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頁
[歷史同人] 在大秦當完美太子 作者:無字驚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高漸離聽說這件事時目眥欲裂,恨得幾欲咬碎牙齒。
可嘆荊兄一世英名,竟毀於此地。
遊俠重義輕利,名聲比命更重要。高漸離絕不願見到自己的結義兄長一輩子背負這樣的笑名,所以他主動爭取到了這次出使秦國的機會。
迴到使者居所的高漸離掀開衣袖,看著自己手臂上刻著的「忍」字,告訴自己不能輕舉妄動,要等待時機。
荊兄刺秦失敗是因為低估了暴秦的掌控力,秦國法度嚴明,不像燕國那樣處處是漏洞。而且那個時候擊殺秦王確實用處不大,刺秦成功恐怕也能為其他五國做嫁衣。
但自己不同,高漸離已經吸取過教訓了。
他眼瞧著秦國不會停手,接下來肯定要和楚國打個你死我活。現在不就已經在進攻楚國北境了嗎?
楚國軍事同樣很強大,經歷過趙國李牧一事,肯定不會重蹈覆轍自滅名將。如此,兩國交戰很有可能兩敗俱傷。
那就是高漸離等的好時候!
秦國將楚國打殘了,韓、趙被滅,秦國自己也元氣大傷。他再想辦法刺殺掉秦王和太子,燕國就可藉此機會崛起,稱霸六國。
當初秦國兵多將廣,秦王死了他們可以興兵復仇,可以後就不一定了。沒兵沒將,隻能被迫忍下刺殺的這口氣,根本別想報復燕國。
高漸離深吸一口氣,拿出自己的築來到庭院中,坐下擊奏起來。
他需要通過音樂平復內心,也需要示敵以弱。他知道附近肯定有很多秦人在監視自己,他不能露出任何破綻。
想要刺殺秦王和太子並不容易,高漸離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成功把武器帶進去。所以他決定另闢蹊徑,利用自己的音樂造詣。
秦國蠻荒之地,隻怕沒聽過多少美樂。以他的演奏水準,不信秦人不心動。
而以秦王和太子的囂張,當年他們的先祖昭襄王連趙王都要命令對方鼓瑟奏樂,更何況他一個小小使者?
高漸離已經在築中灌滿了鉛,但凡給他機會近距離為兩人演奏,他就可以揮築砸死那兩人。
優美的築聲果然吸引來了不少秦人圍觀,高漸離不為所動,依然沉浸在音樂中,仿佛隻是一個單純的愛樂之人。
嘴上說去勸秦王的扶蘇其實根本沒去,他去六英宮逛了一圈,又迴到太子宮中了。
侍人前來,將高漸離的反應訴說了一遍。
扶蘇慢悠悠喝完蜜水:
「不必管他,讓他彈就是了。人家願意免費為你們奏樂,有空的都可以去聽一聽,感受一番六國樂曲的薰陶。」
晚間帶著孩子們去父親那裏蹭了一頓飯,然後將小崽子都趕迴去睡覺,扶蘇這才說起燕國的事情。
秦王政記得高漸離這個人:
「荊軻的結義兄弟?」
之所以對他有印象,是因為當初扶蘇說起荊軻刺秦時,順帶提到了後來有個高漸離,是荊軻的好友。這個高漸離同樣刺殺過父親,目的是為荊軻報仇。
秦王政原想在處死荊軻之後,讓燕國把高漸離也交出來。不過後來事情太多忘記了,沒想到對方居然自投羅網。
扶蘇則道:
「我見高漸離此番前來,應當就是為了復仇。不過他是燕人,不一定肯輕易動手,倒不如給他創造一個機會。」
秦王政立刻理解了兒子的意思。
若燕國未滅,高漸離顧念故國會舉棋不定。可等到那個時候就太久了,而且那時他再刺殺秦王,對秦國來說就沒了任何意義。
理想狀態應該是在大秦即將攻打燕國的前夕,高漸離刺殺秦王失敗。於是秦國大怒,以燕國兩次派使者刺秦為由,光明正大地發起滅燕之戰。
秦王政有點不高興:
「寡人滅魏都沒找這麽多藉口。」
之前滅韓,那是韓國妄圖疲秦。滅趙,是秦趙世仇。到了魏國,根本沒找藉口,想打就打。
他燕國算什麽東西?還要大秦找那麽多理由?
若非此前燕丹和荊軻成了笑話、攻魏又需要做準備,秦國根本不會放任燕國。至少要發兵攻打一場,給燕國一點教訓,否則大秦顏麵無存。
上輩子李信就是在這次行軍中完成千裏奔襲,把燕王喜追殺得遠遁逃竄的。這輩子省去了這場戰役,直接掉頭攻打魏國。
秦王政因此心裏不痛快,這才頻繁讓大軍「異動」,嚇唬燕國,也算出一口惡氣。
扶蘇親自奉上茶水,熟練地哄人:
「父親有所不知,燕地庶民遠比魏地不服管教,若不打壓下他們的氣焰,大一統後難以管理。」
所以秦國就得站在製高點上壓製燕國,把滅燕塑造成符合道義的。而且燕國屢次冒犯秦國,是他們燕國理虧,燕民就算恨秦也很難底氣十足。
燕國遊俠最愛生事,拿著「道義」當名頭擊殺秦吏。如今燕國成了那個失去道義的存在,看他們還能扯什麽藉口出來。
他大秦沒有因為燕王和太子的愚蠢舉動遷怒整個燕國子民,燕人不該感恩戴德嗎?
秦王政皺了皺眉:
「遊俠目無法度,日後必要以重法懲之。」
扶蘇贊同地點頭。
寬仁的律法那是給順民的,不服管教的暴民就別想了。燕地遊俠他必要狠狠整治一番,沒了遊俠擾民,當地的黎庶日子也能安定不少。
可嘆荊兄一世英名,竟毀於此地。
遊俠重義輕利,名聲比命更重要。高漸離絕不願見到自己的結義兄長一輩子背負這樣的笑名,所以他主動爭取到了這次出使秦國的機會。
迴到使者居所的高漸離掀開衣袖,看著自己手臂上刻著的「忍」字,告訴自己不能輕舉妄動,要等待時機。
荊兄刺秦失敗是因為低估了暴秦的掌控力,秦國法度嚴明,不像燕國那樣處處是漏洞。而且那個時候擊殺秦王確實用處不大,刺秦成功恐怕也能為其他五國做嫁衣。
但自己不同,高漸離已經吸取過教訓了。
他眼瞧著秦國不會停手,接下來肯定要和楚國打個你死我活。現在不就已經在進攻楚國北境了嗎?
楚國軍事同樣很強大,經歷過趙國李牧一事,肯定不會重蹈覆轍自滅名將。如此,兩國交戰很有可能兩敗俱傷。
那就是高漸離等的好時候!
秦國將楚國打殘了,韓、趙被滅,秦國自己也元氣大傷。他再想辦法刺殺掉秦王和太子,燕國就可藉此機會崛起,稱霸六國。
當初秦國兵多將廣,秦王死了他們可以興兵復仇,可以後就不一定了。沒兵沒將,隻能被迫忍下刺殺的這口氣,根本別想報復燕國。
高漸離深吸一口氣,拿出自己的築來到庭院中,坐下擊奏起來。
他需要通過音樂平復內心,也需要示敵以弱。他知道附近肯定有很多秦人在監視自己,他不能露出任何破綻。
想要刺殺秦王和太子並不容易,高漸離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成功把武器帶進去。所以他決定另闢蹊徑,利用自己的音樂造詣。
秦國蠻荒之地,隻怕沒聽過多少美樂。以他的演奏水準,不信秦人不心動。
而以秦王和太子的囂張,當年他們的先祖昭襄王連趙王都要命令對方鼓瑟奏樂,更何況他一個小小使者?
高漸離已經在築中灌滿了鉛,但凡給他機會近距離為兩人演奏,他就可以揮築砸死那兩人。
優美的築聲果然吸引來了不少秦人圍觀,高漸離不為所動,依然沉浸在音樂中,仿佛隻是一個單純的愛樂之人。
嘴上說去勸秦王的扶蘇其實根本沒去,他去六英宮逛了一圈,又迴到太子宮中了。
侍人前來,將高漸離的反應訴說了一遍。
扶蘇慢悠悠喝完蜜水:
「不必管他,讓他彈就是了。人家願意免費為你們奏樂,有空的都可以去聽一聽,感受一番六國樂曲的薰陶。」
晚間帶著孩子們去父親那裏蹭了一頓飯,然後將小崽子都趕迴去睡覺,扶蘇這才說起燕國的事情。
秦王政記得高漸離這個人:
「荊軻的結義兄弟?」
之所以對他有印象,是因為當初扶蘇說起荊軻刺秦時,順帶提到了後來有個高漸離,是荊軻的好友。這個高漸離同樣刺殺過父親,目的是為荊軻報仇。
秦王政原想在處死荊軻之後,讓燕國把高漸離也交出來。不過後來事情太多忘記了,沒想到對方居然自投羅網。
扶蘇則道:
「我見高漸離此番前來,應當就是為了復仇。不過他是燕人,不一定肯輕易動手,倒不如給他創造一個機會。」
秦王政立刻理解了兒子的意思。
若燕國未滅,高漸離顧念故國會舉棋不定。可等到那個時候就太久了,而且那時他再刺殺秦王,對秦國來說就沒了任何意義。
理想狀態應該是在大秦即將攻打燕國的前夕,高漸離刺殺秦王失敗。於是秦國大怒,以燕國兩次派使者刺秦為由,光明正大地發起滅燕之戰。
秦王政有點不高興:
「寡人滅魏都沒找這麽多藉口。」
之前滅韓,那是韓國妄圖疲秦。滅趙,是秦趙世仇。到了魏國,根本沒找藉口,想打就打。
他燕國算什麽東西?還要大秦找那麽多理由?
若非此前燕丹和荊軻成了笑話、攻魏又需要做準備,秦國根本不會放任燕國。至少要發兵攻打一場,給燕國一點教訓,否則大秦顏麵無存。
上輩子李信就是在這次行軍中完成千裏奔襲,把燕王喜追殺得遠遁逃竄的。這輩子省去了這場戰役,直接掉頭攻打魏國。
秦王政因此心裏不痛快,這才頻繁讓大軍「異動」,嚇唬燕國,也算出一口惡氣。
扶蘇親自奉上茶水,熟練地哄人:
「父親有所不知,燕地庶民遠比魏地不服管教,若不打壓下他們的氣焰,大一統後難以管理。」
所以秦國就得站在製高點上壓製燕國,把滅燕塑造成符合道義的。而且燕國屢次冒犯秦國,是他們燕國理虧,燕民就算恨秦也很難底氣十足。
燕國遊俠最愛生事,拿著「道義」當名頭擊殺秦吏。如今燕國成了那個失去道義的存在,看他們還能扯什麽藉口出來。
他大秦沒有因為燕王和太子的愚蠢舉動遷怒整個燕國子民,燕人不該感恩戴德嗎?
秦王政皺了皺眉:
「遊俠目無法度,日後必要以重法懲之。」
扶蘇贊同地點頭。
寬仁的律法那是給順民的,不服管教的暴民就別想了。燕地遊俠他必要狠狠整治一番,沒了遊俠擾民,當地的黎庶日子也能安定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