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頁
[歷史同人] 在大秦當完美太子 作者:無字驚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隻是王綰已經就分封一事提過好幾迴了,讓秦王政現在一聽他說分封,心裏就不太痛快。
但拋開分封不談,單單是「無田可賞」這一設想,也確實值得深思。所以秦王政並未遷怒,而是凝神思索起來。
扶蘇也沒著急直接說答案,他知道父親想自己琢磨出個解決方案來。什麽都抄答案隻會形成依賴心理,這不是什麽好事。
片刻後,秦王政緩緩開口:
「官田自然不能隻出不進,王卿以為,如何才能增加官府手中的田產數量?」
王綰額頭冒汗:
「這……」
要增加官府手裏的田產,那就要讓手握大量田地的功勳和貴族交出他們名下的田。讓他來出主意,那不是得罪人嗎?
扶蘇悠哉地喝著柘漿,還不忘拱火:
「王卿是大秦肱股之臣,想來一定能想出極佳的法子,為君王分憂的吧?」
王綰:我就多餘來提醒這件事!
早知道就拉著李斯、馮去疾他們一起來了,要得罪人也得大家一起得罪,不能讓火力隻集中在他一人頭上。
秦王政熟練地為兒子清除仇恨值:
「王卿若是一時半會兒想不到,不如迴去細細思量。過幾日再來,寡人不急。」
王綰如蒙大赦,決定出宮之後就拉上其他文臣聚眾商討對策,多拖幾個人下水。
秦王政等他走了才看向兒子:
「怎麽又欺負人?」
扶蘇表示沒有的事:
「我若不說這麽一句,王綰要被父親嚇出毛病來了。」
他這是在給王卿解圍啊,沒看到父親都改口放王綰離開了嗎?
還說是他欺負人,分明是父親自己對於王綰口口聲聲說要分封心裏不痛快。又不好明說,隻得藉機為難一二。
扶蘇:我承擔了太多,還要落下一個欺負臣子的壞名聲,我冤吶!
秦王政不為所動:
「少同寡人狡辯,你就是在欺負他。」
別以為他沒聽出來,扶蘇剛剛拱火的時候語氣那叫一個幸災樂禍。
扶蘇見狡辯失敗,隻好承認道:
「他王綰居然想搞分封,我如何能忍?弟妹們都要留在鹹陽為大秦出力,休想躲到封地裏去享清閑。」
當然,還有一個理由是王綰這麽做是在分他的權柄。他可不想當下一個周天子,親弟妹也別指望從他手裏分走一杯羹。
秦王政依然語氣淡淡:
「還是藉口。」
別人不知道,扶蘇還能不知道?分封根本就是沒影的事,他怎麽可能為了王綰的一句話就不高興?
扶蘇見第二種說辭依舊被父親指出了破綻,唉聲嘆氣:
「父親為何非要追問到底呢?好吧好吧,我承認我就是壞心眼喜歡欺負別人。我這麽討人嫌,父親可是厭棄我了?」
秦王政唇角微揚:
「確實有一些,你往後記得好好表現,乖一點,不許再闖禍了。」
秦王政其實看出來了,兒子這是見他心情不悅故意為難王綰,於是也跟著出聲替父親出氣。
他出聲之後,秦王政確實氣順了一些。而且也給了秦王台階下,讓他能以「替太子圓場」順勢放過王綰。
王綰畢竟是重臣,還是得給對方留點麵子,不能逼得太狠。
作者有話要說:
扶蘇:我說什麽來著?我為父親付出良多!父親還說我找藉口,哼。
政哥:偶爾欺負一下兒子也挺有趣的。
第56章 漏洞
玩笑歸玩笑,田地之事還是不能輕忽的。
王綰迴去拉著同僚商量了好幾天應對之策,忖度著已經耽擱了許多天,不好再繼續拖延。隻能叫上不情不願的大家一起去宮中求見王上,免得王上繼續苦等。
秦王政先看了他們遞上來的摺子。
尋常人家的田地當然不會隻進不出,家裏出了意外急需用錢時,便會有農人賣田。但更多的,還是受到貴族鄉紳的欺壓,不得不交出手頭的田地。
後頭這種情況在大秦相對要少一些。
不是因為秦國的貴族格外有良心,單純就是秦國的法律格外嚴苛。雖然貴族相比庶民有一定的特權,但貴族也沒膽子公然和律法作對。
——尊崇法家的秦王能第一個收拾這些妄圖顛覆大秦強國根基的傢夥。
同樣,也因為秦法格外嚴苛,一點小罪就能罰得庶民家徒四壁,所以秦人失田的主要原因也大多是為了湊錢交罰款。
如果實在湊不夠錢,那就上戰場軍功抵罪。連上戰場的男丁都湊不出來的,便賣身作隸臣妾。
重罰在和平並不適用,但先秦又不是和平年代。所以秦國靠著這種不近人情的處罰方式,迅速讓庶民接納了軍功製。
打仗不僅可以解決家中負債,還能獲得爵位和良田。秦人因此從不怯戰,寧願戰死沙場,也不願做逃兵牽連親眷鄰裏。
大秦的連坐製度連左右鄰居也要擔上一個「知情不報」的罪責,一連就是十家,這也是秦法為人詬病的原因之一。
不過今天主要說的不是律法的改進,此事暫且擱置。
待到天下一統時,如此嚴苛的連坐法肯定要進行修改的。否則人人皆如驚弓之鳥,整日擔心鄰居是不是在私底下密謀什麽,會不會牽連自己,難以心安。
但拋開分封不談,單單是「無田可賞」這一設想,也確實值得深思。所以秦王政並未遷怒,而是凝神思索起來。
扶蘇也沒著急直接說答案,他知道父親想自己琢磨出個解決方案來。什麽都抄答案隻會形成依賴心理,這不是什麽好事。
片刻後,秦王政緩緩開口:
「官田自然不能隻出不進,王卿以為,如何才能增加官府手中的田產數量?」
王綰額頭冒汗:
「這……」
要增加官府手裏的田產,那就要讓手握大量田地的功勳和貴族交出他們名下的田。讓他來出主意,那不是得罪人嗎?
扶蘇悠哉地喝著柘漿,還不忘拱火:
「王卿是大秦肱股之臣,想來一定能想出極佳的法子,為君王分憂的吧?」
王綰:我就多餘來提醒這件事!
早知道就拉著李斯、馮去疾他們一起來了,要得罪人也得大家一起得罪,不能讓火力隻集中在他一人頭上。
秦王政熟練地為兒子清除仇恨值:
「王卿若是一時半會兒想不到,不如迴去細細思量。過幾日再來,寡人不急。」
王綰如蒙大赦,決定出宮之後就拉上其他文臣聚眾商討對策,多拖幾個人下水。
秦王政等他走了才看向兒子:
「怎麽又欺負人?」
扶蘇表示沒有的事:
「我若不說這麽一句,王綰要被父親嚇出毛病來了。」
他這是在給王卿解圍啊,沒看到父親都改口放王綰離開了嗎?
還說是他欺負人,分明是父親自己對於王綰口口聲聲說要分封心裏不痛快。又不好明說,隻得藉機為難一二。
扶蘇:我承擔了太多,還要落下一個欺負臣子的壞名聲,我冤吶!
秦王政不為所動:
「少同寡人狡辯,你就是在欺負他。」
別以為他沒聽出來,扶蘇剛剛拱火的時候語氣那叫一個幸災樂禍。
扶蘇見狡辯失敗,隻好承認道:
「他王綰居然想搞分封,我如何能忍?弟妹們都要留在鹹陽為大秦出力,休想躲到封地裏去享清閑。」
當然,還有一個理由是王綰這麽做是在分他的權柄。他可不想當下一個周天子,親弟妹也別指望從他手裏分走一杯羹。
秦王政依然語氣淡淡:
「還是藉口。」
別人不知道,扶蘇還能不知道?分封根本就是沒影的事,他怎麽可能為了王綰的一句話就不高興?
扶蘇見第二種說辭依舊被父親指出了破綻,唉聲嘆氣:
「父親為何非要追問到底呢?好吧好吧,我承認我就是壞心眼喜歡欺負別人。我這麽討人嫌,父親可是厭棄我了?」
秦王政唇角微揚:
「確實有一些,你往後記得好好表現,乖一點,不許再闖禍了。」
秦王政其實看出來了,兒子這是見他心情不悅故意為難王綰,於是也跟著出聲替父親出氣。
他出聲之後,秦王政確實氣順了一些。而且也給了秦王台階下,讓他能以「替太子圓場」順勢放過王綰。
王綰畢竟是重臣,還是得給對方留點麵子,不能逼得太狠。
作者有話要說:
扶蘇:我說什麽來著?我為父親付出良多!父親還說我找藉口,哼。
政哥:偶爾欺負一下兒子也挺有趣的。
第56章 漏洞
玩笑歸玩笑,田地之事還是不能輕忽的。
王綰迴去拉著同僚商量了好幾天應對之策,忖度著已經耽擱了許多天,不好再繼續拖延。隻能叫上不情不願的大家一起去宮中求見王上,免得王上繼續苦等。
秦王政先看了他們遞上來的摺子。
尋常人家的田地當然不會隻進不出,家裏出了意外急需用錢時,便會有農人賣田。但更多的,還是受到貴族鄉紳的欺壓,不得不交出手頭的田地。
後頭這種情況在大秦相對要少一些。
不是因為秦國的貴族格外有良心,單純就是秦國的法律格外嚴苛。雖然貴族相比庶民有一定的特權,但貴族也沒膽子公然和律法作對。
——尊崇法家的秦王能第一個收拾這些妄圖顛覆大秦強國根基的傢夥。
同樣,也因為秦法格外嚴苛,一點小罪就能罰得庶民家徒四壁,所以秦人失田的主要原因也大多是為了湊錢交罰款。
如果實在湊不夠錢,那就上戰場軍功抵罪。連上戰場的男丁都湊不出來的,便賣身作隸臣妾。
重罰在和平並不適用,但先秦又不是和平年代。所以秦國靠著這種不近人情的處罰方式,迅速讓庶民接納了軍功製。
打仗不僅可以解決家中負債,還能獲得爵位和良田。秦人因此從不怯戰,寧願戰死沙場,也不願做逃兵牽連親眷鄰裏。
大秦的連坐製度連左右鄰居也要擔上一個「知情不報」的罪責,一連就是十家,這也是秦法為人詬病的原因之一。
不過今天主要說的不是律法的改進,此事暫且擱置。
待到天下一統時,如此嚴苛的連坐法肯定要進行修改的。否則人人皆如驚弓之鳥,整日擔心鄰居是不是在私底下密謀什麽,會不會牽連自己,難以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