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袁崇煥守寧遠、毛文龍安州之戰、趙率教守錦州
穿越必備:白話明季北略那點事 作者:明溪漱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袁崇煥守寧遠
袁崇煥,字自如,廣西梧州府藤縣人,於萬曆己未年(公元1619年)考中進士。天啟六年丙寅(公元1626年),他擔任巡撫遼東,駐守寧遠。正月初四,突然傳來後金軍隊大舉入境的消息。初十之後,敵軍晝夜兼程,以急行軍的方式迅速抵達寧遠。當時敵軍士馬疲憊不堪,害怕袁崇煥的軍隊出城迎戰,於是都在馬佛寺坐下休息。袁崇煥與總兵滿桂、趙率教、左輔等人,決定關閉城門,堅守不出。不久,敵軍包圍了寧遠城,騎兵大約有兩萬,他們使用鐵皮包裹的車輛撞擊城牆,聲音轟然作響。時間久了,城牆被撞擊得搖晃破碎。敵軍還使用一種類似雲梯且比城牆還要高的器械撞擊城牆,頂端用木板遮蔽,士兵藏在下麵,挖掘城牆根基,試圖使城牆倒塌。同時利用長梯放置石頭沿城牆邊緣砸向城下,導致守城士兵傷亡慘重。經過長時間的攻城,城牆根基都被挖成了凹槽,敵軍躲在深處挖掘城牆,守城士兵用石頭還擊,又鞭長莫及。眼看城池即將被攻破,全城百姓都非常恐懼,紛紛抱怨:“袁大人為了自己一個人,害了我們全城百姓。”
此時,有一位通判是浙江人,很有智謀。他急忙製造火藥,但沒有裝入炮中,而是均勻地撒在蘆花褥子和被單上,卷起來,號稱“萬人敵”。火藥剛剛製成,這位通判準備試驗效果,不料火星飛濺到他的胡須上,瞬間引火燒身,當場死亡。這種“萬人敵”一旦沾上一點火星,就會引發劇烈爆炸,其威力如此之大。守城士兵用這種“萬人敵”扔向城下敵軍。敵軍正在攻城,突然看見滿地都是被褥,非常高興,紛紛衝出來搶奪。守城士兵見狀,立即用火箭、硝黃等易燃物扔向被褥,火勢迅速蔓延,越撲越大,所到之處,無不燒焦,共燒死敵軍數千人。敵軍進攻受挫,隻好解除對寧遠的包圍。敵軍質問李永芳:“你說這座城很容易攻破,為何如此難以攻克?”隨後撤軍。敵軍深入寧遠附近共待了二十天。
全城百姓感激涕零,集體向袁崇煥、滿桂等人叩謝救命之恩。二月,遼東經略高第上報捷報,袁崇煥被升為僉都禦史,滿桂、趙率教、左輔等人也各有晉升賞賜。
順治十五年戊戌(1658年)八月十二日,我的先父說,他當年在滁州遇到一位販賣花椒的客商,客商自稱住在寧遠城,曾在鼓樓前開店,親身經曆過那次圍城,所以對這些事情非常清楚。這些都是其他書中未曾詳述的內容。
敵軍撤退後,便在沈陽練兵,準備再次進攻寧遠。第二年六月,敵軍再次攻打寧遠。滿桂等人奮力抵抗,最終將敵軍擊退。
《頌天臚筆》一書曾記載:“天啟丙寅年(公元1626年)正月,後金數萬人渡過遼河,其中最為勇猛無敵的是身穿兩層鐵甲、被稱為“鐵頭子”的士卒。三坌到寧遠共有四百多裏路程,沿途六七個城池的明軍士卒和馬匹已全部撤入寧遠城內。正月二十三日,敵軍在城下排列陣營,次日開始進攻東門,他們推著堅固的攻城車撞擊城牆,車體用數寸厚的木板覆蓋,外麵蒙上生牛皮,健壯士兵藏在車下,用錘子和鑿子破壞十多裏長的城牆,守城士兵的箭矢和石頭都無法阻擋,敵軍後方還簇擁著鐵騎,李永芳嚴厲督戰。寧遠城內架設了十一門西洋大炮,從城牆上持續發射炮彈,每一炮擊中敵軍,都能造成方圓數裏內的人員傷亡。但是炮彈無法直接打擊到城牆下的敵軍,於是守城士兵將草秸捆紮起來,塗上油脂和硫磺,點燃後投向敵軍。攻城車密集排列,無法展開,許多敵軍被燒死。有十幾名穿著華麗服飾的敵軍將領被擊斃,他們就是所謂的固山、牛錄等顯貴將領。敵軍於是撤退。守城士兵派出五十名敢死隊員用繩索沿城而下,收集了十幾萬枝箭矢,發現城牆上大大小小的洞有七十多個,同時,硝石硫磺庫的儲備也已經耗盡。當時的情形真是危險至極啊!”
毛文龍安州之戰
毛文龍駐紮皮島時,一邊與朝鮮保持聯絡,一邊積極招撫遼東地區的百姓,並時常派遣流動軍隊在海上活動,以牽製後金軍隊,使其無法深入山海關一帶。天啟四年(公元1624年)七月初二,後金軍派人與毛文龍商議和談。李永芳送來一封手書,表示毛文龍在遼東未遭屠殺的家族成員將得到優待,試圖誘使毛文龍背叛明朝,並承諾共同瓜分明朝土地等。毛文龍派官員將敵軍使者及李永芳手書一並呈報給朝廷。朝廷對毛文龍加封為左都督,賞賜大紅蟒袍一件和五十兩銀子。參將陳繼善、汪崇孝,遊擊將軍陳希順、李鉞、時可達、王輔、朱家能、毛承祿、程尤,都司僉書許武、元頂選、李鑣、張舉等人,均被批準實授相應官職。參謀葛應貞、王命卿被加封為都司。僉書解俘官、周世登、蘇萬良被實授為守備。朝廷每年運米二十萬石供給毛文龍部。
到了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四月,後金軍三萬人進攻朝鮮郭山,殺死朝鮮軍隊六萬人,燒毀糧食一百萬石。李永芳、賀世賢、麻城塔等人又攻打朝廷乂州,毛文龍派遣參將毛承祿、陳繼盛等率領一萬五千兵馬前往救援,派張曉率一萬人設伏,自己統率八千兵馬作為後援,在安州與敵軍交戰。敵軍戰況不利,被迫撤退八裏之遠,毛文龍與曲承恩合力斬殺敵軍七名將領並圍困敵軍,敵軍被迫向北撤退。毛文龍進入安州等地安撫百姓,迴到島上後奏報了此次勝利的消息。
趙率教守錦州
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五月十一日清晨辰時,後金軍十多萬部隊抵達錦州城外,四麵分布紮營,並分兵兩路,輪流交替對錦州西北兩麵發起猛烈進攻。總督趙率教與總兵左輔、副總兵朱梅一道竭力督促各營將領共同進行抵抗,炮火、箭矢如暴雨般傾瀉而下,從早晨辰時一直持續到傍晚戌時,雙方死傷慘重。期間一顆流星猶如大鬥從天而降,墜地時聲勢驚人,宛如天崩地裂,使得所有人整夜驚恐不安。
直到五鼓時分,敵軍終於撤兵,錦州之圍得以解除。隨後敵軍向東行進至小淩河紮營,並留下精兵斷後。在這場戰役中,雙方進行了三次大規模激戰,明軍取得三次重大勝利,期間連續二十五天小規模戰鬥不斷,每日都有交鋒。可惜的事,後來趙率教在遵化之戰中不幸戰敗身亡。
譯者注:1.原文中的“垣墉”,指城牆的基礎結構,包括城牆主體(垣)和兩側的牆垛(墉)等。
2.袁崇煥、毛文龍和趙率教等明朝將領在遼東戰場上的表現,對於明朝在與後金的較量中維持一定的軍事平衡,延緩後金南下的步伐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由於明朝內部政治腐敗、黨爭不斷、財政拮據等多種因素,這些將領的努力並未能從根本上改變遼東戰局的整體走向。從現代視角審視,這些戰役對於研究明朝末年邊疆防禦策略、軍事科技的應用以及中央與地方關係等諸多方麵,提供了豐富的曆史素材。
袁崇煥,字自如,廣西梧州府藤縣人,於萬曆己未年(公元1619年)考中進士。天啟六年丙寅(公元1626年),他擔任巡撫遼東,駐守寧遠。正月初四,突然傳來後金軍隊大舉入境的消息。初十之後,敵軍晝夜兼程,以急行軍的方式迅速抵達寧遠。當時敵軍士馬疲憊不堪,害怕袁崇煥的軍隊出城迎戰,於是都在馬佛寺坐下休息。袁崇煥與總兵滿桂、趙率教、左輔等人,決定關閉城門,堅守不出。不久,敵軍包圍了寧遠城,騎兵大約有兩萬,他們使用鐵皮包裹的車輛撞擊城牆,聲音轟然作響。時間久了,城牆被撞擊得搖晃破碎。敵軍還使用一種類似雲梯且比城牆還要高的器械撞擊城牆,頂端用木板遮蔽,士兵藏在下麵,挖掘城牆根基,試圖使城牆倒塌。同時利用長梯放置石頭沿城牆邊緣砸向城下,導致守城士兵傷亡慘重。經過長時間的攻城,城牆根基都被挖成了凹槽,敵軍躲在深處挖掘城牆,守城士兵用石頭還擊,又鞭長莫及。眼看城池即將被攻破,全城百姓都非常恐懼,紛紛抱怨:“袁大人為了自己一個人,害了我們全城百姓。”
此時,有一位通判是浙江人,很有智謀。他急忙製造火藥,但沒有裝入炮中,而是均勻地撒在蘆花褥子和被單上,卷起來,號稱“萬人敵”。火藥剛剛製成,這位通判準備試驗效果,不料火星飛濺到他的胡須上,瞬間引火燒身,當場死亡。這種“萬人敵”一旦沾上一點火星,就會引發劇烈爆炸,其威力如此之大。守城士兵用這種“萬人敵”扔向城下敵軍。敵軍正在攻城,突然看見滿地都是被褥,非常高興,紛紛衝出來搶奪。守城士兵見狀,立即用火箭、硝黃等易燃物扔向被褥,火勢迅速蔓延,越撲越大,所到之處,無不燒焦,共燒死敵軍數千人。敵軍進攻受挫,隻好解除對寧遠的包圍。敵軍質問李永芳:“你說這座城很容易攻破,為何如此難以攻克?”隨後撤軍。敵軍深入寧遠附近共待了二十天。
全城百姓感激涕零,集體向袁崇煥、滿桂等人叩謝救命之恩。二月,遼東經略高第上報捷報,袁崇煥被升為僉都禦史,滿桂、趙率教、左輔等人也各有晉升賞賜。
順治十五年戊戌(1658年)八月十二日,我的先父說,他當年在滁州遇到一位販賣花椒的客商,客商自稱住在寧遠城,曾在鼓樓前開店,親身經曆過那次圍城,所以對這些事情非常清楚。這些都是其他書中未曾詳述的內容。
敵軍撤退後,便在沈陽練兵,準備再次進攻寧遠。第二年六月,敵軍再次攻打寧遠。滿桂等人奮力抵抗,最終將敵軍擊退。
《頌天臚筆》一書曾記載:“天啟丙寅年(公元1626年)正月,後金數萬人渡過遼河,其中最為勇猛無敵的是身穿兩層鐵甲、被稱為“鐵頭子”的士卒。三坌到寧遠共有四百多裏路程,沿途六七個城池的明軍士卒和馬匹已全部撤入寧遠城內。正月二十三日,敵軍在城下排列陣營,次日開始進攻東門,他們推著堅固的攻城車撞擊城牆,車體用數寸厚的木板覆蓋,外麵蒙上生牛皮,健壯士兵藏在車下,用錘子和鑿子破壞十多裏長的城牆,守城士兵的箭矢和石頭都無法阻擋,敵軍後方還簇擁著鐵騎,李永芳嚴厲督戰。寧遠城內架設了十一門西洋大炮,從城牆上持續發射炮彈,每一炮擊中敵軍,都能造成方圓數裏內的人員傷亡。但是炮彈無法直接打擊到城牆下的敵軍,於是守城士兵將草秸捆紮起來,塗上油脂和硫磺,點燃後投向敵軍。攻城車密集排列,無法展開,許多敵軍被燒死。有十幾名穿著華麗服飾的敵軍將領被擊斃,他們就是所謂的固山、牛錄等顯貴將領。敵軍於是撤退。守城士兵派出五十名敢死隊員用繩索沿城而下,收集了十幾萬枝箭矢,發現城牆上大大小小的洞有七十多個,同時,硝石硫磺庫的儲備也已經耗盡。當時的情形真是危險至極啊!”
毛文龍安州之戰
毛文龍駐紮皮島時,一邊與朝鮮保持聯絡,一邊積極招撫遼東地區的百姓,並時常派遣流動軍隊在海上活動,以牽製後金軍隊,使其無法深入山海關一帶。天啟四年(公元1624年)七月初二,後金軍派人與毛文龍商議和談。李永芳送來一封手書,表示毛文龍在遼東未遭屠殺的家族成員將得到優待,試圖誘使毛文龍背叛明朝,並承諾共同瓜分明朝土地等。毛文龍派官員將敵軍使者及李永芳手書一並呈報給朝廷。朝廷對毛文龍加封為左都督,賞賜大紅蟒袍一件和五十兩銀子。參將陳繼善、汪崇孝,遊擊將軍陳希順、李鉞、時可達、王輔、朱家能、毛承祿、程尤,都司僉書許武、元頂選、李鑣、張舉等人,均被批準實授相應官職。參謀葛應貞、王命卿被加封為都司。僉書解俘官、周世登、蘇萬良被實授為守備。朝廷每年運米二十萬石供給毛文龍部。
到了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四月,後金軍三萬人進攻朝鮮郭山,殺死朝鮮軍隊六萬人,燒毀糧食一百萬石。李永芳、賀世賢、麻城塔等人又攻打朝廷乂州,毛文龍派遣參將毛承祿、陳繼盛等率領一萬五千兵馬前往救援,派張曉率一萬人設伏,自己統率八千兵馬作為後援,在安州與敵軍交戰。敵軍戰況不利,被迫撤退八裏之遠,毛文龍與曲承恩合力斬殺敵軍七名將領並圍困敵軍,敵軍被迫向北撤退。毛文龍進入安州等地安撫百姓,迴到島上後奏報了此次勝利的消息。
趙率教守錦州
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五月十一日清晨辰時,後金軍十多萬部隊抵達錦州城外,四麵分布紮營,並分兵兩路,輪流交替對錦州西北兩麵發起猛烈進攻。總督趙率教與總兵左輔、副總兵朱梅一道竭力督促各營將領共同進行抵抗,炮火、箭矢如暴雨般傾瀉而下,從早晨辰時一直持續到傍晚戌時,雙方死傷慘重。期間一顆流星猶如大鬥從天而降,墜地時聲勢驚人,宛如天崩地裂,使得所有人整夜驚恐不安。
直到五鼓時分,敵軍終於撤兵,錦州之圍得以解除。隨後敵軍向東行進至小淩河紮營,並留下精兵斷後。在這場戰役中,雙方進行了三次大規模激戰,明軍取得三次重大勝利,期間連續二十五天小規模戰鬥不斷,每日都有交鋒。可惜的事,後來趙率教在遵化之戰中不幸戰敗身亡。
譯者注:1.原文中的“垣墉”,指城牆的基礎結構,包括城牆主體(垣)和兩側的牆垛(墉)等。
2.袁崇煥、毛文龍和趙率教等明朝將領在遼東戰場上的表現,對於明朝在與後金的較量中維持一定的軍事平衡,延緩後金南下的步伐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由於明朝內部政治腐敗、黨爭不斷、財政拮據等多種因素,這些將領的努力並未能從根本上改變遼東戰局的整體走向。從現代視角審視,這些戰役對於研究明朝末年邊疆防禦策略、軍事科技的應用以及中央與地方關係等諸多方麵,提供了豐富的曆史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