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頁
[歷史同人] 在大秦當完美太子 作者:無字驚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你這個年輕人,也太好說話了點。你這樣是會吃虧的,以後就跟著我混吧,保管趙侯沒辦法欺負你。」
韓侯比燕侯大不少歲,看他就跟看晚輩似的。尤其這個晚輩說話好聽、態度又和善,同樣是侯,比趙侯可討喜多了。
燕侯:計劃通√
這樣下去,就算他學不到韓侯的經驗,從秦王那裏撈不著最佳待遇,也不要緊。
他可以跟著韓侯占便宜啊。
韓侯吃啥他蹭啥,缺了東西也可以找韓侯賣可憐。韓侯這傻白甜,肯定樂意送他。
而且對韓侯來說,送人東西代表自己有好東西別人沒有,這東西自己甚至都多到能送人了,可以大大地滿足他的虛榮心。
總結,人傻錢多速來。
燕侯決定就跟緊韓侯了,反正燕國和韓國都是弱國,秦王總不會懷疑他倆串通起來搞復國大計。
作者有話要說:
不論是哪個秦王,都很適合西遊的通關文牒梗呢()
第81章 北境部署
在燕侯用茶言茶語攻略韓侯的時候,秦王父子也在認真篩選燕國臣子裏能用的人。
篩選的結果就是——
沒什麽能用的人才。
秦王政嘆為觀止:
「燕國原來也在靠別國過日子。」
燕國當年的大將樂毅是趙國人,後來燕國和趙國死磕的時候更是熱衷於去趙國挖牆腳。
如果說秦國沒什麽自己的人才是因為秦國疲民五術弄出來的後遺症,燕國就是純粹的地理原因了。
靠近匈奴的邊境之地朝不保夕,燕國又是個弱國,難以發展文風。就算有人才,人家也往中原富庶之地跑了,誰留下來伺候傻缺燕王喜啊。
他燕喜又不是禮賢下士的燕昭王。
不過比起燕國沒什麽人才這個問題,燕國人才太散漫才是更需要重視的事情。
燕國上下的風氣都是一樣的,俠氣比較重。臣子們雖然努力學習中原的禮儀文化,想裝成個文明人,但很多時候還是掩蓋不了骨子裏的個性。
這個問題所有諸侯國都有,禮儀的薰陶哪有環境的薰陶厲害呢?所以秦國幹脆懶得學中原所謂的君子做派了,反正也是一群偽君子。
別的個性倒還好,輕視律法這個不能放縱。
所以燕國臣子想事秦,先把思想觀念轉變一下吧。
首先,改掉喜歡養門客的臭毛病。
其次,改掉認為自己身為貴族,律法管不到他們、律法隻是約束庶民的舊思想。
大秦雖然做不到貴族犯法與庶民同罪,但你貴族觸犯法律之後是不可能仗著權勢徹底躲過罪罰的。
還有燕國的送禮之風也很興盛。
或者說七國都是這樣,隨隨便便收禮,收了就開始幫忙幹活。什麽忠君根本不存在的,你敢賄賂我,我就敢給你行方便。
秦國到了秦王政這一朝也隻是稍微改善了一些,畢竟上輩子荊軻刺秦之前可是給蒙嘉送過禮的,藉此躲過搜查成功把匕首帶入了宮中。
扶蘇重生迴來之後下狠手整頓過這方麵的事情,如今的大秦倒是沒人再敢公然行賄和受賄了。哪怕私底下難免還有一點搞小動作的人,也是小打小鬧,不可能完全禁止。
秦王政看著這些燕國臣子的名單,隻覺得頭疼。
什麽叫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群人就是。才華沒多少,然而如今識字進學的人太少,哪怕他們沒什麽大用也不好就此棄置。
偏偏他們之前都是燕國朝堂中官職比較高的臣子,又不能打發去做什麽小吏。即便在秦王政看來,他們的能力也就做做鄉老了。
燕喜可真是個來者不拒的奇葩。
燕國倒也不是沒有優秀的人才,但那些人大多更忠心一些,不如見風使舵的人識時務。
都見風使舵了,還能繼續留在燕國這個沒什麽前途的地方混著,而不是提前想辦法跳槽去別國。可想而知這群牆頭草也沒什麽能耐,之前怕是找不到下家。
扶蘇犀利評價:
「燕國也就國土有用一點。」
畢竟是後來的幽州,也是燕雲十六州中的東半邊。作為天然的北方屏障,對抗擊匈奴十分重要。
秦王政把名單放到一邊:
「罷了,迴頭丟去哪邊做個縣令還是勉強夠格的。」
他預備置縣近千,縣令還是要找一些有經驗的人來當為好。隻要挑選的位置得當,上有郡守、下有三老、身邊還有縣製的吏員盯著,這群人也隻能老老實實幹活。
若是誰幹得不好,正好給了秦王政藉口降職,降到下麵的鄉中去當鄉級的官吏。而且是他們自己本事不行,怪不到別人不給機會。
燕國被滅之後,代地的假趙王也乖乖跟著大軍一起迴鹹陽了。
看在他這幾年表現不錯的份上,秦王政也沒有苛待他,賞賜了不少金銀財帛。比起其他日子過得苦哈哈的趙國宗室,他算是占了大便宜。
其他宗室有些安分的被送去了長安城當庶民,不安分的如今還關著呢。
當庶民的那些人安家費沒多少,還是學著韓人舉報了私底下來找他們一起反秦的傢夥,這才把日子過了下去。
假趙王不僅享受了幾年趙王待遇,還拿到了大量辛苦費。唯一的麻煩就是無論在長安還是鹹陽居住,都容易遇見其他趙人,很尷尬的。
韓侯比燕侯大不少歲,看他就跟看晚輩似的。尤其這個晚輩說話好聽、態度又和善,同樣是侯,比趙侯可討喜多了。
燕侯:計劃通√
這樣下去,就算他學不到韓侯的經驗,從秦王那裏撈不著最佳待遇,也不要緊。
他可以跟著韓侯占便宜啊。
韓侯吃啥他蹭啥,缺了東西也可以找韓侯賣可憐。韓侯這傻白甜,肯定樂意送他。
而且對韓侯來說,送人東西代表自己有好東西別人沒有,這東西自己甚至都多到能送人了,可以大大地滿足他的虛榮心。
總結,人傻錢多速來。
燕侯決定就跟緊韓侯了,反正燕國和韓國都是弱國,秦王總不會懷疑他倆串通起來搞復國大計。
作者有話要說:
不論是哪個秦王,都很適合西遊的通關文牒梗呢()
第81章 北境部署
在燕侯用茶言茶語攻略韓侯的時候,秦王父子也在認真篩選燕國臣子裏能用的人。
篩選的結果就是——
沒什麽能用的人才。
秦王政嘆為觀止:
「燕國原來也在靠別國過日子。」
燕國當年的大將樂毅是趙國人,後來燕國和趙國死磕的時候更是熱衷於去趙國挖牆腳。
如果說秦國沒什麽自己的人才是因為秦國疲民五術弄出來的後遺症,燕國就是純粹的地理原因了。
靠近匈奴的邊境之地朝不保夕,燕國又是個弱國,難以發展文風。就算有人才,人家也往中原富庶之地跑了,誰留下來伺候傻缺燕王喜啊。
他燕喜又不是禮賢下士的燕昭王。
不過比起燕國沒什麽人才這個問題,燕國人才太散漫才是更需要重視的事情。
燕國上下的風氣都是一樣的,俠氣比較重。臣子們雖然努力學習中原的禮儀文化,想裝成個文明人,但很多時候還是掩蓋不了骨子裏的個性。
這個問題所有諸侯國都有,禮儀的薰陶哪有環境的薰陶厲害呢?所以秦國幹脆懶得學中原所謂的君子做派了,反正也是一群偽君子。
別的個性倒還好,輕視律法這個不能放縱。
所以燕國臣子想事秦,先把思想觀念轉變一下吧。
首先,改掉喜歡養門客的臭毛病。
其次,改掉認為自己身為貴族,律法管不到他們、律法隻是約束庶民的舊思想。
大秦雖然做不到貴族犯法與庶民同罪,但你貴族觸犯法律之後是不可能仗著權勢徹底躲過罪罰的。
還有燕國的送禮之風也很興盛。
或者說七國都是這樣,隨隨便便收禮,收了就開始幫忙幹活。什麽忠君根本不存在的,你敢賄賂我,我就敢給你行方便。
秦國到了秦王政這一朝也隻是稍微改善了一些,畢竟上輩子荊軻刺秦之前可是給蒙嘉送過禮的,藉此躲過搜查成功把匕首帶入了宮中。
扶蘇重生迴來之後下狠手整頓過這方麵的事情,如今的大秦倒是沒人再敢公然行賄和受賄了。哪怕私底下難免還有一點搞小動作的人,也是小打小鬧,不可能完全禁止。
秦王政看著這些燕國臣子的名單,隻覺得頭疼。
什麽叫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群人就是。才華沒多少,然而如今識字進學的人太少,哪怕他們沒什麽大用也不好就此棄置。
偏偏他們之前都是燕國朝堂中官職比較高的臣子,又不能打發去做什麽小吏。即便在秦王政看來,他們的能力也就做做鄉老了。
燕喜可真是個來者不拒的奇葩。
燕國倒也不是沒有優秀的人才,但那些人大多更忠心一些,不如見風使舵的人識時務。
都見風使舵了,還能繼續留在燕國這個沒什麽前途的地方混著,而不是提前想辦法跳槽去別國。可想而知這群牆頭草也沒什麽能耐,之前怕是找不到下家。
扶蘇犀利評價:
「燕國也就國土有用一點。」
畢竟是後來的幽州,也是燕雲十六州中的東半邊。作為天然的北方屏障,對抗擊匈奴十分重要。
秦王政把名單放到一邊:
「罷了,迴頭丟去哪邊做個縣令還是勉強夠格的。」
他預備置縣近千,縣令還是要找一些有經驗的人來當為好。隻要挑選的位置得當,上有郡守、下有三老、身邊還有縣製的吏員盯著,這群人也隻能老老實實幹活。
若是誰幹得不好,正好給了秦王政藉口降職,降到下麵的鄉中去當鄉級的官吏。而且是他們自己本事不行,怪不到別人不給機會。
燕國被滅之後,代地的假趙王也乖乖跟著大軍一起迴鹹陽了。
看在他這幾年表現不錯的份上,秦王政也沒有苛待他,賞賜了不少金銀財帛。比起其他日子過得苦哈哈的趙國宗室,他算是占了大便宜。
其他宗室有些安分的被送去了長安城當庶民,不安分的如今還關著呢。
當庶民的那些人安家費沒多少,還是學著韓人舉報了私底下來找他們一起反秦的傢夥,這才把日子過了下去。
假趙王不僅享受了幾年趙王待遇,還拿到了大量辛苦費。唯一的麻煩就是無論在長安還是鹹陽居住,都容易遇見其他趙人,很尷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