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對於前方節節勝利,蘇平男爵在開始時的欣喜直到最後的麻木,這勝利來得太容易了些。而大清綠營兵戰鬥力之低下,也真超乎蘇平的所料。看來是時候對付當麵之敵,也就是這個省份最高軍事統治者。根據前幾次的對敵判斷,這位統帥所領的士兵戰鬥力遠超自己所遇過的清兵,絕不會比英國死敵法**隊來得差。


    幾番爭鬥下來己方雖然略占上風,可依舊沒能破開馬江防線。大英議會發來信函,訴說因為戰事成膠著狀態,已經引起國內反對派的大肆不滿,希望能在一周之內解決遠東事件,成功占領馬尾港,為大英帝國開辟一個東方的大型補給港,作為攻擊這個古老帝國的橋頭堡。


    議會最後在信中指出,不論戰勝或議和,必須有個結果出來。蘇平男爵無奈之下隻好寄希望於破釜沉舟一戰而打開沉寂已久的局麵,為大英帝國能順利地進入中國這個龐大而古老的東方市場做最後的努力。


    乾隆四十九年二月二十九日,英軍遠東艦隊的指揮官蘇平男爵下達了總攻令,馬江最後一場收官大戰拉開了序幕,英軍一開始就對馬尾發動了迅猛的進攻。


    當蘇平率領遠東艦隊主力進攻天馬山時,他命偌斯利率亞約號、聖瑪號、安東尼號等三艦及所載300名海軍陸戰隊駛至羅星港,與早在此地執行監視任務的凱旋號會合。


    二月二十九日,偌斯利率艦隊駛達羅星港外,英艦麵對的是被高山所護持的羅星港,在半山上,是一座被英軍稱為紅堡的新近才趕築完工的新炮台,控製著差不多整個港口的海麵水平線,炮台據說裝有三門17厘米口徑的大炮;在海灘上,還有一座被英軍稱為白堡的舊炮台,它有四個炮眼,指向的正是羅星港的入海口。偌斯利指揮他的軍艦盡可能地靠近海灘,和新炮台保持3400米的距離。


    二月三十日清晨,清軍用裝在新炮台上的三門大炮首先向英艦,偌斯利急忙發出作戰信號,三艘英艦立即向清軍炮台還擊。由於這時太陽正照在俯瞰城市和堡壘的群山上,英軍炮手的視線被撲麵而來的陽光映花了,同時,整個海岸又出現高度的折光現象,並有一陣濃霧把清軍陣地完全遮蓋住。這大大影響了英軍炮手的瞄準,在最初的半個小時炮戰中,英軍的炮彈都因瞄得太高而打不中目標,倒是清軍的大炮打得比較準確,三艘英艦都被命中。尤其是聖瑪號的頭桅打成兩截,複於其船旁打出一個大洞,海水洶湧地湧入。若不是搶救及時,聖瑪號就要退出戰鬥的序列。


    卯正時分,隨著太陽升起,折光和濃霧消失,英艦的炮手射擊開始慢慢地精準起來。在很短的時間內,亞約號的24厘米大炮炮彈就轟毀了清軍的舊炮台,但新炮台仍舊堅持作戰,炮手們在督戰滿清將領的高聲斥喝下,不顧在他們周圍雨點般落下的炮彈,不停地開炮還擊,到將近巳初時分,新炮台的大炮才被英炮摧毀。


    由於害怕港內布有水雷,偌斯利不敢命令英艦闖入港口,隻是指揮他們在餘下的時間裏,每隔若幹時間便向清軍陣地發炮一次。


    當日晚上及第二日早上,偌斯利都派出小艦開始掃蕩水雷。


    有鑒於清軍頑強的防守,偌斯利認為他沒有足夠的兵力進行一次登陸戰,於是他要求蘇平派出一個大隊步兵增援。


    由於在天馬山遭受到許維所統領的金狼衛全力阻擊,蘇平指揮的六個步兵大隊步兵在占領清兵撤離後遺留下的淺灘陣地後便可謂在陸地上寸步難行,被迫在天馬山邊與金狼衛打起了消耗戰,互相開炮射擊,雙方均止步不前。


    由於道路泥濘、地勢險惡,尤其多變的天氣,使得天馬山英軍的占領和部署新陣地遇到相當大的困難,加上還要預防金狼衛的反攻,因此蘇平深感兵力不足,認為他所掌握的步兵在人數上僅足以維持天馬山前的陣地,再要抽出一部分兵力去羅星港作戰,確實很困難。


    最終蘇平隻派出居雷號、諾因號、狼號、力量號三艘軍艦,並載了400名海軍陸戰隊,於三月七日增援偌斯利。


    得到增援後,偌斯利手下就有了7艘軍艦和700名海軍陸戰隊。這時候天氣突然變壞,海上波濤洶湧,英艦被迫駛離岸邊。


    直到三月十日,天氣轉好,海麵很平靜,登陸小艦可以駛近岸邊,偌斯利遂對正麵的羅星港發動襲擊。


    爾伯尼大隊從海灘登上了羅星山腳,這時安東尼號向羅星山叢林的清軍陣地發出第一炮,接著,所有的艦艇的大炮都向同一方向射擊,同時轟擊有清軍踞守並以槍炮火力迴擊的各個工事。


    卯正,爾伯尼大隊在羅星山腳下的魚人洞登陸完畢,開始進攻羅星山。駐守在此處的武洛營營官陳章隆、毅衛營營官葉長根各領百餘名士兵前往迎敵。在許維的‘若有不經一戰而後退者死’的強令下,武洛營、毅衛營往複衝蕩,不敢稍有後退,相持兩時之久。終因英軍艦炮火力太猛,兩營抵擋不住,隻得無奈退而羅星山。


    巳時,爾伯尼大隊尾隨而上羅星山,並趁勢占領。從這個地形絕險的據點,大隊以猛烈的炮火向築有工事的清兵射擊,清軍潰散。


    正午時分,作戰了一個上午的爾伯尼大隊已十分疲憊,隻得將新攻占的陣地交給隨後而來的兩個大隊接防,而炮兵部隊則遲至申時才抵達羅星山山頂。這天的其餘時間,英軍忙於布置陣地。


    在接到羅星山失守的報告後,許維當機立斷,立刻讓楊遇春率1000人逆襲英軍營地。


    羅星山前最重要的陣地應屬月眉崖,它是聳立在羅星山東麵的一座巍峨的懸崖,頂部沒有修築堡壘,英軍隻來得及修一些孤獨零散的防禦工事,踞守著某些山峰或封鎖著某些山峽,這些防禦工事大都是沿著山峽的分水線而設的,進攻它們雖然有一定的難度,但並非不可克服。而一旦攻占月眉崖,便可從背後進攻羅星山的英軍陣地並使它們陷落。


    三月十一日夜,楊遇春領軍瞞過鳥嘴峰及小水窟等地英軍監視哨,沿著東麵的險崖蜿蜒蛇行。穿過無數葛藤和竹叢,黎明時分,楊遇春部的前鋒部隊來到了一條可通過裏堵穀地的峽路,在那裏,他們終於被英軍哨兵發現並開槍射擊,戰鬥打響了。


    楊遇春部發揮其兵力優勢,前後夾擊英軍前哨陣地。把總林右軍帶著弟兄們一起大踏步走向前方,他熟練的把子彈捅入膛口,並把前裝槍槍口瞄準好前方,然後猛的一吹口中的哨子。一次齊射過後緊跟著又是一次。連續三次齊射後,林右軍又填充好了子彈。


    他吹著哨子大步向前,看到大家都準備好了以後,哨子就又是一聲急促的短音。


    從八十米外開始射擊的金狼衛軍且戰且前,一會兒就在戰場上升起了一道二十米寬的硝煙帶,對麵的英軍沒料到大清也有如此猛的槍械火力後,都有點懵了,那還擊的力度變得越來越軟弱無力。本來還想清軍應該還是用長矛或大刀之類的,這樣自身安全就得到保障,哪想得到居然也是前裝槍械,這要挨上一顆子彈,不死也得殘廢。


    在付出了上百人的傷亡後,金狼衛的戰線終於平推到了裏堵穀地陣地五十米遠處,隻要拿下此處,那麽整個月眉崖就暴露在楊遇春部麵前。


    此刻英軍在陣地上最起碼也有一個整整的中隊兵力,可大概知曉當麵之敵的裝備與自己是同樣的西式槍械後,英軍全麵崩潰,紛紛向後退去。


    楊遇春領軍繼續前進,很快,月眉崖的巍峨斷崖完全暴露在眼前。稍事休整後,楊遇春部向嚴陣以待的英軍陣地進行了猛烈槍擊,金狼衛的士兵們反複向臨時堆滿木頭的簡易工事射擊,隻見對麵木屑紛飛,不久後更有多名英軍在連續的火力下被當場擊斃,但這些英軍死一個後頭又頂上一個。


    就這麽雙方展開猛烈的對射,雖然金狼衛因而受到很大的損失但卻絲毫不退後半步。當英軍步兵發動反衝鋒的時候,金狼衛仍然英勇無比地不顧自身安危與衝上來的英軍展開了一排又一排的對射。


    兩軍狹路相逢勇者勝,在死亡直接威脅的麵前,英國人率先崩盤,在與金狼衛一對一地博命之後,有不少人在見到身旁的戰友中彈身亡之後,恐懼之心占據了上風,一開始那種耀武揚威的感覺徹底消失了,逐漸有人開始丟棄槍械轉身逃跑。


    經曆了一段時間猛烈的對射後,衝在最前頭的亞非加大隊第三、四中隊幾乎全部被消滅。在裝備差不多的情況下,人數上占優勢的金狼衛終於占據了上風。


    在白煙繚繞之下,幾乎是伸手不見五指的狀態下,金狼衛迅速乘勝前進逼近到月眉崖主陣地。在猛烈火力的掩護下,英軍守軍亞非加第一、五中隊根本無法進行有效還擊,隻能縮於工事之後。


    在楊遇春的發令下,金狼衛迅速衝進了戰壕內,與英軍展開激烈的肉搏戰。用冷兵器英軍更不是金狼衛的對手,亞非加第一、五中隊直接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地,在陣地上丟棄下百具屍體後就全數潰散向後方逃竄。


    而恩利大隊則第一次見到大清軍居然有不下於己方火力的時候,開始心生膽怯。在大隊長的率領下,以恐遭到前後夾擊為由,主動撤離羅星山,把剛占領的羅星塔讓了出來。


    偌斯利所指揮的四個大隊已經有一個大隊在金狼衛的攻擊中基本報廢,隻能依托殘存的爾伯尼大隊及恩利大隊連夜修築工事,並火速抽調預備部隊羅德思大隊上場增援。


    金狼衛並未給偌斯利留下太多的防禦及待援時間,他們略微休整便又重新發動了對英軍的攻擊。在眨眼功夫內,前哨陣地的英軍都處於戰鬥狀態,在槍聲中,金狼衛的猛烈射擊就綿延至整個英軍防線,隨後更達到英軍的後方。


    金狼衛向英軍發動了三次衝鋒,前兩次被阻擋下來,第三次楊遇春親自上陣,一鼓作氣衝破了英軍海灘防線。


    在一係列的攻擊下,編製完整的恩利大隊損失慘重,五個中隊被整建製地奸滅了四個中隊。而本已疲憊不堪的爾伯尼大隊更是潰散得最快,普一接戰,便有向後逃竄的跡象。最終爾伯尼大隊完整無缺地逃迴了停泊於羅星港口的英艦上。


    由於已經無力奪迴已失去的陣地,偌斯利此刻隻能仰天長歎,在海上按兵不動,並把羅星山一戰的具體戰報通知到蘇平處。


    蘇平一樣也受到許維的頑強阻擊,根本無法前進半步,他遂認定此時應該是與大清朝談判的合適時機。於是中英雙方又重新迴到了對峙狀態,戰爭的陰靄漸漸散去。


    在前線軍官的電報告知後,英國議會知曉馬江之戰的戰略意圖無法實現後,便意識到滿清這艘破船還尚未達到一擊便沉的地步,還需等待一段時間,於是迅速電令桑德巴*蘇平男爵,想方設法與許維言和。


    當英國信使把議和信送到許維麵前時,許維正在為高占元一事惱火不已,與林賓日在協商著該如何處理此事。


    “大人,這高占元自恃功高,私自出兵攻打英船,以致招來滅頂之災,實在是咎由自取。如果任由英方要求,雙方互換人質的話,那己方就無任何優勢可談了。”林賓日說。


    許維同意林賓日的這點看法,也說道,


    “是啊,本來優勢全在我方,可以向英方索要更好的條件。被這高占元一弄,真是麻煩得很呀。”


    “但大人您要想到,這高占元的後台背景甚是了得,他乃是康熙朝名相高士奇之孫,連老佛爺都對他照顧有加。若大人您置他生死而不顧的話,恐怕會招來非議。”


    “對此事我甚是頭疼,實在不好處理。”許維也有自己的苦惱之處。


    “報,英使前來遞交書信。”一個親兵進來稟報。


    “讓他等撫台大人迴信後再迴船。”林賓日吩咐親兵。


    “哼哼,賓日,你就這般答複於他們。


    本撫曉得他大英國子民的性命甚是值錢,他們講的是所謂的民主,不肯多犧牲一條性命,處處**律。可在我大清情況有所不同,講的是人治,以吾皇的意誌為律條。這平常士兵的命更如螞蟻般,隨時踩死都不足惜。雖然我方也有高副將落入你手,但英軍百條人命足以抵償,我方也滿足矣。若貴方想議和,就毋須拿人質來做價碼。。。


    爾等即刻退出福建海域,承諾不進口鴉片至福建。至於其他地方,非本撫管轄地區。當然,若是正常貿易,本撫應允你等進行交易。”


    “大人,您準備收手了嗎?”林賓日見許維見好就收,不免覺得有些不解。


    許維深知自己手中的牌,若與英軍長久作戰,吃虧的還是己方。英軍海上力量強大,非清水師的那幾艘破船可以比的。若被他們封鎖海港,那大量的漁民就無法生存。而且與英軍在馬江這一戰,自身的金狼衛也損失頗大,而且這損失還不能明目張膽地向朝廷伸手索要。再這麽打幾次下去,估計金狼衛也就徹底報銷了,應該見好就收。


    當然,與英國和解,也是正確之策。英國的科學技術處於領先地位,自己還要從他們那裏進口些洋玩意學習新知識,不宜弄得太僵了。


    在收到許維的迴信後,蘇平男爵頓時軟了下來,他雖然對於中國人這種草菅人命的做法相當不解,但有議會的命令,故便順水推舟同意了許維的提議,雙方私下秘密簽訂了《大清及大英帝國停戰密約》,約定英軍戰艦退迴至澳門,雙方互相釋放戰俘,並恢複正常貿易。英方保證不向福建輸送鴉片。


    第一次馬江海戰落下帷幕,以中英雙方戰成平手,當然在場麵上英方還略占一點優勢而告終。


    1、董誥:字蔗林,浙江富陽人,尚書邦達子。乾隆二十八年進士,殿試進呈卷列第三,因大臣子,改二甲第一。三十六年,入直南書房。


    四十年,擢工部侍郎,調戶部,曆署吏、刑兩部侍郎,兼管樂部。充四庫館副總裁,接辦全書薈要,命輯滿洲源流考。四十四年,命為軍機大臣。五十二年,加太子少保,擢戶部尚書。台灣、廓爾喀先後底定,並列功臣,圖形紫光閣。


    嘉慶元年,嘉慶帝因賜詩於帝師朱一事,被和取白於高宗乾隆曰:“嗣皇帝欲市恩於師傅。”高宗色動,問於誥,誥叩頭曰:“聖主無過言。”,乾隆才偃旗息鼓,免去對嘉慶的處罰,故深受嘉慶帝寵信。


    四年春,高宗崩,和伏誅,命誥複直軍機,晉太子太保。授文華殿大學士,兼刑部尚書如故。高宗山陵禮成,命題神主,晉太子太傅。七年,三省教匪平,予騎都尉世職。


    八年,嘉慶帝特晉董誥太子太師,充上書房總師傅,十七年,晉太保。


    二十年,因門生牽連而自請致仕,嘉慶溫詔慰留,降二級改管兵部。未幾,複命管刑部。二十三年,十月,卒,贈太傅。上親奠,入祀賢良祠,賜金治喪,禦製詩之,諡文恭。


    誥直軍機先後四十年,前與和為敵,後抗許維之權,實乃有清一朝之異人乎。雖思想極其保守,其操守卻被世人所稱道讚賞。


    2、鄭大進:字譽捷,廣東揭陽縣人,自小聰敏足智,享有神童美譽。於雍正十三年中舉,豎年登進士。自乾隆九年始被召入京師,宦途初期堪稱不順。自乾隆四十年依於和門下後,開始發跡。初授直隸肥鄉縣令,累官至廣東巡撫,直隸總督,軍機大臣,被授太子太傅。乾隆四十八年十二月,卒。


    3、水雷是最古老的水中兵器,它的故鄉在中國。水雷最早是由中國人發明的。1558年明朝人唐順之編纂的《武編》一中,詳細記載了一種“水底雷”的構造和布設方法,它用於打擊當進的侵擾中國沿海的倭寇。這是最早的人工控製、機械擊發的錨雷。它用木箱作雷殼,油灰粘縫、將黑火藥裝在裏麵,其擊發裝置用一根長繩索不結,由人拉火引爆。木箱下甩一塞瓦斯托波爾繩索墜有3個鐵錨,控製雷體在水中的深度。1590年,中國又發明了最早的漂雷──以燃香為定時引信的“水底龍王炮”。1599年,中國的王鳴鶴發明以繩索為碰線的“水底鳴雷”,1621年又其改進為觸線漂雷,這是世界上最早的觸發漂雷。明朝嘉靖年間,我國東南沿海經常有倭寇船隻侵襲。為了對付海盜的入侵,人們將火藥裝在木箱內,並用油灰粘縫,製成一種靠拉索發火的錨雷,專門打擊敵船。16世紀末,又相繼發明了用牛脬做成的漂雷--“水底龍王炮”和沉底雷--“水底鳴雷”,1621年,“水底龍王炮”和“水底鳴雷”先後被改進為碰線引信的觸發漂雷,並多次在海戰中毀傷敵船。歐美18世紀開始實戰使用水雷。(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江山物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林浩公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林浩公子並收藏江山物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