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99年,北宋紹聖六年四月。


    遼國以不服上邦教化為由,聚攏兵鋒十五萬,兵進河西。


    西北之地經曆了一個寒冬,也是軍備齊整,早就磨刀霍霍的等待著這場大戰了。


    畢竟陳宇從西域出兵滅了西夏,又投了大宋,自然惹毛了作為大國的大遼。


    隻是當前已是疲弱的遼國,自然不敢和大宋全麵開戰,但拿陳宇這個軟柿子捏一捏,還是可以的。


    可滅了西夏的西域軍又怎會真的弱呢?


    此時的河西節度使府,除了一廂西域軍之外,陳宇規劃的的河西軍也初步訓練成形。


    適時,陳宇挎槍登馬,親率五萬大軍迎敵,西域軍與河西軍士氣高昂,兩軍兵分兩路,兩相夾擊之下,一戰潰敵。


    因怕宋國朝廷夾擊,遼國不敢加派軍隊,也就就此罷兵議和。


    如此一來,西域、河西兩地再無戰事,整個西北也迎來了半年迅速發展的高峰期。


    紹聖六年五月,西北軍民忙活的熱火朝天。


    鼓勵生育、登記戶籍、屯墾荒田、鑄建雄城。


    又興教化、練精兵、開商路、造貨幣。


    在陳宇一條條政令的引導之下下,兩地四百萬軍民猶如一台精密的機器一般,運作了起來。


    登記戶籍暫且不說,這是每個政權穩固必須要進行的事情,將領地內的人口統計出來,可以讓當權者對屬地有更好的管理。


    陳宇結合自己製定的三等民製和後世的戶籍製度,將西北地區的每個州縣,以人為單位發放類似於現在身份證的子民令。


    無子民令者,一律不可在西北地區通行。


    至於宋遼來人,則需要出示類似於現代護照作用的通關文牒登記才可通行。


    河西之地坐擁的河套平原,有塞上江南之稱。


    就連西域天山南北兩側的各個綠洲也有塞外江南的美譽,兩地良田沃土無數,可養子民數千萬人。


    可惜之前落入不懂得經營的胡人之手,白瞎了這些沃土。


    陳宇安撫好民眾,便開始安排會耕作的農人帶人開墾荒土,屯集田地。


    至於說開荒也要人帶領?


    莫要小瞧了這些農人。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一個會精耕細作的農人耕作出來的田地,和一個什麽都不懂的人來種地,種出來農作物的產量是天差地別的。


    選種、育種、時節的推算、墾地的深淺、肥料的多寡等等,這可都是很深的大學問。


    若非如此,也不值得國士無雙的袁爺爺為其付出一生。


    糧食,一直是人類的生存之本,除了組織軍民屯田之外,西域的天下城也加快了建設的步伐。


    伊犁河穀、額敏盆地、烏倫古河,這佇立在西域之地的其他三大綠洲,也開始動工建城。


    伊犁城、塔城、烏倫城紛紛建立,陳宇以四大綠洲為基礎,將整個西域劃分為四個新州,這新建的西域四城,便是其州府衙門所在。


    如此,西夏之戰的戰俘也全部派上了用場,但建設量大還是缺少很多人手,陳宇不由想到了丐幫,便書信一封聯係上了丐幫徐長老。


    包吃包住還發工資?


    徐衝霄接到陳宇手書,眼前一亮。


    對於這些手腳齊全的真乞丐來說,這些好事,吸引力自然極大。


    再加上有徐長老的號召,不過月餘,便向西北湧入了十萬丐幫精壯。


    甚至有覺得西域不錯的漢子,直接上了西域戶籍,在此定居了下來,建城之事商討完畢,接下來便是疏通政令了。


    之前的西夏號稱二十二州,但除了興慶府有40餘萬人口外,其餘每個州的人口都不過十多萬左右,也就比大宋的一個強一點的縣差不多。


    這些州的州城甚至還不如一個現代的一個鎮子大,合州並地也就成了必然,將這些州三三兩兩的合在並在一起,重新將河西路規劃為七州之地。


    加上西域路的四州,一共十一州,這樣一來,每個州的人口都在20萬以上。


    就人數而論,也算是可以和大宋中等偏下的州相媲美了。


    規劃州縣,始行教化。


    趙煦也是給力,陳宇請封時承諾,可以允許大宋派官員來西北教化民眾。


    ……


    四月末,剛和遼國戰罷議和,宋廷便派來了一個近百人的教化團隊。


    大宋文風鼎盛,這百人也都是滿腹經綸的才子,稍加磨礪,便是能吏,正好解了陳宇的燃眉之急。


    陳宇又將這些人考核了一番,優秀的去派到各州做知州,稍差一點的也安排去做了知縣。


    如此十一州四十七縣之地便用去了大半的人手,陳宇又在各州設書院、縣設學堂、鄉布庠序,剩下的人手便和天下會的一些識字的幫眾,全部放在了庠序、學堂、書院裏充做夫子先生,大興教化。


    各番政令安排下去,軍隊也開始改革,陳宇效仿宋製,設立守備軍和主戰軍。


    守備軍每個州城一營五百人,設營指揮,縣城為一百人,設都頭。


    但和宋朝的以文禦武不同,西北實行軍政分離製度。


    縣衙、州府除了擊賊的衙役,境內的所有駐軍全部隻能由節度使府的虎符才可調動。


    主戰軍則是西域軍和河西軍這兩廂兵馬,這是西北地區的機動力量。


    西域軍駐守天下城外圍,河西軍則駐紮在興慶城郊。


    ……


    公元1100年,紹聖七年二月二十三,年僅24歲的宋哲宗病逝,舉國同哀,同年,哲宗弟端王趙佶繼位,也就是後來的徽宗。


    宋徽宗趙佶輕佻無儀,愛詩文字畫,於治國之道毫無作為,趙佶用人,任親不任賢。


    自此,大宋開始由盛轉衰,連年起義不斷。


    以至於二十七年後,金國滅遼之後繼續南下,大破汴京,徽、欽二聖被俘。


    這便是有名的靖康之恥。


    至此,北宋覆滅。


    ……


    就在宋哲宗趙煦駕崩的同時,陳宇收到了一封意想不到求援信,信的主人竟然是和陳宇七年未曾見麵的吐蕃國師鳩摩智。


    對於吐蕃,他也有所了解,這個王朝在唐朝中頁強極一時,巔峰時期和大唐掰手腕都不落下風。


    自大唐文成公主和親,給吐蕃帶去了大量的先進技術,吐蕃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以至於大唐自食其果,形成了尾大甩不掉的局勢。


    但隨著唐朝滅亡,和天地時節變化,再加上吐蕃諸部族混戰,因此也由盛轉衰。


    直到如今也未能有雄主能再如鬆讚幹布一般,將其一統。


    如今吐蕃諸部族的實力加起來都也遠不如西夏,諸部混戰,每部的人馬其實不多。


    少則數千,多則萬餘。


    陳宇接到信函,未做猶豫,親自點兵出征,大軍開拔,輕騎突進,分而擊之,旬月之間便將吐蕃平定。


    迫其稱臣,獻俘汴京,覆滅吐蕃國號,表其國王為青藏節度使,實行都護製度。


    整合吐蕃各部族,劃州建城自治。


    如此又劃分了五州之地,強令吐蕃五大十萬人以上的部落就地建城。


    陳宇攜大勢覆滅吐蕃,令大宋朝廷的憂心多過欣喜,但如此開疆擴土之功實在不小,不得不將其再行封賞,如此,聖旨下達。


    冊封陳宇為武侯,賜節鉞,開府儀同三司,並節製河西、西域、青藏三路軍馬。


    一時間,權勢滔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天萬界:從天龍八部開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桾師祭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桾師祭酒並收藏諸天萬界:從天龍八部開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