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頁
[歷史同人] 在大秦當完美太子 作者:無字驚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但是燕丹說:
「我覺得不行,萬一秦國就是要先打最弱的燕國呢?你們賭得起嗎?」
臣子:……
燕丹又說:
「而且合縱總是失敗,各國都有自己的小心思。我讀史書,發現有時候六國約好了合縱攻秦,最後竟然隻有一兩國發兵,其他國家都假裝沒有這迴事。我信不過齊魏。」
是的,這種出爾反爾的事情,齊魏都幹過。最後被架在那裏不尷不尬獨自對抗秦軍的,就是冤大頭楚國。
燕丹還說:
「何況合縱不一定能解燃眉之急,傳訊去和各國商議需要時間、各國調兵也需要時間。等一切準備好,或許燕國都已經為暴秦所滅。」
這就很尷尬了,主要是秦國滅韓滅趙,滅得也太快了。
最後太子丹告訴了眾人他的絕妙主意,保證高效快速,一擊必中。
他說:「六國如今國力大減,蓋因君主大多昏聵,無法領導國家。」
燕國臣子:!!!
這是我們能聽的嗎?太子你不要忘了,國力大減的還有燕國,你爹正是燕王啊!
燕丹:「秦國不知為何代代出明君,但我不信天佑秦國。明君也是有限的,殺光了明君,剩下的就隻有昏君了。」
這是典型的——我打不過你,所以我要把你拉低到和我一個檔次,然後用豐富的經驗打敗你。
臣子:「太子的意思是?」
燕丹:「我要派人去刺殺秦王!」
臣子:「……那您考慮過,秦國剛立太子,太子扶蘇賢名遠播的事情嗎?」
這麽做能成功的前提是,殺了秦王之後沒有明君接班。
上一世這個時間點上長公子扶蘇才十一二歲,主少國疑,確實有點用。現在的扶蘇已經十七了,還被立為了太子,根基穩固,秦王換人坐也沒用啊。
燕丹有他自己的道理:
「太子扶蘇仁善,不如秦王政喜兵戈。換他上位,至少能拖延一段時間。而且秦國陷入王位更迭的混亂,短期內也無閑發兵。若我們能趁亂將扶蘇也擊殺,燕國穩矣。」
臣子們窒息了。
槽點太多,一時間不知道該從哪裏開始吐。
首先,仁善的太子扶蘇真的不喜兵戈嗎?這要打個問號,畢竟他們也不太了解扶蘇。
——蠢蠢欲動喜歡禦駕親征的扶蘇表示你想多了。
其次,秦王政出事之後,秦國真的會因為動亂暫時停止興兵嗎?別不是一怒之下直接發兵攻燕,為先王報仇吧?
最後,你都刺殺了秦王政了,你還指望秦國再犯同樣的錯嗎?到時候新任秦王一定會被保護得十分嚴密,根本不給你下手的機會。
先前聽太子丹分析合縱分析得頭頭是道,大家還當太子有大智慧。
如今一看決策。
好嘛,你之前是不是絞盡腦汁尋找藉口就為了反駁我們?還是那幾段歷史有老師為你逐字分析過,所以才那麽了解?
一個人說得再天花亂墜也沒有用,要看他的實際行動。
然而可悲的事情在於,臣子們攔不住燕丹搞事。燕王喜沉迷享樂,燕丹跑去找父親匯報,不樂意煩心這些的燕王喜直接讓他全權負責。
這下徹底管不了了,燕王發話,大家還能怎麽辦呢?
燕丹開始在國內招攬人才。
燕地遊俠之風盛行,刺殺一事除了遊俠誰也做不了。隻是盲目的大海撈針式招攬不一定能招到合適的人,於是燕丹去拜訪了出名的豪俠田光。
田光定能刺秦成功!
結果田光說,我老了,恐怕不能勝任。不過沒關係,我給你推薦一個人,他叫荊軻。
這個時候,燕丹又做出了一個令人迷惑的操作。
他對田光叮囑:
「這件事事關重大,先生請務必不要告訴其他人!」
田光:?你看我是個傻子嗎?
刺殺秦王這麽大的事情,他當然知道不能往外說。否則事情泄露,燕丹莫非以為隻有主謀的他會被秦國治罪,自己這個舉薦荊軻的從犯就能逃脫?
太子特意叮囑這一句,是信不過他嗎?他田光可是遊俠,重視名節的遊俠,你在侮辱一個遊俠的人格!
憤怒的田光並沒有選擇黑化和太子丹鬧翻,他在燕丹走後深入地思考了一下為什麽太子明知道他是遊俠還要叮囑一句廢話。
太子那樣賢名的人肯定不是真的在侮辱遊俠這個群體,他是在暗示,暗示這件事事關重大。所以為了萬無一失,最好不要有太多人知道。
最理想的狀態,自然是除了參與者和策劃人,其他人都不曉得。而他田光,是個遊離在外的異數。
成大事者不能計較一人的性命,所以太子必然是想讓他以死換取秘密不會因意外泄露。
田光長嘆一聲,自覺自己明白了太子的意思。
太子有此等手腕,何愁燕國不興?失他一人換故國興盛,值了。
於是田光尋到荊軻,拜託了對方這件事,之後當著荊軻的麵拔劍自刎。1
既順應了太子的謀劃,又能逼迫荊軻不得不接下這件事。
荊軻:…………
更窒息的還在後麵,荊軻因為田光的自刎被迫上了賊船。但他一開始並不是很情願,多次推諉,想讓燕丹換個人。
他荊軻雖然是遊俠,可他不是真的隻想當遊俠啊!他想要的是出將入相,以一身才華施展抱負,跑去當刺客還能有命迴來?
「我覺得不行,萬一秦國就是要先打最弱的燕國呢?你們賭得起嗎?」
臣子:……
燕丹又說:
「而且合縱總是失敗,各國都有自己的小心思。我讀史書,發現有時候六國約好了合縱攻秦,最後竟然隻有一兩國發兵,其他國家都假裝沒有這迴事。我信不過齊魏。」
是的,這種出爾反爾的事情,齊魏都幹過。最後被架在那裏不尷不尬獨自對抗秦軍的,就是冤大頭楚國。
燕丹還說:
「何況合縱不一定能解燃眉之急,傳訊去和各國商議需要時間、各國調兵也需要時間。等一切準備好,或許燕國都已經為暴秦所滅。」
這就很尷尬了,主要是秦國滅韓滅趙,滅得也太快了。
最後太子丹告訴了眾人他的絕妙主意,保證高效快速,一擊必中。
他說:「六國如今國力大減,蓋因君主大多昏聵,無法領導國家。」
燕國臣子:!!!
這是我們能聽的嗎?太子你不要忘了,國力大減的還有燕國,你爹正是燕王啊!
燕丹:「秦國不知為何代代出明君,但我不信天佑秦國。明君也是有限的,殺光了明君,剩下的就隻有昏君了。」
這是典型的——我打不過你,所以我要把你拉低到和我一個檔次,然後用豐富的經驗打敗你。
臣子:「太子的意思是?」
燕丹:「我要派人去刺殺秦王!」
臣子:「……那您考慮過,秦國剛立太子,太子扶蘇賢名遠播的事情嗎?」
這麽做能成功的前提是,殺了秦王之後沒有明君接班。
上一世這個時間點上長公子扶蘇才十一二歲,主少國疑,確實有點用。現在的扶蘇已經十七了,還被立為了太子,根基穩固,秦王換人坐也沒用啊。
燕丹有他自己的道理:
「太子扶蘇仁善,不如秦王政喜兵戈。換他上位,至少能拖延一段時間。而且秦國陷入王位更迭的混亂,短期內也無閑發兵。若我們能趁亂將扶蘇也擊殺,燕國穩矣。」
臣子們窒息了。
槽點太多,一時間不知道該從哪裏開始吐。
首先,仁善的太子扶蘇真的不喜兵戈嗎?這要打個問號,畢竟他們也不太了解扶蘇。
——蠢蠢欲動喜歡禦駕親征的扶蘇表示你想多了。
其次,秦王政出事之後,秦國真的會因為動亂暫時停止興兵嗎?別不是一怒之下直接發兵攻燕,為先王報仇吧?
最後,你都刺殺了秦王政了,你還指望秦國再犯同樣的錯嗎?到時候新任秦王一定會被保護得十分嚴密,根本不給你下手的機會。
先前聽太子丹分析合縱分析得頭頭是道,大家還當太子有大智慧。
如今一看決策。
好嘛,你之前是不是絞盡腦汁尋找藉口就為了反駁我們?還是那幾段歷史有老師為你逐字分析過,所以才那麽了解?
一個人說得再天花亂墜也沒有用,要看他的實際行動。
然而可悲的事情在於,臣子們攔不住燕丹搞事。燕王喜沉迷享樂,燕丹跑去找父親匯報,不樂意煩心這些的燕王喜直接讓他全權負責。
這下徹底管不了了,燕王發話,大家還能怎麽辦呢?
燕丹開始在國內招攬人才。
燕地遊俠之風盛行,刺殺一事除了遊俠誰也做不了。隻是盲目的大海撈針式招攬不一定能招到合適的人,於是燕丹去拜訪了出名的豪俠田光。
田光定能刺秦成功!
結果田光說,我老了,恐怕不能勝任。不過沒關係,我給你推薦一個人,他叫荊軻。
這個時候,燕丹又做出了一個令人迷惑的操作。
他對田光叮囑:
「這件事事關重大,先生請務必不要告訴其他人!」
田光:?你看我是個傻子嗎?
刺殺秦王這麽大的事情,他當然知道不能往外說。否則事情泄露,燕丹莫非以為隻有主謀的他會被秦國治罪,自己這個舉薦荊軻的從犯就能逃脫?
太子特意叮囑這一句,是信不過他嗎?他田光可是遊俠,重視名節的遊俠,你在侮辱一個遊俠的人格!
憤怒的田光並沒有選擇黑化和太子丹鬧翻,他在燕丹走後深入地思考了一下為什麽太子明知道他是遊俠還要叮囑一句廢話。
太子那樣賢名的人肯定不是真的在侮辱遊俠這個群體,他是在暗示,暗示這件事事關重大。所以為了萬無一失,最好不要有太多人知道。
最理想的狀態,自然是除了參與者和策劃人,其他人都不曉得。而他田光,是個遊離在外的異數。
成大事者不能計較一人的性命,所以太子必然是想讓他以死換取秘密不會因意外泄露。
田光長嘆一聲,自覺自己明白了太子的意思。
太子有此等手腕,何愁燕國不興?失他一人換故國興盛,值了。
於是田光尋到荊軻,拜託了對方這件事,之後當著荊軻的麵拔劍自刎。1
既順應了太子的謀劃,又能逼迫荊軻不得不接下這件事。
荊軻:…………
更窒息的還在後麵,荊軻因為田光的自刎被迫上了賊船。但他一開始並不是很情願,多次推諉,想讓燕丹換個人。
他荊軻雖然是遊俠,可他不是真的隻想當遊俠啊!他想要的是出將入相,以一身才華施展抱負,跑去當刺客還能有命迴來?