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頁
[歷史同人] 在大秦當完美太子 作者:無字驚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少年人:我爹丟人和我有什麽關係?我還是個孩子呢!(理直氣壯)
ps:許禰是原創人物,畢竟總不能一直薅歷史上的名人,大秦還得有點自己發掘出的人才。
第51章 完美?
魏國滅亡之後,新封的魏侯和魏國貴族們被安置在了陳縣附近的另一個縣城。
陳縣是韓侯的軟禁地,隔壁還有一個關押趙侯和趙國貴族的地方。
原本不該把這些六國舊貴都放在一起的,容易生事。但介於他們現在已經沒錢沒人了,也不用太擔心互相勾結鬧事,幹脆擺在一塊兒也好管理。
畢竟趙高隻有一個人,沒辦法把他劈成幾份分別去不同地方看管這群傢夥。扶蘇也有意讓趙高多拉幾國的仇恨值,這樣迴頭處置他的時候才更名正言順。
三國貴族住得近,倒是意外地達成了之前沒有預想到的效果。
這三家開始私下較起勁來了。
趙魏韓大約在當年三家分晉時就結下了梁子,這些年來互相攻訐次數不少。雖說也時常結盟吧,但有機會能踩死對方還是不會放過的。
隻可惜一直沒找到機會,倒是讓秦國偷了家。現在彼此都成了階下囚,祖輩積累下來的地域敵視也沒消解,反而愈演愈烈了。
趙高真的很擅長挑撥離間,人家一國內部的自己人都給他挑撥成七八瓣了,更何況原就有舊怨的趙魏韓。
當他發現三家喜歡互相對比處境待遇之後,趙高就來勁了。刻意製造出很多差別對待來,就等著看他們互掐。
為了方便大家互掐,趙高甚至還上奏扶蘇,請求把三國貴族幹脆都關一塊兒,允許他們互相串門。
反正有人盯著,也生不出什麽事來。
扶蘇問過父親之後,見父親懶得管這些小事,便做主準了。
於是很快,三家就內耗起來。
住在一起才能更加清晰地察覺到彼此的差距,親眼所見比道聽途說更有可信度。
在趙高的引導下,上到三位前諸侯王,下到普通貴族,一切能比的他們都拿出來比了。誰的食物品種更齊全,這群人都能數出花來。
剛開始他的兄弟趙成還擔心他們會因為待遇差別心生不滿,刻意鬧事。後來時間長了才反應過來,想鬧事的確實有,但根本鬧不起來。
沒辦法對付秦人,就隻能把火氣撒到其他兩國的貴族身上。
三家互打的結果就是想坐下來平心靜氣地商量聯合抗秦、偷摸搞小動作也成了做夢,大家都鬧得這麽難看了,結盟是不可能結盟的。
每天一睜眼就是思考怎麽壓過另外兩家一頭,順便報復昨天他們嘲諷欺辱自家的事情,哪有空考慮別的。
大約是趙人胡服騎射久了,畫風逐漸彪悍起來。不像另兩家自詡中原禮儀之邦,特別在意形象。
所以被惹急了之後,他們幹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搶東西。
這個發展就很令人意外。
不過考慮到趙國貴族的待遇由於秦趙世仇的關係,明顯不如其他兩國貴族日子過得好。吃糠咽菜久了本就忍不了,還有人整日跳出來炫耀自己的吃穿用度,會動手也十分合情合理。
被搶的貴族不忿地找到趙高,要求秦人管一管野蠻的趙人。
趙高選擇了和稀泥:
「他們日子過得難,你們就不應該去他們跟前炫耀。大家都是體麵人,各退一步吧。」
所謂的各退一步,就是韓魏體諒趙人日子艱辛,趙人保證下次不再搶了。
表麵看好像調解了矛盾,其實根本沒有處罰趙人。趙人一看隻有口頭教育,下次該搶還是搶。
等告狀小隊第二次找到趙高時,就換成了不耐煩的趙成出來主持公道。
他覺得韓魏煩得很:
「有本事你們也搶迴去啊!」
就這樣,原本隻有趙人搶東西,變成了三家互搶。
守衛的士兵不僅不阻攔,還樂嗬嗬地看熱鬧。問就是他們隻負責守衛不負責調停鬥爭。
要不是三家還記得自己的貴族身份,怕是能打得頭破血流。
趙高對此十分滿意,給第一個動手搶東西的趙國貴族悄悄送了一批好東西過去。
很顯然,那家當初是經他授意的。暴力事件得有個人開頭,這樣後麵才會出現跟風者。
趙高對兄弟說:
「你看,現在他們徹底沒工夫考慮大事了。」
時時刻刻要防備其他貴族跑來搶自己僅剩的東西,這些瑣事完全占據了他們所有的精力。
若是能有個領頭人站出來製止亂象,或許還能結束目前的紛爭。可惜有趙高盯著,他們想都別想。
趙高得意地上奏太子扶蘇,為自己表功。
太子殿下自然迴以賞賜表示讚許,轉頭就對父親說道:
「趙高如此對待三國貴族,隻怕要激起民憤。」
秦王政頭也不抬地批著奏摺:
「這不就是你想要的嗎?」
扶蘇假作自己沒聽懂:
「父親這是何意?」
秦王政抬頭瞥了他一眼:
「昔年惠文王任由貴族處置了商君,以此平息貴族怒火。但商君死後,變法仍然繼續推行了下去。」
想要處決商鞅的貴族想的是王上同意殺了商鞅,那必然是王上和自己站在同一邊,他和商鞅政見不同。
ps:許禰是原創人物,畢竟總不能一直薅歷史上的名人,大秦還得有點自己發掘出的人才。
第51章 完美?
魏國滅亡之後,新封的魏侯和魏國貴族們被安置在了陳縣附近的另一個縣城。
陳縣是韓侯的軟禁地,隔壁還有一個關押趙侯和趙國貴族的地方。
原本不該把這些六國舊貴都放在一起的,容易生事。但介於他們現在已經沒錢沒人了,也不用太擔心互相勾結鬧事,幹脆擺在一塊兒也好管理。
畢竟趙高隻有一個人,沒辦法把他劈成幾份分別去不同地方看管這群傢夥。扶蘇也有意讓趙高多拉幾國的仇恨值,這樣迴頭處置他的時候才更名正言順。
三國貴族住得近,倒是意外地達成了之前沒有預想到的效果。
這三家開始私下較起勁來了。
趙魏韓大約在當年三家分晉時就結下了梁子,這些年來互相攻訐次數不少。雖說也時常結盟吧,但有機會能踩死對方還是不會放過的。
隻可惜一直沒找到機會,倒是讓秦國偷了家。現在彼此都成了階下囚,祖輩積累下來的地域敵視也沒消解,反而愈演愈烈了。
趙高真的很擅長挑撥離間,人家一國內部的自己人都給他挑撥成七八瓣了,更何況原就有舊怨的趙魏韓。
當他發現三家喜歡互相對比處境待遇之後,趙高就來勁了。刻意製造出很多差別對待來,就等著看他們互掐。
為了方便大家互掐,趙高甚至還上奏扶蘇,請求把三國貴族幹脆都關一塊兒,允許他們互相串門。
反正有人盯著,也生不出什麽事來。
扶蘇問過父親之後,見父親懶得管這些小事,便做主準了。
於是很快,三家就內耗起來。
住在一起才能更加清晰地察覺到彼此的差距,親眼所見比道聽途說更有可信度。
在趙高的引導下,上到三位前諸侯王,下到普通貴族,一切能比的他們都拿出來比了。誰的食物品種更齊全,這群人都能數出花來。
剛開始他的兄弟趙成還擔心他們會因為待遇差別心生不滿,刻意鬧事。後來時間長了才反應過來,想鬧事的確實有,但根本鬧不起來。
沒辦法對付秦人,就隻能把火氣撒到其他兩國的貴族身上。
三家互打的結果就是想坐下來平心靜氣地商量聯合抗秦、偷摸搞小動作也成了做夢,大家都鬧得這麽難看了,結盟是不可能結盟的。
每天一睜眼就是思考怎麽壓過另外兩家一頭,順便報復昨天他們嘲諷欺辱自家的事情,哪有空考慮別的。
大約是趙人胡服騎射久了,畫風逐漸彪悍起來。不像另兩家自詡中原禮儀之邦,特別在意形象。
所以被惹急了之後,他們幹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搶東西。
這個發展就很令人意外。
不過考慮到趙國貴族的待遇由於秦趙世仇的關係,明顯不如其他兩國貴族日子過得好。吃糠咽菜久了本就忍不了,還有人整日跳出來炫耀自己的吃穿用度,會動手也十分合情合理。
被搶的貴族不忿地找到趙高,要求秦人管一管野蠻的趙人。
趙高選擇了和稀泥:
「他們日子過得難,你們就不應該去他們跟前炫耀。大家都是體麵人,各退一步吧。」
所謂的各退一步,就是韓魏體諒趙人日子艱辛,趙人保證下次不再搶了。
表麵看好像調解了矛盾,其實根本沒有處罰趙人。趙人一看隻有口頭教育,下次該搶還是搶。
等告狀小隊第二次找到趙高時,就換成了不耐煩的趙成出來主持公道。
他覺得韓魏煩得很:
「有本事你們也搶迴去啊!」
就這樣,原本隻有趙人搶東西,變成了三家互搶。
守衛的士兵不僅不阻攔,還樂嗬嗬地看熱鬧。問就是他們隻負責守衛不負責調停鬥爭。
要不是三家還記得自己的貴族身份,怕是能打得頭破血流。
趙高對此十分滿意,給第一個動手搶東西的趙國貴族悄悄送了一批好東西過去。
很顯然,那家當初是經他授意的。暴力事件得有個人開頭,這樣後麵才會出現跟風者。
趙高對兄弟說:
「你看,現在他們徹底沒工夫考慮大事了。」
時時刻刻要防備其他貴族跑來搶自己僅剩的東西,這些瑣事完全占據了他們所有的精力。
若是能有個領頭人站出來製止亂象,或許還能結束目前的紛爭。可惜有趙高盯著,他們想都別想。
趙高得意地上奏太子扶蘇,為自己表功。
太子殿下自然迴以賞賜表示讚許,轉頭就對父親說道:
「趙高如此對待三國貴族,隻怕要激起民憤。」
秦王政頭也不抬地批著奏摺:
「這不就是你想要的嗎?」
扶蘇假作自己沒聽懂:
「父親這是何意?」
秦王政抬頭瞥了他一眼:
「昔年惠文王任由貴族處置了商君,以此平息貴族怒火。但商君死後,變法仍然繼續推行了下去。」
想要處決商鞅的貴族想的是王上同意殺了商鞅,那必然是王上和自己站在同一邊,他和商鞅政見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