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陽地處浙江最南部,南與閩東接壤,東臨大海,與外界交通不便,更與省城杭州相距一二千裏,許維為避烈日,走得也相當的慢,用了十三日才抵達平陽城下。
許維騎在驢背上,頭頂著個破氈帽,腰間掛著個葫蘆,背駝駝的,一點也不顯山露水。隻要不是有人特意跟蹤,還真沒人能認出許維就是浙江新任布政使堂堂大清朝的三品大員來,而兩名鷹衛更是遠遠地跟隨在後麵保護著。
城外不遠處有個小店,店後臨河,店前靠路,店門兩旁栽著一溜楊柳,一灣碧水向東流。店前老槐樹旁的長竹竿上挑著個幌子,上頭歪歪斜斜寫著二行字:
小飲太白,莫醉南城。
許維正要下驢,店裏一個中年婦人早已滿麵春風迎了出來:“這位爺,遠來都是客,快些進店歇息片刻,喝上一碗太白老酒,一點不誤您走路。我說王二,燙酒,給客人洗塵。叫馬三把驢牽到後院,用上好的料抖勻了喂!”
許維見老板娘熱情似火,並沒嫌棄自己這一身打扮,也就順勢走進店內,隨意地坐在一靠進店門的位置好觀察城門口的動靜。
正自飲自酌之際,這城門口過來一堆的人,一乘官轎鳴鑼喝道走在前頭。接著又是四乘小暖轎,看樣子是內眷。前唿後擁地足有五六十人,衣色很雜,丫頭、老婆子、師爺、書辦、長隨一大群。後邊又有十幾頭騾子馱著大小箱籠,看上去像是個戲班。
“老板娘,這又是哪家大爺如此跋扈?”許維好奇地問。
老板娘眼中奇光一閃,格外注意起許維,先是斜了眼那隊伍,才沒好氣地答道,
“這是我們平陽縣的縣丞劉大老爺,他這是給縣太爺的老母親過九十大壽,進貢大批的錢財來了。往日裏想叫這鐵公雞出點錢做點善事那可比登天還難,一聽說縣太爺的老母親過壽,這錢送得比誰都快,還帶上個戲班子來演戲,你說他多能幹啊!”老板娘對那劉縣丞的不滿溢於言表。
“原來是黃知縣的老母親過壽,九十鮐背之年,真是難得呀。有如此孝順的兒子,想必她老人家就算死也瞑目了。”許維別有用心地說著。
“呸!”老板娘狠狠朝地上呸了一口痰,衝許維有氣地說道,
“這位爺,您可千萬別這麽說。我們這位縣太爺他哪是孝順,簡直就是拿老夫人當搖錢樹斂財。”
“怎麽講?”許維來了興趣。
“黃知縣每年都給老夫人過壽,這年年由行會攤派到各家店鋪的壽錢也是不斷上漲,漲得比豬肉還要快。前年四錢,去年八錢,今年就已是一兩二錢了。再這麽漲下去,我們平陽縣百姓生意都別做了,活也別過了,****隻能咒那老夫人早點歸西。”
許維才喝了半口酒,聽完老板娘的這句話,把酒全噴了出來,邊笑著邊擦拭著嘴邊殘液道,
“我說老板娘,這話就是你不對了。那黃知縣的母親可死不得。萬一要死了,你們出錢更多。”
輪到老板娘反問許維這是為何了。
“人活的時候還隻有個生日可以收收錢。若是死了,知縣大人可以在其母親的生辰與祭日連收兩次了,那不是更發財了嗎。”許維嚴肅地望著老板娘說道。
這話聽得老板娘愣了好半響才突然發出笑聲來,那人整個都被笑得直不起腰來,左手插腰,右手指直指著許維說道,
“你,你這個,這個客官還真逗。”
一邊抹去被許維這一笑話激出來的淚水,一邊饒有興趣地與許維攀談起來,
“這位爺,看你應該不是本地的,聽口音像極了南邊的。”
“南邊的?你說我是哪的人?”
“聽口音像福建的。”老板娘說。
許維久在福建為官,口音中帶上福建腔也不為過,他笑嗬嗬地與老板娘套近乎說道,
“猜得不錯,滿準的。我是從福建來的。老板娘在此開這酒店有多久了?”
“有十個年頭了,比起我們的黃大人還要多兩年。”
“那這黃梅為政如何,清廉嗎?”
老板娘指著外頭那剛過去的隊伍,憤恨地說道,
“你看看外頭就知道他清廉與否了。別的地方收火耗才二錢,黃梅大老爺他收到四錢。為政八年,平陽縣被他弄得一團糟,他可是個張著血口吸老百姓骨髓的老虎,要不然也不會得了個黃老虎的稱號了。”
“這平陽縣應該有對黃知縣不滿的鄉紳吧!”許維準備從這方麵入手,從鄉紳手中取得黃梅的罪證。
老板娘特別打量了幾下許維說道,
“這位客官,怎麽看你也不像是個做官的,倒像個生意人。你問這些幹什麽?”
見老板娘起了疑心,許維哈哈一笑掩飾著說道,
“我哪會是個官呢!當官的肚子有我這麽小的嗎?為今做官的哪個沒有將軍肚來著,吃的那可是精華。”
老板娘見許維腹部平平,確實不像吃得極好的那種人,也就放鬆警惕地隨意答道,
“城北的蘇華蘇大善人前不久剛吃了個暗虧,被那黃老虎盤剝走近四千兩白銀,正心疼著了。”
“何故被剝走四千兩?”
“還不是黃老虎打著補虧空的旗號勒借四千兩白銀,但他卻遲遲不肯彌補虧空,想把虧空留給下一任,大清的官都這德性,老百姓都習以為常了。”
“看來老板娘知道的事情也滿多的。”許維欣賞這個豪爽的老板娘。
“我是開酒店的,來店裏喝酒的人雜,知道的事也就多了,這並沒什麽希奇的。”隨後老板娘又一語雙關地衝許維說道,
“我看客官這一來平陽,這平陽的天可就要放晴了。”
“嗬嗬,老板娘太會說笑了。這天本來就晴朗得很,哪來放晴之說。”許維付完酒錢立刻離店,去找那鄉紳蘇華要些證據。
“老板娘,你說這人會是個官?我怎麽看不出來呀。”店夥計說。
老板娘重重砸了下店夥計的頭,罵道,
“都被你這種人看穿了,他還怎麽辦案!憑我的經驗絕對錯不了,那黃老虎馬上要倒台了。快點去幹活,別愣在這裏發呆。”
許維相信這蘇華及其他的鄉紳手中必有派捐田單,不然這黃老虎絕不可能就這麽憑白無故地掠走鄉紳四千兩白銀,隻要收集到這些票據,那就是黃梅的死期,這才能在乾隆麵前突出表現自己的才幹,表明自己才是兩廣總督不二之選。
令許維感到好笑的是,那黃梅母親剛過完壽宴,第二日一口痰上不來就掛掉了。喜事改白事,這黃梅也挺能幹,立刻就地辦起喪事,又收起錢財來,沒有一絲的悲哀之像。
在平陽三日,許維花了些銀兩買到了自己所想要的派捐田單、印票、催帖、借票等物件,興高采烈地返迴杭州,並靜觀事態的變化。
也就在四月十二日,乾隆接到了竇光鼐的折子禦覽之後嘉其公正,並答複已有旨諭發出。
旨諭有二:
一是同一天通過軍機處發出的‘廷寄‘,該密諭命已調任兩廣總督的原任閩浙總督富勒渾和已令來京候旨的福崧‘明白迴奏‘!竇光鼐說嘉興、海鹽、平陽三縣虧缺之數都超過十萬,為什麽福崧稱四十七年彌補後現在通省僅虧三十三萬兩?
這件廷寄乾隆帝特命驛站以‘日行六百裏‘加急傳遞,並令富、福兩人接旨後‘據實迅速由驛覆奏‘。
除廷寄諭旨外再就是通過內閣發布的‘明發‘。
該諭旨首次向全國臣民公開查辦浙江虧空的原委,肯定竇光鼐所言‘皆屬公正‘,批評欽差大臣尚書曹文埴、侍郎薑晟和新任浙江巡撫伊齡阿僅就福崧開報數目據以人奏,不免有迴護瞻徇、就案完事之意。
諭旨指示曹文埴等以嘉興、海鹽、平陽三縣為突破口,徹底查清浙江全省各州縣何處虧缺若幹,何處彌補若幹,何處竟未彌補,何處不但不能彌補且有增虧之處。
與廷寄一樣,這件明發也命以日行六百裏速行傳諭。隨後又有旨命竇光鼐會同欽差大臣曹文埴等秉公核實徹底查辦。這項任命極端重要,竇光鼐有的已經不僅僅是以學政身份密奏參劾的言事之權,而且有了直接前往全省州縣調取案卷、盤點倉庫、指揮牧令胥役、親自查辦虧空的切切實實的權力。
現在的狀況已不是竇光鼐要查虧空案這麽簡單,已經徹底轉變為竇光鼐與整個浙江官場鬥法,而打響反擊第一槍的則是欽差大臣尚書曹文埴、侍郎薑晟和新任浙江巡撫伊齡阿。
四月十九日欽差大臣即將覆奏的折子辦妥拜發,其中說今查嘉興縣共虧缺銀三萬九千七百餘兩,海鹽縣虧缺四萬四千五百兩,平陽縣據前往盤查的戶部司員王慶長稟稱,該縣庫帑、倉儲加在一起總額不及六萬,現實存銀二萬二千四百餘兩、穀三千餘石。
結論是‘以上三縣現經清查,均無虧短數逾十萬之事‘。事實最雄辯,乾隆看到平陽一縣倉庫滿額實儲亦不過六萬兩時也笑了,竇光鼐所參‘數逾十萬‘競從何說起呢?顯係誇大之詞。雖說如此,仍然在曹文埴等人的奏折上批諭:‘繼有旨令竇光鼐同辦此事,爾等公同詳查核奏,既可以服其心,亦可以解朕疑。‘
乾隆對曹文埴等人不能釋疑,但不提竇光鼐所言‘皆屬公正‘了,他的態度似乎開始發生了微妙變化。
欽差大臣曹文埴、薑晟及新任浙江巡撫伊齡阿聯銜的第二件折子很快又遞到乾隆禦案之上,仍然用事實說話:經派出司員王慶長、清安泰等詳加訪查,浙江全省十一府所屬七十餘州縣總計應存庫銀、穀價除已解省庫各項外,今實在虧缺銀二十七萬二千一百餘兩,與原任巡撫福崧冊報彌補未完銀三十三萬二千餘兩有減無增,‘尚不至有全無彌補及虧缺轉增之處‘--這句話顯然是針對竇光鼐說的。
乾隆就此批諭:‘與竇光鼐和衷詳查,諒汝等不至大錯也。‘
對欽差大臣曹文埴等浮光掠影式的所謂‘詳加訪查‘,乾隆憑著他對吏治情弊的了解,仍然疑慮難消;特別是對他們的固執己見以及字裏行間流露出的對竇光鼐的厭惡,乾隆更是擔憂。
也就在此時,許維又收到了竇光鼐的最新一個折子,他才看了一遍,這眉頭便深鎖不開,手指一直在案桌邊有節奏地敲打著。
“子安,你看看這封奏折。”許維把竇光鼐的折子遞給了劉翼。
劉翼看完後大為震驚地說道,
“大人,這竇元調是不是瘋了啊,他這折子怎能如此寫呢?這豈不是把整個浙江官場都一網打盡,今後誰還會為他說話?”
“竇元調確實是個瘋子啊,都快自比海瑞了。海瑞怎麽死的,是被整個明朝官僚集團逼死的,他竇元調估計不久也會步其後塵。”
“確如大人說講,他竇元調折中講述:經實地訪聞,仙居縣虧空近萬,後任劉縣令不敢接收;黃岩縣虧缺倉穀五萬九千餘但,前任許縣令交代空倉,穀價全無;樂清縣前任病故,虧缺二萬,後任侯知縣不敢接收交代;桐廬縣虧缺二萬二百十七兩,交與後任楊知縣;青田縣虧缺二萬,後任邱知縣未能彌補;最奇的是永嘉縣,按試溫州時晝夜聽得量稻入庫的喧囂之聲,原來是當地紳衿借稻穀給前任席縣令以備上司的清查;更嚴重的是浙省南端瀕臨大海的溫州府屬平陽縣,縣令黃梅在任八年,揮金如土,借虧空之名,勒派紳民,卻不肯彌補虧缺,現因喪母離任,接任知縣李大鼎因倉庫未經盤查,不敢接收交代--以上情況多得自後任縣官和暫時代理縣事尚未接收倉庫者。
我大清官場潛規矩便是隻能就案論案,就查辦虧空而論虧空,但老竇他膽子實在是大得無邊了,居然敢在折子中毫無算計地橫掃了一大片:
什麽仙居知縣徐延翰監斃臨海縣生員馬真,大幹法紀;什麽平陽知縣黃梅母死演戲,殊非人類;什麽藩司盛住上年進京,攜帶銀兩動以萬計,上司不檢點,下屬州縣虧缺何能彌補,外問嘖有煩言;什麽原任閩浙總督富勒渾前往新任兩廣總督時,一路上下供應浩繁華侈,門下家奴索要門包成百上千,等等,與虧空有點關係的,與虧空根本搭不上邊的,統統裹在了一起一通猛打。
這豈非是沒有盯準他的主攻目標--虧空,集中火力,窮追猛打,而犯了一個戰線過長、四麵樹敵的致命錯誤!”
“子安說得甚有道理,但現在我們最要做的便是怎麽才能把我們的利益最大化。”
“學生認為,大人若是能助竇元調一臂之力,對己也有很大收益。”
“此話怎講?”許維故意問劉翼道。
“竇元調把所有人都得罪光了,到了最後也隻能與大人您靠在一塊。想不綁在一起都不行,吃獨食名揚天下絕無可能了。”
“依照皇上的意思,估計可能會另派大臣前來督辦此案。”
“應該會是阿桂中堂吧。”劉翼推測說道。
“不錯,就是他。反正我在平陽縣也拿到足夠的證據,至於其他的我就棄之不顧,專攻其一點,直達要害。待到竇元調與阿桂鬥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我再拋出來。這兩江便鐵定要握在我手中,和想再插上一腳都不可能。”許維惡狠狠地說。
“大人大才!”劉翼由衷誇讚道。
直到此刻,平陽縣虧空案才逐漸被許維在暗中給攪大起來。(未完待續,)
許維騎在驢背上,頭頂著個破氈帽,腰間掛著個葫蘆,背駝駝的,一點也不顯山露水。隻要不是有人特意跟蹤,還真沒人能認出許維就是浙江新任布政使堂堂大清朝的三品大員來,而兩名鷹衛更是遠遠地跟隨在後麵保護著。
城外不遠處有個小店,店後臨河,店前靠路,店門兩旁栽著一溜楊柳,一灣碧水向東流。店前老槐樹旁的長竹竿上挑著個幌子,上頭歪歪斜斜寫著二行字:
小飲太白,莫醉南城。
許維正要下驢,店裏一個中年婦人早已滿麵春風迎了出來:“這位爺,遠來都是客,快些進店歇息片刻,喝上一碗太白老酒,一點不誤您走路。我說王二,燙酒,給客人洗塵。叫馬三把驢牽到後院,用上好的料抖勻了喂!”
許維見老板娘熱情似火,並沒嫌棄自己這一身打扮,也就順勢走進店內,隨意地坐在一靠進店門的位置好觀察城門口的動靜。
正自飲自酌之際,這城門口過來一堆的人,一乘官轎鳴鑼喝道走在前頭。接著又是四乘小暖轎,看樣子是內眷。前唿後擁地足有五六十人,衣色很雜,丫頭、老婆子、師爺、書辦、長隨一大群。後邊又有十幾頭騾子馱著大小箱籠,看上去像是個戲班。
“老板娘,這又是哪家大爺如此跋扈?”許維好奇地問。
老板娘眼中奇光一閃,格外注意起許維,先是斜了眼那隊伍,才沒好氣地答道,
“這是我們平陽縣的縣丞劉大老爺,他這是給縣太爺的老母親過九十大壽,進貢大批的錢財來了。往日裏想叫這鐵公雞出點錢做點善事那可比登天還難,一聽說縣太爺的老母親過壽,這錢送得比誰都快,還帶上個戲班子來演戲,你說他多能幹啊!”老板娘對那劉縣丞的不滿溢於言表。
“原來是黃知縣的老母親過壽,九十鮐背之年,真是難得呀。有如此孝順的兒子,想必她老人家就算死也瞑目了。”許維別有用心地說著。
“呸!”老板娘狠狠朝地上呸了一口痰,衝許維有氣地說道,
“這位爺,您可千萬別這麽說。我們這位縣太爺他哪是孝順,簡直就是拿老夫人當搖錢樹斂財。”
“怎麽講?”許維來了興趣。
“黃知縣每年都給老夫人過壽,這年年由行會攤派到各家店鋪的壽錢也是不斷上漲,漲得比豬肉還要快。前年四錢,去年八錢,今年就已是一兩二錢了。再這麽漲下去,我們平陽縣百姓生意都別做了,活也別過了,****隻能咒那老夫人早點歸西。”
許維才喝了半口酒,聽完老板娘的這句話,把酒全噴了出來,邊笑著邊擦拭著嘴邊殘液道,
“我說老板娘,這話就是你不對了。那黃知縣的母親可死不得。萬一要死了,你們出錢更多。”
輪到老板娘反問許維這是為何了。
“人活的時候還隻有個生日可以收收錢。若是死了,知縣大人可以在其母親的生辰與祭日連收兩次了,那不是更發財了嗎。”許維嚴肅地望著老板娘說道。
這話聽得老板娘愣了好半響才突然發出笑聲來,那人整個都被笑得直不起腰來,左手插腰,右手指直指著許維說道,
“你,你這個,這個客官還真逗。”
一邊抹去被許維這一笑話激出來的淚水,一邊饒有興趣地與許維攀談起來,
“這位爺,看你應該不是本地的,聽口音像極了南邊的。”
“南邊的?你說我是哪的人?”
“聽口音像福建的。”老板娘說。
許維久在福建為官,口音中帶上福建腔也不為過,他笑嗬嗬地與老板娘套近乎說道,
“猜得不錯,滿準的。我是從福建來的。老板娘在此開這酒店有多久了?”
“有十個年頭了,比起我們的黃大人還要多兩年。”
“那這黃梅為政如何,清廉嗎?”
老板娘指著外頭那剛過去的隊伍,憤恨地說道,
“你看看外頭就知道他清廉與否了。別的地方收火耗才二錢,黃梅大老爺他收到四錢。為政八年,平陽縣被他弄得一團糟,他可是個張著血口吸老百姓骨髓的老虎,要不然也不會得了個黃老虎的稱號了。”
“這平陽縣應該有對黃知縣不滿的鄉紳吧!”許維準備從這方麵入手,從鄉紳手中取得黃梅的罪證。
老板娘特別打量了幾下許維說道,
“這位客官,怎麽看你也不像是個做官的,倒像個生意人。你問這些幹什麽?”
見老板娘起了疑心,許維哈哈一笑掩飾著說道,
“我哪會是個官呢!當官的肚子有我這麽小的嗎?為今做官的哪個沒有將軍肚來著,吃的那可是精華。”
老板娘見許維腹部平平,確實不像吃得極好的那種人,也就放鬆警惕地隨意答道,
“城北的蘇華蘇大善人前不久剛吃了個暗虧,被那黃老虎盤剝走近四千兩白銀,正心疼著了。”
“何故被剝走四千兩?”
“還不是黃老虎打著補虧空的旗號勒借四千兩白銀,但他卻遲遲不肯彌補虧空,想把虧空留給下一任,大清的官都這德性,老百姓都習以為常了。”
“看來老板娘知道的事情也滿多的。”許維欣賞這個豪爽的老板娘。
“我是開酒店的,來店裏喝酒的人雜,知道的事也就多了,這並沒什麽希奇的。”隨後老板娘又一語雙關地衝許維說道,
“我看客官這一來平陽,這平陽的天可就要放晴了。”
“嗬嗬,老板娘太會說笑了。這天本來就晴朗得很,哪來放晴之說。”許維付完酒錢立刻離店,去找那鄉紳蘇華要些證據。
“老板娘,你說這人會是個官?我怎麽看不出來呀。”店夥計說。
老板娘重重砸了下店夥計的頭,罵道,
“都被你這種人看穿了,他還怎麽辦案!憑我的經驗絕對錯不了,那黃老虎馬上要倒台了。快點去幹活,別愣在這裏發呆。”
許維相信這蘇華及其他的鄉紳手中必有派捐田單,不然這黃老虎絕不可能就這麽憑白無故地掠走鄉紳四千兩白銀,隻要收集到這些票據,那就是黃梅的死期,這才能在乾隆麵前突出表現自己的才幹,表明自己才是兩廣總督不二之選。
令許維感到好笑的是,那黃梅母親剛過完壽宴,第二日一口痰上不來就掛掉了。喜事改白事,這黃梅也挺能幹,立刻就地辦起喪事,又收起錢財來,沒有一絲的悲哀之像。
在平陽三日,許維花了些銀兩買到了自己所想要的派捐田單、印票、催帖、借票等物件,興高采烈地返迴杭州,並靜觀事態的變化。
也就在四月十二日,乾隆接到了竇光鼐的折子禦覽之後嘉其公正,並答複已有旨諭發出。
旨諭有二:
一是同一天通過軍機處發出的‘廷寄‘,該密諭命已調任兩廣總督的原任閩浙總督富勒渾和已令來京候旨的福崧‘明白迴奏‘!竇光鼐說嘉興、海鹽、平陽三縣虧缺之數都超過十萬,為什麽福崧稱四十七年彌補後現在通省僅虧三十三萬兩?
這件廷寄乾隆帝特命驛站以‘日行六百裏‘加急傳遞,並令富、福兩人接旨後‘據實迅速由驛覆奏‘。
除廷寄諭旨外再就是通過內閣發布的‘明發‘。
該諭旨首次向全國臣民公開查辦浙江虧空的原委,肯定竇光鼐所言‘皆屬公正‘,批評欽差大臣尚書曹文埴、侍郎薑晟和新任浙江巡撫伊齡阿僅就福崧開報數目據以人奏,不免有迴護瞻徇、就案完事之意。
諭旨指示曹文埴等以嘉興、海鹽、平陽三縣為突破口,徹底查清浙江全省各州縣何處虧缺若幹,何處彌補若幹,何處竟未彌補,何處不但不能彌補且有增虧之處。
與廷寄一樣,這件明發也命以日行六百裏速行傳諭。隨後又有旨命竇光鼐會同欽差大臣曹文埴等秉公核實徹底查辦。這項任命極端重要,竇光鼐有的已經不僅僅是以學政身份密奏參劾的言事之權,而且有了直接前往全省州縣調取案卷、盤點倉庫、指揮牧令胥役、親自查辦虧空的切切實實的權力。
現在的狀況已不是竇光鼐要查虧空案這麽簡單,已經徹底轉變為竇光鼐與整個浙江官場鬥法,而打響反擊第一槍的則是欽差大臣尚書曹文埴、侍郎薑晟和新任浙江巡撫伊齡阿。
四月十九日欽差大臣即將覆奏的折子辦妥拜發,其中說今查嘉興縣共虧缺銀三萬九千七百餘兩,海鹽縣虧缺四萬四千五百兩,平陽縣據前往盤查的戶部司員王慶長稟稱,該縣庫帑、倉儲加在一起總額不及六萬,現實存銀二萬二千四百餘兩、穀三千餘石。
結論是‘以上三縣現經清查,均無虧短數逾十萬之事‘。事實最雄辯,乾隆看到平陽一縣倉庫滿額實儲亦不過六萬兩時也笑了,竇光鼐所參‘數逾十萬‘競從何說起呢?顯係誇大之詞。雖說如此,仍然在曹文埴等人的奏折上批諭:‘繼有旨令竇光鼐同辦此事,爾等公同詳查核奏,既可以服其心,亦可以解朕疑。‘
乾隆對曹文埴等人不能釋疑,但不提竇光鼐所言‘皆屬公正‘了,他的態度似乎開始發生了微妙變化。
欽差大臣曹文埴、薑晟及新任浙江巡撫伊齡阿聯銜的第二件折子很快又遞到乾隆禦案之上,仍然用事實說話:經派出司員王慶長、清安泰等詳加訪查,浙江全省十一府所屬七十餘州縣總計應存庫銀、穀價除已解省庫各項外,今實在虧缺銀二十七萬二千一百餘兩,與原任巡撫福崧冊報彌補未完銀三十三萬二千餘兩有減無增,‘尚不至有全無彌補及虧缺轉增之處‘--這句話顯然是針對竇光鼐說的。
乾隆就此批諭:‘與竇光鼐和衷詳查,諒汝等不至大錯也。‘
對欽差大臣曹文埴等浮光掠影式的所謂‘詳加訪查‘,乾隆憑著他對吏治情弊的了解,仍然疑慮難消;特別是對他們的固執己見以及字裏行間流露出的對竇光鼐的厭惡,乾隆更是擔憂。
也就在此時,許維又收到了竇光鼐的最新一個折子,他才看了一遍,這眉頭便深鎖不開,手指一直在案桌邊有節奏地敲打著。
“子安,你看看這封奏折。”許維把竇光鼐的折子遞給了劉翼。
劉翼看完後大為震驚地說道,
“大人,這竇元調是不是瘋了啊,他這折子怎能如此寫呢?這豈不是把整個浙江官場都一網打盡,今後誰還會為他說話?”
“竇元調確實是個瘋子啊,都快自比海瑞了。海瑞怎麽死的,是被整個明朝官僚集團逼死的,他竇元調估計不久也會步其後塵。”
“確如大人說講,他竇元調折中講述:經實地訪聞,仙居縣虧空近萬,後任劉縣令不敢接收;黃岩縣虧缺倉穀五萬九千餘但,前任許縣令交代空倉,穀價全無;樂清縣前任病故,虧缺二萬,後任侯知縣不敢接收交代;桐廬縣虧缺二萬二百十七兩,交與後任楊知縣;青田縣虧缺二萬,後任邱知縣未能彌補;最奇的是永嘉縣,按試溫州時晝夜聽得量稻入庫的喧囂之聲,原來是當地紳衿借稻穀給前任席縣令以備上司的清查;更嚴重的是浙省南端瀕臨大海的溫州府屬平陽縣,縣令黃梅在任八年,揮金如土,借虧空之名,勒派紳民,卻不肯彌補虧缺,現因喪母離任,接任知縣李大鼎因倉庫未經盤查,不敢接收交代--以上情況多得自後任縣官和暫時代理縣事尚未接收倉庫者。
我大清官場潛規矩便是隻能就案論案,就查辦虧空而論虧空,但老竇他膽子實在是大得無邊了,居然敢在折子中毫無算計地橫掃了一大片:
什麽仙居知縣徐延翰監斃臨海縣生員馬真,大幹法紀;什麽平陽知縣黃梅母死演戲,殊非人類;什麽藩司盛住上年進京,攜帶銀兩動以萬計,上司不檢點,下屬州縣虧缺何能彌補,外問嘖有煩言;什麽原任閩浙總督富勒渾前往新任兩廣總督時,一路上下供應浩繁華侈,門下家奴索要門包成百上千,等等,與虧空有點關係的,與虧空根本搭不上邊的,統統裹在了一起一通猛打。
這豈非是沒有盯準他的主攻目標--虧空,集中火力,窮追猛打,而犯了一個戰線過長、四麵樹敵的致命錯誤!”
“子安說得甚有道理,但現在我們最要做的便是怎麽才能把我們的利益最大化。”
“學生認為,大人若是能助竇元調一臂之力,對己也有很大收益。”
“此話怎講?”許維故意問劉翼道。
“竇元調把所有人都得罪光了,到了最後也隻能與大人您靠在一塊。想不綁在一起都不行,吃獨食名揚天下絕無可能了。”
“依照皇上的意思,估計可能會另派大臣前來督辦此案。”
“應該會是阿桂中堂吧。”劉翼推測說道。
“不錯,就是他。反正我在平陽縣也拿到足夠的證據,至於其他的我就棄之不顧,專攻其一點,直達要害。待到竇元調與阿桂鬥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我再拋出來。這兩江便鐵定要握在我手中,和想再插上一腳都不可能。”許維惡狠狠地說。
“大人大才!”劉翼由衷誇讚道。
直到此刻,平陽縣虧空案才逐漸被許維在暗中給攪大起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