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頁
[歷史同人] 在大秦當完美太子 作者:無字驚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未曾想到秦王如此信任她們,提前就將官職發放下來了。在場眾人眼神閃爍,飄忽的心一下子安定了下來。
「娥姁,多謝你從中斡旋了!」
領頭的女子摩挲了片刻那照身帖,最終還是將東西還給了呂雉。
她表示自己現在不方便存放這個,恐怕不小心露出去,壞了秦國大計。而且她也認為帖上的官職還不是她最終的目標,想和呂雉講講價,看能不能再提一提。
隻聽她道:
「不是我貪心,而是這件事須得有個完善的章程。出糧多的,總不能和出糧少的一個待遇吧?」
呂雉贊同了她的疑慮:
「那是自然,我大秦一向以功勳論獎賞。誰功勞最大,她自然收穫也更多。」
雖然她們現在的行為有點像賣官鬻爵,但特別之時行特別之事。戰時糧草無價,獻糧換官那叫為大秦做出卓越貢獻,因此得到獎賞,和買官不可混為一談。
眾人露出一個心照不宣地笑容,此事便談妥了。
散去之後,關係好的各自又開了小會,去商議怎麽籌集到更多的糧草。而且她們自己手裏的產業有限,要如何從家族弄到更多錢,也是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齊國上層開始了暗流湧動。
家中有人在齊王身邊做官的還好,還能權衡一下是男丁在齊國當官好,還是女郎在秦國當官好。
那些族中男子不爭氣沒能進入官場的貴族家族就沒那麽多選擇了,不陪妻女賭這一場,就得去賭齊國能夠擋住秦國的吞併。
算了吧,還不如賭前一個呢。
有魄力的家主直接一咬牙,把全族的產業交給了妻女。
反正隻要族裏能出一個官身,不怕日後家族不能東山再起。現在多出點糧換取更高的官職,就能縮短復起要耗費的時間。
說實在的,齊人不怕手裏資產大幅度縮水。做生意而已,多簡單的事情,他們花點功夫就能重新富裕起來。
可若是秦國把他們做生意的本錢也給搜颳走了,那可就麻煩了。沒有本錢,想做生意難上加難。
「家裏要是能出個秦官,一切就好辦了。」
家主召集族中有話語權的眾人開會。
他語重心長:
「秦兵總不能連當了秦官的人也一併搜身檢查吧?他們最多搜刮我們家中的財寶,或者給其餘人進行搜身。」
官員還是有特權的,到時候可以多藏點金子在當了官的妻女身上。等檢查應付過去之後,大家再來分金子。
更重要的是,有些貴族會被秦國抓去集中關押。那樣一來即便自己藏了金子也花不出去,可族中有人當官就不一樣了,官員的親族總不能也被抓去關押吧?
「那韓國的張氏一族之前就被關著,後來張平和張良父子入朝為官之後,張氏就被全族釋放了。雖不能迴韓地老家,卻在關中重新紮根了下來,眼看再過幾代即便迴不到從前那麽顯赫,好歹也保住了貴族身份。」
可見秦國對選擇投誠的人還是比較寬容的。
族人原本還對舉族支持族長之女買糧換官一事心存意見,聽完分析也覺得很有道理。
但誰都想自家占便宜,於是有人問:
「隻讓她一個人去做這件事是否不夠穩妥?我家中也有女兒……」
是選擇傾全族之力支持一個女兒,讓她弄到更高的官位。還是廣撒網,多支持幾個,以免出現意外。
眾人為此爭論不休,都覺得各自的意見才是對全族最好的。
更有甚者不甘心道:
「為何隻有女子可行?秦國莫非不需要男官嗎?不若讓族長去做這件事,那樣便能服眾了。」
女子裏很難選出一個可以讓全族信服的人物,因為他們從一開始就沒考慮過要在女郎裏挑繼承人。但男子就沒這個顧慮了,現成的族長擺在那裏,即便秦國嫌棄他年紀大,不還有下一任族長嗎?
這群人的美夢被呂雉擊了個粉碎。
想什麽好事呢?她努力說服王上和太子,可不是為了給男子做嫁衣的!
呂雉不信二位君上會看不出來選男子更方便,但既然他們沒提,就是默許了她的操作。
所以呂雉放心大膽地告訴了那些想當然的貴族們:
「秦王肯接納他們這些齊國貴族已經是格外開恩了,你們莫不是真以為秦王不忌憚你們的貴族身份?」
讓貴族族長去秦國當官,怎麽,還想把秦國當成齊國唿風喚雨呢?滅國之人有點自覺好不好,能給你們妻女一個機會已經不錯了,別得寸進尺。
貴族們鎩羽而歸。
他們尷尬地意識到,秦王選擇族中女眷恐怕是因為覺得女子為官對秦國沒有威脅。而他們這些高高在上的男丁,反而遭受到了厭棄。
秦王是不是真這麽想的不重要,反正呂雉就要營造出這種局麵。
其實仔細想想也不是沒道理的,女子當官之後還真不一定能像族長一樣全心全意為了家族奉獻。
畢竟她們又不是從小按照家族繼承人培養的,被洗腦的程度有多深很難說。
況且人入了官場之後就很容易改變思想,成為一個徹頭徹尾的政治生物。倘若族人能給自己提供幫助也就罷了,要是提供不了,她們還會不會拉拔族人可就不好說了。
呂雉不管那麽多,她隻要保證在她這裏女官不會被男官頂替就行。
「娥姁,多謝你從中斡旋了!」
領頭的女子摩挲了片刻那照身帖,最終還是將東西還給了呂雉。
她表示自己現在不方便存放這個,恐怕不小心露出去,壞了秦國大計。而且她也認為帖上的官職還不是她最終的目標,想和呂雉講講價,看能不能再提一提。
隻聽她道:
「不是我貪心,而是這件事須得有個完善的章程。出糧多的,總不能和出糧少的一個待遇吧?」
呂雉贊同了她的疑慮:
「那是自然,我大秦一向以功勳論獎賞。誰功勞最大,她自然收穫也更多。」
雖然她們現在的行為有點像賣官鬻爵,但特別之時行特別之事。戰時糧草無價,獻糧換官那叫為大秦做出卓越貢獻,因此得到獎賞,和買官不可混為一談。
眾人露出一個心照不宣地笑容,此事便談妥了。
散去之後,關係好的各自又開了小會,去商議怎麽籌集到更多的糧草。而且她們自己手裏的產業有限,要如何從家族弄到更多錢,也是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齊國上層開始了暗流湧動。
家中有人在齊王身邊做官的還好,還能權衡一下是男丁在齊國當官好,還是女郎在秦國當官好。
那些族中男子不爭氣沒能進入官場的貴族家族就沒那麽多選擇了,不陪妻女賭這一場,就得去賭齊國能夠擋住秦國的吞併。
算了吧,還不如賭前一個呢。
有魄力的家主直接一咬牙,把全族的產業交給了妻女。
反正隻要族裏能出一個官身,不怕日後家族不能東山再起。現在多出點糧換取更高的官職,就能縮短復起要耗費的時間。
說實在的,齊人不怕手裏資產大幅度縮水。做生意而已,多簡單的事情,他們花點功夫就能重新富裕起來。
可若是秦國把他們做生意的本錢也給搜颳走了,那可就麻煩了。沒有本錢,想做生意難上加難。
「家裏要是能出個秦官,一切就好辦了。」
家主召集族中有話語權的眾人開會。
他語重心長:
「秦兵總不能連當了秦官的人也一併搜身檢查吧?他們最多搜刮我們家中的財寶,或者給其餘人進行搜身。」
官員還是有特權的,到時候可以多藏點金子在當了官的妻女身上。等檢查應付過去之後,大家再來分金子。
更重要的是,有些貴族會被秦國抓去集中關押。那樣一來即便自己藏了金子也花不出去,可族中有人當官就不一樣了,官員的親族總不能也被抓去關押吧?
「那韓國的張氏一族之前就被關著,後來張平和張良父子入朝為官之後,張氏就被全族釋放了。雖不能迴韓地老家,卻在關中重新紮根了下來,眼看再過幾代即便迴不到從前那麽顯赫,好歹也保住了貴族身份。」
可見秦國對選擇投誠的人還是比較寬容的。
族人原本還對舉族支持族長之女買糧換官一事心存意見,聽完分析也覺得很有道理。
但誰都想自家占便宜,於是有人問:
「隻讓她一個人去做這件事是否不夠穩妥?我家中也有女兒……」
是選擇傾全族之力支持一個女兒,讓她弄到更高的官位。還是廣撒網,多支持幾個,以免出現意外。
眾人為此爭論不休,都覺得各自的意見才是對全族最好的。
更有甚者不甘心道:
「為何隻有女子可行?秦國莫非不需要男官嗎?不若讓族長去做這件事,那樣便能服眾了。」
女子裏很難選出一個可以讓全族信服的人物,因為他們從一開始就沒考慮過要在女郎裏挑繼承人。但男子就沒這個顧慮了,現成的族長擺在那裏,即便秦國嫌棄他年紀大,不還有下一任族長嗎?
這群人的美夢被呂雉擊了個粉碎。
想什麽好事呢?她努力說服王上和太子,可不是為了給男子做嫁衣的!
呂雉不信二位君上會看不出來選男子更方便,但既然他們沒提,就是默許了她的操作。
所以呂雉放心大膽地告訴了那些想當然的貴族們:
「秦王肯接納他們這些齊國貴族已經是格外開恩了,你們莫不是真以為秦王不忌憚你們的貴族身份?」
讓貴族族長去秦國當官,怎麽,還想把秦國當成齊國唿風喚雨呢?滅國之人有點自覺好不好,能給你們妻女一個機會已經不錯了,別得寸進尺。
貴族們鎩羽而歸。
他們尷尬地意識到,秦王選擇族中女眷恐怕是因為覺得女子為官對秦國沒有威脅。而他們這些高高在上的男丁,反而遭受到了厭棄。
秦王是不是真這麽想的不重要,反正呂雉就要營造出這種局麵。
其實仔細想想也不是沒道理的,女子當官之後還真不一定能像族長一樣全心全意為了家族奉獻。
畢竟她們又不是從小按照家族繼承人培養的,被洗腦的程度有多深很難說。
況且人入了官場之後就很容易改變思想,成為一個徹頭徹尾的政治生物。倘若族人能給自己提供幫助也就罷了,要是提供不了,她們還會不會拉拔族人可就不好說了。
呂雉不管那麽多,她隻要保證在她這裏女官不會被男官頂替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