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頁
[歷史同人] 在大秦當完美太子 作者:無字驚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個不能給殿下看見。
史官立刻決定死道友不死貧道:
「殿下,我那本隨筆有了新增的內容,您要不要看?」
隨筆裏記錄的都是各家八卦,有一些他記得的就直接和殿下分享了。不過各家八卦太多,總有他沒記住的,這些就得翻看記錄才能想起來。
扶蘇立刻伸手:
「給孤看看。」
新一冊的《史菅隨筆》奉上,扶蘇先翻到了蒙毅篇。可惜,蒙毅家最近沒什麽八卦可供記載。
接著又去翻別人的篇章。
不得不說,篇幅最多的還得是王綰和李斯。
王綰是因為去年已經致仕了,閑在家裏沒事幹,就容易鬧出動靜來。李斯則是因為家裏人多,還都和宗室沾親帶故,消息根本瞞不住。
像李斯他長子李由娶的就是宗室女。
始皇帝看重李斯,和他結親時自然不會挑偏遠的落魄宗室。所以李斯家中的兒媳、女婿之類的,全是和王室關係很近的親戚。
既然關係近,難免來往多些。有些人比較有臉麵,家裏人就經常能覲見太子,史官跟著太子吃了不少瓜。
有時候太子沒空搭理他們,就會派侍者過去應付。史官得到太子的準許,可以湊過去旁聽。
大部分事情扶蘇都聽過,少數他忘了問的,侍者見不是大事、殿下又忙,就幹脆不說了。
這會兒扶蘇翻了一會兒,很快翻到了他沒見過的新瓜。
王綰那邊多是怎麽教育兒子、培養孫輩,想讓兒孫趕超李家的故事。翻來覆去就那些,沒什麽好看的。
李斯不同,他最近又和老妻鬧矛盾了。
起因是上迴太子說李斯年紀大了,以後致仕正好給年輕人讓位。李斯去找了始皇帝求安慰,始皇陛下表示太子雖然說話難聽但很中肯,愛卿不要往心裏去。
李斯:???
中肯在哪裏?陛下你倒是說說中肯在哪裏?
這話跟直接說「你別生氣,我兒子就是愛瞎說大實話」有什麽區別?!
反正李斯很鬱悶,迴家之後就跟老妻抱怨了此事。
他認為陛下這是被太子帶壞了,以前陛下遇到這樣的事情都是說「愛卿不必多慮,朕絕對不會為了新人冷落愛卿」的。
現在呢?
現在陛下說話也和太子一樣不中聽了!
李斯不由得懷念起當初那個會撒嬌的王上來。
如今大約也就太子能見到陛下撒嬌了。
李斯覺得自己的抱怨合情合理,雖然他作為臣子不應該抱怨這些。陛下說什麽他就該受著,哪兒那麽多小情緒。
倘若老妻是用這點勸他的,他也就接受了。
可並不是。
李夫人聽完的反應是:
「這話有什麽問題嗎?太子沒說錯,陛下也沒說錯。你個老頭子早該致仕了,正好你前不久不還念叨著沒空和孫兒相處嗎,致仕了空閑就多了。」
李斯氣得說不出話來。
李夫人還道:
「我聽人說,一般君王不會任由一家裏出好幾個高官。你要是不退下來,咱們兒子就隻能一直在郡守的位置上坐著,有沒有這迴事?」
比起丈夫當丞相,那肯定是兒子當丞相更風光。李夫人其實不清楚兒子有沒有封侯拜相的本事,可這不妨礙她做做夢。
李斯:……
李夫人完全沒發現丈夫的氣惱,也有可能是發現了但覺得無所謂。她兒子女兒都爭氣,不用給糟老頭子麵子。
所以李夫人還在叨叨:
「要我說你就是被陛下寵壞了,這點小事也值得你慪氣這麽久。還是說你接受不了自己年紀大了的事實,別人一提你就要氣死?」
李斯終於忍不住了:
「你才年紀大了!」
他雖然六十多了,但他老當益壯,還能為大秦奮鬥十年!
李夫人一句話紮心:
「十年?那也得陛下肯再用你十年。說真的,我都怕你哪天猝死在相位上,連累陛下被人罵刻薄。」
李斯氣得七竅生煙,這次巡遊愣是沒讓他夫人跟來。他想的是你不讓我舒坦,那我也不讓你高興。
然而李夫人已經出門玩過一次了,倒不是很想再來一趟。主要她現在可稀罕南嘉崽崽了,還挺捨不得和外孫分開的。
所以李夫人開開心心地留在了鹹陽,整日去二公子府上帶孩子。李斯的目的沒有達成,出行這麽多天依然耷拉個臉。
扶蘇看完之後點評道:
「原來李丞相是為這事生氣呢。」
接著又想起一件事:
「李斯家裏怎麽搞得跟篩子似的,什麽消息都能傳得出來?這次又是誰說出去的,李斯自己知道消息泄露了嗎?」
史官幸災樂禍:
「這可怪不了別人,他和夫人吵架,夫人還覺得委屈呢。她就是說了幾句大實話,也沒說什麽過分的。」
因而後續兒女們問起母親為何又與父親鬧矛盾了,李夫人就自覺沒什麽不能說的,全給禿嚕出去了。
她隻是告訴了自家兒女,自家兒女為了替父母緩和關係,少不得要和親近之人商量如何解決。
一件事情知道的人多了,那就很難再瞞住。
李姻的婢女進宮來替小公孫領新式玩具的時候,就隨口說了兩句自家主子最近在煩心什麽。
史官立刻決定死道友不死貧道:
「殿下,我那本隨筆有了新增的內容,您要不要看?」
隨筆裏記錄的都是各家八卦,有一些他記得的就直接和殿下分享了。不過各家八卦太多,總有他沒記住的,這些就得翻看記錄才能想起來。
扶蘇立刻伸手:
「給孤看看。」
新一冊的《史菅隨筆》奉上,扶蘇先翻到了蒙毅篇。可惜,蒙毅家最近沒什麽八卦可供記載。
接著又去翻別人的篇章。
不得不說,篇幅最多的還得是王綰和李斯。
王綰是因為去年已經致仕了,閑在家裏沒事幹,就容易鬧出動靜來。李斯則是因為家裏人多,還都和宗室沾親帶故,消息根本瞞不住。
像李斯他長子李由娶的就是宗室女。
始皇帝看重李斯,和他結親時自然不會挑偏遠的落魄宗室。所以李斯家中的兒媳、女婿之類的,全是和王室關係很近的親戚。
既然關係近,難免來往多些。有些人比較有臉麵,家裏人就經常能覲見太子,史官跟著太子吃了不少瓜。
有時候太子沒空搭理他們,就會派侍者過去應付。史官得到太子的準許,可以湊過去旁聽。
大部分事情扶蘇都聽過,少數他忘了問的,侍者見不是大事、殿下又忙,就幹脆不說了。
這會兒扶蘇翻了一會兒,很快翻到了他沒見過的新瓜。
王綰那邊多是怎麽教育兒子、培養孫輩,想讓兒孫趕超李家的故事。翻來覆去就那些,沒什麽好看的。
李斯不同,他最近又和老妻鬧矛盾了。
起因是上迴太子說李斯年紀大了,以後致仕正好給年輕人讓位。李斯去找了始皇帝求安慰,始皇陛下表示太子雖然說話難聽但很中肯,愛卿不要往心裏去。
李斯:???
中肯在哪裏?陛下你倒是說說中肯在哪裏?
這話跟直接說「你別生氣,我兒子就是愛瞎說大實話」有什麽區別?!
反正李斯很鬱悶,迴家之後就跟老妻抱怨了此事。
他認為陛下這是被太子帶壞了,以前陛下遇到這樣的事情都是說「愛卿不必多慮,朕絕對不會為了新人冷落愛卿」的。
現在呢?
現在陛下說話也和太子一樣不中聽了!
李斯不由得懷念起當初那個會撒嬌的王上來。
如今大約也就太子能見到陛下撒嬌了。
李斯覺得自己的抱怨合情合理,雖然他作為臣子不應該抱怨這些。陛下說什麽他就該受著,哪兒那麽多小情緒。
倘若老妻是用這點勸他的,他也就接受了。
可並不是。
李夫人聽完的反應是:
「這話有什麽問題嗎?太子沒說錯,陛下也沒說錯。你個老頭子早該致仕了,正好你前不久不還念叨著沒空和孫兒相處嗎,致仕了空閑就多了。」
李斯氣得說不出話來。
李夫人還道:
「我聽人說,一般君王不會任由一家裏出好幾個高官。你要是不退下來,咱們兒子就隻能一直在郡守的位置上坐著,有沒有這迴事?」
比起丈夫當丞相,那肯定是兒子當丞相更風光。李夫人其實不清楚兒子有沒有封侯拜相的本事,可這不妨礙她做做夢。
李斯:……
李夫人完全沒發現丈夫的氣惱,也有可能是發現了但覺得無所謂。她兒子女兒都爭氣,不用給糟老頭子麵子。
所以李夫人還在叨叨:
「要我說你就是被陛下寵壞了,這點小事也值得你慪氣這麽久。還是說你接受不了自己年紀大了的事實,別人一提你就要氣死?」
李斯終於忍不住了:
「你才年紀大了!」
他雖然六十多了,但他老當益壯,還能為大秦奮鬥十年!
李夫人一句話紮心:
「十年?那也得陛下肯再用你十年。說真的,我都怕你哪天猝死在相位上,連累陛下被人罵刻薄。」
李斯氣得七竅生煙,這次巡遊愣是沒讓他夫人跟來。他想的是你不讓我舒坦,那我也不讓你高興。
然而李夫人已經出門玩過一次了,倒不是很想再來一趟。主要她現在可稀罕南嘉崽崽了,還挺捨不得和外孫分開的。
所以李夫人開開心心地留在了鹹陽,整日去二公子府上帶孩子。李斯的目的沒有達成,出行這麽多天依然耷拉個臉。
扶蘇看完之後點評道:
「原來李丞相是為這事生氣呢。」
接著又想起一件事:
「李斯家裏怎麽搞得跟篩子似的,什麽消息都能傳得出來?這次又是誰說出去的,李斯自己知道消息泄露了嗎?」
史官幸災樂禍:
「這可怪不了別人,他和夫人吵架,夫人還覺得委屈呢。她就是說了幾句大實話,也沒說什麽過分的。」
因而後續兒女們問起母親為何又與父親鬧矛盾了,李夫人就自覺沒什麽不能說的,全給禿嚕出去了。
她隻是告訴了自家兒女,自家兒女為了替父母緩和關係,少不得要和親近之人商量如何解決。
一件事情知道的人多了,那就很難再瞞住。
李姻的婢女進宮來替小公孫領新式玩具的時候,就隨口說了兩句自家主子最近在煩心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