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陳名夏等
穿越必備:白話明季北略那點事 作者:明溪漱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陳名夏
陳名夏,字伯史,南直隸溧陽(今江蘇省溧陽市),崇禎癸未年(公元1643年)會試第一名,殿試第三名,官至翰林院編修,並兼任戶部、兵部兩科給事中。陳名夏有一名妾室,來自京城。他聽到京師變亂的消息後,將妾室送迴娘家,他也在那裏躲避。後來得知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的消息,陳名夏曾兩次自縊,但都被妾室家人發現並阻止。之後,陳名夏秘密策劃逃亡,卻不慎被賊軍發現並捆綁起來,準備押往偽都督劉某處。適逢劉某不在,於是被轉交給偽政權的刑官王某處。
王某遠遠看到他喊道:“您莫不是溧陽的陳伯史先生?”陳名夏承認了自己的身份。王某解開陳名夏身上的束縛,拱手行禮說:“先生可還記得我嗎?”陳名夏迴答:“不記得了。”原來,這位王某是山西的一名讀書人,幾年前曾南下遊曆但沒有什麽收獲,途經溧陽時,陳名夏曾留他吃飯,並贈送給他五兩銀子作為路費,此事早已被陳名夏遺忘。此時,王某向陳名夏講述了當年之事,並邀請他在自己家中住宿飲食。陳名夏淚流滿麵,懇求離去。王某卻說:“先生名聲在外,如今離開又能去哪裏呢?留在這裏將來必有用處。”陳名夏堅決不願留下,但還是被迫留下了三天。
後來他偷偷逃了出來,但又被賊軍抓獲,陳名夏向賊軍解釋說自己是被王某 釋放的,賊軍便把押送給了王某。王某說:“我早就說過,你若離開必有危險,所以才留你在此。”恰逢陳名夏的兒女親家宋之繩因被夾打逼贓而四處借貸,賊軍質問:“你父親剛剛押運糧餉到京城,怎能說家裏貧窮?”宋之繩的父親宋劼時任監軍道僉事,宋之繩急忙提到親家陳名夏可以作證。王某因此對宋之繩也予以寬大處理。這樣一來,陳名夏與賊軍勾結的名聲大噪,王某又將陳名夏推薦任編修一職,但陳名夏拒絕接受,日夜請求返迴家鄉。王某隻好贈予他盤纏,並暗中保護他出城,因此陳名夏是最早得以迴歸故裏的官員之一。
陳名夏因為當年一餐飯、五兩銀子的恩情得以免死,但也因此背上勾結叛逆的惡名,這難道不是天意嗎?陳名夏曾寫下辯白書,但不敢明確說出這段經曆。我從北方來的朋友對此事了解得很詳細。然而各種名單中都將陳名夏列為從逆人員,我不敢擅自為他開脫。姑且記錄下我所聽說的情況,等待公正的評判。清朝初期,陳名夏曾任宰相,後來因事被處死。
韓四維
韓四維,籍貫順天府昌平州(今北京市昌平區),河南嵩縣任,崇禎辛未十四年(公元1641年)考中進士,官至諭德。韓四維曾表示願意捐獻二萬兩銀子,以求擔任國子監司業之職,但未能如願,隻被李自成偽政權任命為偽宏文院修撰。按理來說,國子監司業這一職位並無特別顯著的優勢,韓四維卻耗費大量金銀去謀求,實際上隻是企圖借此討好賊軍。賊軍對此行為也感到鄙夷,將他降職為修撰。如此行徑,對於一個原本應該品行高潔的翰林來說,實屬最無品行之人。
崇禎庚辰年(公元1644年)十月,觀音山的僧人告訴我,在大清朝時期,韓四維寄居在蘇州觀音山,行為放縱無度,山中各靜室僧侶無不受其欺詐淩辱。不久,韓四維的座主(在科舉考試中選拔韓四維的主考官)因有要事造訪他家,並向韓四維借一點銀子,韓四維就想避開他。韓四維的仆人先是聲稱主人在觀音山,等到座主前往山上尋找時,仆人又稱主人在家。座主勃然大怒,說:“我豁出這條命也要揭露他!”於是便狀告韓四維,朝廷將他拘捕至南京下獄。獄卒用九條鐵鏈鎖住韓四維的脖子,牢房地麵皆為堅硬的青石。由於韓四維此時已無銀兩可用,他在獄中遭受寒冷饑餓,僅一夜便死去。
楊士聰
楊士聰,原籍山東兗州府濟寧州(今山東省濟寧市)。他是崇禎十四年(公元1641年,辛未年)進士,官至諭德,後在李自成建立的偽政權中擔任戶部少堂。據徐凝生的《國難紀》記載,他親眼見到楊士聰家門口貼有欽授的官銜牌。也有人說他被公開處以刑罰羞辱。
高爾儼
高爾儼,北直隸河間府靜海縣人(今河北省滄州市靜海區),崇禎庚辰年(公元1644年)的進士第二名,官至翰林院編修,後在李自成偽政權中任偽宏文館修撰。
楊廷鑒
楊廷鑒,字冰如,號靖山,南直隸武進縣(今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人。他是崇禎癸未年(公元1643年)的狀元,官至翰林院修撰。李自成攻占北京後,楊廷鑒剪掉頭發以圖逃脫,但未能成功,最終投降偽政權,被授予偽宏文館修撰之職。有記載說,偽宰相牛金星曾推薦楊廷鑒與周鍾一同草擬詔書,兩人互相爭著起草,幾乎到了動手的地步。
作為狀元卻淪落至此,被載入史冊,難道不覺得羞愧嗎?由此看來,名望是上天所忌諱的,不是什麽人都能享有,隻有有福之人方能承受得起。
張之奇
張之奇,江西建昌府新城縣(今江西省撫州市黎川縣)人,崇禎戊辰年(公元1628年)進士,官至翰林院簡討,後在偽政權中任偽宏文館編修。各方麵從逆名單記錄都一致,唯有《國變錄》誤將其記為偽順慶府府尹。
劉世芳
劉世芳,陝西延安府膚施縣(今陝西省延安市寶塔區)人,崇禎庚辰年(公元1640年)進士,官至翰林院簡討,後在偽政權中任偽宏文館編修。《公道單》中誤將其記為偽府尹。
梁兆陽
梁兆陽,廣東廣州府番禺縣(今廣東省廣州市)人。他是崇禎庚辰年(公元1640年)進士,官至翰林院簡討,後在李自成建立的偽政權中任偽兵部侍郎。二十日,梁兆陽首先倡議捐獻財物作為軍餉,與同樣尋求在新朝任職的同僚各自捐獻五千兩銀子,並委托宋企郊先行遞交申請。二十三日,梁兆陽被李自成召見,他叩頭說道:“先帝並無重大失德之處,隻是因剛愎自用,導致君臣之間溝通不暢,最終導致民眾陷入水深火熱之中,災禍接踵而至。”李自成迴應道:“我隻是為了拯救這些受苦的百姓,才起兵造反。”梁兆陽立即叩頭迴應:“皇帝您拯救人民於水火之中,從陝西進入山西,經恆山、代郡直達京師,一路上兵不血刃,所向披靡,百姓皆以簞食壺漿迎接您的仁義王者之師。您真是神武而不嗜殺,其仁德堪比唐堯、虞舜,遠超商湯、周武王等古代聖王。我在這樣一個太平盛世有幸得遇明主,怎敢不盡心竭力,以報答您的知遇之恩。”李自成聽後大喜,留梁兆陽坐下品茶,態度極為親切。梁兆陽起身告辭時,向李自成深深鞠躬,李自成也迴以鞠躬禮。梁兆陽站直身體後,李自成仍未起身,於是他又再次鞠躬退出。梁兆陽將這次召見的經曆告訴了他的門生貢士伍世魁,伍世魁又將此事廣為傳播。此後,梁兆陽又被李自成召見了一次,但具體內容沒有流傳下來。梁兆陽,字皆林。
陳名夏,字伯史,南直隸溧陽(今江蘇省溧陽市),崇禎癸未年(公元1643年)會試第一名,殿試第三名,官至翰林院編修,並兼任戶部、兵部兩科給事中。陳名夏有一名妾室,來自京城。他聽到京師變亂的消息後,將妾室送迴娘家,他也在那裏躲避。後來得知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的消息,陳名夏曾兩次自縊,但都被妾室家人發現並阻止。之後,陳名夏秘密策劃逃亡,卻不慎被賊軍發現並捆綁起來,準備押往偽都督劉某處。適逢劉某不在,於是被轉交給偽政權的刑官王某處。
王某遠遠看到他喊道:“您莫不是溧陽的陳伯史先生?”陳名夏承認了自己的身份。王某解開陳名夏身上的束縛,拱手行禮說:“先生可還記得我嗎?”陳名夏迴答:“不記得了。”原來,這位王某是山西的一名讀書人,幾年前曾南下遊曆但沒有什麽收獲,途經溧陽時,陳名夏曾留他吃飯,並贈送給他五兩銀子作為路費,此事早已被陳名夏遺忘。此時,王某向陳名夏講述了當年之事,並邀請他在自己家中住宿飲食。陳名夏淚流滿麵,懇求離去。王某卻說:“先生名聲在外,如今離開又能去哪裏呢?留在這裏將來必有用處。”陳名夏堅決不願留下,但還是被迫留下了三天。
後來他偷偷逃了出來,但又被賊軍抓獲,陳名夏向賊軍解釋說自己是被王某 釋放的,賊軍便把押送給了王某。王某說:“我早就說過,你若離開必有危險,所以才留你在此。”恰逢陳名夏的兒女親家宋之繩因被夾打逼贓而四處借貸,賊軍質問:“你父親剛剛押運糧餉到京城,怎能說家裏貧窮?”宋之繩的父親宋劼時任監軍道僉事,宋之繩急忙提到親家陳名夏可以作證。王某因此對宋之繩也予以寬大處理。這樣一來,陳名夏與賊軍勾結的名聲大噪,王某又將陳名夏推薦任編修一職,但陳名夏拒絕接受,日夜請求返迴家鄉。王某隻好贈予他盤纏,並暗中保護他出城,因此陳名夏是最早得以迴歸故裏的官員之一。
陳名夏因為當年一餐飯、五兩銀子的恩情得以免死,但也因此背上勾結叛逆的惡名,這難道不是天意嗎?陳名夏曾寫下辯白書,但不敢明確說出這段經曆。我從北方來的朋友對此事了解得很詳細。然而各種名單中都將陳名夏列為從逆人員,我不敢擅自為他開脫。姑且記錄下我所聽說的情況,等待公正的評判。清朝初期,陳名夏曾任宰相,後來因事被處死。
韓四維
韓四維,籍貫順天府昌平州(今北京市昌平區),河南嵩縣任,崇禎辛未十四年(公元1641年)考中進士,官至諭德。韓四維曾表示願意捐獻二萬兩銀子,以求擔任國子監司業之職,但未能如願,隻被李自成偽政權任命為偽宏文院修撰。按理來說,國子監司業這一職位並無特別顯著的優勢,韓四維卻耗費大量金銀去謀求,實際上隻是企圖借此討好賊軍。賊軍對此行為也感到鄙夷,將他降職為修撰。如此行徑,對於一個原本應該品行高潔的翰林來說,實屬最無品行之人。
崇禎庚辰年(公元1644年)十月,觀音山的僧人告訴我,在大清朝時期,韓四維寄居在蘇州觀音山,行為放縱無度,山中各靜室僧侶無不受其欺詐淩辱。不久,韓四維的座主(在科舉考試中選拔韓四維的主考官)因有要事造訪他家,並向韓四維借一點銀子,韓四維就想避開他。韓四維的仆人先是聲稱主人在觀音山,等到座主前往山上尋找時,仆人又稱主人在家。座主勃然大怒,說:“我豁出這條命也要揭露他!”於是便狀告韓四維,朝廷將他拘捕至南京下獄。獄卒用九條鐵鏈鎖住韓四維的脖子,牢房地麵皆為堅硬的青石。由於韓四維此時已無銀兩可用,他在獄中遭受寒冷饑餓,僅一夜便死去。
楊士聰
楊士聰,原籍山東兗州府濟寧州(今山東省濟寧市)。他是崇禎十四年(公元1641年,辛未年)進士,官至諭德,後在李自成建立的偽政權中擔任戶部少堂。據徐凝生的《國難紀》記載,他親眼見到楊士聰家門口貼有欽授的官銜牌。也有人說他被公開處以刑罰羞辱。
高爾儼
高爾儼,北直隸河間府靜海縣人(今河北省滄州市靜海區),崇禎庚辰年(公元1644年)的進士第二名,官至翰林院編修,後在李自成偽政權中任偽宏文館修撰。
楊廷鑒
楊廷鑒,字冰如,號靖山,南直隸武進縣(今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人。他是崇禎癸未年(公元1643年)的狀元,官至翰林院修撰。李自成攻占北京後,楊廷鑒剪掉頭發以圖逃脫,但未能成功,最終投降偽政權,被授予偽宏文館修撰之職。有記載說,偽宰相牛金星曾推薦楊廷鑒與周鍾一同草擬詔書,兩人互相爭著起草,幾乎到了動手的地步。
作為狀元卻淪落至此,被載入史冊,難道不覺得羞愧嗎?由此看來,名望是上天所忌諱的,不是什麽人都能享有,隻有有福之人方能承受得起。
張之奇
張之奇,江西建昌府新城縣(今江西省撫州市黎川縣)人,崇禎戊辰年(公元1628年)進士,官至翰林院簡討,後在偽政權中任偽宏文館編修。各方麵從逆名單記錄都一致,唯有《國變錄》誤將其記為偽順慶府府尹。
劉世芳
劉世芳,陝西延安府膚施縣(今陝西省延安市寶塔區)人,崇禎庚辰年(公元1640年)進士,官至翰林院簡討,後在偽政權中任偽宏文館編修。《公道單》中誤將其記為偽府尹。
梁兆陽
梁兆陽,廣東廣州府番禺縣(今廣東省廣州市)人。他是崇禎庚辰年(公元1640年)進士,官至翰林院簡討,後在李自成建立的偽政權中任偽兵部侍郎。二十日,梁兆陽首先倡議捐獻財物作為軍餉,與同樣尋求在新朝任職的同僚各自捐獻五千兩銀子,並委托宋企郊先行遞交申請。二十三日,梁兆陽被李自成召見,他叩頭說道:“先帝並無重大失德之處,隻是因剛愎自用,導致君臣之間溝通不暢,最終導致民眾陷入水深火熱之中,災禍接踵而至。”李自成迴應道:“我隻是為了拯救這些受苦的百姓,才起兵造反。”梁兆陽立即叩頭迴應:“皇帝您拯救人民於水火之中,從陝西進入山西,經恆山、代郡直達京師,一路上兵不血刃,所向披靡,百姓皆以簞食壺漿迎接您的仁義王者之師。您真是神武而不嗜殺,其仁德堪比唐堯、虞舜,遠超商湯、周武王等古代聖王。我在這樣一個太平盛世有幸得遇明主,怎敢不盡心竭力,以報答您的知遇之恩。”李自成聽後大喜,留梁兆陽坐下品茶,態度極為親切。梁兆陽起身告辭時,向李自成深深鞠躬,李自成也迴以鞠躬禮。梁兆陽站直身體後,李自成仍未起身,於是他又再次鞠躬退出。梁兆陽將這次召見的經曆告訴了他的門生貢士伍世魁,伍世魁又將此事廣為傳播。此後,梁兆陽又被李自成召見了一次,但具體內容沒有流傳下來。梁兆陽,字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