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超脫
諸天萬界:從天龍八部開局 作者:桾師祭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仙子可是聽說過諸葛孔明?”
陳宇話音一轉,假作不知的問道。
“臥龍先生乃是呂公、留侯之外千古不出的智者,妃暄自然深聞其名。”
“呂公望,文著六韜武略,武修上古九天尊之一,黃帝之師廣成子傳承下來的奇書長生訣,興大周人道氣運八百年,留侯張良,得鬼穀縱橫王詡真傳,黃石天書,輔劉漢入主神州四百載。諸葛孔明無此殊榮,何德何能與其並列?”陳宇眼神肅穆,一字一頓的說道。
“諸葛孔明隆中之策,三分天下……”
“三分天下可是與靜齋的理念背道而馳,靜齋當世傳人可曾有阻止?”不等師妃暄把話說完,眼神澄淨的陳宇嘴角含笑,又是一個問題拋出。
靜齋倒是想管一管,可那諸葛武侯,並蜀漢關張趙馬黃五大兇人,在當時的江湖武林,誰人可製?
師妃暄苦笑,想起修煉之餘,觀看靜齋記錄的武林秘史,也是一陣無力。
那個時代,僅此六人,坐鎮川蜀,為蜀漢續命,便讓蜀漢擁有了對抗整個天下的實力。
關羽威震華夏,諸葛力抗天命。
“秦王殿下整合聖門,梳理典籍,聖門傳承久遠,定也有在典籍中提及那個人雄輩出的偉大時代,何必多此一舉來問妃暄?”
“在當時,與慈航靜齋同屬一脈的無上智觀被滅,靜齋被逼迫的封山,從此不再踏出帝踏峰一步。聖門兩道六派數十分支,不也一樣被武侯棄於一旁,不敢為惡。道門兩大正統,太平道棄蒼天再立黃天,敗亡後落魄不堪,暫且不提。正值巔峰的正一道張魯,也迫於武侯壓力,投降在魏武麾下。”
“就連以入世為本的儒門,也隻能建立鹿門、潁川兩大書院,整日在書院中辯論學術。”
“諸葛武侯學究天人,武學造詣無人能及,蓋壓當世,又有關張趙馬黃相助,卻是沒有能夠一統天下,每每迴想起來,都令妃暄感到無比的可惜。”
“沒能一統天下,這其中除了魏、吳兩國人才輩出之外,師姑娘可曾想過,三分天下之舉,這是諸葛武侯刻意為之的呢?”
陳宇的聲音猶如黑暗地獄裏引人求知欲望的惡魔,緩緩撥動著師妃暄固有的三觀和思維。
“刻意為之?”
師妃暄眉頭緊鎖,輕聲呢喃。
“沒錯,修行之路,除了像靜齋這樣上體天心,明悟天道,闡明天理,順從天意運行,使自身更契合天道運轉規律,達到合道之境,代天維和世界之外。”
“剩下的最好辦法,便是超脫。”
陳宇鏗鏘有力的聲音在大堂上迴響。
師妃暄靜靜聆聽,這是她自修行以來,有人對世界本源,最根本的剖析。
“殿下所說的超脫是為何意?這是否是道心種魔當中所記載的武學大道?武侯又是否就是上一個超脫之人?又與這‘三分天下’牽連著哪些不為人知的關係?”
一股腦拋出所有疑問,師妃暄目光炯炯的看著陳宇,一向平如水麵,不為外物所動的清心,掀起了陣陣漣漪。
不愧是師妃暄,一下就問到了點子上了。
陳宇眼中的讚賞一閃而過,背起雙手,暢談闊論道:“在先秦諸子當中,除儒家之外,大都認為,天地如牢籠,需打破天道規則束縛,方可求得超然物外,跳出三界,不在五行,得證逍遙妙法,個體長存。”
“這便是所謂的超脫。”
“隻不過想要超脫世界,又豈是那麽簡單容易的事情?天意如刀斬天驕,無數堅信人定勝天,敢於向天道發起挑戰的個人,幾乎全部都倒在了天道的屠刀之下,數千年來,證得超脫境界的人,自然是寥寥無幾。”
“想必諸葛武侯就是向天道發起挑戰之人的其中之一。”師妃暄倒吸一口涼氣。
看來真的不是當時的靜齋不給力,挑戰天道,超脫世界,這需要多大偉力?
“不錯,當年的諸葛武侯於南陽躬耕,潛心修行,二十來歲便已成就天人上品境界,江湖之中,人稱“臥龍”,武道達此巔峰境界,進無可進,恰逢天下亂世,就定下了這三分之策,以人道對抗天道,求取那大超脫之境界。”
“似乎有些不對,聽殿下如此說來,妃暄就更加迷糊了,既然臥龍先生將人道三分,又如何禦人道之力,以對抗天道?”
“師姑娘怕是對天人之道的理解有些偏頗了。按照我自身所悟,武道強者溝通天地,以修煉出來的武道之勢為基礎,駕馭天地偉力,這種以人為主的天人合一,我將其稱之為小天人。”
“既然有小天人,與其對應,自然就是大天人了。”
“小天人是以個人為主,大天人自然是以天道為主,其與整個人道之力交合,天人交感之下,天道實力倍增,前輩高人之所以創出‘天人境界’,便是觀察天道周期的天人交感所致。”陳宇一絲不苟的解釋道。
“妃暄明白了。”
師妃暄若有所悟的說道。
“如此說來,是臥龍先生將人道氣運三分,以人道氣運之力牽製著天道,使得天道再也無法達到大天人交感之境,削弱天道力量,好讓他挑戰天道的難度大大減少,更有機會成就超脫之境?”
“可這樣一來,天下四分五裂,萬民流離失所,諸侯亂戰,死傷百千萬億,以萬民生死為賭注,就沒有了其他超脫之法?”
師妃暄一念驟起,心生慈悲。
“並非沒有,且不隻一種,隻是這些法門,比之求一世超脫來說,更加渺茫……”
陳宇目光幽邃,仿若無邊黑洞,吸人心神。
“是何方法?”
“除了截取一線生機,力求一世超脫之外。丹鼎派外丹之術,以及立下皇圖霸業,乃至成就十世真善之法等等,皆是成就武聖之途的必經之路。”
“丹鼎之法不提……”
“天人交感之下,除了主動以天道交感人道的蒼天,若有人道功法,作為人道之主的人皇,借助功法之便利,感應最為深刻。正可借助此天人交感,直達合道,待其悟透天道,將其掌控,便可超脫,隻不過人生不過百年,又能領悟幾分……”
“其二便是修十世善人,也是密宗所說的轉世活佛,修來世。”
“十世之間,每修一世,不僅要兼顧武道上成就天人上品,更需要積累無量陰德,使得天道有感,積累輪迴印記,轉世重修之時,才可得上品天資,保證下一世再入天人上品。”
“如此下來,十世積累,功德無量,便有一絲打破虛空的機緣,破碎飛仙……”
陳宇話音一轉,假作不知的問道。
“臥龍先生乃是呂公、留侯之外千古不出的智者,妃暄自然深聞其名。”
“呂公望,文著六韜武略,武修上古九天尊之一,黃帝之師廣成子傳承下來的奇書長生訣,興大周人道氣運八百年,留侯張良,得鬼穀縱橫王詡真傳,黃石天書,輔劉漢入主神州四百載。諸葛孔明無此殊榮,何德何能與其並列?”陳宇眼神肅穆,一字一頓的說道。
“諸葛孔明隆中之策,三分天下……”
“三分天下可是與靜齋的理念背道而馳,靜齋當世傳人可曾有阻止?”不等師妃暄把話說完,眼神澄淨的陳宇嘴角含笑,又是一個問題拋出。
靜齋倒是想管一管,可那諸葛武侯,並蜀漢關張趙馬黃五大兇人,在當時的江湖武林,誰人可製?
師妃暄苦笑,想起修煉之餘,觀看靜齋記錄的武林秘史,也是一陣無力。
那個時代,僅此六人,坐鎮川蜀,為蜀漢續命,便讓蜀漢擁有了對抗整個天下的實力。
關羽威震華夏,諸葛力抗天命。
“秦王殿下整合聖門,梳理典籍,聖門傳承久遠,定也有在典籍中提及那個人雄輩出的偉大時代,何必多此一舉來問妃暄?”
“在當時,與慈航靜齋同屬一脈的無上智觀被滅,靜齋被逼迫的封山,從此不再踏出帝踏峰一步。聖門兩道六派數十分支,不也一樣被武侯棄於一旁,不敢為惡。道門兩大正統,太平道棄蒼天再立黃天,敗亡後落魄不堪,暫且不提。正值巔峰的正一道張魯,也迫於武侯壓力,投降在魏武麾下。”
“就連以入世為本的儒門,也隻能建立鹿門、潁川兩大書院,整日在書院中辯論學術。”
“諸葛武侯學究天人,武學造詣無人能及,蓋壓當世,又有關張趙馬黃相助,卻是沒有能夠一統天下,每每迴想起來,都令妃暄感到無比的可惜。”
“沒能一統天下,這其中除了魏、吳兩國人才輩出之外,師姑娘可曾想過,三分天下之舉,這是諸葛武侯刻意為之的呢?”
陳宇的聲音猶如黑暗地獄裏引人求知欲望的惡魔,緩緩撥動著師妃暄固有的三觀和思維。
“刻意為之?”
師妃暄眉頭緊鎖,輕聲呢喃。
“沒錯,修行之路,除了像靜齋這樣上體天心,明悟天道,闡明天理,順從天意運行,使自身更契合天道運轉規律,達到合道之境,代天維和世界之外。”
“剩下的最好辦法,便是超脫。”
陳宇鏗鏘有力的聲音在大堂上迴響。
師妃暄靜靜聆聽,這是她自修行以來,有人對世界本源,最根本的剖析。
“殿下所說的超脫是為何意?這是否是道心種魔當中所記載的武學大道?武侯又是否就是上一個超脫之人?又與這‘三分天下’牽連著哪些不為人知的關係?”
一股腦拋出所有疑問,師妃暄目光炯炯的看著陳宇,一向平如水麵,不為外物所動的清心,掀起了陣陣漣漪。
不愧是師妃暄,一下就問到了點子上了。
陳宇眼中的讚賞一閃而過,背起雙手,暢談闊論道:“在先秦諸子當中,除儒家之外,大都認為,天地如牢籠,需打破天道規則束縛,方可求得超然物外,跳出三界,不在五行,得證逍遙妙法,個體長存。”
“這便是所謂的超脫。”
“隻不過想要超脫世界,又豈是那麽簡單容易的事情?天意如刀斬天驕,無數堅信人定勝天,敢於向天道發起挑戰的個人,幾乎全部都倒在了天道的屠刀之下,數千年來,證得超脫境界的人,自然是寥寥無幾。”
“想必諸葛武侯就是向天道發起挑戰之人的其中之一。”師妃暄倒吸一口涼氣。
看來真的不是當時的靜齋不給力,挑戰天道,超脫世界,這需要多大偉力?
“不錯,當年的諸葛武侯於南陽躬耕,潛心修行,二十來歲便已成就天人上品境界,江湖之中,人稱“臥龍”,武道達此巔峰境界,進無可進,恰逢天下亂世,就定下了這三分之策,以人道對抗天道,求取那大超脫之境界。”
“似乎有些不對,聽殿下如此說來,妃暄就更加迷糊了,既然臥龍先生將人道三分,又如何禦人道之力,以對抗天道?”
“師姑娘怕是對天人之道的理解有些偏頗了。按照我自身所悟,武道強者溝通天地,以修煉出來的武道之勢為基礎,駕馭天地偉力,這種以人為主的天人合一,我將其稱之為小天人。”
“既然有小天人,與其對應,自然就是大天人了。”
“小天人是以個人為主,大天人自然是以天道為主,其與整個人道之力交合,天人交感之下,天道實力倍增,前輩高人之所以創出‘天人境界’,便是觀察天道周期的天人交感所致。”陳宇一絲不苟的解釋道。
“妃暄明白了。”
師妃暄若有所悟的說道。
“如此說來,是臥龍先生將人道氣運三分,以人道氣運之力牽製著天道,使得天道再也無法達到大天人交感之境,削弱天道力量,好讓他挑戰天道的難度大大減少,更有機會成就超脫之境?”
“可這樣一來,天下四分五裂,萬民流離失所,諸侯亂戰,死傷百千萬億,以萬民生死為賭注,就沒有了其他超脫之法?”
師妃暄一念驟起,心生慈悲。
“並非沒有,且不隻一種,隻是這些法門,比之求一世超脫來說,更加渺茫……”
陳宇目光幽邃,仿若無邊黑洞,吸人心神。
“是何方法?”
“除了截取一線生機,力求一世超脫之外。丹鼎派外丹之術,以及立下皇圖霸業,乃至成就十世真善之法等等,皆是成就武聖之途的必經之路。”
“丹鼎之法不提……”
“天人交感之下,除了主動以天道交感人道的蒼天,若有人道功法,作為人道之主的人皇,借助功法之便利,感應最為深刻。正可借助此天人交感,直達合道,待其悟透天道,將其掌控,便可超脫,隻不過人生不過百年,又能領悟幾分……”
“其二便是修十世善人,也是密宗所說的轉世活佛,修來世。”
“十世之間,每修一世,不僅要兼顧武道上成就天人上品,更需要積累無量陰德,使得天道有感,積累輪迴印記,轉世重修之時,才可得上品天資,保證下一世再入天人上品。”
“如此下來,十世積累,功德無量,便有一絲打破虛空的機緣,破碎飛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