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頁
[歷史同人] 在大秦當完美太子 作者:無字驚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過齊王建的祖父齊湣王倒是幹過這種事,然後就被不懷好意的楚國將領弄死了。隻能說不愧是親祖孫,他相信齊王建肯定是齊湣王親生的了。
齊王建無視了守將複雜的眼神。
這傢夥懂什麽?他現在越是配合秦軍,以後去了秦國日子就越好過。
正愁沒藉口讓秦軍接管城池呢,還是秦國的將領聰明啊,又是羨慕秦王麾下人才濟濟的一天。
齊王建拍拍蒙恬的肩膀:
「蒙將軍,你很不錯。」
蒙恬:「……多謝大王誇獎。」
最後蒙毅從劉季的老鄉裏挑了個小將出來率領一部分秦軍留下駐紮,齊王建則很識趣地要求守將跟他一起去都城平叛。哪怕守將不願意他也不管,他可是以齊王的身份下的命令。
守將悲憤不已,都顧不得秦國已經大軍壓境,浩浩蕩蕩的秦軍就在他麵前了。
他聲淚俱下:
「大王!我走之後城中無人能夠統兵,秦軍卻留下將領駐守,整個城池豈非都落入秦人掌控?!」
在先秦時期,很多時候軍政權利是不分開的。畢竟敵人隨時可能打過來,每個城市都派遣一個文臣和一個武將明顯不現實。
再加上這個時候的人才大多文武雙全,既能理政又能領兵。所以諸如太守這樣的職位,一般都可以同時處理下轄政務和應對突發的軍事危機。
李斯之子李由便是如此,麵對秦二世的起義軍時,作為三川郡守的他親自領兵,最後兵敗被殺。
齊國的這位守將同樣如此,他既是守將也是城中的最高執政長官。齊王建非要把他帶走,那不僅是軍隊無人管轄,城內的政務也得進入停擺的狀態。
哪知齊王建大手一揮:
「缺人管理庶務是吧?蒙將軍,你看看誰能幫著管一下。」
守將:……
蒙恬:……
不至於,真的不至於。齊王你這也太配合了,你會被人罵死的。
最後雙方還是各退一步,由城中原本的文職官員自己配合著處理城內庶務,守城一事交給秦國將領管轄。
齊王建還問守將:
「這下你滿意了吧?」
守將心裏有一萬句髒話,但是不能講。
這和送城有什麽區別?現在庶務是齊人自己管了,可手裏有兵的才是大爺,等秦人想給官吏換換血的時候,難道城內這些齊臣能夠反抗嗎?
可惜齊王建鐵了心要裝瘋賣傻,他身份高誰也拿他沒辦法。最終守將還是隻能帶著自己手下並不太能打的士兵跟著大部隊離開了,然後眼睜睜看著齊王建用同樣的招數逼迫了更多守將跟他離開。
再這麽下去就是坐以待斃,守將們私底下聚集在一起,商量對策。
「眼看即將抵達臨淄,我們不能再等了。不如先聯合起來幹掉秦軍,再替大王奪迴都城!」
「此言有理,我們手下的士兵加起來數量也不少了。猝然發難,即便秦軍全是精銳,也不一定能夠抵擋住我們的襲擊。」
從外部攻打精銳部隊當然很難,可他們現在和秦軍待在一塊兒。相當於是戰友突然反水,殺傷力還是很強的。
「秦人留在各城的部隊隻有那麽點人,肯定擋不住我們大軍圍攻。現在把城先借給他們管管,迴頭再收迴來也沒什麽損失。」
「老兄好算計啊!」
一群人越講越興奮,似乎已經預見到了光明的未來。
齊王再怎麽腦殘他們也得救人,大不了迴頭把這傻缺齊王幹掉,扶持小太子上位。正好小太子年紀不大好掌控,到時候他們可就是救國的大功臣了,可以更上一層樓。
眾人算盤打得很響,但這種時候總有人會跳出來唱反調。
有個清醒點的人就反問:
「難道秦將蒙恬真的會完全信任我等,而不設防嗎?」
如果蒙恬一直在暗中提防他們反抗,那他們動手隻會正中秦軍下懷。讓秦軍一口氣把他們全部幹掉,正好也不用擔心士兵戰後再迴原先的城池幹擾秦人奪城了。
「即便我們真的幹掉了秦軍,也必然要與對方兩敗俱傷。屆時恐怕不一定能打得過臨淄城中的叛軍,隻會功虧一簣。」
要是打不過叛軍反而讓自己損失慘重,那就好笑了。忙了半天什麽好處沒撈到,賠了夫人又折兵,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這樣還反倒幫助亂黨將秦人這個心腹大患除去了呢!
為他人做嫁衣的事情可不能幹。
眾人立刻思索起別的對策來:
「你說的有道理,要不然我們在臨淄開戰時盡量保存實力,叫秦軍沖在前頭。等秦人攻下城池解決完亂黨之後,肯定損失頗多。到時在出手,還能節省一些兵力。」
一群人討論了整晚,並沒有刻意隱瞞消息。
他們覺得自己是待在齊人的營帳中的,周圍全是齊國士兵和齊國將領,怎麽可能有人走漏消息呢?尤其是附近守衛的,還都是他們各自的親衛。
然而很多時候,奸細就是出自內部。
並非所有守將都對齊國忠心耿耿,或者想藉機在齊國爬上更高峰。齊國眼看著山河日下,就算在這裏爬到相國之位也沒什麽意義,倒不如藉機示好秦國呢。
之前還在煩惱該怎麽在秦王麵前掛上號,機會這不就來了?商量這麽重要的事情竟然不提前甄別一下敵我,就默認所有守將都是自己人,簡直是愚蠢至極!
齊王建無視了守將複雜的眼神。
這傢夥懂什麽?他現在越是配合秦軍,以後去了秦國日子就越好過。
正愁沒藉口讓秦軍接管城池呢,還是秦國的將領聰明啊,又是羨慕秦王麾下人才濟濟的一天。
齊王建拍拍蒙恬的肩膀:
「蒙將軍,你很不錯。」
蒙恬:「……多謝大王誇獎。」
最後蒙毅從劉季的老鄉裏挑了個小將出來率領一部分秦軍留下駐紮,齊王建則很識趣地要求守將跟他一起去都城平叛。哪怕守將不願意他也不管,他可是以齊王的身份下的命令。
守將悲憤不已,都顧不得秦國已經大軍壓境,浩浩蕩蕩的秦軍就在他麵前了。
他聲淚俱下:
「大王!我走之後城中無人能夠統兵,秦軍卻留下將領駐守,整個城池豈非都落入秦人掌控?!」
在先秦時期,很多時候軍政權利是不分開的。畢竟敵人隨時可能打過來,每個城市都派遣一個文臣和一個武將明顯不現實。
再加上這個時候的人才大多文武雙全,既能理政又能領兵。所以諸如太守這樣的職位,一般都可以同時處理下轄政務和應對突發的軍事危機。
李斯之子李由便是如此,麵對秦二世的起義軍時,作為三川郡守的他親自領兵,最後兵敗被殺。
齊國的這位守將同樣如此,他既是守將也是城中的最高執政長官。齊王建非要把他帶走,那不僅是軍隊無人管轄,城內的政務也得進入停擺的狀態。
哪知齊王建大手一揮:
「缺人管理庶務是吧?蒙將軍,你看看誰能幫著管一下。」
守將:……
蒙恬:……
不至於,真的不至於。齊王你這也太配合了,你會被人罵死的。
最後雙方還是各退一步,由城中原本的文職官員自己配合著處理城內庶務,守城一事交給秦國將領管轄。
齊王建還問守將:
「這下你滿意了吧?」
守將心裏有一萬句髒話,但是不能講。
這和送城有什麽區別?現在庶務是齊人自己管了,可手裏有兵的才是大爺,等秦人想給官吏換換血的時候,難道城內這些齊臣能夠反抗嗎?
可惜齊王建鐵了心要裝瘋賣傻,他身份高誰也拿他沒辦法。最終守將還是隻能帶著自己手下並不太能打的士兵跟著大部隊離開了,然後眼睜睜看著齊王建用同樣的招數逼迫了更多守將跟他離開。
再這麽下去就是坐以待斃,守將們私底下聚集在一起,商量對策。
「眼看即將抵達臨淄,我們不能再等了。不如先聯合起來幹掉秦軍,再替大王奪迴都城!」
「此言有理,我們手下的士兵加起來數量也不少了。猝然發難,即便秦軍全是精銳,也不一定能夠抵擋住我們的襲擊。」
從外部攻打精銳部隊當然很難,可他們現在和秦軍待在一塊兒。相當於是戰友突然反水,殺傷力還是很強的。
「秦人留在各城的部隊隻有那麽點人,肯定擋不住我們大軍圍攻。現在把城先借給他們管管,迴頭再收迴來也沒什麽損失。」
「老兄好算計啊!」
一群人越講越興奮,似乎已經預見到了光明的未來。
齊王再怎麽腦殘他們也得救人,大不了迴頭把這傻缺齊王幹掉,扶持小太子上位。正好小太子年紀不大好掌控,到時候他們可就是救國的大功臣了,可以更上一層樓。
眾人算盤打得很響,但這種時候總有人會跳出來唱反調。
有個清醒點的人就反問:
「難道秦將蒙恬真的會完全信任我等,而不設防嗎?」
如果蒙恬一直在暗中提防他們反抗,那他們動手隻會正中秦軍下懷。讓秦軍一口氣把他們全部幹掉,正好也不用擔心士兵戰後再迴原先的城池幹擾秦人奪城了。
「即便我們真的幹掉了秦軍,也必然要與對方兩敗俱傷。屆時恐怕不一定能打得過臨淄城中的叛軍,隻會功虧一簣。」
要是打不過叛軍反而讓自己損失慘重,那就好笑了。忙了半天什麽好處沒撈到,賠了夫人又折兵,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這樣還反倒幫助亂黨將秦人這個心腹大患除去了呢!
為他人做嫁衣的事情可不能幹。
眾人立刻思索起別的對策來:
「你說的有道理,要不然我們在臨淄開戰時盡量保存實力,叫秦軍沖在前頭。等秦人攻下城池解決完亂黨之後,肯定損失頗多。到時在出手,還能節省一些兵力。」
一群人討論了整晚,並沒有刻意隱瞞消息。
他們覺得自己是待在齊人的營帳中的,周圍全是齊國士兵和齊國將領,怎麽可能有人走漏消息呢?尤其是附近守衛的,還都是他們各自的親衛。
然而很多時候,奸細就是出自內部。
並非所有守將都對齊國忠心耿耿,或者想藉機在齊國爬上更高峰。齊國眼看著山河日下,就算在這裏爬到相國之位也沒什麽意義,倒不如藉機示好秦國呢。
之前還在煩惱該怎麽在秦王麵前掛上號,機會這不就來了?商量這麽重要的事情竟然不提前甄別一下敵我,就默認所有守將都是自己人,簡直是愚蠢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