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匆匆又是兩年。


    這兩年時間裏,陳宇躲在戰神殿裏閉生死關,恢複內傷,苦修武學,不聞外事。


    一年之前,天策府在李世民的指導下,強勢出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吃掉了東海李子通,再得三州。


    隻驚得杜伏威、沈法興二人連夜協商,慌不擇路的投在了寇仲麾下。


    兵不血刃的拿下江左和兩淮,寇仲嘴角上揚,心情高興。


    馬不停蹄的將首府遷至金陵,準備遵照師父之前所言,刀槍入庫,修整民生經濟。


    卻是在此關頭,又收到了李世民率軍南征的消息。


    麵對這位雄才偉略的二師兄,寇仲不敢大意,緊鑼密鼓的召集起軍隊,與其對峙淮水之畔。


    軍威肅正,火藥味十足。


    ……


    天策府營帳之中。


    心憂天下的師妃暄苦口婆心的勸說著:


    “世子當真不能休整軍隊罷兵緩和麽?您與寇仲可是同門師兄弟。”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若是讓秦王看到這番場景,想必也是失望至極吧?”


    說到此處,向來道心堅固的師仙子,不由得想起了當年初次見麵時,漢中府內夜話,那個儒雅有度,卻又不失霸氣的身影,心中漣漪陣陣。


    “師姑娘在此勸說的好沒道理,天下一統乃大勢所趨,靜齋的劍典最是上體天心,想必以你的修為,已大抵可以感應到天心天意,當留下助我才是,更或者去勸一勸我那兩位師弟降我才是,到時候我便封他們最尊貴的皇爵。”


    軍營主帳,李世民氣宇軒昂,風度翩翩的迴擊,他心思堅定,又怎會因旁人兩句言語勸說,改變自己的戰略方針?


    我又怎麽體會不到天心用意?


    可有你那妖孽一般的師父非要攪動天勢,截取天機,若不能一統,中原大地定然又是幾百年的亂世。


    有了陳宇“我意即天意,人心即天心”的一番指導。


    已是步入大宗師上品之境,慈航劍典達到劍心通明之境的師妃暄氣質出塵,所修之果更加貼近人道,自有心懷萬民之誌向。


    此番南北對戰一觸即發,雙方幾乎勢均力敵。


    最大的概率便是會損兵折將,兩敗俱傷。


    如此,南方被“天下大勢影響”,剛剛投降寇仲的沈法興、杜伏威等人,便因寇仲“大勢已去”再次擁兵自立。


    北方這邊,關外東突厥、室韋也定會因李閥兵力空虛,趁虛而入,再現“五胡亂華”之危局。


    如今李世民一意孤行,這等二人心如明鏡的事情,也就沒必要當麵質問了。


    “如秦王所願,妃暄這就告辭,前往少帥營帳勸諫一番。”


    勸說無果,師妃暄也是果決,當機立斷,澄淨的眼眸之中無喜無悲,起身告辭。


    為了天下萬民,隻好再去南麵大營一趟。


    雖說說動寇仲投降的可能性,比讓李世民退兵更加渺茫。


    卻也沒讓這位師仙子氣餒。


    但行大善,莫問結果。


    這也是她入世多年的行為準則。


    ……


    “什麽?讓我投降李世民?師妃暄,沒想到你這位佛門當代行走,也投靠了二師兄的天策府門下。”


    “自我寇仲起家至如今,哪一點比不上他李世民了,讓你在此苦口婆心的為他做說客?”


    南營樓船之上,寇仲大發雷霆。


    數年以來,師妃暄以靜齋入世傳人的身份遊走在各大勢力之間,與寇、徐二人也是早已熟識。


    “妃暄並非任何人的說客,隻不過是為了天下萬民著想,不願再讓這片中原淨土生靈塗炭下去了。哎……”


    大善之人,心懷大慈悲。


    卻多為世人不解。


    “少在這兒給我惺惺作態,扯這些假仁假義的說詞,我看此番李世民敢興兵南進,定是因為得了你們慈航靜齋為首的佛門支持。”


    “不過別人怕你們靜齋,我寇仲不怕,他李世民敢來南侵,我便接招就是,你迴去告訴我這位二師兄,先棄師門情意於不顧的是他李世民,就莫我寇仲出手不講情麵了。”


    “他要率領他的天策府打到何時,我少帥軍便陪他打到何時。”


    寇仲說完,不給師妃暄迴話的機會,扭頭走出樓船行帳,臨去前線,觀察敵情。


    越是不被人看好,他偏偏就是越要爭這口惡氣,他要讓這天下人睜開眼睛看看。


    他寇仲,才是這天底下最該被人稱道的英雄人物……


    “師仙子莫要怪寇仲無理,此番刀兵相見,確實是二師兄做的太過,兵壓南境。”


    “仙子或有大善之心,佛性十足。然行走在這萬丈紅塵當中,更加重要的是要考慮人性。”


    徐子陵聲音平和,聽不出話中喜怒。


    說完,跟隨寇仲的腳步離去。


    他當年一如師妃暄一般心善、天真。


    而如今行政多年,曆盡世間百態民生,才知世事艱難。


    ……


    秦王殿下,你這一別之後,又是多年不曾露麵,不來看著你謀劃下的天下時局,卻是讓妃暄在此費勁口舌,好生為難……


    離開了寇仲的座艦,師妃暄眉頭輕皺。


    下定決心,從貼身的香囊中掏出了一拇指大小的尊貴印璽,愣愣出神。


    這印璽威嚴古樸,其上雕刻八個秦篆字符,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正是師妃暄那晚月夜心亂,告別漢中,訪遍各大義軍勢力之後,複又迴還,從陳宇手中得到的約定信物。


    將此傳國玉璽緊緊攥在手中,也不猶豫,朝著西都長安的方向行去。


    隋朝都城大興,自被李靖攻破,納入秦王府領地之後,便將首府搬遷到了這裏,更還原名長安。


    陳宇曾告訴她,若是天下出現令她也無法改變結果的重大變局,便可拿此信物到秦王府上找碧秀心。


    屆時,便能找到自己了。


    ……


    “秀心師伯……”


    原大隋大興宮,現如今的秦王府邸之中,師妃暄好奇的看向眼前這個蕙質蘭心,位高權重,執掌北地政務數十載的“師伯”,心中忐忑。


    “師姑娘,我早已從靜齋除名多年,師伯二字就不要稱唿了。”


    碧秀心打量著手中尊貴無比的信物,當知陳宇對此位的重視,心中莫名的生出幾許吃味的心緒。


    但她執政多年,又怎會不識大體的為此爭風吃醋。


    “既然是殿下讓你來找我,事不宜遲,我這就帶你去見他吧。”


    似碧秀心、商清雅,以及大弟子李靖三人,為了以防萬一,自然有被陳宇告知戰神殿的具體位置。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天萬界:從天龍八部開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桾師祭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桾師祭酒並收藏諸天萬界:從天龍八部開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