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頁
[歷史同人] 在大秦當完美太子 作者:無字驚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太子殿下所言極是!如今有耕牛的地區種植的田畝數量是原先的七倍,一頭牛可抵七個壯年勞動力!」
養得好的話,別說七個人,最高可以抵十人。
秦王政頷首:
「耕牛的選育也要上心。」
人有強壯和虛弱的,牛也一樣。選健壯的進行配種,如此一代代篩選下去,以後大秦境內就再無弱牛了。
太僕不在意什麽耕牛,在他看來司農現在的日子已經很好過了。要什麽有什麽,人力耕牛種子樣樣不缺,做什麽還擺出一副為難的樣子,令人嫉妒。
太僕覺得他的日子才難過呢,他是管馬匹的,尤其操心軍用馬匹種群擴張的問題。
雖然秦王先祖是以養馬起家,但這都多少年了。秦王室早丟了祖上基業,反倒是戎人和匈奴部落代代沿襲,所以總能出比秦國更好的馬種。
好在為了征戰四方,秦國也沒有徹底放棄馬匹的馴養。和趙國一起在騎兵上死磕,倒也不至於落下太多。
太僕就是單純眼饞諸戎的好馬。
他殷切地看著扶蘇:
「太子殿下可有良策能從西域弄到更多的良馬迴來?」
扶蘇:……
秦王政不滿地皺眉,這群大臣怎麽迴事,不應該是他們努力為君上分憂嗎?現在一個兩個都指望太子替他們幹活,那他們幹什麽?吃空餉嗎?
麵對王上的不悅,太僕十分委屈:
「但那西域商路歸太子統領,下官著實插不上手。」
不是他不想,可以的話他也願意親自去和諸戎談生意。但太子在管這個呢,誰敢插手啊,那不是和太子搶功勞和利益嗎?
他不提還好,一提秦王政想起來了。
是了,愛子身上的擔子也太多了,這等小事就應該交給旁人去作。太僕想要馬是吧?正好,購馬的事情讓他去談吧。
秦王政問他:
「年前能購到多少馬匹?」
太僕:……
他就不該多嘴的,他現在後悔了。
這和做銷售的被領導詢問年底之前你能賣出幾套房子有什麽區別?這誰能說得準,做主的又不是銷售自己。
太僕雖然是個採購不是銷售,可情況也差不多。諸戎一向不肯賣好馬給中原,現在是賣方市場,秦國在談判中沒什麽優勢。
散會之後太僕就苦大仇深地去四處打聽誰懂買賣了,想臨時補課學習一下。
秦國如今對商業還算開放,鹹陽中的商人不少。聽聞太僕想打聽這個,看在給錢的份上,大家還是很樂意幫忙解答一二的。
很快太僕就找到了幾個靠譜的大商人,向他們取到了生意經。
商人也不藏私,畢竟太僕作為高官不可能親自下場和他們搶生意。當官的都有傲氣呢,不是很能看得起行商。
太僕問他們:
「若我想向某人購買一樣物品,那人卻不肯賣,我該如何說服他們?」
商人先是答:
「價格夠高,自然有人會心動。」
太僕當然知道這個道理,問題在於他要大批量購入馬匹。價格定得太昂貴,不僅耗費甚巨,還會讓王上覺得他沒本事。
太僕隻好道:
「可有別的法子?」
商人:「那邊要看太僕手中可有對方也急需的東西,且此物最好是太僕自己一人持有。」
誰說隻有大秦求著買諸戎的馬了?諸戎不也求著購買大秦的好東西嗎?
既然各有所需,那就還有的談。
商人們對視一眼,大概猜到了太僕在煩惱什麽。
一個管馬的官員提及採購,簡直就是送分題。肯定是想向西域買馬,隻是西域不肯賣而已。
有人就針對性地提醒太僕:
「賣家是否隻有一人?若是多家都有此物可以售賣,那您就更占優勢了。」
眼光長遠的戎人部落不肯賣馬,是因為擔心秦國拿到好馬反過來攻打他們。但天底下這麽多部落,總不會家家都眼光長遠吧?
春秋戰國這麽多國家,都能出一大堆奇葩君主。諸戎更亂,絕對有能用利益誘惑的。
隻不過時常和秦國直接接觸的,唯有離得最近的那幾個部落而已。更遠的就需要互相帶話了,而帶話這種事情秦國很難幹預。
諸戎隻要不告訴遠方部落秦國想買馬,那些戎人即便樂意賣,也不會主動來提的。
還有商人則意有所指地說道:
「對方不肯售賣,可是怕您進貨後倒賣與他形成競爭?這也有個解決方法,您找遠一些的人進貨就是了。」
同郡之內的,互為競爭對手。但其他郡的,尤其是比如東海那頭的郡,你從他手裏買了東西迴來賣,又影響不到他的生意。
戎人也是一樣的。
靠近秦國的戎人怕被攻打,離得遠的就沒什麽顧慮了。又打不到他們那邊,馬能賣上價錢為什麽不賣?
馬也是會老、會死、會擴大種群的,年年生崽,不打仗的時候消耗的卻沒那麽多。有些小部落養不起那麽多,隻能控製數量,對秦國來說這就很浪費了。
就是怎麽叫那些小部落相信過去買馬的是秦人,而不是附近對他們有威脅的其他部落和小國在假借秦國名義購馬、實則準備攻打他們部落,還是個問題。
太僕聽完醍醐灌頂。
做生意還有這麽多門道呢,他一個整天隻關心禦馬生老病死的太僕確實不太清楚。
養得好的話,別說七個人,最高可以抵十人。
秦王政頷首:
「耕牛的選育也要上心。」
人有強壯和虛弱的,牛也一樣。選健壯的進行配種,如此一代代篩選下去,以後大秦境內就再無弱牛了。
太僕不在意什麽耕牛,在他看來司農現在的日子已經很好過了。要什麽有什麽,人力耕牛種子樣樣不缺,做什麽還擺出一副為難的樣子,令人嫉妒。
太僕覺得他的日子才難過呢,他是管馬匹的,尤其操心軍用馬匹種群擴張的問題。
雖然秦王先祖是以養馬起家,但這都多少年了。秦王室早丟了祖上基業,反倒是戎人和匈奴部落代代沿襲,所以總能出比秦國更好的馬種。
好在為了征戰四方,秦國也沒有徹底放棄馬匹的馴養。和趙國一起在騎兵上死磕,倒也不至於落下太多。
太僕就是單純眼饞諸戎的好馬。
他殷切地看著扶蘇:
「太子殿下可有良策能從西域弄到更多的良馬迴來?」
扶蘇:……
秦王政不滿地皺眉,這群大臣怎麽迴事,不應該是他們努力為君上分憂嗎?現在一個兩個都指望太子替他們幹活,那他們幹什麽?吃空餉嗎?
麵對王上的不悅,太僕十分委屈:
「但那西域商路歸太子統領,下官著實插不上手。」
不是他不想,可以的話他也願意親自去和諸戎談生意。但太子在管這個呢,誰敢插手啊,那不是和太子搶功勞和利益嗎?
他不提還好,一提秦王政想起來了。
是了,愛子身上的擔子也太多了,這等小事就應該交給旁人去作。太僕想要馬是吧?正好,購馬的事情讓他去談吧。
秦王政問他:
「年前能購到多少馬匹?」
太僕:……
他就不該多嘴的,他現在後悔了。
這和做銷售的被領導詢問年底之前你能賣出幾套房子有什麽區別?這誰能說得準,做主的又不是銷售自己。
太僕雖然是個採購不是銷售,可情況也差不多。諸戎一向不肯賣好馬給中原,現在是賣方市場,秦國在談判中沒什麽優勢。
散會之後太僕就苦大仇深地去四處打聽誰懂買賣了,想臨時補課學習一下。
秦國如今對商業還算開放,鹹陽中的商人不少。聽聞太僕想打聽這個,看在給錢的份上,大家還是很樂意幫忙解答一二的。
很快太僕就找到了幾個靠譜的大商人,向他們取到了生意經。
商人也不藏私,畢竟太僕作為高官不可能親自下場和他們搶生意。當官的都有傲氣呢,不是很能看得起行商。
太僕問他們:
「若我想向某人購買一樣物品,那人卻不肯賣,我該如何說服他們?」
商人先是答:
「價格夠高,自然有人會心動。」
太僕當然知道這個道理,問題在於他要大批量購入馬匹。價格定得太昂貴,不僅耗費甚巨,還會讓王上覺得他沒本事。
太僕隻好道:
「可有別的法子?」
商人:「那邊要看太僕手中可有對方也急需的東西,且此物最好是太僕自己一人持有。」
誰說隻有大秦求著買諸戎的馬了?諸戎不也求著購買大秦的好東西嗎?
既然各有所需,那就還有的談。
商人們對視一眼,大概猜到了太僕在煩惱什麽。
一個管馬的官員提及採購,簡直就是送分題。肯定是想向西域買馬,隻是西域不肯賣而已。
有人就針對性地提醒太僕:
「賣家是否隻有一人?若是多家都有此物可以售賣,那您就更占優勢了。」
眼光長遠的戎人部落不肯賣馬,是因為擔心秦國拿到好馬反過來攻打他們。但天底下這麽多部落,總不會家家都眼光長遠吧?
春秋戰國這麽多國家,都能出一大堆奇葩君主。諸戎更亂,絕對有能用利益誘惑的。
隻不過時常和秦國直接接觸的,唯有離得最近的那幾個部落而已。更遠的就需要互相帶話了,而帶話這種事情秦國很難幹預。
諸戎隻要不告訴遠方部落秦國想買馬,那些戎人即便樂意賣,也不會主動來提的。
還有商人則意有所指地說道:
「對方不肯售賣,可是怕您進貨後倒賣與他形成競爭?這也有個解決方法,您找遠一些的人進貨就是了。」
同郡之內的,互為競爭對手。但其他郡的,尤其是比如東海那頭的郡,你從他手裏買了東西迴來賣,又影響不到他的生意。
戎人也是一樣的。
靠近秦國的戎人怕被攻打,離得遠的就沒什麽顧慮了。又打不到他們那邊,馬能賣上價錢為什麽不賣?
馬也是會老、會死、會擴大種群的,年年生崽,不打仗的時候消耗的卻沒那麽多。有些小部落養不起那麽多,隻能控製數量,對秦國來說這就很浪費了。
就是怎麽叫那些小部落相信過去買馬的是秦人,而不是附近對他們有威脅的其他部落和小國在假借秦國名義購馬、實則準備攻打他們部落,還是個問題。
太僕聽完醍醐灌頂。
做生意還有這麽多門道呢,他一個整天隻關心禦馬生老病死的太僕確實不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