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走純臣的路線,就得對任何一位公子不假辭色,或者至少對誰都沒有偏向。這樣君王會保他,就是可能會得罪下一任君王,等換人之後要倒黴。


    但他王綰快致仕了,又等不到太子繼位的那天。頂多他的子孫輩要遭殃,可太子如果遷怒他的子孫,就顯得太小心眼了。


    不過王綰算錯了一點——


    秦王政麵色不悅:


    「太子隻是隨口問一句,愛卿何必如此咄咄逼人?」


    他都沒有和愛子這麽說過話,王綰有些僭越了。扶蘇自小就沒怎麽受過委屈,豈是隨便誰都能質問的?


    王綰從情緒上頭的狀態裏迴神,連忙拱手致歉。


    他忘了,這對父子之間沒什麽猜忌,不像別的君王和太子彼此忌憚。純臣的路子在如今的大秦朝堂倒也能走,就是不能耿直得太過頭,還是得給太子麵子的。


    扶蘇懷疑王綰是關了三個月禁閉出來又被李斯挑釁了好幾天,受了大刺激腦子有點不清醒。


    不過也不意外就是了。


    朝中一直有人懷疑秦王是否當真無條件信任太子,王綰八成也在心裏犯過嘀咕。平時不敢表露出來,這次一不留神才露了餡。


    扶蘇好脾氣地笑笑:


    「父親不要動怒,王卿也是為了大秦著想。」


    秦王政看了太子一眼,到底還是微微頷首,揭過了此事。


    心裏卻覺得自己之前的擔憂果然沒錯,朝中當真有人因為太子仁善開始蹬鼻子上臉了,完全不把太子放在眼裏。


    愛子還總說自己脾氣沒有那麽好,不會任由旁人欺辱。王綰都冒犯到了他麵前,他還替對方說好話,這叫脾氣不好?


    秦王知道太子為了他才忍氣吞聲的,不想叫父親因為他的事情動怒傷身,再和重臣鬧出不虞來。但秦王政從來不在意這個,王綰難道還敢因為這種事情記恨他不成。


    見王上沉著臉不開口,王綰心裏有點犯怵。


    方才不該一時激動口出狂言。


    他以為自己沒有受李斯挑釁的影響,如今看來其實還是受了點影響的,不如往日理智了。


    自己說的話語內容倒是沒什麽問題,就是語氣態度不對。想了想,王綰重新組織語言,把那番論調再次轉述了一遍。


    中心思想就是王上和太子都很能幹,不用畏懼削藩的困難。兩代君王齊齊努力,總能在太孫繼位之前搞定這一切,不用拖到第三代去。


    扶蘇對此嗤之以鼻。


    王綰把諸侯封國當什麽?真以為有那麽好處理呢。


    且不提人有旦夕禍福,誰能保證他和父親都可以在位許多年?一旦他們兩個都早逝了,年幼的橋鬆就要麵對虎狼一般的諸侯。


    那些諸侯不僅是他的長輩,還盤踞在中央難以管轄的邊遠地區。到時候想要除國,可就猶如登天了,一個搞不好橋鬆能直接淪落成東周天子。


    弟妹們是扶蘇一手培養出來的,他太知道他們的能力了。


    橋鬆如今還年幼,再過幾年倒是可以和他們勢均力敵。可是光勢均力敵是不夠的,叔父姑姑的數量太多了,他必須要能夠碾壓才行。


    但那個程度得橋鬆再經歷至少十幾二十年的學習實踐才能達到。


    不過扶蘇沒有從這方麵反駁王綰。


    沒那個必要,父親心裏很清楚這些,王綰糊弄不了人。而王綰自己,他思想固執,從這方麵是勸不動的。


    扶蘇換了個角度詢問:


    「王卿可有考慮過,周武王還曾分封過有功之臣。倘若大秦也要分封諸子,你要如何安撫功臣們?」


    公子們相對來說好拿捏,封地更容易收迴。但功臣就不一樣了,總不能叫父親卸磨殺驢吧?


    扶蘇是萬分不願意父親身上擔這個罵名的,而且父親也不是那樣的人。於大秦有功的臣子自該尊享晚年、蔭蔽後人,父親不肯做卸磨殺驢的事情,扶蘇也不屑於如此。


    倘若叫後人知道他扶蘇幹出過在父親死後忌憚功臣的事情,他有什麽臉做父親的兒子?那豈不是給父親蒙羞?


    王綰也想過功臣的問題。


    他謹慎地說道:


    「我等臣子雖於社稷有功,卻更在意大秦江山。分封不過權宜之計,如何會挾功要賞、辜負王上的看重?」


    扶蘇隻是微笑。


    你王綰有那個高尚的情操不要封地,別人呢?你能代表所有人嗎?


    王綰隻好說出下下之策:


    「臣下自然也是不敢忤逆君上的。」


    言下之意就是隻要秦王政不願意分封功臣,那麽臣子也不敢有什麽意見。


    功勞最大的那些本就識趣,作為秦王心腹也一向急君之所急,不會主動給王上添麻煩。連他們都不要封地,其他人更沒那個資格有意見,隻能乖乖聽話。


    扶蘇稱讚:


    「王卿好算計,就是不知此事若是傳出去,王卿是否會為人記恨。」


    餿主意是王綰自己出的,他可真不怕得罪人。


    王綰:……


    太子是不是在威脅我?


    秦王政聽他們你來我往的辯論,心裏一絲動搖都沒有。


    邊陲確實不方便管轄,但這不是開分封這個先例的藉口。某個操作一旦開了口子,就會成為「祖宗舊例」。


    現在因為六國民心妥協了,分封出去一些公子。過些年即便收迴來,一旦中央衰落換了個無能之君上位,對方就會再次為了掌控邊陲搞分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歷史同人] 在大秦當完美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字驚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字驚鴻並收藏[歷史同人] 在大秦當完美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