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頁
永結同心/病弱美人替弟出嫁後懷崽了 作者:禪梵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人世間的苦難太多太多。
安連奚以前待在醫院,見過最多的就是來往的病患,他們每個人都有著各自的遭遇,就好比他,也是從出生就註定了早夭的命。
但安連奚是幸運的。
他有著一對愛他的父母,用盡了所有的努力把他從死神手裏搶迴了一次又一次,最終也抵不過命運的摧殘。
就像是南境的這些百姓,他的命運也早已註定。
作者筆下的南境天災不斷,可所謂的大旱,也不過是對方為了給主角鋪路所書寫下的產物。
然而,作者有錯嗎?他隻不過是寫下了一本書,寫下時並不知曉書中自成一個世界。
而安連奚則來到了這個世界。
這個遍布瘡痍的南境落在他的眼底,但他救不了所有人。
人好像生來就是這般渺小的存在。
可同時,也存有無限的可能。
安連奚放下摺扇,從桌上拿了一碟子點心,用布包好。
溫木問:「少爺,你要做什麽?」
安連奚將布包遞給溫木。
少頃,溫木下車,麻煩把東西讓侍衛拿過去送給了那個孩童。
安連奚沒有擅自下去。
薛時野說讓他好好待在車上不要亂跑,出門在外人多眼雜,不能讓對方分心。
看著那小孩滿臉驚喜地蹦跳著歡唿的模樣,安連奚靠在窗邊也笑了起來。
他是救不了所有人,但他可以把眼下所見的苦難抹平。
不為別的,為心安。
苦難總有一天會遠去,海晏河清的那一天也將到來。
徐知府調走後,應該會有合適的人頂上他的位置,一定也會是個憂國憂民的父母官。
如果不是……
他就讓薛時野把人換掉。
安連奚這麽想著,也朝對方所在的方向看過去,便見站在田壟上的人迴首望向他。
這麽敏銳。
安連奚挑起嘴角,注意到還有一人也看了過來。
是徐知府,對方竟又同他揖了一禮。
徐知府再抬頭,車簾已然降了下來,那靠在窗邊的人影已然看不見了。
薛時野視線微斂,掃向四周,對徐知府悠悠道了句:「若本王沒記錯,各地府衙尚有存糧。」
徐知府:「有。」
每月送進京摺子裏他們都會把糧食存餘報上,聽見問話,徐知府就已經明白該怎麽做了。同時他亦在心中想道:看來這位岐王十分了解南境的狀況,並非他想像中的那般。
薛時野抬步往迴走去,「既如此,不必本王多說了。」
徐知府態度比之先前多了幾分真心的恭敬,「下官明白。」
話落,他抬目。
薛時野立在前方,頎長的身影,自帶威儀,微微側首時那一眼流露出渾然天成的睥睨之態令人臣服,「即日起,將各地的米鋪徵收,向全城施粥,錢糧之後可報與本王。」
大旱期間,多的是米鋪哄抬價格,此時由朝廷征糧,想來那些人也不敢報出太過離譜的價格。
徐知府眼前一亮,顧不得地上紛揚的塵土,當即撩起袍子就是一跪,「臣替南境百姓謝過王爺,謝陛下隆恩。」
薛時野狹長的眸子輕掃,掠過遠處的馬車。
謝他做什麽。
薛時野本並不打算多此一舉,沒有糧食收成,屆時衙門開倉放糧便是。眼下如此,不過是因看到他的小王妃救濟路邊孩童,想討他歡心罷了。
徐知府不知內情,送走他後還在同身邊幾位官員道:「想不到王爺竟如此心繫百姓,實乃吾等之幸!」
「是吾等之幸。」
「王妃體恤百姓,亦是菩薩心腸。」
「沒錯……」
說話間,其中一人問:「那可還要請六皇子再來一看?」
徐知府有自己的打算,在南境,他的聲望不小。
於南境這些官員之中亦有極大的話語權,幾位官員商議過後聽取了徐知府的建議,分別請兩位皇子查看情況。這也是為明康帝派來的監軍提供信息——觀察這兩人在南境中的表現。
徐知府肅容道:「自是要請的。」
隻不過翌日,當六皇子溫聲道出同樣的應對之策時,徐知府心裏已經沒有那麽的驚訝了。至多覺得這位六皇子也是位願意為百姓分憂的好皇子,更多的卻是沒有了。
其餘人也有差不多的想法。
兩位皇子唯一的不同意之處就在於,六皇子並沒有提出施粥一事。
兩者相比,眾人自有偏向。
如此一來,徐知府在心裏也有了計較,隻是還待考量。
未來大承一大能臣就這麽在主角一黨和反派之間開始思考起來。
安連奚對此渾然不知。
連薛時野買下了地方米鋪的米糧他都是從沈玦那裏知道的。
這日徐知府前來匯報施粥的進程,沈玦過來便將此事與他說了,「那些糧食已經徹底曬死,地方府衙都已經開始放糧了,還有表哥派人在城中施粥……」
他咂摸著嘴,「應該馬上就要離開南境了。」
說來他們到這裏也快有半月了。
安連奚還不知道施粥的事,「王爺讓人施粥了?」
沈玦疑惑看他,「小表哥你還不知道?那天你們不是一起去了田間嗎?」
安連奚搖搖頭。
沈玦說:「從那日起,表哥就把各地糧商的糧食買下了,而後開始在城內施粥。」
安連奚以前待在醫院,見過最多的就是來往的病患,他們每個人都有著各自的遭遇,就好比他,也是從出生就註定了早夭的命。
但安連奚是幸運的。
他有著一對愛他的父母,用盡了所有的努力把他從死神手裏搶迴了一次又一次,最終也抵不過命運的摧殘。
就像是南境的這些百姓,他的命運也早已註定。
作者筆下的南境天災不斷,可所謂的大旱,也不過是對方為了給主角鋪路所書寫下的產物。
然而,作者有錯嗎?他隻不過是寫下了一本書,寫下時並不知曉書中自成一個世界。
而安連奚則來到了這個世界。
這個遍布瘡痍的南境落在他的眼底,但他救不了所有人。
人好像生來就是這般渺小的存在。
可同時,也存有無限的可能。
安連奚放下摺扇,從桌上拿了一碟子點心,用布包好。
溫木問:「少爺,你要做什麽?」
安連奚將布包遞給溫木。
少頃,溫木下車,麻煩把東西讓侍衛拿過去送給了那個孩童。
安連奚沒有擅自下去。
薛時野說讓他好好待在車上不要亂跑,出門在外人多眼雜,不能讓對方分心。
看著那小孩滿臉驚喜地蹦跳著歡唿的模樣,安連奚靠在窗邊也笑了起來。
他是救不了所有人,但他可以把眼下所見的苦難抹平。
不為別的,為心安。
苦難總有一天會遠去,海晏河清的那一天也將到來。
徐知府調走後,應該會有合適的人頂上他的位置,一定也會是個憂國憂民的父母官。
如果不是……
他就讓薛時野把人換掉。
安連奚這麽想著,也朝對方所在的方向看過去,便見站在田壟上的人迴首望向他。
這麽敏銳。
安連奚挑起嘴角,注意到還有一人也看了過來。
是徐知府,對方竟又同他揖了一禮。
徐知府再抬頭,車簾已然降了下來,那靠在窗邊的人影已然看不見了。
薛時野視線微斂,掃向四周,對徐知府悠悠道了句:「若本王沒記錯,各地府衙尚有存糧。」
徐知府:「有。」
每月送進京摺子裏他們都會把糧食存餘報上,聽見問話,徐知府就已經明白該怎麽做了。同時他亦在心中想道:看來這位岐王十分了解南境的狀況,並非他想像中的那般。
薛時野抬步往迴走去,「既如此,不必本王多說了。」
徐知府態度比之先前多了幾分真心的恭敬,「下官明白。」
話落,他抬目。
薛時野立在前方,頎長的身影,自帶威儀,微微側首時那一眼流露出渾然天成的睥睨之態令人臣服,「即日起,將各地的米鋪徵收,向全城施粥,錢糧之後可報與本王。」
大旱期間,多的是米鋪哄抬價格,此時由朝廷征糧,想來那些人也不敢報出太過離譜的價格。
徐知府眼前一亮,顧不得地上紛揚的塵土,當即撩起袍子就是一跪,「臣替南境百姓謝過王爺,謝陛下隆恩。」
薛時野狹長的眸子輕掃,掠過遠處的馬車。
謝他做什麽。
薛時野本並不打算多此一舉,沒有糧食收成,屆時衙門開倉放糧便是。眼下如此,不過是因看到他的小王妃救濟路邊孩童,想討他歡心罷了。
徐知府不知內情,送走他後還在同身邊幾位官員道:「想不到王爺竟如此心繫百姓,實乃吾等之幸!」
「是吾等之幸。」
「王妃體恤百姓,亦是菩薩心腸。」
「沒錯……」
說話間,其中一人問:「那可還要請六皇子再來一看?」
徐知府有自己的打算,在南境,他的聲望不小。
於南境這些官員之中亦有極大的話語權,幾位官員商議過後聽取了徐知府的建議,分別請兩位皇子查看情況。這也是為明康帝派來的監軍提供信息——觀察這兩人在南境中的表現。
徐知府肅容道:「自是要請的。」
隻不過翌日,當六皇子溫聲道出同樣的應對之策時,徐知府心裏已經沒有那麽的驚訝了。至多覺得這位六皇子也是位願意為百姓分憂的好皇子,更多的卻是沒有了。
其餘人也有差不多的想法。
兩位皇子唯一的不同意之處就在於,六皇子並沒有提出施粥一事。
兩者相比,眾人自有偏向。
如此一來,徐知府在心裏也有了計較,隻是還待考量。
未來大承一大能臣就這麽在主角一黨和反派之間開始思考起來。
安連奚對此渾然不知。
連薛時野買下了地方米鋪的米糧他都是從沈玦那裏知道的。
這日徐知府前來匯報施粥的進程,沈玦過來便將此事與他說了,「那些糧食已經徹底曬死,地方府衙都已經開始放糧了,還有表哥派人在城中施粥……」
他咂摸著嘴,「應該馬上就要離開南境了。」
說來他們到這裏也快有半月了。
安連奚還不知道施粥的事,「王爺讓人施粥了?」
沈玦疑惑看他,「小表哥你還不知道?那天你們不是一起去了田間嗎?」
安連奚搖搖頭。
沈玦說:「從那日起,表哥就把各地糧商的糧食買下了,而後開始在城內施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