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史可敬叛降獻忠、 趙某歸獻忠
穿越必備:白話明季北略那點事 作者:明溪漱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史可敬叛降獻忠
史可敬,長沙人氏,通過科舉考試中進士後晉升為給事中。因遭遇丁艱而在家守孝,期間在鄉裏橫行霸道,引起鄉人憤恨,有人搗毀了他的房屋。史可敬為報複鄉人,決意投靠張獻忠。張獻忠接納了他,並授予其都憲之職,令其鎮守常德地區。史可敬在常德任職期間,濫殺無辜,當地深受其害的百姓無不咬牙切齒。張獻忠撤離後,當地百姓立刻將史可敬捆綁起來,將其交給官軍,並搜出了他寫給張獻忠的手書,這些信件中詳述了他為張獻忠策劃奪取辰、沅、靖等地的計策。信件中,史可敬對張獻忠的稱唿諸如“陛下”、“新朝”、“聖主”,在公文與表章中均有體現。史可敬被解送後,偏沅巡撫判處他笞刑七十,並將其投入靖州監獄。獄中共有五名偽官,史可敬便是其中之一。
趙某歸獻忠
趙某,長沙人士,其力氣超群,能夠倒拖著兩隻水牛行走。崇禎年間,他高中武進士,正當他北上赴任之際,途中遭遇一夥強盜,趙某出手擊殺了數人,才得以脫險。迴到家鄉後,他得知盜匪勢力日益猖獗,擔心遭到報複,於是選擇隱居,避免外出招惹是非。
至崇禎年間,張獻忠率軍侵犯長沙,其部下兵士分為數十隊,四處劫掠糧食。某日,他們意外遭遇了趙某,被趙某猛烈攻擊,紛紛敗逃,迴到營地後也不敢聲張。不久,賊寇又增派百餘人前往,意圖報複。趙某聞訊大怒,聲稱之前隻是懲戒他們以示警告,如今將要徹底消滅這股勢力。他揮舞利刃,氣勢逼人,盜賊們畏懼他的勇猛,各自驚慌失措地退去,並將此事報告給張獻忠。
張獻忠聽聞此事,意識到趙某乃難得的將才,便派遣騎兵攜帶厚禮前往迎接。趙某料想盜賊離去後必會糾集更多人馬卷土重來,於是整裝待發,磨礪兵器,嚴陣以待。果不其然,不久之後,道路上旌旗飄揚,車馬如雲,鼓樂開道,武士簇擁,金銀財寶陳列於庭,使者謙恭有禮,前來誠邀趙某加入。趙某對這突如其來的厚遇感到意外且欣喜,於是決定投效張獻忠。
當時,張獻忠麾下已有幾位勇猛之士,均被收為義子,並賜予姓氏,封為王侯。按先後順序,趙某本應位列末席,但趙某自恃武藝出眾,提出通過比武較量來確定各自爵位的高低。孫可望聽聞此議,主動請纓與趙某一較高下。張獻忠擔心比武造成傷亡,便命二人隻進行徒手格鬥。
比武開始,兩人各乘一馬,東西對立,互相打量,都不敢輕易進攻。良久,隨著一聲鼓響,兩馬相對衝出,趙某估計孫可望會舉手攻擊,不料孫可望策馬直衝而來,卻並未舉手,而是並轡貼近趙某,突然以肩臂一推,趙某措手不及,從馬上跌落。然而,憑借其強大的力量,趙某雙腳夾住馬鞍,身體竟然從馬腹下穿過,瞬間又躍上馬背,整個過程並未觸地,其矯健敏捷令人驚歎。
張獻忠目睹此景,認為孫可望雖勝,實則依靠智巧而非純粹的力量對決,於是命二人再比一場。第二次較量中,兩人像上一次一樣騎馬衝刺,趙某趁孫可望靠近之際,一把將其抱住並舉起,使其雙腳離地,孫可望坐騎頓時失去負載,空鞍飛奔而去。全場軍士為之喝彩,張獻忠等人也大加讚賞,遂封趙某為二王,孫可望為三王,李定國為四王。從此,軍中尊稱趙某為“二千歲”,孫可望為“三千歲”,李定國為“四千歲”。
後來,張獻忠計劃進軍四川,擔憂軍士攜帶家眷,路途險峻難以行進,便秘密與眾將領商議殺掉所有將士的妻妾。眾人麵露難色,唯有趙某率先殺死自己的妻子兒女以表忠誠。此舉深得張獻忠歡心。入川一段時間後,張獻忠突然精神失常,召趙某前來,命其跪下。趙某不解,問道:“小臣有何罪過,為何如此責罰?”張獻忠命左右四人以刀劍在趙某背部畫出棋盤,趙某就此喪命。旁觀官員皆驚愕不已,萌生退意。原來是張獻忠察覺局勢不穩,遂將王位傳給孫可望。孫可望後來暗中毒殺了張獻忠,從而掌握了軍隊的最高權力。
趙某雖勇猛無比,若得朝廷重用,完全能夠成為地方的屏障,保境安民,然而他卻投身張獻忠,使張獻忠如虎添翼,助其為虐。但是
甚至不惜殺害妻兒以取悅主上。如此之人,最終落得如此下場,實屬咎由自取。
史可敬,長沙人氏,通過科舉考試中進士後晉升為給事中。因遭遇丁艱而在家守孝,期間在鄉裏橫行霸道,引起鄉人憤恨,有人搗毀了他的房屋。史可敬為報複鄉人,決意投靠張獻忠。張獻忠接納了他,並授予其都憲之職,令其鎮守常德地區。史可敬在常德任職期間,濫殺無辜,當地深受其害的百姓無不咬牙切齒。張獻忠撤離後,當地百姓立刻將史可敬捆綁起來,將其交給官軍,並搜出了他寫給張獻忠的手書,這些信件中詳述了他為張獻忠策劃奪取辰、沅、靖等地的計策。信件中,史可敬對張獻忠的稱唿諸如“陛下”、“新朝”、“聖主”,在公文與表章中均有體現。史可敬被解送後,偏沅巡撫判處他笞刑七十,並將其投入靖州監獄。獄中共有五名偽官,史可敬便是其中之一。
趙某歸獻忠
趙某,長沙人士,其力氣超群,能夠倒拖著兩隻水牛行走。崇禎年間,他高中武進士,正當他北上赴任之際,途中遭遇一夥強盜,趙某出手擊殺了數人,才得以脫險。迴到家鄉後,他得知盜匪勢力日益猖獗,擔心遭到報複,於是選擇隱居,避免外出招惹是非。
至崇禎年間,張獻忠率軍侵犯長沙,其部下兵士分為數十隊,四處劫掠糧食。某日,他們意外遭遇了趙某,被趙某猛烈攻擊,紛紛敗逃,迴到營地後也不敢聲張。不久,賊寇又增派百餘人前往,意圖報複。趙某聞訊大怒,聲稱之前隻是懲戒他們以示警告,如今將要徹底消滅這股勢力。他揮舞利刃,氣勢逼人,盜賊們畏懼他的勇猛,各自驚慌失措地退去,並將此事報告給張獻忠。
張獻忠聽聞此事,意識到趙某乃難得的將才,便派遣騎兵攜帶厚禮前往迎接。趙某料想盜賊離去後必會糾集更多人馬卷土重來,於是整裝待發,磨礪兵器,嚴陣以待。果不其然,不久之後,道路上旌旗飄揚,車馬如雲,鼓樂開道,武士簇擁,金銀財寶陳列於庭,使者謙恭有禮,前來誠邀趙某加入。趙某對這突如其來的厚遇感到意外且欣喜,於是決定投效張獻忠。
當時,張獻忠麾下已有幾位勇猛之士,均被收為義子,並賜予姓氏,封為王侯。按先後順序,趙某本應位列末席,但趙某自恃武藝出眾,提出通過比武較量來確定各自爵位的高低。孫可望聽聞此議,主動請纓與趙某一較高下。張獻忠擔心比武造成傷亡,便命二人隻進行徒手格鬥。
比武開始,兩人各乘一馬,東西對立,互相打量,都不敢輕易進攻。良久,隨著一聲鼓響,兩馬相對衝出,趙某估計孫可望會舉手攻擊,不料孫可望策馬直衝而來,卻並未舉手,而是並轡貼近趙某,突然以肩臂一推,趙某措手不及,從馬上跌落。然而,憑借其強大的力量,趙某雙腳夾住馬鞍,身體竟然從馬腹下穿過,瞬間又躍上馬背,整個過程並未觸地,其矯健敏捷令人驚歎。
張獻忠目睹此景,認為孫可望雖勝,實則依靠智巧而非純粹的力量對決,於是命二人再比一場。第二次較量中,兩人像上一次一樣騎馬衝刺,趙某趁孫可望靠近之際,一把將其抱住並舉起,使其雙腳離地,孫可望坐騎頓時失去負載,空鞍飛奔而去。全場軍士為之喝彩,張獻忠等人也大加讚賞,遂封趙某為二王,孫可望為三王,李定國為四王。從此,軍中尊稱趙某為“二千歲”,孫可望為“三千歲”,李定國為“四千歲”。
後來,張獻忠計劃進軍四川,擔憂軍士攜帶家眷,路途險峻難以行進,便秘密與眾將領商議殺掉所有將士的妻妾。眾人麵露難色,唯有趙某率先殺死自己的妻子兒女以表忠誠。此舉深得張獻忠歡心。入川一段時間後,張獻忠突然精神失常,召趙某前來,命其跪下。趙某不解,問道:“小臣有何罪過,為何如此責罰?”張獻忠命左右四人以刀劍在趙某背部畫出棋盤,趙某就此喪命。旁觀官員皆驚愕不已,萌生退意。原來是張獻忠察覺局勢不穩,遂將王位傳給孫可望。孫可望後來暗中毒殺了張獻忠,從而掌握了軍隊的最高權力。
趙某雖勇猛無比,若得朝廷重用,完全能夠成為地方的屏障,保境安民,然而他卻投身張獻忠,使張獻忠如虎添翼,助其為虐。但是
甚至不惜殺害妻兒以取悅主上。如此之人,最終落得如此下場,實屬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