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頁
[歷史同人] 在大秦當完美太子 作者:無字驚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倒是長江流域,楚國的船不一定好用,可能需要現造一批。好在齊國歸順之後,造船的厲害工匠是不缺的,可以趕在冬季來臨前造好。
齊人還有造海船的經驗,秦王政沒有忘記扶蘇同他說過,海外有個叫扶桑的島嶼上有規模龐大的銀礦。
遠在海外確實是距離遙遠了些,不著急現在就去攻占。反正隻是個小島,島上還沒有形成什麽大國,隨時都可以過去占領。
現在先讓齊人研究能夠在海上出行的大船,這樣也不耽誤功夫。
次日秦王政便把這個路線圖發下去了,線路肯定不好瞞著重臣。不過也不能告訴太多人,免得有人提前埋伏。
臣子們一看說好的隻去楚地南巡,結果最後還要繞去齊地和三晉,頓時不幹了。
「王上,您這……」
秦王政製止了他們的話語:
「朕預備在安定百越之後,於泰山進行封禪。」
所有人的話一下子堵在嗓子眼。
總不能叫王上不去封禪吧?那他們就是嫌命長了。
而且泰山封禪一出,原本團結一致的臣子們瞬間就四分五裂了。因為聰明人都想到了一件事——這可是泰山封禪,誰不想親自去見證一番?!
但是王上之前隻欽點了一小部分臣子隨行,其他人都留守鹹陽。
可惡!此等盛事居然叫李斯那些老賊占了!憑什麽李斯可以去,他們不行?!
隗狀立刻就改口了:
「王上,臣也想隨行。臣不過是區區太僕,不必時刻留在鹹陽。養馬之事底下人就能做好,無需臣親自盯著。」
其他人:?
你動作倒是快啊!
啟也立刻跟著附和:
「此言有理。實不相瞞,臣這典客也沒什麽要緊的。典丞張良十分能幹,有他在鹹陽即可。」
太僕一個管馬的都能跑,他一個搞外交接見諸戎首領的自然也能跑。現在又沒什麽外交大事,他留在鹹陽沒必要。
史官:……
史官敬佩地看了一眼王上。
王上隻是丟出一個泰山封禪,立刻就把局勢扭轉了,他著實佩服。原本他還在擔憂王上該怎麽說服臣子們同意這個新路線,現在想來自己真是杞人憂天。
扶蘇在旁邊看得直樂,要不是秦王用身軀擋著,臣子們就要看見太子笑話他們了。
好在沉浸在爭寵中的臣子根本沒功夫去觀察這些異常,一心一意隻想踩著其他同僚搶到隨行的名額。
秦王政原還沒有想起可以用這招,誤打誤撞倒是省了口舌功夫了。他迴頭看了一眼躲在自己身後偷笑的太子,疑惑太子是不是早就猜到了。
扶蘇對父親做口型,表示這件事上輩子就發生過一次。
父親沒料到是正常的,上輩子他們父子倆是一起驚訝的。作為君上,他們很難一開始就共情臣子,不知道對於臣子來說能夠親眼見證君上的大事是一種榮幸。
秦王政若有所思。
片刻後,他試探著說道:
「諸位愛卿之前說的也有道理,寡人不該繞路去齊地的。」
方才還一致阻攔的臣子立刻反口:
「不!是臣等狹隘了!王上請一定要去泰山封禪!」
順便帶上臣一起去!
秦王政滿意地頷首:
「既然眾愛卿都對行程沒有異議,那便這麽安排了。」
說著他便準備散朝迴宮。
群臣連忙阻攔,王上還沒有說帶不帶他們一起呢。
秦王政卻道:
「此事事關重大,日後再議。」
現在還是夏日,出行是冬天的事情。著什麽急呢,先讓臣子們內鬥一陣。
之前他們聯合起來跟他唱反調,現在輪到他看戲了。當然得多看兩天,等到秋季再決定人選也不遲。
扶蘇迴到章台宮的時候還在樂:
「父親太壞了,故意看他們互掐。」
為了能隨行,接下來的半年他們估計都沒辦法消停下去。
誰也不知道秦王準備按什麽標準選人,所以他們就得努力表現自己。先把本職工作做好,但是也不能做得太好,免得王上覺得他們更適合留在鹹陽。
最好的辦法就是培養副手,讓副手顯得能幹一些。如此一來自己的部門既有了獨當一麵的副手,又有了足夠的業績,能讓王上看見他們這些長官的功勞。
隻是這招不是誰都能幹的,一個搞不好自己要被副手頂替。像隗狀和啟這樣坐等致仕的還好說,他們不在乎早點退休還是晚點退休,正值壯年的臣子就得掂量一下了。
另外就是要踩競爭對手。
比如馮去疾,今天看李斯的眼神就不太友善。因為兩個相國肯定要留下一個,李斯被點名隨行了,馮去疾就去不了。
偏偏李斯搞了個和百越有關的新律,他又不能不去。所以馮去疾隻能想盡辦法說服王上,比如前半段帶李斯,後半段去齊地的時候換他頂上。
李斯:嗬,你在做什麽夢呢?
不過秦王光顧著看戲高興了,忽略了一件事,他的兒女們也想湊泰山封禪的熱鬧。
還沒看兩天戲,先被愛女堵住了。
父親不讓他們去章台宮騷擾自己,他們也不是沒有別的法子。像陰嫚這種能參加朝會的,就可以直接在下朝的時候堵人。
秦王政看見愛女控訴的眼神,腳步微微一頓。
齊人還有造海船的經驗,秦王政沒有忘記扶蘇同他說過,海外有個叫扶桑的島嶼上有規模龐大的銀礦。
遠在海外確實是距離遙遠了些,不著急現在就去攻占。反正隻是個小島,島上還沒有形成什麽大國,隨時都可以過去占領。
現在先讓齊人研究能夠在海上出行的大船,這樣也不耽誤功夫。
次日秦王政便把這個路線圖發下去了,線路肯定不好瞞著重臣。不過也不能告訴太多人,免得有人提前埋伏。
臣子們一看說好的隻去楚地南巡,結果最後還要繞去齊地和三晉,頓時不幹了。
「王上,您這……」
秦王政製止了他們的話語:
「朕預備在安定百越之後,於泰山進行封禪。」
所有人的話一下子堵在嗓子眼。
總不能叫王上不去封禪吧?那他們就是嫌命長了。
而且泰山封禪一出,原本團結一致的臣子們瞬間就四分五裂了。因為聰明人都想到了一件事——這可是泰山封禪,誰不想親自去見證一番?!
但是王上之前隻欽點了一小部分臣子隨行,其他人都留守鹹陽。
可惡!此等盛事居然叫李斯那些老賊占了!憑什麽李斯可以去,他們不行?!
隗狀立刻就改口了:
「王上,臣也想隨行。臣不過是區區太僕,不必時刻留在鹹陽。養馬之事底下人就能做好,無需臣親自盯著。」
其他人:?
你動作倒是快啊!
啟也立刻跟著附和:
「此言有理。實不相瞞,臣這典客也沒什麽要緊的。典丞張良十分能幹,有他在鹹陽即可。」
太僕一個管馬的都能跑,他一個搞外交接見諸戎首領的自然也能跑。現在又沒什麽外交大事,他留在鹹陽沒必要。
史官:……
史官敬佩地看了一眼王上。
王上隻是丟出一個泰山封禪,立刻就把局勢扭轉了,他著實佩服。原本他還在擔憂王上該怎麽說服臣子們同意這個新路線,現在想來自己真是杞人憂天。
扶蘇在旁邊看得直樂,要不是秦王用身軀擋著,臣子們就要看見太子笑話他們了。
好在沉浸在爭寵中的臣子根本沒功夫去觀察這些異常,一心一意隻想踩著其他同僚搶到隨行的名額。
秦王政原還沒有想起可以用這招,誤打誤撞倒是省了口舌功夫了。他迴頭看了一眼躲在自己身後偷笑的太子,疑惑太子是不是早就猜到了。
扶蘇對父親做口型,表示這件事上輩子就發生過一次。
父親沒料到是正常的,上輩子他們父子倆是一起驚訝的。作為君上,他們很難一開始就共情臣子,不知道對於臣子來說能夠親眼見證君上的大事是一種榮幸。
秦王政若有所思。
片刻後,他試探著說道:
「諸位愛卿之前說的也有道理,寡人不該繞路去齊地的。」
方才還一致阻攔的臣子立刻反口:
「不!是臣等狹隘了!王上請一定要去泰山封禪!」
順便帶上臣一起去!
秦王政滿意地頷首:
「既然眾愛卿都對行程沒有異議,那便這麽安排了。」
說著他便準備散朝迴宮。
群臣連忙阻攔,王上還沒有說帶不帶他們一起呢。
秦王政卻道:
「此事事關重大,日後再議。」
現在還是夏日,出行是冬天的事情。著什麽急呢,先讓臣子們內鬥一陣。
之前他們聯合起來跟他唱反調,現在輪到他看戲了。當然得多看兩天,等到秋季再決定人選也不遲。
扶蘇迴到章台宮的時候還在樂:
「父親太壞了,故意看他們互掐。」
為了能隨行,接下來的半年他們估計都沒辦法消停下去。
誰也不知道秦王準備按什麽標準選人,所以他們就得努力表現自己。先把本職工作做好,但是也不能做得太好,免得王上覺得他們更適合留在鹹陽。
最好的辦法就是培養副手,讓副手顯得能幹一些。如此一來自己的部門既有了獨當一麵的副手,又有了足夠的業績,能讓王上看見他們這些長官的功勞。
隻是這招不是誰都能幹的,一個搞不好自己要被副手頂替。像隗狀和啟這樣坐等致仕的還好說,他們不在乎早點退休還是晚點退休,正值壯年的臣子就得掂量一下了。
另外就是要踩競爭對手。
比如馮去疾,今天看李斯的眼神就不太友善。因為兩個相國肯定要留下一個,李斯被點名隨行了,馮去疾就去不了。
偏偏李斯搞了個和百越有關的新律,他又不能不去。所以馮去疾隻能想盡辦法說服王上,比如前半段帶李斯,後半段去齊地的時候換他頂上。
李斯:嗬,你在做什麽夢呢?
不過秦王光顧著看戲高興了,忽略了一件事,他的兒女們也想湊泰山封禪的熱鬧。
還沒看兩天戲,先被愛女堵住了。
父親不讓他們去章台宮騷擾自己,他們也不是沒有別的法子。像陰嫚這種能參加朝會的,就可以直接在下朝的時候堵人。
秦王政看見愛女控訴的眼神,腳步微微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