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頁
[歷史同人] 在大秦當完美太子 作者:無字驚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兩地的山脈是一堆不同的小山脈集群而成的,不是完整的一條。那麽山脈和山脈之間,必然存在天然的通道,頂多就是有點繞罷了。
秦王政看罷地形圖,說道:
「東側的九江郡比西側的長沙郡,似乎平原更多?」
地形圖是根據扶蘇的迴憶和楚地戰報、官署統計一起繪製而成的,還原度極高。
扶蘇點頭:
「長沙郡平原占比隻有七分之一。」
而且設置九江郡時,不僅包含了江西,還有安徽湖北等部分區域。九江九江,看這個江數就知道占地麵積不會小。
秦王政這麽劃分有他自己的考量。
這裏頭有個比較有意思的事情,劃分三晉郡縣時,自西向東分出了三川郡、潁川郡、淮陽郡和四川郡。
這個四川郡在安徽北部,而後世的四川省則被東西一分唯二,劃為了西邊的蜀郡和東邊的巴郡。再往東的重慶所在區域擴大了一些,單獨劃了個黔中郡出來。
陝西則是一分為三,從北向南分別為上郡、內史、漢中,都城鹹陽在內史。
當初滅韓的將軍騰早就被調入關中,如今正任職內史。這位將軍在歷史上雖然名聲不顯,但能給國都所在的郡當郡守,顯然是個隱藏的秦王心腹。
扶蘇和父親商議道:
「九江良田眾多,地形也更規整一些。分發給魏國庶民耕種,可使魏人歸心。此地也好征伐,有百越駐軍盯著,不易生亂。」
之前說過,楚南地區的氣候北邊人難以適應,特指的就是湖南江西這兩個省份。
零度線由黃河流域南移至長江是後來的事情了,此時的長江流域氣候偏熱帶。在沒有辣椒這種作物存在的情況下,還有重重山脈阻隔海風,可想而知兩省日子有多難捱。
靠東的九江郡稍好一些,靠西的長沙郡還多了個自己和九江之間的屏障阻隔。相比起來,還不如沿海的百越舒坦。
扶蘇的意思是,既然安排楚人在楚南耕作,不如就全數安排在長沙郡。至少將一個九江空出來,分而化之。
先徐徐同化地理條件更好的九江,再以包圍的勢態同化剩下的長沙。
長沙郡丘陵多、良田少,哪怕裏麵的楚人被鼓動集體造反了,沒糧就是最大的短板。更何況,東、西、北三處都是秦地,可以率兵直入。
相反,九江郡東臨浙閩百越,南臨兩廣百越,就能給楚人更多逃竄的餘地。
——這些都是上輩子一點點試錯出來的寶貴經驗。
當初他們就是想得很好,覺得不如把楚人都分隔開來。這裏放一點那裏放一點,總比楚人聚眾聯合要好。
結果卻是這裏的楚人說動了這裏的其他六國民眾造反,那裏的楚人又說動了那裏的民眾造反。始皇一駕崩,多點開花,朝中又有趙高胡亥試圖篡權,內憂外患齊齊爆發。
說實話,當時始皇駕崩得有點突然。
所幸扶蘇坐鎮鹹陽,李斯在外鉗製住了趙高,嶺南的趙佗得到太子下達的命令第一時間由南攻北,打擊了楚人氣焰。
局勢看似危急,其實大秦完全可以穩得住。
秦皇父子做過關於意外的預案,隻要不是父子二人一同出事,問題就不是很大。
秦王政仔細聽完分析道:
「光靠耕田數量稀少,並不能完全遏製楚人氣焰。山林資源豐富,選擇漁獵也能勉強活得下來。隻是人口會難以擴張,戰時也十分吃虧。」
他考教兒子:
「大秦總不能一直指望著靠戰爭征服他們,你可有其他對策?」
扶蘇點了點頭:
「丘陵雖非平原那樣的良田,但若開墾梯田,其實也能擴大出許多耕地來。不能叫楚人自己發現這樣的耕種方法,如此主動權便掌握在楚人手中了。」
「父親可還記得,管仲當初是如何摧毀魯國的?」
秦王政頓時露出了讚許的神色:
「此舉甚妙。」
管仲在齊國為相時,對魯國打了一場經濟戰。
他先下令齊國境內隻許穿魯布所作的衣物,魯國因此看到了巨大的商機,開始不斷擴大布匹原材料的種植。庶民也紛紛放棄種糧,改種桑麻,舉國發展紡織業。
然後,管仲突然不許齊國進口魯布了。魯國經濟就此崩潰,國內出現了嚴重的饑荒,隻能高價向齊國購糧。
這個案例證明了經濟作物在麵對糧食作物時,對庶民擁有極高的吸引力。如果想讓一個國家對自己國家形成高度依賴的話,那就忽悠對方種植經濟作物,放棄糧食。
長沙郡那麽多丘陵,與其等楚人開出梯田種糧,不如指導他們在其中種植對土地平整度要求不那麽高的其他作物。
秦國商隊便可以用相對於糧食來說略高一點的價格收購楚人手中的作物,然後讓他們拿錢賣糧。
因為中間有個差價的存在,楚人就會覺得很劃算,比直接種糧要好。
但那時長沙郡卻會成為一個完全依賴秦國商隊的地區。
他們要是不安分,官方商隊可以拒絕賣糧警告他們。不僅如此,他們種植出的經濟作物,能不能銷售出去也要看商隊的臉色。
扶蘇表示,如今大秦正有許多經濟作物需要耕種。之前擔心侵占良田,如今開墾丘陵山坡進行種植,也能避免霸占種糧土地的情況出現。
秦王政看罷地形圖,說道:
「東側的九江郡比西側的長沙郡,似乎平原更多?」
地形圖是根據扶蘇的迴憶和楚地戰報、官署統計一起繪製而成的,還原度極高。
扶蘇點頭:
「長沙郡平原占比隻有七分之一。」
而且設置九江郡時,不僅包含了江西,還有安徽湖北等部分區域。九江九江,看這個江數就知道占地麵積不會小。
秦王政這麽劃分有他自己的考量。
這裏頭有個比較有意思的事情,劃分三晉郡縣時,自西向東分出了三川郡、潁川郡、淮陽郡和四川郡。
這個四川郡在安徽北部,而後世的四川省則被東西一分唯二,劃為了西邊的蜀郡和東邊的巴郡。再往東的重慶所在區域擴大了一些,單獨劃了個黔中郡出來。
陝西則是一分為三,從北向南分別為上郡、內史、漢中,都城鹹陽在內史。
當初滅韓的將軍騰早就被調入關中,如今正任職內史。這位將軍在歷史上雖然名聲不顯,但能給國都所在的郡當郡守,顯然是個隱藏的秦王心腹。
扶蘇和父親商議道:
「九江良田眾多,地形也更規整一些。分發給魏國庶民耕種,可使魏人歸心。此地也好征伐,有百越駐軍盯著,不易生亂。」
之前說過,楚南地區的氣候北邊人難以適應,特指的就是湖南江西這兩個省份。
零度線由黃河流域南移至長江是後來的事情了,此時的長江流域氣候偏熱帶。在沒有辣椒這種作物存在的情況下,還有重重山脈阻隔海風,可想而知兩省日子有多難捱。
靠東的九江郡稍好一些,靠西的長沙郡還多了個自己和九江之間的屏障阻隔。相比起來,還不如沿海的百越舒坦。
扶蘇的意思是,既然安排楚人在楚南耕作,不如就全數安排在長沙郡。至少將一個九江空出來,分而化之。
先徐徐同化地理條件更好的九江,再以包圍的勢態同化剩下的長沙。
長沙郡丘陵多、良田少,哪怕裏麵的楚人被鼓動集體造反了,沒糧就是最大的短板。更何況,東、西、北三處都是秦地,可以率兵直入。
相反,九江郡東臨浙閩百越,南臨兩廣百越,就能給楚人更多逃竄的餘地。
——這些都是上輩子一點點試錯出來的寶貴經驗。
當初他們就是想得很好,覺得不如把楚人都分隔開來。這裏放一點那裏放一點,總比楚人聚眾聯合要好。
結果卻是這裏的楚人說動了這裏的其他六國民眾造反,那裏的楚人又說動了那裏的民眾造反。始皇一駕崩,多點開花,朝中又有趙高胡亥試圖篡權,內憂外患齊齊爆發。
說實話,當時始皇駕崩得有點突然。
所幸扶蘇坐鎮鹹陽,李斯在外鉗製住了趙高,嶺南的趙佗得到太子下達的命令第一時間由南攻北,打擊了楚人氣焰。
局勢看似危急,其實大秦完全可以穩得住。
秦皇父子做過關於意外的預案,隻要不是父子二人一同出事,問題就不是很大。
秦王政仔細聽完分析道:
「光靠耕田數量稀少,並不能完全遏製楚人氣焰。山林資源豐富,選擇漁獵也能勉強活得下來。隻是人口會難以擴張,戰時也十分吃虧。」
他考教兒子:
「大秦總不能一直指望著靠戰爭征服他們,你可有其他對策?」
扶蘇點了點頭:
「丘陵雖非平原那樣的良田,但若開墾梯田,其實也能擴大出許多耕地來。不能叫楚人自己發現這樣的耕種方法,如此主動權便掌握在楚人手中了。」
「父親可還記得,管仲當初是如何摧毀魯國的?」
秦王政頓時露出了讚許的神色:
「此舉甚妙。」
管仲在齊國為相時,對魯國打了一場經濟戰。
他先下令齊國境內隻許穿魯布所作的衣物,魯國因此看到了巨大的商機,開始不斷擴大布匹原材料的種植。庶民也紛紛放棄種糧,改種桑麻,舉國發展紡織業。
然後,管仲突然不許齊國進口魯布了。魯國經濟就此崩潰,國內出現了嚴重的饑荒,隻能高價向齊國購糧。
這個案例證明了經濟作物在麵對糧食作物時,對庶民擁有極高的吸引力。如果想讓一個國家對自己國家形成高度依賴的話,那就忽悠對方種植經濟作物,放棄糧食。
長沙郡那麽多丘陵,與其等楚人開出梯田種糧,不如指導他們在其中種植對土地平整度要求不那麽高的其他作物。
秦國商隊便可以用相對於糧食來說略高一點的價格收購楚人手中的作物,然後讓他們拿錢賣糧。
因為中間有個差價的存在,楚人就會覺得很劃算,比直接種糧要好。
但那時長沙郡卻會成為一個完全依賴秦國商隊的地區。
他們要是不安分,官方商隊可以拒絕賣糧警告他們。不僅如此,他們種植出的經濟作物,能不能銷售出去也要看商隊的臉色。
扶蘇表示,如今大秦正有許多經濟作物需要耕種。之前擔心侵占良田,如今開墾丘陵山坡進行種植,也能避免霸占種糧土地的情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