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頁
[歷史同人] 在大秦當完美太子 作者:無字驚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群愚蠢的庶民!
其實要問庶民們為何如此堅信,原因也很簡單。
反賊還要自己去摸索位置,再一點點標註出來,花時間琢磨這到底是什麽圖案。秦國自己安排出去引導輿論的人手就沒必要搞得這麽複雜了,在反賊開口前的許久,先一步奠定了輿論基調。
現在各地都是眾口一詞,反賊怎麽掰得過來?
更何況這些是真是假不重要,對庶民來說重要的是秦王稱帝之後免除了他們不少苛捐雜稅。
新生的秦王朝給了庶民甜頭,而且還承諾後續會有更多優待。人們哪有興趣去管誰當皇帝,他們隻在乎自己日子好不好過。
這些民間的暗中博弈都是後話了。
此刻秦朝君臣還在泰山頂上。
天黑了下山不安全,所以從一開始他們就沒打算直接下山。眾人裹上厚實的衣服抵禦山頂的寒冷,廚子在士兵的幫助下就地生火熱菜。
反正一時半會兒也下不了山了,不如在泰山頂上設個宴,作為對秦朝誕生的慶祝。
宴飲的菜品是提前做好的,擔憂今日不夠冷還取了點冰凍著。不過目前看來是多慮了,反而是化凍費了點功夫。
之前廚子就是在忙著解凍菜品,才騰不出手給大家做東西墊肚子。反正等大宴準備好也能吃上飯,太子也說這個不著急,廚子就沒管。
現在宴席終於準備好了,菜餚如流水般送入各人案前。
山下的臣民都以為君王在山頂祭天,誰想得到他們其實是在野餐。
橋鬆小聲問父親:
「這樣會不會顯得太不尊敬天地了?」
怎麽能在泰山頂上辦宴會呢?
扶蘇振振有詞:
「在這裏辦宴會才顯得尊敬天地,可以邀請天地和泰山神一起宴飲。」
說著他一指父親身後放著菜餚的高台,說那是給天神的座位。
橋鬆嘴角一抽。
平時祖父身後站著的都是侍奉的下人,祖父要是當真尊敬天神,就該把主位空出來,而不是做這種形式主義。
不過他明智地把這話咽了迴去,免得說出來叫神仙聽見了會怪罪祖父。
扶蘇飲了一口溫熱的柘漿:
「你祖父今日可沒封你為太孫,你自己迴去反省一下,要怎麽補救。」
一句話鬧得本來還挺開心的小孩頓時蔫了。
其實始皇就是事情太多忙忘了,他滿心滿眼隻有愛子,孫子那是什麽?先往旁邊稍稍,其他兒女也往旁邊稍稍。
所以不是始皇不打算封太孫,純粹就是沒來得及。
大秦說起來勉強算是有封太孫的傳統。
昭襄王當初看重安國君繼位,便有一部分原因在子楚身上。
他認為安國君的這個嗣子是個不錯的小夥子,安國君自己也還行。這樣大秦在他之後就可以連出兩代及格線以上的君王了,兩代之內不用擔心秦國沒落,辜負此前三代長輩的努力。
隻是千算萬算沒算到,安國君給他守孝完之後三天就沒了。他兒子子楚也沒好到哪裏去,就多活了三年。
幸好再下一代的公子政是個爭氣孩子。
哪怕這個特別爭氣的崽活得也不是很長吧,可他繼位得早啊。當君王也當了三十多年呢,比他爹子楚的壽數還久。
這麽缺德的笑話就暫且不說了,說迴重點——如果太子和太孫都不拉跨,早點確定繼承人其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始皇坐下喝了杯酒就想起這事了。
他偏頭看了一眼委委屈屈的大孫子,沉默了片刻。想著現在雖然是在宴飲,但也是非常重要的大宴,在宴上宣布大事應當勉強算得上正式。
於是他補上了封太孫的詔令,剛坐下吃了口菜的李斯不得不又跑過去寫詔書了。
李斯:恨!我和太子犯沖是吧?!
罪魁禍首太子殿下則在美滋滋地喝他的柘漿。
阿父說太子身體不好不宜飲酒,命人撤換了桌上的酒壺。其他人也不敢說大宴上不喝酒是不是不尊重人,哪有喝甜水代替的。
太子的不尊重能算不尊重嗎?
是他們這些臣子不配太子喝酒,謝謝。
扶蘇不愛喝酒的毛病也不是一開始就有的,之前始皇帝還疑惑過,擔憂是不是兒子在哪裏受過酒水的折騰。
恢復記憶後他明了了。
是扶蘇上一世身體垮掉後,服用的很多藥物都會收到酒水的影響,導致藥效大降。每每藥效降低,他就要補喝一份。
喝一碗苦藥已經夠遭罪的了,因為這種原因多喝幾次,扶蘇堅決不肯。
反正他是太子,後來又是皇帝,誰也不敢逼他喝酒。大家都知道太子身體不好,也怕人喝出毛病來。
起初扶蘇還沒繼位之前,隻是太子一人不飲酒。等秦二世在位的時候,就演變成大家都不在宴上喝酒了。
開玩笑,當皇帝的都不喝酒,底下臣子誰敢喝啊?
老臣們還好,知道陛下真的是因為身體緣故不喝。新臣子們卻摸不準,漸漸流傳出了陛下聞不得酒氣的流言。
於是一個兩個的為了討好陛下都不喝酒了,每次喝完還要仔細洗漱,生怕帶上一丁點酒精的味道就會熏著陛下。
等到二十年後朝中不剩幾個老臣了,大宴就成了聚眾喝茶水。雖然喝得大家麵有菜色,可誰也不敢抱怨什麽。
其實要問庶民們為何如此堅信,原因也很簡單。
反賊還要自己去摸索位置,再一點點標註出來,花時間琢磨這到底是什麽圖案。秦國自己安排出去引導輿論的人手就沒必要搞得這麽複雜了,在反賊開口前的許久,先一步奠定了輿論基調。
現在各地都是眾口一詞,反賊怎麽掰得過來?
更何況這些是真是假不重要,對庶民來說重要的是秦王稱帝之後免除了他們不少苛捐雜稅。
新生的秦王朝給了庶民甜頭,而且還承諾後續會有更多優待。人們哪有興趣去管誰當皇帝,他們隻在乎自己日子好不好過。
這些民間的暗中博弈都是後話了。
此刻秦朝君臣還在泰山頂上。
天黑了下山不安全,所以從一開始他們就沒打算直接下山。眾人裹上厚實的衣服抵禦山頂的寒冷,廚子在士兵的幫助下就地生火熱菜。
反正一時半會兒也下不了山了,不如在泰山頂上設個宴,作為對秦朝誕生的慶祝。
宴飲的菜品是提前做好的,擔憂今日不夠冷還取了點冰凍著。不過目前看來是多慮了,反而是化凍費了點功夫。
之前廚子就是在忙著解凍菜品,才騰不出手給大家做東西墊肚子。反正等大宴準備好也能吃上飯,太子也說這個不著急,廚子就沒管。
現在宴席終於準備好了,菜餚如流水般送入各人案前。
山下的臣民都以為君王在山頂祭天,誰想得到他們其實是在野餐。
橋鬆小聲問父親:
「這樣會不會顯得太不尊敬天地了?」
怎麽能在泰山頂上辦宴會呢?
扶蘇振振有詞:
「在這裏辦宴會才顯得尊敬天地,可以邀請天地和泰山神一起宴飲。」
說著他一指父親身後放著菜餚的高台,說那是給天神的座位。
橋鬆嘴角一抽。
平時祖父身後站著的都是侍奉的下人,祖父要是當真尊敬天神,就該把主位空出來,而不是做這種形式主義。
不過他明智地把這話咽了迴去,免得說出來叫神仙聽見了會怪罪祖父。
扶蘇飲了一口溫熱的柘漿:
「你祖父今日可沒封你為太孫,你自己迴去反省一下,要怎麽補救。」
一句話鬧得本來還挺開心的小孩頓時蔫了。
其實始皇就是事情太多忙忘了,他滿心滿眼隻有愛子,孫子那是什麽?先往旁邊稍稍,其他兒女也往旁邊稍稍。
所以不是始皇不打算封太孫,純粹就是沒來得及。
大秦說起來勉強算是有封太孫的傳統。
昭襄王當初看重安國君繼位,便有一部分原因在子楚身上。
他認為安國君的這個嗣子是個不錯的小夥子,安國君自己也還行。這樣大秦在他之後就可以連出兩代及格線以上的君王了,兩代之內不用擔心秦國沒落,辜負此前三代長輩的努力。
隻是千算萬算沒算到,安國君給他守孝完之後三天就沒了。他兒子子楚也沒好到哪裏去,就多活了三年。
幸好再下一代的公子政是個爭氣孩子。
哪怕這個特別爭氣的崽活得也不是很長吧,可他繼位得早啊。當君王也當了三十多年呢,比他爹子楚的壽數還久。
這麽缺德的笑話就暫且不說了,說迴重點——如果太子和太孫都不拉跨,早點確定繼承人其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始皇坐下喝了杯酒就想起這事了。
他偏頭看了一眼委委屈屈的大孫子,沉默了片刻。想著現在雖然是在宴飲,但也是非常重要的大宴,在宴上宣布大事應當勉強算得上正式。
於是他補上了封太孫的詔令,剛坐下吃了口菜的李斯不得不又跑過去寫詔書了。
李斯:恨!我和太子犯沖是吧?!
罪魁禍首太子殿下則在美滋滋地喝他的柘漿。
阿父說太子身體不好不宜飲酒,命人撤換了桌上的酒壺。其他人也不敢說大宴上不喝酒是不是不尊重人,哪有喝甜水代替的。
太子的不尊重能算不尊重嗎?
是他們這些臣子不配太子喝酒,謝謝。
扶蘇不愛喝酒的毛病也不是一開始就有的,之前始皇帝還疑惑過,擔憂是不是兒子在哪裏受過酒水的折騰。
恢復記憶後他明了了。
是扶蘇上一世身體垮掉後,服用的很多藥物都會收到酒水的影響,導致藥效大降。每每藥效降低,他就要補喝一份。
喝一碗苦藥已經夠遭罪的了,因為這種原因多喝幾次,扶蘇堅決不肯。
反正他是太子,後來又是皇帝,誰也不敢逼他喝酒。大家都知道太子身體不好,也怕人喝出毛病來。
起初扶蘇還沒繼位之前,隻是太子一人不飲酒。等秦二世在位的時候,就演變成大家都不在宴上喝酒了。
開玩笑,當皇帝的都不喝酒,底下臣子誰敢喝啊?
老臣們還好,知道陛下真的是因為身體緣故不喝。新臣子們卻摸不準,漸漸流傳出了陛下聞不得酒氣的流言。
於是一個兩個的為了討好陛下都不喝酒了,每次喝完還要仔細洗漱,生怕帶上一丁點酒精的味道就會熏著陛下。
等到二十年後朝中不剩幾個老臣了,大宴就成了聚眾喝茶水。雖然喝得大家麵有菜色,可誰也不敢抱怨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