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正當朱珪授課完畢後準備離開書房時,卻見許維上前請教問題,道,
“朱大人,我對一字不解,還望您能指點一番。”
這許維平日裏倒是異常的聰慧,對知識能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絲毫不需自己操心什麽。今日居然有問題要問,真是希奇了。朱珪顯出耐心答道,
“講吧。”
“這孝字作何解?”
朱珪想了想,說道,
“舊時稱善事父母為孝。堯典有曰:克諧以孝。論語學而則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
上孝下慈乃是我中華之傳統也,古人注之《孝經》以明孝矣。
朱珪疑惑地看著許維問道,
“以你的能力,翻閱一下康熙字典當不成問題,這何需問我?”
許維自有其說詞,說道,
“朱大人,我這幾日聽到一傳聞,故對這孝字產生了些小小看法。”許維特意舉起小尾指晃了晃,表明真的是有些許微不足道的想法。
“說來聽聽。”
“這戶部司務安明,家中老父病故,按慣例他應迴家丁憂守製三年,可他居然隱瞞不報,想蒙混過關,而飽讀詩書的戶部右侍郎和珅居然還在京察大計中保薦他,這我是實在想不通。”
當聽到安明喪父居然不報時,朱珪拍案而起,白麵刹時間變得火紅無比,大怒說道,
“此人真是妄在世上活了一遭。父母之恩比天高,居然迷戀官位而不丁憂守製在家?我大清朝以仁孝定天下,豈能容此狂人在朝為官?”
“是啊是啊,我也未曾想到,這安明是如此一個人。”
朱珪又說道,
“對如此一個衣冠禽獸之人,我定要讓其得到應有的報應不可。不然豈能對得起他的親生父母?當然,如此之人也在少數而已,你也勿要迷惑。”
“可這安明背後有個大後台,現任戶部右侍郎及正藍旗副都統、步軍營中營參將的和珅,不好得罪呀。”許維把和珅給帶了出來。
“和珅?和珅!”朱珪嘴裏念叨了幾下,看來朱珪對和珅近來一炮竄紅也是有所耳聞了。對付這乾隆跟前的大紅人,顯然需另找個幫手才行。
在書房內踱了幾步後,朱珪對許維說道,
“我現在就去找吏部尚書永貴,可能他會有些辦法來對付和珅。就算那安明的後台再強硬,一樣也要把他拉下馬。”理學大師朱珪一樣不能脫俗,對那些升遷速度快如火箭,兼且又有點招搖之人都存有些許嫉妒之心。
在乾清門外當侍衛也有一段時間的許維,對這朝廷內外的大大小小的官員早有了個大概的了解。乾隆三十八年之後到現今,總共有三個人比較得乾隆的寵信,一個是於敏中,他雖然前一陣子吃了掛落,但聖寵依舊,隻是小心了許多;一個是阿桂,憑著征緬,攻大小金川而軍功彪炳;另一個便是眼前朱珪提起的永貴,為人正直,是個諫臣。
永貴初為浙江巡撫,即以清廉著稱於世,後又屯田新疆,多次平定叛亂,近些年才迴到朝中任職,出任吏部尚書,值軍機處,與阿桂齊名,人稱‘二桂’。連乾隆都曾說過,
“天開朕目,讓朕悉知永貴之忠心。”
也隻有阿珪、於敏中、永貴這三人才有膽量敢彈劾乾隆座下的大紅人和珅。
阿桂領兵在外,不理朝事;於敏中目前尚處低調中,對於和珅的竄紅,目前暫時保持沉默;而永貴則與朱珪未有來往,平日裏時常在一起吟詩論道。
若由吏部尚書出麵彈劾和珅,足讓和珅吃不了兜著走。
許維見目的已經達到,不禁暗中高興不已,隻要這招能打響,管教這和珅重新跌迴穀底,永不得翻身。
當朱珪帶著許維踏進永貴府後,得到傳報的永貴急從書房內奔出,高興地喊道,
“石君兄,真是許久不見了,不知是哪陣風把你給吹來這裏。”
“路過貴府,想起永貴兄的詩詞我還帶在身上尚未歸還,便帶著我這位曾經的老部下進到府上來了。”
“拜見大人。”許維很有禮貌地鞠了個躬。
永貴嗬嗬笑了笑,把許維從頭到腳看了個遍後,爽朗地拍了拍許維的肩膀對朱珪說道,
“早就耳聞彭兄所收的弟子許維精明過人,英氣逼人,乃是國之棟梁之材,今日一看,果不其然呀。”
被永貴這一誇,許維倒有點不好意思了,雖然他幾年曆練下來這臉皮已比較厚。
“莫把小孩給誇上了天,來,去書房一談,我正好有事相商。”朱珪熟門熟路地拖著永貴進了書房,而許維則緊緊地跟著。
在書房之內,當永貴聽到朱珪說這戶部司務安明規避丁憂之時,顯出同樣的憤慨,怒氣衝衝地拍案說道,
“此等官員實在是丟盡我大清朝官員的臉麵,父母之恩,昊天罔報,喪禮當以三年為斷,此乃天經地義之舉,豈能如此恬不知恥乎!我定要奏明聖上以明國典。”
朱珪又不無擔心地說道,
“這安明的後台可是近來紅遍京城的戶部右侍郎和珅,據外邊謠傳,這和珅乃是皇上當皇子之時所認識之女子所化,樣貌像極,故和珅才會如此受寵。”朱珪又說出了外頭對和珅與乾隆間的另一種傳聞。
永貴同樣很謹慎地答道,
“你說的是世宗之妃與皇上那段恩怨綿綿的故事?”
許維對這二人所說之事已有所聞,新近在坊間就那麽巧地傳開著這麽個故事:
當雍正時,世宗有一妃,貌嬌豔。高宗年將冠,以事入宮,過妃側,見妃對鏡理發,遂自後以兩手掩其目。蓋與之戲耳。妃不知為太子,大驚,遂梳向後擊,中高宗額,遂舍去。豎日月朔,高宗往見後,後瞥見其額有傷痕。問之,隱不言。嚴詰之,始具以對。後大怒,疑妃之調太子也,立賜妃死。高宗大駭,欲白其冤,卻不敢發。乃亟返書齋,籌思再三,不得策。乃以小指染紅,迅返妃所,則妃已繯帛,氣垂絕。乃乘間以指印妃後頸,且曰:‘我害爾矣!魂而有靈,二十年後,其複與吾相聚乎。’言畢,慘傷而返。恰值乾隆中葉,巧遇和珅,見其貌似妃,且便升其官召其入宮。
許維打心裏是不信這鬼神之類的故事,更相信是這和珅獻身成功。
“你也聽說了嗎,這事說起來還有板有眼的,令人不得不信。”
“哼,就算此事當真,隻要犯了法,我就用國法來治他。”永貴不信邪。
“一昧莽撞行事恐怕反倒不好。”朱珪向來謹慎,提醒了一下永貴。
“待我收集齊證據,就連皇上也難保和珅的官帽了。我這邊派人去那安明的老家探訪,石君兄則聯係一下在朝的諸位官員,我等一齊發難,諒那和珅也定是束手無策了。”
朱珪與永貴談妥事情後便告辭而出,許維則在一旁問道,
“朱大人,這次真有把握嗎?”
朱珪點了點頭,答道,
“此次這安明丁憂守製匿而不報,實在是犯下了大忌,皇上最痛恨的便是此種人。如果真落實了,和珅定會因京察大計時未能發現安明的行徑反而舉薦他而受牽連,就算他再受皇寵,也非要落個瀆職之罪。”
聽到這,許維才放下一顆心來,總算大仇將得報,誰叫這和珅敢暗算自己?
話表另一頭,因大受皇上的寵信及清妃的枕頭風緣故,和珅在朝廷的地位逐日上升。三個月內連升兩級,朝野眾官員都紛紛看好和珅的前途,便開始行賄於他。
和珅年少時吃過金錢的虧,故發達後異常看重錢。當然,其非常之小心,非交往深之人的錢財不收,陌生官員則嚴詞拒絕以表廉潔。往往是數日內連續拒絕數十人的行賄之舉,並適當地裝出一副兩袖清風樣。
乾隆聞知後大悅,當眾在朝上賜白銀五千兩,許其把西四附近的驢肉胡同的老宅重新翻新。此旨一下,朝野皆知和珅的受寵程度,賄賂之銀更是源源不斷地湧入和府。
收受銀錢、打理家事自然需要個能幹的幫手才行,誰是假送,誰是真送。和珅把在百劍門時所認識的一個京城的地頭蛇招為管家,他姓劉名全,在京城這一畝三分地上頗有些能耐。
這一日,和珅正坐於府上品茶看《春秋》,劉全滿臉是汗地急匆匆從外麵跑進來,對和珅說道,
“老爺,老爺。”
和珅不滿地看了眼劉全,不悅地說道,
“何事如此驚慌,沒有禮數。”
劉全擦了擦汗,靠近和珅說道,
“昨日我聽何三說起一件事,琢磨著有點麻煩,便來找老爺您稟報。”
何三是劉全的得意門徒,為人精明得很,能被劉全給接納的消息應該是非同小可的。和珅指了指劉全,示意說下去。
“何三前日與永貴的大公子圖理在酒樓上為了點小事吵了起來。何三鬥不過他,便打出了和大人的旗號,可那圖理非但不買帳,還狂妄地說大老爺離罷官日子不遠矣。
小人聽到這何三提起這事,細思量後覺得這裏頭有些名堂,便來找老爺了。”
“圖理?永貴的大公子?”
“是啊,這圖理甚得永貴之寵愛,在京城之中還算是個潔身自好之人,可能他從他老爹那裏聽來了什麽消息也說不定。”
和珅知道這永貴乃是乾隆跟前的重臣,自不可與己這新貴相提並論。自己也可能最近比較出風頭,惹了什麽禍端,有人想整自己。如果永貴真說出這句話,以他的吏部尚書的身份,自己還真有些危險。
和珅起身在廳內走了幾圈,對劉全指示道,
“人都會有些不自覺的不良嗜好,尤其是像他這樣個名門之後。你立刻派幾人跟著這圖理,看緊他,然後把所看到的向我稟報,不能漏掉一絲一毫,聽到沒!”
劉全扯起嗓門喳了一聲後,像頭狗似的迅速無比地出了和府,去找手下那一大班的小混混,開始日夜緊跟圖理。
不久這劉全果真就有個好消息傳給了和珅。
這圖理確實是表裏不一,在旁人麵前裝成個假道學,對女子目不斜視。原來經常背著老爹永貴在花喜樓中鬼混,今晚圖理還將去花喜樓找那頭牌女星月溫柔一番。
當和珅聽到這消息後,不禁喜上眉梢,這下可以給圖理下個套,自己好帶人去抓奸,然後再稍一逼問,永貴的舉動就一清二楚了。
和珅對劉全說道,
“你立刻把這花喜樓的頭牌女給包下來,讓她無論如何都要給我貼上這圖理。”
劉全領命而去,不久便麵帶難色迴來複命說道,
“老爺,這花喜樓頭牌女星月姑娘今晚被人花重金給包下來了。”
和珅戳著劉全的鼻梁骨大罵道,
“你沒跟那花喜樓的老鴇說起我的身份嗎?她難道不曉得我乃是步軍營提督九門巡捕五營之中營參將嗎?得罪我她不想做生意了不成?”
劉全苦笑著答道,
“老爺,我也是這般訓斥她的,可這老鴇死活不應允。據小的私下打探,今晚包下星月的乃是朝中的大官,他的管家甚是囂張地死活都不答應把星月給讓出來。”
和珅冷笑了幾聲,心想,什麽屁大官,朝廷明文禁止官員**,違者嚴懲不怠。如若被自己抓住將有他好受的。
見和珅臉色不好,陰晴不定,劉全趕緊又解釋了幾句道,
“老爺,幸好這花喜樓另一個紅女還沒被人包下,聽說她與那圖理也有一手,大可讓她勾搭這圖理,小的自作主張便把她給包了下來。”
和珅見事態如此,也隻好暫時吞下這口氣,誇獎道,
“好,你這事做得很好。今晚我帶齊中營兵馬,上那花喜樓倒要看看有多少朝廷官員在**!看那老鴇還敢囂張?”
正當朱珪授課完畢後準備離開書房時,卻見許維上前請教問題,道,
“朱大人,我對一字不解,還望您能指點一番。”
這許維平日裏倒是異常的聰慧,對知識能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絲毫不需自己操心什麽。今日居然有問題要問,真是希奇了。朱珪顯出耐心答道,
“講吧。”
“這孝字作何解?”
朱珪想了想,說道,
“舊時稱善事父母為孝。堯典有曰:克諧以孝。論語學而則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
上孝下慈乃是我中華之傳統也,古人注之《孝經》以明孝矣。
朱珪疑惑地看著許維問道,
“以你的能力,翻閱一下康熙字典當不成問題,這何需問我?”
許維自有其說詞,說道,
“朱大人,我這幾日聽到一傳聞,故對這孝字產生了些小小看法。”許維特意舉起小尾指晃了晃,表明真的是有些許微不足道的想法。
“說來聽聽。”
“這戶部司務安明,家中老父病故,按慣例他應迴家丁憂守製三年,可他居然隱瞞不報,想蒙混過關,而飽讀詩書的戶部右侍郎和珅居然還在京察大計中保薦他,這我是實在想不通。”
當聽到安明喪父居然不報時,朱珪拍案而起,白麵刹時間變得火紅無比,大怒說道,
“此人真是妄在世上活了一遭。父母之恩比天高,居然迷戀官位而不丁憂守製在家?我大清朝以仁孝定天下,豈能容此狂人在朝為官?”
“是啊是啊,我也未曾想到,這安明是如此一個人。”
朱珪又說道,
“對如此一個衣冠禽獸之人,我定要讓其得到應有的報應不可。不然豈能對得起他的親生父母?當然,如此之人也在少數而已,你也勿要迷惑。”
“可這安明背後有個大後台,現任戶部右侍郎及正藍旗副都統、步軍營中營參將的和珅,不好得罪呀。”許維把和珅給帶了出來。
“和珅?和珅!”朱珪嘴裏念叨了幾下,看來朱珪對和珅近來一炮竄紅也是有所耳聞了。對付這乾隆跟前的大紅人,顯然需另找個幫手才行。
在書房內踱了幾步後,朱珪對許維說道,
“我現在就去找吏部尚書永貴,可能他會有些辦法來對付和珅。就算那安明的後台再強硬,一樣也要把他拉下馬。”理學大師朱珪一樣不能脫俗,對那些升遷速度快如火箭,兼且又有點招搖之人都存有些許嫉妒之心。
在乾清門外當侍衛也有一段時間的許維,對這朝廷內外的大大小小的官員早有了個大概的了解。乾隆三十八年之後到現今,總共有三個人比較得乾隆的寵信,一個是於敏中,他雖然前一陣子吃了掛落,但聖寵依舊,隻是小心了許多;一個是阿桂,憑著征緬,攻大小金川而軍功彪炳;另一個便是眼前朱珪提起的永貴,為人正直,是個諫臣。
永貴初為浙江巡撫,即以清廉著稱於世,後又屯田新疆,多次平定叛亂,近些年才迴到朝中任職,出任吏部尚書,值軍機處,與阿桂齊名,人稱‘二桂’。連乾隆都曾說過,
“天開朕目,讓朕悉知永貴之忠心。”
也隻有阿珪、於敏中、永貴這三人才有膽量敢彈劾乾隆座下的大紅人和珅。
阿桂領兵在外,不理朝事;於敏中目前尚處低調中,對於和珅的竄紅,目前暫時保持沉默;而永貴則與朱珪未有來往,平日裏時常在一起吟詩論道。
若由吏部尚書出麵彈劾和珅,足讓和珅吃不了兜著走。
許維見目的已經達到,不禁暗中高興不已,隻要這招能打響,管教這和珅重新跌迴穀底,永不得翻身。
當朱珪帶著許維踏進永貴府後,得到傳報的永貴急從書房內奔出,高興地喊道,
“石君兄,真是許久不見了,不知是哪陣風把你給吹來這裏。”
“路過貴府,想起永貴兄的詩詞我還帶在身上尚未歸還,便帶著我這位曾經的老部下進到府上來了。”
“拜見大人。”許維很有禮貌地鞠了個躬。
永貴嗬嗬笑了笑,把許維從頭到腳看了個遍後,爽朗地拍了拍許維的肩膀對朱珪說道,
“早就耳聞彭兄所收的弟子許維精明過人,英氣逼人,乃是國之棟梁之材,今日一看,果不其然呀。”
被永貴這一誇,許維倒有點不好意思了,雖然他幾年曆練下來這臉皮已比較厚。
“莫把小孩給誇上了天,來,去書房一談,我正好有事相商。”朱珪熟門熟路地拖著永貴進了書房,而許維則緊緊地跟著。
在書房之內,當永貴聽到朱珪說這戶部司務安明規避丁憂之時,顯出同樣的憤慨,怒氣衝衝地拍案說道,
“此等官員實在是丟盡我大清朝官員的臉麵,父母之恩,昊天罔報,喪禮當以三年為斷,此乃天經地義之舉,豈能如此恬不知恥乎!我定要奏明聖上以明國典。”
朱珪又不無擔心地說道,
“這安明的後台可是近來紅遍京城的戶部右侍郎和珅,據外邊謠傳,這和珅乃是皇上當皇子之時所認識之女子所化,樣貌像極,故和珅才會如此受寵。”朱珪又說出了外頭對和珅與乾隆間的另一種傳聞。
永貴同樣很謹慎地答道,
“你說的是世宗之妃與皇上那段恩怨綿綿的故事?”
許維對這二人所說之事已有所聞,新近在坊間就那麽巧地傳開著這麽個故事:
當雍正時,世宗有一妃,貌嬌豔。高宗年將冠,以事入宮,過妃側,見妃對鏡理發,遂自後以兩手掩其目。蓋與之戲耳。妃不知為太子,大驚,遂梳向後擊,中高宗額,遂舍去。豎日月朔,高宗往見後,後瞥見其額有傷痕。問之,隱不言。嚴詰之,始具以對。後大怒,疑妃之調太子也,立賜妃死。高宗大駭,欲白其冤,卻不敢發。乃亟返書齋,籌思再三,不得策。乃以小指染紅,迅返妃所,則妃已繯帛,氣垂絕。乃乘間以指印妃後頸,且曰:‘我害爾矣!魂而有靈,二十年後,其複與吾相聚乎。’言畢,慘傷而返。恰值乾隆中葉,巧遇和珅,見其貌似妃,且便升其官召其入宮。
許維打心裏是不信這鬼神之類的故事,更相信是這和珅獻身成功。
“你也聽說了嗎,這事說起來還有板有眼的,令人不得不信。”
“哼,就算此事當真,隻要犯了法,我就用國法來治他。”永貴不信邪。
“一昧莽撞行事恐怕反倒不好。”朱珪向來謹慎,提醒了一下永貴。
“待我收集齊證據,就連皇上也難保和珅的官帽了。我這邊派人去那安明的老家探訪,石君兄則聯係一下在朝的諸位官員,我等一齊發難,諒那和珅也定是束手無策了。”
朱珪與永貴談妥事情後便告辭而出,許維則在一旁問道,
“朱大人,這次真有把握嗎?”
朱珪點了點頭,答道,
“此次這安明丁憂守製匿而不報,實在是犯下了大忌,皇上最痛恨的便是此種人。如果真落實了,和珅定會因京察大計時未能發現安明的行徑反而舉薦他而受牽連,就算他再受皇寵,也非要落個瀆職之罪。”
聽到這,許維才放下一顆心來,總算大仇將得報,誰叫這和珅敢暗算自己?
話表另一頭,因大受皇上的寵信及清妃的枕頭風緣故,和珅在朝廷的地位逐日上升。三個月內連升兩級,朝野眾官員都紛紛看好和珅的前途,便開始行賄於他。
和珅年少時吃過金錢的虧,故發達後異常看重錢。當然,其非常之小心,非交往深之人的錢財不收,陌生官員則嚴詞拒絕以表廉潔。往往是數日內連續拒絕數十人的行賄之舉,並適當地裝出一副兩袖清風樣。
乾隆聞知後大悅,當眾在朝上賜白銀五千兩,許其把西四附近的驢肉胡同的老宅重新翻新。此旨一下,朝野皆知和珅的受寵程度,賄賂之銀更是源源不斷地湧入和府。
收受銀錢、打理家事自然需要個能幹的幫手才行,誰是假送,誰是真送。和珅把在百劍門時所認識的一個京城的地頭蛇招為管家,他姓劉名全,在京城這一畝三分地上頗有些能耐。
這一日,和珅正坐於府上品茶看《春秋》,劉全滿臉是汗地急匆匆從外麵跑進來,對和珅說道,
“老爺,老爺。”
和珅不滿地看了眼劉全,不悅地說道,
“何事如此驚慌,沒有禮數。”
劉全擦了擦汗,靠近和珅說道,
“昨日我聽何三說起一件事,琢磨著有點麻煩,便來找老爺您稟報。”
何三是劉全的得意門徒,為人精明得很,能被劉全給接納的消息應該是非同小可的。和珅指了指劉全,示意說下去。
“何三前日與永貴的大公子圖理在酒樓上為了點小事吵了起來。何三鬥不過他,便打出了和大人的旗號,可那圖理非但不買帳,還狂妄地說大老爺離罷官日子不遠矣。
小人聽到這何三提起這事,細思量後覺得這裏頭有些名堂,便來找老爺了。”
“圖理?永貴的大公子?”
“是啊,這圖理甚得永貴之寵愛,在京城之中還算是個潔身自好之人,可能他從他老爹那裏聽來了什麽消息也說不定。”
和珅知道這永貴乃是乾隆跟前的重臣,自不可與己這新貴相提並論。自己也可能最近比較出風頭,惹了什麽禍端,有人想整自己。如果永貴真說出這句話,以他的吏部尚書的身份,自己還真有些危險。
和珅起身在廳內走了幾圈,對劉全指示道,
“人都會有些不自覺的不良嗜好,尤其是像他這樣個名門之後。你立刻派幾人跟著這圖理,看緊他,然後把所看到的向我稟報,不能漏掉一絲一毫,聽到沒!”
劉全扯起嗓門喳了一聲後,像頭狗似的迅速無比地出了和府,去找手下那一大班的小混混,開始日夜緊跟圖理。
不久這劉全果真就有個好消息傳給了和珅。
這圖理確實是表裏不一,在旁人麵前裝成個假道學,對女子目不斜視。原來經常背著老爹永貴在花喜樓中鬼混,今晚圖理還將去花喜樓找那頭牌女星月溫柔一番。
當和珅聽到這消息後,不禁喜上眉梢,這下可以給圖理下個套,自己好帶人去抓奸,然後再稍一逼問,永貴的舉動就一清二楚了。
和珅對劉全說道,
“你立刻把這花喜樓的頭牌女給包下來,讓她無論如何都要給我貼上這圖理。”
劉全領命而去,不久便麵帶難色迴來複命說道,
“老爺,這花喜樓頭牌女星月姑娘今晚被人花重金給包下來了。”
和珅戳著劉全的鼻梁骨大罵道,
“你沒跟那花喜樓的老鴇說起我的身份嗎?她難道不曉得我乃是步軍營提督九門巡捕五營之中營參將嗎?得罪我她不想做生意了不成?”
劉全苦笑著答道,
“老爺,我也是這般訓斥她的,可這老鴇死活不應允。據小的私下打探,今晚包下星月的乃是朝中的大官,他的管家甚是囂張地死活都不答應把星月給讓出來。”
和珅冷笑了幾聲,心想,什麽屁大官,朝廷明文禁止官員**,違者嚴懲不怠。如若被自己抓住將有他好受的。
見和珅臉色不好,陰晴不定,劉全趕緊又解釋了幾句道,
“老爺,幸好這花喜樓另一個紅女還沒被人包下,聽說她與那圖理也有一手,大可讓她勾搭這圖理,小的自作主張便把她給包了下來。”
和珅見事態如此,也隻好暫時吞下這口氣,誇獎道,
“好,你這事做得很好。今晚我帶齊中營兵馬,上那花喜樓倒要看看有多少朝廷官員在**!看那老鴇還敢囂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