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吳繼善
穿越必備:白話明季北略那點事 作者:明溪漱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吳繼善,字誌衍,是南直隸太倉(今屬江蘇)人。他在崇禎丁醜年(公元1637年)考中進士,被任命為慈溪縣知縣。然而,不久後因母親去世,他離職迴鄉丁憂。到了崇禎壬午年(公元1642年),守喪期滿,他被補任四川成都知縣。此時,荊襄地區已經失陷,長江與湖北之間的交通中斷,親朋好友都勸他暫且留在家鄉,不必冒險前往成都赴任。但吳繼善認為這是他的職責所在,作為臣子,豈能因個人安危而推諉使命,於是毅然決定穿越艱難險阻,前往四川上任。
抵達成都後,吳繼善立即拜見蜀王,請求調撥府庫資金以籌備防禦措施。當時蜀地形勢已十分危急,而蜀王府中積累了數百萬金帛財物,蜀王卻猶豫不決,不予響應。吳繼善便致信給同鄉、時任翰林的吳偉業,指出當前局勢已無可挽救,自己決心在此地以身殉職。
崇禎甲申年(公元1644年)三月,成都城被賊軍攻破,吳繼善被捕,但他毫不畏懼,痛罵敵軍不止,最終被殘忍地肢解而死。他的妻子周氏及子孫也都一同殉難,家中僅有一名仆人五郎僥幸逃脫。五郎悲憤地說:“主人和主母都已經犧牲,我於情義上不能獨自偷生。”於是他也慷慨激昂地痛罵敵人,直至在主人身邊壯烈殉節。吳家一門共有四十多人在這場浩劫中遇難,當時是十一月二十五日。
吳繼善才識淵博,思維敏捷,過目不忘,對書籍一看就能記住主要內容。他精通《春秋》經學,研治《左傳》、《公羊傳》、《穀梁傳》以及通史、漢代諸大家的著作,後來又廣泛涉獵齊梁文學,擅長詩歌創作,精於書法,尤其喜愛繪畫,畫風有元人之韻。此外,他還通曉各種娛樂技藝,如樗蒲(古代一種棋類遊戲)、六博(古代一種棋戲)、彈琴、蹴鞠(古代足球運動),無所不通。當時,以張溥為首的複古學派在東南地區影響深遠,吸引了全國眾多文人士子紛至遝來。吳繼善生性好客,每日設宴款待賓客,使客人感到如歸家般親切。酒過三巡之後,席間討論熱烈,大家妙語連珠,常常夾雜著詼諧的玩笑,他總是謙遜地與同宗的吳偉業、吳克孝、吳國傑等人互相切磋學問、砥礪品行。
吳繼善一生秉持高尚的誌節,熱衷於救助他人於危難之中。當他剛剛考中進士時,恰逢家鄉有人匿名告密,誣陷張溥,形勢一度非常嚴峻。唯有吳繼善挺身而出,積極營救,最終幫助張溥免受其害。在家侍奉父親時,他日夜照料,親自煎熬湯藥,清洗馬桶,甚至連續數十日衣不解帶。父親去世後,他悲痛欲絕,嚴格按照禮製辦理喪事,盡心盡力,人們稱讚他為孝子。他對長兄恭敬有加,對待兩位弟弟如同朋友一般,沒有絲毫隔閡,性格豪爽開朗,不拘小節。有一次他遊曆黃山,登上絕頂,感慨萬分,長嘯道:“如今天下即將陷入動蕩,大丈夫應當習慣勞苦,勇於擔當艱難重任,為國家奔波效力,就如同攀登這樣的高山一樣。”由此可見他矢誌報效國家的決心與毅力。
吳繼善死後沒有留下兒子,由吳國傑料理其身後事,並讓自己的小兒子承繼吳繼善的香火祭祀。
這裏是依據吳偉業所撰寫的記載來記錄此事。然而其他文獻中有提到吳繼善投降敵人的說法。對此應當再次進行查考核實。
抵達成都後,吳繼善立即拜見蜀王,請求調撥府庫資金以籌備防禦措施。當時蜀地形勢已十分危急,而蜀王府中積累了數百萬金帛財物,蜀王卻猶豫不決,不予響應。吳繼善便致信給同鄉、時任翰林的吳偉業,指出當前局勢已無可挽救,自己決心在此地以身殉職。
崇禎甲申年(公元1644年)三月,成都城被賊軍攻破,吳繼善被捕,但他毫不畏懼,痛罵敵軍不止,最終被殘忍地肢解而死。他的妻子周氏及子孫也都一同殉難,家中僅有一名仆人五郎僥幸逃脫。五郎悲憤地說:“主人和主母都已經犧牲,我於情義上不能獨自偷生。”於是他也慷慨激昂地痛罵敵人,直至在主人身邊壯烈殉節。吳家一門共有四十多人在這場浩劫中遇難,當時是十一月二十五日。
吳繼善才識淵博,思維敏捷,過目不忘,對書籍一看就能記住主要內容。他精通《春秋》經學,研治《左傳》、《公羊傳》、《穀梁傳》以及通史、漢代諸大家的著作,後來又廣泛涉獵齊梁文學,擅長詩歌創作,精於書法,尤其喜愛繪畫,畫風有元人之韻。此外,他還通曉各種娛樂技藝,如樗蒲(古代一種棋類遊戲)、六博(古代一種棋戲)、彈琴、蹴鞠(古代足球運動),無所不通。當時,以張溥為首的複古學派在東南地區影響深遠,吸引了全國眾多文人士子紛至遝來。吳繼善生性好客,每日設宴款待賓客,使客人感到如歸家般親切。酒過三巡之後,席間討論熱烈,大家妙語連珠,常常夾雜著詼諧的玩笑,他總是謙遜地與同宗的吳偉業、吳克孝、吳國傑等人互相切磋學問、砥礪品行。
吳繼善一生秉持高尚的誌節,熱衷於救助他人於危難之中。當他剛剛考中進士時,恰逢家鄉有人匿名告密,誣陷張溥,形勢一度非常嚴峻。唯有吳繼善挺身而出,積極營救,最終幫助張溥免受其害。在家侍奉父親時,他日夜照料,親自煎熬湯藥,清洗馬桶,甚至連續數十日衣不解帶。父親去世後,他悲痛欲絕,嚴格按照禮製辦理喪事,盡心盡力,人們稱讚他為孝子。他對長兄恭敬有加,對待兩位弟弟如同朋友一般,沒有絲毫隔閡,性格豪爽開朗,不拘小節。有一次他遊曆黃山,登上絕頂,感慨萬分,長嘯道:“如今天下即將陷入動蕩,大丈夫應當習慣勞苦,勇於擔當艱難重任,為國家奔波效力,就如同攀登這樣的高山一樣。”由此可見他矢誌報效國家的決心與毅力。
吳繼善死後沒有留下兒子,由吳國傑料理其身後事,並讓自己的小兒子承繼吳繼善的香火祭祀。
這裏是依據吳偉業所撰寫的記載來記錄此事。然而其他文獻中有提到吳繼善投降敵人的說法。對此應當再次進行查考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