事情有些蹊蹺,這南詔雖是彈丸之地,卻關乎大燕西南邊陲的安穩,不能輕忽。於是我便暗中傳書令永平侯府昔日埋在鄯闡城的暗樁打聽了一番,暗樁三日後飛鴿傳書於我。說是自從大燕使團進了雞鳴街的驛館後,便再也沒見過有人出來,仿佛一夜之間全都消失了。南詔王蒙舍對外說是將使團請入了王宮,可使團上下有二十餘人,進宮之時怎麽可能悄無聲息。我自知此事不妙,可手中沒有真憑實據,隻憑借暗樁的隻言片語無法取信於陛下,又恐冒然上表會引起陛下對外戚慕容氏的疑心。思來想去,便決定私下來鄯闡城與你一起暗中察之。”
一切看上去都無比順利,隻待下個月初一,大燕使臣張適會宣讀冊封詔書,蒙舍便正式繼位成為新一任南詔王。到時,使團便可返程迴到都城了。
然而蘇若卻是一日比一日地心神不寧,隻因為她已有很長時間沒有收到柳暮江的信了。
柳暮江走後,每到一處驛館,便會寫一封親筆信給蘇若報平安,還生怕蘇若等得心急,每每請托驛使八百裏加急往都城呈送奏報時,都夾帶上柳暮江的家書。柳暮江給蘇若的書信便與使團給朝堂的奏報同時抵達都城,蘇若用最短的時日便能盼來夫君的傳書。
書信的內容不過是柳暮江沿途所見的風土人情,還摻雜著對自家娘子夜以繼日的思念,紙短情長,道不盡柔情蜜意和相思綿綿。每到夜深人靜,蘇若便在燭燈下,一遍遍讀著書信,聊慰別離之情。
可此時距離上次蘇若收到柳暮江的信箋後,已有整整一個月,再沒有隻言片語寄來。蘇若心中的不安已逐漸變成了恐懼,即便朝堂並未聽聞南詔有任何異動,即便使團的奏報依然按時上奏天聽,即便沒有任何征兆能證實蘇若的擔憂。但蘇若依舊強烈地懷疑,柳暮江已經出事了,否則絕不會無故與她斷了音信,她的夫君將她捧在心尖上寵著護著,斷不會令她有片刻的心焦和煎熬。
蘇若坐立難安,夜不能寐,就連滄海閣的生意都無心打理。她強忍著又等待了半個月,依然沒有盼來柳暮江的消息,蘇若當即決定,不能再等下去了,她要親自去南詔尋一尋柳暮江。
對於蘇若的舉動,柳母覺得簡直就是胡鬧,不過是柳暮江事忙沒有按時寫信,蘇若便如此小題大做,一個後宅婦人千裏迢迢前往南詔那等民風彪悍之地,真是不成體統。
然而蘇若心意已決,如今徒然留在都城,隻能令她心亂如麻。她不顧柳母的反對,收拾好行囊,帶著折倫、春燕和幾個身手不錯的護院,拜別了柳母和容氏,便啟程上路了。
一路上白日趕路,夜裏住宿在客店,好在蘇若有足夠的銀兩,路上換了數次快馬,終於到達了南詔的都城—鄯闡城。
鄯闡城作為西南最繁華的城郭,城際滇池,三麵皆水,既險且堅。每年有數以萬計的商賈途經此地,將中原的絲綢、茶葉、書籍和各地的戰馬、鞍轡、雲南刀、香料藥材等各種珍貴奇巧的玩意兒販至天下各地。此刻正是巳時,城門口人流如織,車馬如龍,各色商販都趕著去城內的集市做買賣。蘇若一行便扮做從大燕都城來的首飾商人,順利入了城。
蘇若等人來到城內最熱鬧的雞鳴街上,找了一處客棧住下,稍加修整後,折倫便帶著手下的護院外出探路。
一個時辰後,折倫等人悉數返迴客棧,折倫眉頭緊鎖,對蘇若迴稟道:“主人,隻怕大事不妙。”
蘇若心中頓時咯噔一下:“可是驛館門口有什麽異常?”
折倫搖搖頭:“不,驛館大門敞開,各地使者進出無阻,並無異樣。可是屬下等人在前門後門守了半晌,竟沒有見到一個大燕使臣。我等從路人口中打探得知,說是南詔王蒙舍為表對天國來使的敬重,前些時日特地將整個使團迎入了南詔王宮居住。可是這種禮數,我自小在南地邊陲長大,卻從未在西南諸國聽聞過。”
蘇若心思一冷:“如此說來,隻怕使團諸人兇多吉少了。可我等在鄯闡城內不過就是普通商賈,根本連南詔王宮的門邊都摸不著,莫要說是探聽虛實了。”
折倫安慰蘇若道:“主人,莫要心焦。有錢能使鬼推磨,我午後再去王宮附近轉轉,也許打點一番,能問出些苗頭。”
蘇若歎氣道:“你在南詔沒有熟人,又能去找何人打聽呢?若是那南詔王真有心加害大燕使團,你這樣冒然撞上去,隻怕反而會被有心之人盯上。還是待我去城中的集市轉轉,興許能找到專與王宮做生意的商人,尋條門路出來。”
主仆二人正商量著,忽聽門外傳來敲門聲,折倫瞬間警覺起來,緊握住手裏的匕首,輕聲走到門邊,低聲問道:“來者何人。”
隻聽門外不徐不疾的聲音響起:“聽聞滄海閣蘇掌櫃在此盤桓,慕容嫿特來拜會。”
蘇若一驚,忙示意折倫開門。隻見本應待在大燕都城永平侯府的平西將軍慕容嫿一身男裝出現在蘇若的眼前。
折倫猛地一見慕容嫿玄衣勁裝的打扮,頭上隻綰了個男子發髻,全身並無半點女兒裝束,卻是英姿颯爽,玉樹臨風。平日沉穩從容的折倫竟微微低下頭去,隻抱拳衝著慕容嫿一揖,掩飾著自己臉紅的窘態。
好在慕容嫿和蘇若都未注意到折倫心中的波濤暗湧,蘇若上前疾走兩步:“平西將軍怎地來這鄯闡城中了?”
慕容嫿爽朗地一笑:“都和你說了好多次莫要叫我將軍,如今你我皆是男裝打扮,你就稱我為慕容兄吧,我此次是特意前來助你一臂之力的。”她見蘇若不解,便解釋道:“你離開都城之前,曾來與我告別,並對我說了你憂心之事。你走後,我也覺得事情有些蹊蹺,這南詔雖是彈丸之地,卻關乎大燕西南邊陲的安穩,不能輕忽。於是我便暗中傳書令永平侯府昔日埋在鄯闡城的暗樁打聽了一番,暗樁三日後飛鴿傳書於我。說是自從大燕使團進了雞鳴街的驛館後,便再也沒見過有人出來,仿佛一夜之間全都消失了。南詔王蒙舍對外說是將使團請入了王宮,可使團上下有二十餘人,進宮之時怎麽可能悄無聲息。我自知此事不妙,可手中沒有真憑實據,隻憑借暗樁的隻言片語無法取信於陛下,又恐冒然上表會引起陛下對外戚慕容氏的疑心。思來想去,便決定私下來鄯闡城與你一起暗中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