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頁
[歷史同人] 在大秦當完美太子 作者:無字驚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總不可能是太子有篡位之心吧?!
王綰趕緊把這個驚悚的想法甩出腦海。
即便太子再怎麽優秀,也不可能鬥得過王上的。太子最好不要生出這麽危險的心思,免得害人害己。
王綰思來想去,還是覺得應該試探一下太子的意思。
萬一太子當真糊塗了,他得提前做好應對的準備。別到時候朝堂大清洗髮生,他猝不及防被牽連進去。他都做到相國之位了,實在不希望遇到任何意外。
這天扶蘇下朝時被妹妹陰嫚叫住,說了兩句話。陰嫚已經升任了九卿之一的宗正,自然有資格上朝聽政,不過她一般沒什麽事情需要啟奏,就是個湊熱鬧的。
這次叫住大兄是為了過兩天及笄禮的事情,陰嫚好奇地追問大兄,父親打算給她起個什麽表字。
古代男女皆有表字,都是在成年禮上由長輩所起。
扶蘇賣了個關子:
「到時候你就知道了。」
陰嫚哼了一聲:
「大兄你都知道了,還故意不告訴我,我去問父親。」
扶蘇便道:
「那你問去吧。」
這就是肯定問不出來的意思了。
陰嫚隻好算了,反正過幾天也會知道,表字在那裏又不會跑。
王綰好不容易遇到太子落單的機會,趕緊湊了過去。他在附近徘徊了一會兒,陰嫚很快發現了異樣。
以為是王相公與大兄有要事相談,陰嫚就識趣地告退了,將場地留給二人。
扶蘇有些意外:
「相國找我所為何事?」
王綰欲言又止,好半晌才開口:
「臣觀太子殿下已經開始培養太孫了?太孫確實優秀,不過……是否快了一些?」
他也不想說得這麽直白的,隻是他和太子不算特別熟悉,怕繞圈子說話太子會糊弄他。
王綰思來想去,覺得打草驚蛇也未必不可。太子殿下和那個意圖取代他的李斯是一夥的,若真能驚得太子提前動手,事情就更難成功了,到時候李斯肯定要受牽連。
王綰也有自己的小心思,試圖藉此把李斯徹底踩下去。
反正他又不是太子一黨的人,就算太子不行了,他也沒損失。
王上春秋鼎盛,何必那麽著急站隊諸位公子,他完全可以美美地繼續當他的相國。等過個二十年大家開始爭儲的時候,他估計都致仕了。
這麽一想,王綰竟然覺得太子倒台也挺好的。
太子不倒,對他來說就是個隱患。一旦王上出點意外叫太子上位,他王綰肯定會迅速被李斯取代。
現在投入太子麾下已經遲了,必然幹不過李斯。既然這樣,自己還不如一條路走到黑,做個堅定的保皇黨純臣。
扶蘇饒有興致地打量起這位相公來。
有意思。
扶蘇並不知道正史上王綰這個心思其實是出在李斯身上的。李斯忌憚長公子親善的蒙毅會取代自己,於是鋌而走險與虎謀皮幹掉扶蘇、扶持胡亥上位,最終導致自己被夷三族。
如今風水輪流轉,李斯入了扶蘇麾下,倒是叫王綰步上了他的後塵,頂替了他的命運。
不過扶蘇終究不是胡亥,不會對功臣那麽趕盡殺絕。王綰的小心思雖然冒犯到了扶蘇,但扶蘇也不至於這麽小心眼和個註定要跌下去的臣子計較。
他心念電轉,故意同王綰說道:
「既然太孫優秀,自然該早些培養。有他在才能加重父親對我的看重,王相公難道不懂這個道理?」
王綰難以迴答這個問題。
太孫優秀確實能給太子增添砝碼,可是讓太孫這麽小就接觸朝政,那完全是兩個概念吧?
王綰越發覺得太子居心不良了。
下個月二公子就要大婚,到時候遲早會有新的公孫出世。如今王上膝下隻有三個孫輩,兩男一女,卻全是太子所出,這是個很奇怪的局麵。
太子和二公子分明隻差兩三歲,兒女年紀卻差了十多歲。其中固然有太子早婚的緣故在,但後續公子公主們婚事被拖延到二十多,難道不正是太子在從中作梗嗎?
太子到底想做什麽?
王綰一時覺得自己有些糊塗了。
太子和王上年齡差距小,連帶著太孫也和王上年齡差不大,這種時候拖延弟妹的婚事並沒有什麽好處。說不定還會導致過些年等王上考慮繼承人時,其餘公子的兒女正好年歲相當,比太孫更有優勢。
畢竟找繼承人總不能找個年老的,看著就活不了兩年。孝文王的前車之鑑還在,兩年內連換三任秦王可不是件好事。
莫非太子真的不打算等王上壽終正寢,決定提前掌權了?
王綰想得頭都大了,實在搞不明白太子到底有什麽底氣敢和王上翻臉。最後他決定不想了,反正他已經做好了明哲保身的準備,太子愛怎麽翻車怎麽翻車。
扶蘇一番話把王綰弄得神思不屬,自己倒是高高興興迴章台宮去了。
秦王政見兒子這麽久才迴來,便問他愛女是怎麽纏著他不放的。原以為陰嫚問不出來就會放棄,沒想到女兒這麽執著。
要不就提前告訴她好了?
扶蘇卻道:
「不是妹妹,是王綰攔下了我。」
秦王政這下倒是搞不懂了:
「王綰?他有何事尋你啟奏?」
王綰趕緊把這個驚悚的想法甩出腦海。
即便太子再怎麽優秀,也不可能鬥得過王上的。太子最好不要生出這麽危險的心思,免得害人害己。
王綰思來想去,還是覺得應該試探一下太子的意思。
萬一太子當真糊塗了,他得提前做好應對的準備。別到時候朝堂大清洗髮生,他猝不及防被牽連進去。他都做到相國之位了,實在不希望遇到任何意外。
這天扶蘇下朝時被妹妹陰嫚叫住,說了兩句話。陰嫚已經升任了九卿之一的宗正,自然有資格上朝聽政,不過她一般沒什麽事情需要啟奏,就是個湊熱鬧的。
這次叫住大兄是為了過兩天及笄禮的事情,陰嫚好奇地追問大兄,父親打算給她起個什麽表字。
古代男女皆有表字,都是在成年禮上由長輩所起。
扶蘇賣了個關子:
「到時候你就知道了。」
陰嫚哼了一聲:
「大兄你都知道了,還故意不告訴我,我去問父親。」
扶蘇便道:
「那你問去吧。」
這就是肯定問不出來的意思了。
陰嫚隻好算了,反正過幾天也會知道,表字在那裏又不會跑。
王綰好不容易遇到太子落單的機會,趕緊湊了過去。他在附近徘徊了一會兒,陰嫚很快發現了異樣。
以為是王相公與大兄有要事相談,陰嫚就識趣地告退了,將場地留給二人。
扶蘇有些意外:
「相國找我所為何事?」
王綰欲言又止,好半晌才開口:
「臣觀太子殿下已經開始培養太孫了?太孫確實優秀,不過……是否快了一些?」
他也不想說得這麽直白的,隻是他和太子不算特別熟悉,怕繞圈子說話太子會糊弄他。
王綰思來想去,覺得打草驚蛇也未必不可。太子殿下和那個意圖取代他的李斯是一夥的,若真能驚得太子提前動手,事情就更難成功了,到時候李斯肯定要受牽連。
王綰也有自己的小心思,試圖藉此把李斯徹底踩下去。
反正他又不是太子一黨的人,就算太子不行了,他也沒損失。
王上春秋鼎盛,何必那麽著急站隊諸位公子,他完全可以美美地繼續當他的相國。等過個二十年大家開始爭儲的時候,他估計都致仕了。
這麽一想,王綰竟然覺得太子倒台也挺好的。
太子不倒,對他來說就是個隱患。一旦王上出點意外叫太子上位,他王綰肯定會迅速被李斯取代。
現在投入太子麾下已經遲了,必然幹不過李斯。既然這樣,自己還不如一條路走到黑,做個堅定的保皇黨純臣。
扶蘇饒有興致地打量起這位相公來。
有意思。
扶蘇並不知道正史上王綰這個心思其實是出在李斯身上的。李斯忌憚長公子親善的蒙毅會取代自己,於是鋌而走險與虎謀皮幹掉扶蘇、扶持胡亥上位,最終導致自己被夷三族。
如今風水輪流轉,李斯入了扶蘇麾下,倒是叫王綰步上了他的後塵,頂替了他的命運。
不過扶蘇終究不是胡亥,不會對功臣那麽趕盡殺絕。王綰的小心思雖然冒犯到了扶蘇,但扶蘇也不至於這麽小心眼和個註定要跌下去的臣子計較。
他心念電轉,故意同王綰說道:
「既然太孫優秀,自然該早些培養。有他在才能加重父親對我的看重,王相公難道不懂這個道理?」
王綰難以迴答這個問題。
太孫優秀確實能給太子增添砝碼,可是讓太孫這麽小就接觸朝政,那完全是兩個概念吧?
王綰越發覺得太子居心不良了。
下個月二公子就要大婚,到時候遲早會有新的公孫出世。如今王上膝下隻有三個孫輩,兩男一女,卻全是太子所出,這是個很奇怪的局麵。
太子和二公子分明隻差兩三歲,兒女年紀卻差了十多歲。其中固然有太子早婚的緣故在,但後續公子公主們婚事被拖延到二十多,難道不正是太子在從中作梗嗎?
太子到底想做什麽?
王綰一時覺得自己有些糊塗了。
太子和王上年齡差距小,連帶著太孫也和王上年齡差不大,這種時候拖延弟妹的婚事並沒有什麽好處。說不定還會導致過些年等王上考慮繼承人時,其餘公子的兒女正好年歲相當,比太孫更有優勢。
畢竟找繼承人總不能找個年老的,看著就活不了兩年。孝文王的前車之鑑還在,兩年內連換三任秦王可不是件好事。
莫非太子真的不打算等王上壽終正寢,決定提前掌權了?
王綰想得頭都大了,實在搞不明白太子到底有什麽底氣敢和王上翻臉。最後他決定不想了,反正他已經做好了明哲保身的準備,太子愛怎麽翻車怎麽翻車。
扶蘇一番話把王綰弄得神思不屬,自己倒是高高興興迴章台宮去了。
秦王政見兒子這麽久才迴來,便問他愛女是怎麽纏著他不放的。原以為陰嫚問不出來就會放棄,沒想到女兒這麽執著。
要不就提前告訴她好了?
扶蘇卻道:
「不是妹妹,是王綰攔下了我。」
秦王政這下倒是搞不懂了:
「王綰?他有何事尋你啟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